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63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如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生产厂商和使用电脑针织横编机生产织物的厂商所知之理,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织针在翻针和接针时伸出针床的针槽的距离比正常编织时伸出针床的距离要长得多,因而在针床上需要配设针床插片,藉由针床插片起到保护织针的作用,避免织针在诸如翻针和接针过程中因探出针床而出现擅动和/或偏摆,最终避免断针、漏针而保障织物质量。对此可以通过对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742000Y(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插片)和公开号CN101250792A (针床插片)的阅 读得到充分理解。此外,关于针床插片的具体形状还可参见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300689754D和CN300816000D得到更为直观的了解。加工针床插片的工艺步骤众多,并且在具体的细节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最初的步骤基本上是相同的,即需要获取针床插片坯体(业界也称毛坯),针床插片坯体的材料为薄钢带,并且由设置于冲床上的彼此配合的上、下模机构冲制获得。已有技术通常以软冲的方式由冲压机冲制成型针床插片坯体,所谓的软冲是指对未经热处理的薄钢带即冷轧带钢或称冷轧板进行冲加工,冲加工后再将针床插片坯体进行热处理,以使针床插片满足在针织横编机上使用时的硬度要求,否则会因耐磨性脆弱而导致更换频繁。但是,将冲制成型后的针床插片坯体进行热处理至少存在以下欠缺针床插片坯体经热处理后会出现变形,致使合格率低,损耗大;由于对针床插片坯体热处理效果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断裂损坏情形。软冲的唯一优势在于对冲压机的要求较低,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并且还可节约能源消耗。毫无疑问,如果以硬冲的方式由冲压机冲制成型针床插片坯体,那么上述欠缺便可消除,所谓的硬冲是指将薄钢带热处理至所需的硬度后再进行冲加工,冲加工出的针床插片坯体可避免变形、减少损耗并且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但是由于对冲压机的要求较高,因此设备投资成本增大并且造成能源消耗增大。因此,如何将前述的软冲与硬冲的优势兼而得之成了业界长期以来关注的并且迫切期望解决而始终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依据常理,冲压机的冲压力与薄钢带的硬度大体上成正比,因此对于经热处理后的薄钢带的冲压而言,使用压力大的冲压机是必然选择,于是,设备投资高和能源消耗大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本申请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惯常理念而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人们对模具自身的结构提出挑战性设计的障碍,因为经由本申请人对模具自身的结构改变获得了印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适合于对热处理前的薄钢带实施冲压的冲压机应对热处理后的薄钢带冲压而藉以降低对冲压机的严苛要求并减少设备投资并且节约能源消耗的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机构以及与上模机构相配合的并且对应于上模机构的下方的下模机构,上模机构包括上模板架、与上模板架固定的上模板和固定在上模板上的插片凸冲模,特点是所述的插片凸冲模朝向所述下模机构的一侧构成为刃口面,该刃口面自插片凸冲模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倾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插片凸冲模朝向下模机构的一侧设计成自一端朝向另一端倾斜的刃口面,因而当插片凸冲模朝向下模机构的方向俯冲时,可对薄钢带产生剪刀口的剪切效应,由于在模具与冲压机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因而既能应对经过热处理后的硬度显著提高了的薄钢带冲压以保证针床插片坯体的质量,又降低了对冲压机的要求而可减少设备投资并且节省能源消耗。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I的剖视图。图3为插片凸冲模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薄钢带进行步进式冲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敬请参见图I和图2,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I中示意了冲压机即冲床的机座平台4,该机座平台4也可称为工作平台,并且在图2中示出了冲压机即冲床的上模架固定座5。上模机构I固定在上模架固定座5上,而下模机构2固定在机座平台4上。在本实施例中,上模机构I包括上模板架11、上模板12、插片凸冲模13和压料板14,上模板架11通过其上开设的T形螺钉槽113与图2所示的上模架固定座5固定,并且在该上模板架11朝向下的一侧即朝向下模机构2的一侧固定有一对导套111,该对导套111彼此形成对角关系。当然,导套111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在矩形体的上模板架11的四个角部各固定一个,因此不能由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又,在上模板架11朝向下模板12的一侧固定有上垫板112。前述的上模板12用上模板固定螺钉122与上模板架11朝向下的一侧即朝向下模机构2的一侧固定。在上模板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二导向螺钉孔121,各第二导向螺钉孔121内以浮动状态配有一导向螺钉1211。在上模板12上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即朝向下模机构2的一侧用凸冲模固定螺钉131固定一对插片凸冲模13,该对插片凸冲模13的位置彼此错开。请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I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将前述的插片凸冲模13朝向下模机构2的一侧的构成为刃口面132,刃口面132自插片凸冲模13的一端(图3所示的右端)朝向另一端(图3所示的左端)倾斜,S卩,将刃口面132构成为一端高而另一端低,以便形成剪刀口的效应,从而可变已有技术中的平冲为剪切式冲压。前述的压料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既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的第一导向螺钉孔143,前述的第二导向螺钉孔121与第一导向螺钉孔143相对应,并且通过导向螺钉1211旋入第一导向螺钉孔143而将压料板14以浮动状态与上模板12连接。在压料板1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插片凸冲模1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导模孔141,导模孔141的形状与插片坯体是一致的。又,在压料板14朝向下的一侧即朝向下模机构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下面还要详述的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3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各开设有一组数量与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3的数量相等的导料杆孔142。及,在压料板14朝向上模板1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导模孔14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以间隔状态凹设有一组弹簧座腔144,在各弹簧座腔144内设置有一用以使压料板14回位(朝向下模机构2的方向位移)的回位弹簧1441。 由图I和图2所示,在前述的上模板12的左端(图示位置状态)端面上用断料刀固定螺钉1231固定有一断料刀123,藉由该断料刀123对冲制完针床插片坯体后的废的并且形成有落料孔61的薄钢带6切断,薄钢带6通过另行配设的步进式送料机构自右向左送进。请继续见图I和图2,给出的下模机构2包括下模板架21和下模板22,下模板架21通过支承座213与前述的机座平台4固定,在该下模板架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导套111的位置同样以对角状态固定有一对导柱211,导柱211与导套111的导柱孔1111相配合,导柱211的数量与导套111保持亦步亦趋的关系,并且在导柱211上套置有导柱弹簧 2111。在对应于下模架板21的下方固定有一落料槽214,藉由该落料槽214接应冲制成型的插片坯体。并且在下模板架21朝向下模板22的一侧固定有下垫板212。下模板22用下模板固定螺钉222与下模板架21固定,在该下模板2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导模孔14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刀口模腔221。在下模板22上并且在对应于下面即将描述的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3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3的数量相等的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安装孔223。由图I所示,在对应于前述的刀口模腔221的两侧并且优选以成对配合的方式各设置一组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3,各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3设置于各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安装孔223内,并且各包括一导料杆31和一弹簧32,导料杆31以浮动状态置入于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安装孔223内,弹簧32套置在导料杆31上,该弹簧32的下端支承在导料杆31底部的法兰边(弹簧座)上,而上端则支承在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安装孔223的顶壁上。由于前述的导料杆孔142是与导料杆31相对应的,因此导料杆31探出于薄钢带导向限位机构安装孔223的一端即上端与导料杆孔142相配合。由图I和图2所示,在导料杆31上端构成有一导料凹槽311,导料凹槽311的宽度与薄钢带6的厚度相适应。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前述的压料板14的两端各开设一对第一导杆孔145以及在下模板22的两端各开设一对第二导杆孔224,第一、第二导杆孔145、224彼此对应。并且在上模板12的两端各配设一对导杆124,导杆124与第一、第二导杆孔145、224相配合,该结构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时的对准。[0027]如前述,插片凸冲模13朝向图I所示的下模板22的一侧的刃口面1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高而另一端低,即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高,而左端低,自高的一端至低的一端即自右端至左端之间所形成的高度差恰好等于所要冲压出的针床插片坯体的厚度,也就是等于薄钢带的厚度。于是,当插片凸冲模13朝向下模板22上的薄钢带俯冲时能够体现出剪刀效应,以适应对热处理后的硬度显著被提高了的薄钢带冲压,从而客观地克服了申请人在背景技术栏中所述的欠缺,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请参见图4并且继续结合图I和图2,薄钢带6自右向左由步进式送料机构(图中未示出)向下模板22引入,并且对应于成对配置的导料杆31之间,避免跑偏,进而由导料杆31上的导料凹槽311限定,避免向上翘起。在冲床即冲压机的工作下,由冲床的上模架固定座5带动上模机构I的上模板架11向下运动,同时由上模板架11带动上模板12下行, 进而由下模板12带动插片凸冲模13下行,在插片凸冲模13下行的过程中,由于回位弹簧1441的作用而率先将压料板14压及于薄钢带6上,并且此时的导料杆31探入导料杆孔142,随着插片凸冲模13进入导模孔141并冲及薄钢带6时,回位弹簧1441压缩,在刀口模腔221的配合下冲制成型出针床插片坯体,在薄钢带6上形成落料孔61 (图3示),接着上模板架11上行,同时薄钢带6又被步进式送料机构自右向左送进一个工位,依此类推而实施对针床插片还体冲制成型,冲制成型后的针床插片坯体自刀口模腔221进入落料槽214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体现了申请人在技术效果栏中所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机构(I)以及与上模机构(I)相配合的并且对应于上模机构(I)的下方的下模机构(2),上模机构(I)包括上模板架(11)、与上模板架(11)固定的上模板(12)和固定在上模板(12)上的插片凸冲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片凸冲模(13)朝向所述下模机构(2)的一侧构成为刃口面(132),该刃口面(132)自插片凸冲模(13)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倾斜。
专利摘要一种针床插片坯体成型用的模具结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机构以及下模机构,上模机构包括上模板架、与上模板架固定的上模板和固定在上模板上的插片凸冲模,特点是所述的插片凸冲模朝向所述下模机构的一侧构成为刃口面,该刃口面自插片凸冲模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倾斜。优点由于将插片凸冲模朝向下模机构的一侧设计成自一端朝向另一端倾斜的刃口面,因而当插片凸冲模朝向下模机构的方向俯冲时,可对薄钢带产生剪刀口的剪切效应,由于在模具与冲压机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因而既能应对经过热处理后的硬度显著提高了的薄钢带冲压以保证针床插片坯体的质量,又降低了对冲压机的要求而可减少设备投资并且节省能源消耗。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571032SQ2012202526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姚卫东, 顾建忠 申请人:常熟市尚湖镇冶塘伟东模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