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22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模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压模装置,例如应用于纸张压纹的压模装置,其包括机架、上压板、下压板和液压缸,通常通过液压缸推动下压板使下压板与上压板对合而对纸张进行压纹,以得到具有凸凹等效果的纸张。现有技术中这种压模装置,其通过液压缸推动下压板使下压板与上压板对合并需要一定的保压时间,开模后液压缸需停留较长时间以便操作人员取出上压板及下压板之间的制件,一个生产周期用时至少15秒至18秒、其中用于开模、合模的时间多达10至12秒,而用于压制产品的时间则只有0.5至0.8秒,由此可见大量的时间浪费,生产效率低,产能受到很大限制,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压模装置,其生产效率高、提高了产能及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模装置,包括机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压模装置还包括:伸缩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上压板压紧于所述下压板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压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滑动板,用于带动所述伸缩驱动部件向上运动,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往复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往复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接。具体地,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设置于所述上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设置于所述下压板的上方。具体地,所述伸缩驱动部件为液压缸,其包括缸体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缸体的顶杆;所述顶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具体地,所述滑动板开设有通孔,所述缸体活动穿过于所述通孔;所述缸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所述缸体上端的外周壁凸设有可抵于所述滑动板上端的凸起部。具体地,所述顶杆上开设有用于供液压油流过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通过油管连接于液压驱动件。具体地,所述伸缩驱动部件设置有两个。具体地,所述往复驱动部件包括曲轴、连杆及用于驱动所述曲轴旋转的动力组件;所述曲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滑动板的上方,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曲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板。具体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蜗轮相啮合。具体地,所述蜗杆的端部连接有飞轮。[0014]具体地,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和固定连接于四根所述立柱上端的座体,四根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设置,所述机架还包括四根导向柱,四根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四根立柱的外侧,所述导向柱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板,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所述导向柱还连接有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压板;所述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模装置,其通过设置于上行时可带动伸缩驱动部件向上运动的滑动板和用于驱动滑动板上下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的另一立体装配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模装置,可用于压纸、金属箔、金属板材等场合。本实施例中,以压纸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然,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模装置也可适用于其它场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 图4所示,上述压模装置包括机架1、连接于所述机架I的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所述压模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压板21压紧于所述下压板22上的伸缩驱动部件3、用于带动所述伸缩驱动部件3向上运动的滑动板4和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4上下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部件(图中未标注)。其中,伸缩驱动部件3,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压板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I ;伸缩驱动部件3可以带动上压板21上下运动,具体应用中,上压板21滑动连接于机架1,下压板22固定或可调节式固定于机架1,上压板21可相对下压板22上下滑动。模具可设置上压板21或/和下压板22相向的面上。伸缩驱动部件3可为液压油缸等。滑动板4,所述滑动板4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I且由往复驱动部件驱动。往复驱动部件,所述往复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I上且与所述滑动板4相连接,以驱动滑动板4上下运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设计行程为300毫米,通过曲轴旋转一周来实现。滑动板4下平面距上压板21上平面152毫米、上压板21下平面距下压板22上所装模具的上平面150毫米。在这里设定上止点为零。通过这样的设计,往复驱动部件驱动滑动板4下行时,此时充液阀处于开启状态使液压油快速进入液压油缸,滑动板4下行至150毫米时,伸缩驱动部件3驱动上压板21下行并压合于下压板22上,控制系统关闭充液阀同时通过液压系统为油缸注入高压油快速达到设定压力后转变为压力保持过程I此为合模、加压、保压过程,用时0.5秒工此时滑动板4并没有下行至下止点,随着滑动板4的继续下行,伸缩驱动部件3对上压板21继续进行保压,以压制出优质的产品。滑动板4到达下止点(300毫米)并开始上行,此时伸缩驱动部件3仍对上压板21进行保压,随着往复驱动部件驱动滑动板4继续上行,滑动板4在上行的过程中,当滑动板4上行至距上止点170毫米时液压系统解除保压状态并打开充液阀、为上压板21上行作准备,当滑动板4上行至距上止点150毫米时,可以将往复驱动部件向上提升,油缸内液压油通过充液阀直接回到储油箱,上压板21将随往复驱动部件向上运动,此为开模过程,开模的行程可设置为较短,完成压制的制件可通过与之配套的自动取机构,从上压板21与下压板22之间取出,总用时2至2.2秒便可完成一个制程,并可通过与之配套的自动送料机构放入另一待压制的纸件,自动化程度高且安全性能佳,无需操作人员将手伸入模腔内放取工件。滑动板4上行至上止点后下行,并进行下一工步的循环。由于在滑动板4下行的末段行程和上行的初始行程中,伸缩驱动部件3可对上压板21进行保压,大大缩短了每一个制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能,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滑动板4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I且设置于所述上压板21的上方,所述上压板21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I且设置于所述下压板22的上方,滑动板4、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自上向下设置。优选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伸缩驱动部件3为液压缸,其输出力大,性能稳定可靠。液压缸包括缸体32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缸体32的顶杆31 ;所述顶杆31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缸体32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21,具体应用中,所述顶杆31上开设有用于供液压油流过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通过油管连接于液压驱动件。通过将液压油泵入顶杆31并进入液压缸,可以使顶杆31和缸体32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顶杆31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机柜,缸体32活动穿过滑动板4,缸体32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上压板21的上端。缸体32可以可靠地带动上压板21上下滑动。可以理解地,伸缩驱动部件3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部件,例如直线电机等可以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的结构部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滑动板4开设有通孔41,所述缸体32活动穿过于所述通孔41 ;所述缸体32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21,所述缸体32上端的外周壁凸设有可抵于所述滑动板4上端的凸起部321。当滑动板4上行时,滑动板4的上端可与凸起部321相贴合,故滑动板4可以带动缸体32向上运动,上压板21随缸体32向上运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使滑动板4带动缸体32向上滑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凸起部321可呈法兰状,也可以呈凸耳状等。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驱动部件3设置有两个,其并排间距设置,以驱动上压板21可靠地上、下运动。可以理解地,伸缩驱动部件3也可以根据上压板21的尺寸形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数量,伸缩驱动部件3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34]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往复驱动部件包括曲轴51、连杆52及用于驱动所述曲轴51旋转的动力组件53 ;所述曲轴51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I且位于所述滑动板4的上方,所述连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曲轴5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板4。以驱动滑动板4可靠地上下运行,且曲轴51可以同向连续周向旋转,在压制过程中无需停机,可靠性高。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动力组件53包括蜗轮531和蜗杆532,所述蜗轮531固定连接于所述曲轴51,所述蜗杆532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I且与所述蜗轮531相啮合,蜗轮531和蜗杆532具有自锁的特性,当停机时,上压板21可及时停止运动,安全可靠性高。可以理解地,可以选用合适结构和形式的涡轮和蜗杆532,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也可以选用直线电机、丝杆等结构作为动力组件53驱动滑动板4上下运行,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具体地,所述蜗杆532的端部连接有飞轮,蜗杆532可由电机驱动,可靠性高。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I包括四根立柱11和固定连接于四根所述立柱11上端的座体12,立柱11和座体12可由多块钢板焊接并组装而成。上述的涡轮、蜗杆532、曲轴51等可设置于座体12上。四根所述立柱11呈矩形分布设置,所述机架I还包括四根导向柱13,四根所述导向柱13分别设置于所述四根立柱11的外侧,所述导向柱13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件61和第二导向件62,所述第一导向件61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板4,所述第二导向件62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21 ;所述导向柱13还连接有第三导向件63,所述第三导向件63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压板22 ;所述第一导向件61、第二导向件62和第三导向件63自上向下依次设置。这样,将导向柱13设置于立柱11的外侧,在机架I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上压板21、下压板22的外形尺寸,以适用于更大尺寸的模具,可压制更大尺寸的制件。另外,将导柱设置于外侧,还可方便装置的装配、检修与维护。可以理解地,机架I的结构及立柱11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模装置,其通过设置于上行时可带动伸缩驱动部件3向上运动的滑动板4和用于驱动滑动板4上下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模装置,包括机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上压板和下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装置还包括: 伸缩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上压板压紧于所述下压板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压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 滑动板,用于带动所述伸缩驱动部件向上运动,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 往复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往复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设置于所述上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设置于所述下压板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部件为液压缸,其包括缸体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缸体的顶杆;所述顶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开设有通孔,所述缸体活动穿过于所述通孔;所述缸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所述缸体上端的外周壁凸设有可抵于所述滑动板上端的凸起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上开设有用于供液压油流过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通过油管连接于液压驱动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部件设置有两个。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部件包括曲轴、连杆及用于驱动所述曲轴旋转的动力组件;所述曲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滑动板的上方,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曲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蜗轮相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端部连接有飞轮。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四根立柱和固定连接于四根所述立柱上端的座体,四根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设置,所述机架还包括四根导向柱,四根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四根立柱的外侧,所述导向柱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板,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所述导向柱还连接有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压板;所述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和第三导向件自上向下依次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压模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压模装置,包括机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压模装置还包括伸缩驱动部件,用于将所述上压板压紧于所述下压板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压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滑动板,用于带动所述伸缩驱动部件向上运动,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往复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上下往复运动,所述往复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模装置,其通过设置于上行时可带动伸缩驱动部件向上运动的滑动板和用于驱动滑动板上下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21D13/02GK203002880SQ2012206444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邓劲光 申请人:邓劲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