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39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已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已逐步转向独立的汽车及零部件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汽车座椅作为人与汽车直接接触的界面,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整体的性能。随着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乘用车座椅的功能要求也愈趋提高,其中,汽车座椅滑轨是乘用车座椅的主要功能件之一。通过汽车座椅滑轨可调整汽车座椅到汽车控制部件的距离,以适用不同的驾驶人员。目前,对汽车座椅滑轨的成型主要是通过单工序模加工,即每次只能完成一道冲压工序,其具体包括:首先,采用第一翻边模具实现第一次翻边;其次,采用第二翻边模具对经过第一次翻边的零件进行第二次翻边;再次,采用预成型模具对经过第二次翻边的零件进行预成型;然后,采用成型模具对经过预成型的零件进行成型;最后,使用打凸点模具对成型的零件进行打凸点操作,从而得到汽车座椅滑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模具并不在一起,每一次操作,只能完成对零件一个工序的加工,然后将完成该步的零件搬运到下一个工序处进行加工。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知,使用单工序加工方法,每次只能加工一个工序,严重影响汽车座椅滑轨的生产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包括:相对布置,且能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安装在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之间的模具,所述模具至少为两个不同的模具;其中,所述模具的凸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中一者上,所述模腔设置在另一者上。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上下相对布置,且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下模座靠近所述上模座的一侧,所述模腔设置在所述上模座靠近所述下模座的一侧。[0013]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所述凸模通过下垫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模腔通过上垫板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模腔的上背板,所述上背板与所述上垫板相连。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所述凸模到所述上模座的距离均相等,且所述模腔到所述上模座的距离均相等。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所述模具为五个。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五个所述模具分别为第一次翻边模具、第二次翻边模具、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和打凸点模具。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下模座的下托板和用于固定所述上模座的上托板。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上托板之间的上垫块和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与所述下托板之间的下垫块。优选地,上述的多腔模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任一者上的定位导柱和设置在另一者上且与所述定位导柱配合的定位导套。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包括:相对布置,且能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安装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间的模具,模具至少为两个不同的模具;其中,模具的凸模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中一者上,模腔设置在另一者上。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相互靠近运动,从而实现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上的凸模与模腔的相互靠近的运动,即实现模具对放置在模腔中的零件的加工。由于本实施例中,将模具的个数至少设置为两个,因此,可保证每一次凸模和模腔的靠近运动,可同时完成至少两个不同工序的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包括:相对布置,且能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的下模座12和上模座11 ;安装在下模座12和上模座11之间的模具,模具至少为两个不同的模具;其中,模具的凸模22设置在下模座12和上模座11中一者上,模腔21设置在另一者上。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的相互靠近运动,从而实现设置在下模座12和上模座11上的凸模22与模腔21的相互靠近的运动,即实现模具对放置在模腔21中的零件的加工。由于本实施例中,将模具的个数至少设置为两个,因此,可保证每一次凸模22和模腔21的靠近运动,可同时完成至少两个不同工序的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地,将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按上下位置相对布置,且将凸模22设置在下模座12靠近上模座11的一侧,将模腔21设置在上模座11靠近下模座12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在使用时,通过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的靠近运动,从而实现凸模22与模腔21的接触,以完成对放置在模腔21中的零件的加工。优选地,将上模座11与压力机相连,即通过压力机的驱动使模具的模腔21向凸模22运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可只采用一个压力机驱动即可,与现有技术中多个压力相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模腔21通过上垫板51设置在上模座11上,而凸模22通过下垫板52设置在下模座12上。由于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的体积较大,将模腔21和凸模22直接安装在其上,导致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结构复杂,对其进行加工,极大了浪费劳动力。为了便于将模腔21安装在上模座11上,将凸模22安装在下模座12上,操作者可直接在体积较小的上垫板51和下垫板52上进行相应的加工,而在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上只开设连接孔即可。简化了生产装置,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模腔21通过上背板6设置在上垫板51上,该模腔21靠近模腔2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用于固定上背板6,另一侧通过上夹板7固定在上垫板51上。为了保证在加工时,每个模具的行程一致,本实施例中,将所有的凸模22到下模座12的距离设置为相等的距离,相应地,所有的模腔21到上托板11的距离也都相同。由于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加工需要五道工序,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模具设置为五个。优选地,可将五个模具设置为不相同的五个模具。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压力机每向下压一次,便能同时完成五个工序的加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模具,即还可将五个模具设置为均相同的,使得压力机每一次动作,可同时完成五个零件的相同工序的加工,且均在保护范围内。进一步实施例中,将五个模具分别设置为第一次翻边模具、第二次翻边模具、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和打凸点模具。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工序的顺序,这五个模具的摆放顺序为:第一次翻边模具、第二次翻边模具、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和打凸点模具,以保证零件能够按照上述加工顺序依次加工。为了便于操作者进行更换被加工零件,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支撑下模座12的下托板32,以增加下模座12的高度。此外,为了便于对五个上模座同时控制,本实施例将五个上模座11同时设置在上托板31,在加工时,压力机与上托板31相连,以控制上托板31运动,便可实现对五个上模座11的同时控制。为了降低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模座11和上托板31之间的上垫块41,以及设置在下模座12和下托板32之间的下垫块42。通过上垫块41和下垫块42的设置可有效提高下模座12的高度,而且降低了下托板32的厚度,减少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还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凸模22与模腔21能够正好相对,使得模具正好对准模腔21中的零件,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任一者上的定位导柱81,以及设置在另一者上的与定位导柱81配合的定位导套82。优选地,将定位导柱81设置在上模座11上,相应地,将定位导套82设置在下模座12上。在上模座11向下运动时,带动定位导柱81向定位导套82移动,通过将定位导柱81伸入到定位导套82内,从而保证模腔21对准凸模2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布置,且能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的下模座(12)和上模座(11); 安装在所述下模座(12)和所述上模座(11)之间的模具,所述模具至少为两个不同的丰吴具; 其中,所述模具的凸模(21)设置在所述下模座(12 )和所述上模座(11)中一者上,所述模腔(22)设置在另一者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1)和所述下模座(12)上下相对布置,且所述凸模(22)设置在所述下模座(12)靠近所述上模座(11)的一侧,所述模腔(21)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1)靠近所述下模座(12 )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2)通过下垫板(52)设置在所述下模座(12 )上,所述模腔(21)通过上垫板(51)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模腔(21)的上背板(6),所述上背板(6)与所述上垫板(5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2)到所述下模座(12)的距离均相等,且所述模腔(21)到所述上模座(11)的距离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为五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五个所述模具分别为第一次翻边模具、第二次翻边模具、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和打凸点模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下模座(12)的下托板(32 )和用于固定所述上模座(11)的上托板(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1)与所述上托板(31)之间的上垫块(41)和设置在所述下模座(12)与所述下托板(32)之间的下垫块(4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腔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11)和所述下模座(12)任一者上的定位导柱(81)和设置在另一者上且与所述定位导柱(81)配合的定位导套(8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副滑轨成型的多腔模装置,包括相对布置,且能产生相互靠近的运动的下模座和上模座;安装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间的模具,模具至少为两个不同的模具;其中,模具的凸模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中一者上,模腔设置在另一者上。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相互靠近运动,从而实现设置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上的凸模与模腔的相互靠近的运动,即实现模具对放置在模腔中的零件的加工。由于本实施例中,将模具的个数至少设置为两个,因此,可保证每一次凸模和模腔的靠近运动,可同时完成至少两个不同工序的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1D37/12GK203044662SQ20122071023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陈俊奇, 朱成新, 张洁, 周林, 揭江弘, 杜贤明 申请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