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91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金属管件的金属板材
管夹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板材类管夹零件的机械加工单纯依靠操作者一次弯曲成形比较困难,而且需反复校形,互换性较差,用时较长,基本满足不了设计图纸要求,且生产效率低下。利用现有的模具加工金属板材类管夹零件,其采用的工艺过程为下料、弯曲成形、修复和钻孔;其加工出来的管夹都为直角和直边,需要人工再弯曲变形,尤其是管夹过渡角为弧形的,人工再次加工非常困难;上模的上部为柱形,其施压在坯料上的力量均匀,由于弧形过渡角外角弯曲线的位置在弯曲过程中是变化的,材料在弯曲时有拉长现象,其外角形状不准确,竖直边变薄、加工出的整个零件易出现翘曲变形现象,模具只适用于零件弯曲高度不太高的场合;且这种模具的下模为整体结构模,加工出来的零件不能自动脱模,人工脱模费时费力,尤其是帽罩形零件,需要结构复杂的脱模工具辅助脱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使坯料一次弯曲成形,精度高,模具不受零件弯曲高度限制,能够自动脱模,不损害加工材料自身结构的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支撑定位座、坯料固定组件和回弹限位组件;上模为一个上部为倒锥形、下部突出部位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内部形状相同的凸模;下模由形状相同、对称分布的两个拼接后凹进部分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外部形状相同的半凹模组成;上模和下模的厚度不小于坯料的厚度,二者合在一起后,之间的缝隙为加工成的工件形状;支撑定位座由前、后支撑定位板组成,两个半凹模对称分布并可旋转地夹持在前、后支撑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左端的半凹模的左下角、右端的半凹模的右下角的前、后支撑定位板之间分别固定有两个半凹模的回弹限位组件;前或者后支撑定位板的内壁在位于两个半凹模的左、右对称轴线上部的位置开有上模的导向槽,上模的左、右中心线的下端固定有导向销,安装后,导向销位于导向槽内;上模和两个半凹模之间、两个半凹模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的前、后支撑定位板上固定有坯料固定组件。上述所述的坯料固定组件包括前或者后支撑定位板上开有的横向长条形孔、夹紧螺钉和垫片。使用时,首先将坯料夹在前、后支撑定位板之间,并对准长条形孔,调好坯料的中心后,由夹紧螺钉和垫片将其顶紧固定,长条形孔的设置,使其适应坯料的长度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宽,方便坯料的位置调整和固定。上述所述的坯料固定组件还包括外形为与长条形孔相匹配的方形、内壁与夹紧螺钉相匹配的定位键;使用时,定位键置于长条形孔内,夹紧螺钉通过垫片固定在定位键内,顶部顶紧在坯料上。上述所述的回弹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前、后支撑定位板之间的限位块和扭簧;限位块的里端顶在其中一个半凹模上,该端下方的两个半凹模上固定有扭簧固定柱和扭簧限位柱;扭簧固定在扭簧固定柱上,其一端支撑在限位块上,另一端支撑在其中一个半凹模上。本实用新型为弥补弯曲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回弹,将凸模上部设计成倒锥形,在剪切下料时,充分考虑弯曲件的回弹方向及回弹量的大小,以保证回弹量的一致,同时通过计算回弹量,在模具上进行加大或减小补偿量。凸模上部做成倒锥形,减小了在冲压过程中对竖直边的压力,尽量避免竖直边的变薄、避免整个零件出现翘曲变形、韧性断裂等现象。下模采用分体式设计,减小被加工零件与下模的摩擦,便于零件定位。同时大大降低了弯曲力,所需压力机吨位较小。采用回弹限位组件,使加工成的零件实现了自动脱模,尤其是回弹组件使用弹力较大的扭簧,使加工的工件更易脱模。支撑定位座和上模的导向槽和导向销的结构,弯曲时,导向定位更准确。本实用新型不受零件弯曲高度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使被加工零件一次弯曲成形,精度高,模具不受零件弯曲高度限制,能够自动脱模,且成型过程中,材料没有拉伸现象,只需纯弯曲力,故所需压力机吨位较低,不损害加工材料自身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没有冲压时的主视局剖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冲压刚刚完成时的主视局剖剖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冲压完成后脱模后的主视局剖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模1、下模、支撑定位座、坯料固定组件和回弹限位组件。上模I为一个上部为倒锥形、下部突出部位2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内部形状相同的凸模。下模由形状相同,对称分布的两个拼接后凹进部分17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外部形状相同的半凹模12组成。上模I和下模的厚度不小于坯料的厚度,二者合在一起后,之间的缝隙为加工成的零件形状。支撑定位座由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组成,两个半凹模12对称分布并由定位轴14可旋转地夹持在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的左、右两端。左端的半凹模12的左下角、右端的半凹模12的右下角的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之间分别固定有两个半凹模12的回弹限位组件。回弹限位组件包括由固定销7固定在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之间的限位块8和扭簧10。限位块8的里端分别顶在两个半凹模12上,该端下方的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上固定有扭簧固定柱9和扭簧限位柱11。扭簧10固定在扭簧固定柱9上,其一端支撑在限位块8上,另一端支撑在其中一个半凹模12上。前支撑定位板13的内壁在位于两个半凹模12的左、右对称轴线的位置开有上模I的导向槽6,上模I的左、右中心线的下端固定有导向销18,安装后,导向销18位于导向槽6内。上模I和两个半凹模12之间、两个半凹模12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的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上分别固定有坯料固定组件。坯料固定组件包括前支撑定位板13上开有的横向长条形孔4、定位键3、夹紧螺钉5和垫片;定位键3外形为与长条形孔4相匹配的方形、内壁与夹紧螺钉相匹配。使用时,首先将坯料夹在前、后支撑定位板13和15之间,并对准长条形孔4,调好坯料的中心后,由夹紧螺钉5通过定位键3和垫片将其顶紧固定。16为模拟的被加工零件,图1为未被加工时的初始固定状态,图3为被加工刚刚成型时的状态,图4为加工好后被脱出后的状态。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的描述,采用不同的等同结构来实现本专利,其都由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和支撑定位座;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坯料固定组件和回弹限位组件;上模为一个上部为倒锥形、下部突出部位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内部形状相同的凸模;下模由形状相同、对称分布的两个拼接后凹进部分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外部形状相同的半凹模组成;上模和下模的厚度不小于坯料的厚度,二者合在一起后,之间的缝隙为加工成的工件形状;支撑定位座由前、后支撑定位板组成,两个半凹模对称分布并可旋转地夹持在前、后支撑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左端的半凹模的左下角、右端的半凹模的右下角的前、后支撑定位板之间分别固定有两个半凹模的回弹限位组件;前或者后支撑定位板的内壁在位于两个半凹模的左、右对称轴线上部的位置开有上模的导向槽,上模的左、右中心线的下端固定有导向销,安装后,导向销位于导向槽内;上模和两个半凹模之间、两个半凹模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的前、后支撑定位板上固定有坯料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坯料固定组件包括前或者后支撑定位板上开有的横向长条形孔、夹紧螺钉和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坯料固定组件还包括外形为与长条形孔相匹配的方形、内壁与夹紧螺钉相匹配的定位键;使用时,定位键置于长条形孔内,夹紧螺钉通过垫片固定在定位键内,顶部顶紧在坯料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所述的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弹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前、后支撑定位板之间的限位块和扭簧;限位块的里端顶在其中一个半凹模上,该端下方的两个半凹模上固定有扭簧固定柱和扭簧限位柱;扭簧固定在扭簧固定柱上,其一端支撑在限位块上,另一端支撑在其中一个半凹模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板材管夹的加工模具,上模为一个上部为倒锥形、下部突出部位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内部形状相同的凸模;下模由形状相同、对称分布的两个拼接后凹进部分与加工成的零件凹下部分的外部形状相同的半凹模组成;两个半凹模对称分布并可旋转地夹持在前、后支撑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前、后支撑定位板之间分别固定有两个半凹模的回弹限位组件;前或者后支撑定位板的中间部位开有上模的导向槽,上模下端固定有导向销,前、后支撑定位板上方固定有坯料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使被加工零件一次弯曲成形,精度高,模具不受零件弯曲高度限制,能够自动脱模,所需压力机吨位较低,不损害加工材料自身结构。
文档编号B21D43/00GK203061677SQ2012207226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崔小雨, 赵会捷, 赵春玲, 宋丽丽 申请人:惠阳航空螺旋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