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613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加工特定工件的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图1所示的工件包括底部的法兰面1,在法兰面的中部向上拉伸一锥面2,在锥面2的顶部平面上包括一下凹的墩形结构3,现有技术中,加工该工件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模具进行加工,如图2所示,该模具包括下模包括一下模座4,下模座4中固定有对应工件锥面2形状的内模5,下模座4上方设有承载法兰面I的卸料板6,卸料板6与下模座4弹性连接,内模5穿过卸料板6 ;上模包括一上模座7,上模座7中设有对工件锥面2进行成形的外模8,外模8中设有对工件顶部继续锻压形成下凹的墩形结构的压杆9。现有的模具在工作时,先对上工序的法兰部分进行压料,再对拉伸锥面进行整形,最后对顶部的墩形进行锻压。这种加工方式容易造成拉伸锥面与法兰面转角处裂纹,锻压后材料挤回弹变形以及法兰面、锥面中心轴与墩形结构同心度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工件表面平整、不回弹变形而且同心度好的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一下模座,下模座中固定有对应工件锥面形状的内模,下模座上方设有承载法兰面的卸料板,卸料板与下模座弹性连接,内模穿过卸料板;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中设有对工件锥面进行成形的外模,外模中设有对工件顶部继续锻压形成下凹的墩形结构的压杆,其改进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中固定一在下压过程中预先下压卸料板的顶杆。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追加了顶杆,此结构先压缩下模卸料板,同时使外模进入内模范围,再对顶面进行锻压,然后对拉伸锥面进行整形,最后是对法兰面进行整形。整个过程使材料从上往下进行流动,有效的消除了原设计的产品不良现象。

图1是加工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模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闭模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法兰面1、锥面2、墩形结构3、下模座4、内模5、卸料板6、上模座7、外模8、压杆9、顶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包括一下模座4,下模座4中固定有对应工件锥面2形状的内模5,下模座4上方设有承载法兰面I的卸料板6,卸料板6与下模座4弹性连接,内模5穿过卸料板6 ;上模包括一上模座7,上模座7中设有对工件锥面2进行成形的外模8,外模8中设有对工件顶部继续锻压形成下凹的墩形结构的压杆9,所述的上模座7中固定一在下压过程中预先下压卸料板6的顶杆10。工作时,上模座7下压,位于上模座7上的顶杆10首先接触并下压卸料板,同时使外模8进入内模5范围,此时位于外模8中的压杆对板材进行锻压,形成墩形结构,然后外模8继续下降,与内模5 —起对拉伸锥面进行整形,最后是对法兰面进行整形。整个过程使材料从上往下进行流动,有效的消除了原设计的产品不良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包括一下模座,下模座中固定有对应工件锥面形状的内模,下模座上方设有承载法兰面的卸料板,卸料板与下模座弹性连接,内模穿过卸料板;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中设有 对工件锥面进行成形的外模,外模中设有对工件顶部继续锻压形成下凹的墩形结构的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中固定一在下压过程中预先下压卸料板的顶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加工特定工件的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该模具包括一下模座,下模座中固定有对应工件锥面形状的内模,下模座上方设有承载法兰面的卸料板,卸料板与下模座弹性连接,内模穿过卸料板;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中设有对工件锥面进行成形的外模,外模中设有对工件顶部继续锻压形成下凹的墩形结构的压杆,其改进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中固定一在下压过程中预先下压卸料板的顶杆。本实用新型的多工序整形组合模具追加了顶杆,此结构先压缩下模卸料板,同时使外模进入内模范围,再对顶面进行锻压,然后对拉伸锥面进行整形,最后是对法兰面进行整形。整个过程使材料从上往下进行流动,有效的消除了原设计的产品不良现象。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3140579SQ20132004266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许鹏程 申请人:东莞市嘉鼎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