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699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通过若干立柱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加工用开口,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三个驱动缸,每一驱动缸上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柱,各定位柱分别由对应的驱动缸控制升降,所述驱动缸为气缸。该定位夹具通过驱动缸自动控制各定位柱的升降,借以实现对工件底面的三点定位,具有装夹速度快,效率高,操作方便,装夹精度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加工中心上对缸体类工件进行加工时,其定位夹具采用的是上平面定位和下三点定位来实现的,即通过夹具顶板的下表面对缸体类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定位,再借助夹具底板上的三颗螺丝拧紧于缸体类工件的底面进行夹紧。该夹具由于是通过螺丝对工件进行手动拧紧的,因而效率低,装夹不便,同时还会存在人为的装夹误差,导致装夹精度不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装夹方便、效率高,且装夹精度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加工中心定位夹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通过若干立柱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加工用开口,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三个驱动缸,每一驱动缸上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柱,各定位柱分别由对应的驱动缸控制升降,所述驱动缸为气缸。
[0006]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二根辅助支撑柱,该二根辅助支撑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借助快拆螺丝安装在辅助支撑柱的上端。
[0007]所述立柱具有四根,两两一组设置在底板或顶板的前、后侧。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驱动缸自动控制各定位柱的升降,借以实现对工件底面的三点定位,相对于螺丝拧紧结构而言,其装夹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操作更方便,装夹精度也得到有效改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夹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夹具顶板掀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还示出了工件A。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夹具底板上驱动缸和定位柱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包括底板I和顶板2,底板I和顶板2之间通过四根立柱3连接,四根立柱两两一组设置在底板I或顶板2的前、后侧。
[0014]顶板2上设有加工用开口 21,以便于工作时,刀具能够穿过开口对工件进行加工。顶板2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通过该平面与工件A上表面的三个定位点的接触实现上平面定位。底板I上设置有三个驱动缸4,每一驱动缸4上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柱5,各定位柱5分别由对应的驱动缸4控制升降,驱动缸4为气缸。装夹工件时,只需将工件放在各定位柱5上,然后通过控制驱动缸4,使各定位柱5自动上升即可实现夹紧。
[0015]底板I上还设置有二根辅助支撑柱6、7,该二根辅助支撑柱6、7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块61、71,定位块61、71借助快拆螺丝62、72安装在辅助支撑柱6、7的上端。定位块61、71夹持于缸体类工件的内孔两侧,可以提高夹具装夹定位的可靠性。
[0016]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通过若干立柱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加工用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面,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三个驱动缸,每一驱动缸上端均设置有一定位柱,各定位柱分别由对应的驱动缸控制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二根辅助支撑柱,该二根辅助支撑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一定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借助快拆螺丝安装在辅助支撑柱的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为气缸。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具有四根,两两一组设置在底板或顶板的前、后侧。
【文档编号】B23Q3/08GK203449046SQ20132055192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江宏伟, 包鑫 申请人:浙江包氏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