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包括标准可调镗头(1),在标准可调镗头(1)上插接有刀杆(2),在刀杆(2)的前端设有一方形通孔,在方形通孔中装有用于加工内腔圆柱面的L形刀片(4),在刀杆(2)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方形通孔中的刀片的锁紧螺钉(3)。本实用新型的镗刀装置仅由标准可调镗头、刀杆和刀片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精度高、操作使用和维护极为方便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在有效解决了高精度内腔外圆柱面加工的需要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专利说明】—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特别是一种用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高精度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属于数控加工中心用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伺服系统中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质量的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设备系统中的多项性能指标要求。当前伺服系统产品更趋向于小体积、高精度发展,对加工工艺提出更高要求,在设计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要求内腔外圆柱面的尺寸精度达0.0lmm以上,对于这种要求,如果采用传统的铸造加工方法或铣削方法是很难以满足零件精度要求的,因此现有的加工方式不能满足高精度的内腔外圆柱面结构加工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加工精度高的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为,该装置包括标准可调镗头,在标准可调镗头上插接有刀杆,在刀杆的前端设有一方形通孔,在方形通孔中装有用于加工内腔圆柱面的L形刀片,在刀杆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方形通孔中的刀片的锁紧螺钉。
[0005]上述L形刀片的前角为10°、后角为6°。
[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用在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上对工件的内腔中的外圆柱面进行加工,并且其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01mm。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镗刀装置仅由标准可调镗头、刀杆和刀片组成。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加工精度高、操作使用和维护极为方便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在有效解决了高精度内腔外圆柱面加工的需要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09]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加工被加工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说明:1_标准可调镗头,2-刀杆,3-紧固螺钉,4-L形刀片,5-被加工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现有的标准可调镗头1,制作时,在标准可调镗头I上按传统的连接方式插接一个刀杆2,刀杆2的材料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镗刀刀杆的材料进行制作,在刀杆2的前端制作一个方形通孔,然后在方形通孔中装上一个用于加工内腔圆柱面的L形刀片4,L形刀片4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制作合金刀片或白钢刀的材料进行制作,其L形刀片4的尺寸可根据使用的需要和被加工工件5的形状尺寸确定,制作时,最好将L形刀片4的前角α制作成10°、其后角β制作成6° ;然后在刀杆2的顶端制作出I?2个螺纹孔,并在螺纹孔中装上用于固定方形通孔中的L形刀片4的锁紧螺钉3即成。
[0013]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如图3所示,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标准可调镗头I安装在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的机床主轴上,将被加工工件5紧固在数控加工中心辅具上,这样即可通过刀杆2伸进被加工工件5的内腔中,对被加工工件5内腔中的外圆柱面进行镗削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尺寸,调节标准可调镗头I对L形刀片4进行微调,从而保证加工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包括标准可调镗头(1),其特征在于:在标准可调镗头(I)上插接有刀杆(2),在刀杆(2)的前端设有一方形通孔,在方形通孔中装有用于加工内腔圆柱面的L形刀片(4),在刀杆(2)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方形通孔中的刀片的锁紧螺钉(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工内腔外圆柱面的镗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刀片(4)的前角(α)为10°、后角(β)为6°。
【文档编号】B23B27/00GK203526586SQ20132066707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赵开才 申请人: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