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1122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制造而成的复合构件的新的制造方法。复合构件(1)的制造方法通过把表面构件(12)固定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来得到复合构件(1),复合构件(1)的制造方法包括: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把磁性比芯材(11)低的表面构件(12)配置在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芯材(11)的外周面上;以及熔融粘着步骤(S3),从表面构件(12)的外侧对芯材(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利用被加热后的芯材(11)的热量,使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相对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熔融,由此把表面构件(12)熔融粘着在芯材(11)上。
【专利说明】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于芯材的外周面制造而成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的有由各种复合构件构成的器具,在作为芯材的构件的外表面上施加由与芯材不同的材料形成的覆盖层,由此制造所述各种复合构件。例如公知的有在血管内治疗中使用的医疗用导丝、在放电加工中使用的电极线、绝热配管等各种构件。
[0003]用树脂覆盖金属制的线状芯材的表面,并且对树脂的表面实施亲水性处理,由此制造在血管内治疗中使用的医疗用导丝(例如专利文献I)。作为用树脂覆盖芯材表面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公知的有下述方法:把线状芯材浸溃在储存有在高温下成为了液体状态的树脂的储存槽内后,通过冷却在线状芯材表面形成树脂层。
[0004]电火花加工用电极线例如是通过在由Cu合金制成的芯材周围覆盖Cu - Zn合金层制造而成的(例如专利文献2)。作为在芯材表面形成Cu - Zn合金层的方法,公知的有在芯材表面镀锌的方法。
[0005]作为绝热配管,有各种形态的绝热配管,例如在防止散热的同时提供液体时使用的绝热配管是通过在金属制的配管外周面上卷绕上带状的绝热材料制造而成的。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 - 125628号
[000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5 - 339664号


【发明内容】

[0010]如上所述,研究出了各种在作为芯材的构件外表面上施加由与芯材不同的材料形成的覆盖层来制造所希望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这些制造方法完全不同的、新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提供一种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外周面上制造而成的复合构件的新的制造方法。
[0011]通过下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来得到所述复合构件,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表面构件配置步骤,把磁性比所述芯材低的所述表面构件配置在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以及熔融粘着步骤,从所述表面构件的外侧对所述芯材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利用被加热后的所述芯材的热量,使所述表面构件和所述芯材相对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熔融,把所述表面构件熔融粘着在所述芯材上。
[0012]按照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由于被熔融的部分是所述表面构件和所述芯材的相对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表面构件的与芯材相对的区域、或芯材的与表面构件的相对的区域、或表面构件的与芯材相对的区域和芯材的与表面构件的相对的区域这双方),所以可以把表面构件可靠地熔融粘着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而不会因热熔融损坏表面构件的外表面的形状。此外,在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阶段中,即使在把难以成为液态的材料作为表面构件选择了的情况下,通过以线材状或颗粒状等方式形成表面构件,也可以将这样的表面构件熔融粘着在芯材的外周面上。
[0013]在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表面构件的融点比所述芯材的融点低。
[0014]这样,通过用比芯材所使用的材料的融点低的材料来构成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表面构件,利用被电磁感应加热的芯材的热量,可以使所述表面构件的与所述芯材相对的区域比芯材先熔融,所以能可靠地仅使表面构件熔融从而把该表面构件熔融粘着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而不会使芯材的形状因热熔融而损坏。
[0015]此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所述目的,优选的是,所述芯材包括中心部分和表面部分,利用被电磁感应加热后的所述芯材的热量,使所述芯材的所述表面部分熔融,由此使所述表面构件熔融粘着在所述芯材上。
[0016]按照这样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由于热熔融的部分是相当于芯材的与表面构件相对的区域的芯材的表面部分,因此能够把表面构件可靠地熔融粘着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而不会因热熔融损坏表面构件的外表面的形状。
[0017]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粘合剂层形成步骤,作为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的前阶段,把具有比所述芯材的融点低的融点的粘合剂涂布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
[0018]这样,把具有比芯材的融点低的融点的粘合剂涂布在芯材的外周面上后,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从表面构件的外侧对芯材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由此在例如作为表面构件使用具有比芯材的融点低的融点的构件、并且作为在粘合剂层形成手段中使用的粘合剂采用了融点大体等于或低于表面构件的融点的粘合剂的情况下,通过加热芯材,可以使表面构件的与芯材相对的区域和介于表面构件和芯材之间的粘合剂熔融,由此可以把表面构件更牢固地固定在芯材上。具体地说,在作为表面构件使用在芯材的外周面上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配置的线材、或使用利用喷射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颗粒状或纤维状构件的情况下,由于熔融了的粘合剂进入到相邻配置的线材或颗粒状构件的间隙中,所以可以可靠地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上。
[0019]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包括干燥步骤,所述干燥步骤使涂布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
[0020]这样,在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前阶段中,通过使涂布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可以在粘合剂失去粘和力的状态下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虽然可以在存在有粘合剂的粘合力的状况下亦即在粘合剂未干燥的状态下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但是在粘合剂未干燥、粘合剂为液态或半液态的状态下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下,液态(或半液态)的粘合剂从配置的表面构件的周围渗出,存在最终得到的复合构件的外表面残留有粘合剂的问题。或者,液态(或半液态)的粘合剂沿芯材的外周面上流动,存在粘合剂不能在芯材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则例如当使粘合剂和/或表面构件的与芯材相对的区域熔融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上时,存在位于芯材表面上粘合剂涂布得薄的部分的表面构件和芯材的粘着力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前阶段中,在使涂布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后把表面构件配置在芯材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情况(粘合剂渗出或粘合剂分布不均)的发生,可以可靠地防止在最终得到的复合构件的外表面上残留粘合剂、以及产生表面构件和芯材的粘着力降低的部分。
[0021]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包括覆盖步骤,所述覆盖步骤通过把由线材构成的表面构件缠绕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由此用所述表面构件覆盖所述芯材的外周面。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包括覆盖步骤,所述覆盖步骤通过把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喷到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由此用所述表面构件覆盖所述芯材的外周面。
[0022]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制造而成的复合构件的新的制造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构件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框图。
[0024]图2是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复合构件的剖面图。
[0025]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所具有的表面构件配置步骤中使用的包覆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0026]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所具有的熔融粘着步骤中使用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0027]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芯材例子的简要结构剖面图。
[0028]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芯材其他例子的简要结构剖面图。
[0029]图7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SI前处理步骤
[0032]S2表面构件配置步骤
[0033]S3熔融粘着步骤
[0034]S4粘合剂层形成步骤
[0035]S41涂布步骤
[0036]S42干燥步骤
[0037]I复合构件
[0038]11 芯材
[0039]111芯材的中心部分
[0040]112芯材的表面部分
[0041]12表面构件
[0042]13a表面构件的与芯材相对的区域
[0043]13b芯材的与表面构件相对的区域
[0044]14 凹部
[0045]2包覆装置
[0046]21 卷轴
[0047]3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0048]31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制造而成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包括前处理步骤S1、作为该前处理步骤SI的后续工序的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以及作为该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的后续工序的熔融粘着步骤S3。
[0050]在此,如图2的剖面图所示,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复合构件I包括成为芯的芯材11以及固定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表面构件12。此外,图2的剖面图是表示沿复合构件I的轴心剖开的剖面图。芯材11是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对芯材11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棒状、线材状、圆柱状、中空圆筒状等各种形状。此外,作为芯材11,按照其功能,可以由单一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作为由多种材料制成的芯材11,例如可以采用把两种线材状的金属构件捻在一起的芯材、把线材状的金属构件和线材状的树脂构件捻在一起的芯材、中心部分和表面部分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芯材(双层结构的芯材,例如在由金属构成的中心部分的外表面上涂覆热固化性树脂构成表面部分的构件)等各种结构。在由多种材料构成芯材11的情况下,至少一种材料为容易导电的材料,构成为作为芯材11整体具有导电性。
[0051]表面构件12由磁性比芯材11低的材料制成。所谓磁性比芯材11低的材料是除了包括磁性比芯材11弱的材料以外,也包括没有磁性的材料的概念。所述表面构件12可以由容易导电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作为表面构件12,例如可以由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作为合成树脂材料的合适的例子,可以举出氟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对表面构件12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可以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就可以。例如可以采用线材状、颗粒状、带状、纤维状等各种形状。作为表面构件12的材料,只要按照赋予复合构件I的功能(耐蚀功能、润滑功能、绝热功能、耐疲劳功能)适当选择就可以。例如,在赋予从耐蚀功能、润滑功能、绝热功能、耐疲劳功能等各种功能中选择出的一种功能的情况下,只要选择适合赋予所希望的功能的材料作为表面构件12就可以。或者,在同时赋予多种功能的情况下,只要选择能分别发挥所希望的功能的多种材料作为表面构件12就可以。
[0052]前处理步骤SI是进行去除附着在芯材11外周面上的污垢和尘埃等的异物去除处理、进行去除附着在芯材11外周面上的矿物油等油脂成分的脱脂处理、进行用于提高芯材11的外周面和表面构件12的贴紧性的表面加工处理等各种处理的工序。作为前处理步骤SI,可以进行从异物去除处理、脱脂处理和表面加工处理中选择出的单一处理,也可以进行多种处理。在此,作为异物去除处理,可以例举向芯材11喷吹空气以去除附着在外周面上的污垢和尘埃的空气处理、利用水洗去除污垢的水洗处理、用布等擦去芯材11外周面上的污垢等的擦拭处理等。此外,作为脱脂处理可以例举溶剂脱脂,所述溶剂处理把芯材11浸溃在脱脂用处理槽等中的酒精、丙酮、稀释剂('>等脱脂处理液内,去除附着在芯材11上的矿物油等油脂成分和污垢。此外,除了所述的溶剂脱脂以外,还可以应用下述各种脱脂方法:加热脱脂,施加热量以去除芯材11表面的油脂成分;超声波脱脂,利用了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真空气泡破裂时的冲击波;以及碱性电解脱脂,把芯材11浸在碱性清洗液中进行规定电流密度的电解,去除附着在芯材11表面的矿物油等油脂成分;等等。此外,作为表面加工处理,可以例举用于提高芯材11外周面的凹凸性的喷丸加工。此外,前处理步骤SI是用于在后述的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中提高芯材11和表面构件12的贴紧强度的工序,所以即使在不具有所述的前处理步骤SI也可以得到足够的芯材11和表面构件12的贴紧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前处理步骤12来构成本制造方法。
[0053]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是在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芯材11的外周面上配置磁性比芯材11低的表面构件12的工序,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在前处理步骤SI之后进行。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可以采用用于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配置表面构件12的各种方法,作为一个例子,对通过把由线材构成的表面构件12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由此用表面构件12覆盖芯材11的外周面的方法(覆盖步骤)说明如下。所述覆盖步骤使用图3所示的包覆装置2进行。所述包覆装置2包括:卷轴21,线材绕在卷轴21的轴心上;以及驱动装置(图中没有表示),使所述卷轴21以其轴心为中心转动。卷轴21的轴心以中空的方式形成,构成为芯材11可以插入所述中空部内。对所述包覆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把绕在卷轴21上的线材(表面构件12)抽出,把线材(表面构件12)的前端固定在芯材11的表面。接着,通过驱动装置使卷轴21转动,同时利用另外设置的输送装置(图中没有表示)使芯材11以规定的速度移动(向沿着卷轴21的轴心的方向移动),由此把作为表面构件12的线材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如图2所示,成为芯材11的外周面被由线材构成的表面构件12覆盖。此外,通过适当调整输送装置对芯材11的输送速度(移动速度)、卷轴21的转速,可以调整缠绕在芯材11外周面上的由线材构成的表面构件12的疏密(芯材11的单位长度的线材的圈数)。
[0054]熔融粘着步骤S3是下述工序:通过从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的表面构件12外侧对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利用被加热后的芯材11的热量,使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的相对的区域13a、13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熔融,使表面构件12熔融粘着在芯材11上。在此,所谓电磁感应加热是也在电磁烹饪器(IH烹调加热器)或高频焊接等中被利用的加热方式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利用了下述原理:通过使交流电流过线圈,使磁场(磁通密度)产生变化,由此使在放置在所述磁场内的导电性物质中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利用导电性物质的电阻使导电性物质本身发热。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复合构件I的芯材11,是磁性比表面构件12高的构件,所以因利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进行的电磁感应加热,芯材11的发热量比表面构件12的发热量大,芯材11的温度比表面构件12的温度高。由此,可以使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的相对的区域13a、13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熔融。例如,在表面构件12的融点比芯材11的融点低的情况下,成为芯材11产生的热量向表面构件12传递,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接触区域)13a熔融。此夕卜,在被电磁感应加热的芯材1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密度从芯材11中心越靠近其表面就越高,所以与芯材11的内部相比,芯材11的表面被快速加热(集中加热)。因此在芯材11的融点比表面构件12的融点低的情况下,成为被集中加热的芯材11的表面(芯材11的与表面构件12相对的区域(接触区域)13b)熔融。在此,通过将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流动的电流(流过线圈的交流电流)设定成高的频率,可以使芯材11中的发热部位集中在其表面,相反,通过把电流设定成低的频率,可以使芯材11的内部也均匀发热,因此优选的是,以能适当变更流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电流频率的方式构成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0055]如图4所示,作为在所述熔融粘着步骤S3中使用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可以适合使用中空筒形形状的装置。在中空筒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中央部位的空间部31中,配置外周面上设有表面构件12的芯材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在规定时间的电磁感应加热结束后,把在外周面上设有表面构件12的芯材11从中空筒形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中央部位中的空间部31取出,或者通过使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停止,由此使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的温度降低,熔融了的区域固化,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相互粘着在一起。
[0056]所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包括熔融粘着步骤S3,所述熔融粘着步骤S3在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芯材11的外周面上配置了磁性比芯材11低的表面构件12后,从表面构件12的外侧对芯材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利用被加热后的芯材11的热量使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13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或芯材11的与表面构件12相对的区域13b、或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和芯材11的与表面构件12相对的区域13b这双方)熔融,把表面构件12熔融粘着在芯材11上,因此能够可靠地把所述表面构件12熔融粘着固定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而不会因热熔融损坏配置于芯材11表面的表面构件12的外表面的形状。因此可以赋予复合构件I把配置在复合构件I外侧的构件(固定在芯材11外周面上的表面构件12)的材料特性和复合构件I外表面的形状特性组合起来的功能。例如,利用所述制造方法,可以使通过把由具有耐蚀性的材料制成的线材作为表面构件12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在由长的金属制线材制成的芯材11的外周面上而制成的复合构件1,除了具有作为表面构件12的材料特性的耐蚀性以外,还具有从复合构件I外表面的形状特性得到的优异的柔性功能。即,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复合构件I比利用简单地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实施耐蚀性的涂覆制造出的复合构件1,具有更优异的柔性。此外,在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复合构件I的外表面浸润有润滑油的情况下,由于润滑油进入到复合构件I外表面的凹部14(参照图2)中,所以所述复合构件I可以发挥能长时间保持润滑油的功能。
[0057]此外,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配置表面构件12的阶段中,即使在选择了难以成为液态的材料作为表面构件12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以线材状或颗粒状等方式形成表面构件12,由此可以把这样的表面构件12熔融粘着固定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
[0058]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熔融粘着步骤S3中使用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采用了中空筒形的装置(截面为环状方式的装置),把在外周面上配置有表面构件12的芯材11配置在中央部位的空间部31中,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即,由于以包围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表面构件12的周围的方式进行电磁感应加热,所以可以从芯材11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均匀发出热量,从而可以使要热熔融的整个区域(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或芯材11的与表面构件12相对的区域13b、或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和芯材11的与表面构件12相对的区域13b这双方)均匀地热熔融。其结果,能够以均匀的粘着力使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均匀地粘着。
[0059]此外,在所述的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以使表面构件12的融点比芯材11的融点低的方式选定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的材料,利用被电磁感应加热的芯材11的热量,可以使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的相对的区域(接触区域)13a比芯材11先熔融,所以能够可靠地仅使表面构件12熔融从而把表面构件12熔融粘着固定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而不会因热熔融损坏芯材11的形状。
[0060]此外,在所述的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以使中心部分111和表面部分112成为不同材料的方式形成芯材11,通过电磁感应加热使相当于芯材11的与表面构件12相对的区域(接触区域)13b的芯材11的表面部分112热熔融。即使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冷却使热熔融后的芯材11的表面部分112固化的结果,也可以把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牢固地熔融粘着(固定在一起)。
[0061]具体地说,例如用铁或不锈钢等融点比较高的材料制成芯材11的中心部分111,并且用融点比中心部分111低的锌或锡等金属材料制成芯材11的表面部分112。在熔融粘着步骤S3中对这样的芯材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情况下,融点比中心部分111低的表面部分112先热熔融,通过使所述表面部分112的材料冷却固化,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表面构件12 (配置在芯材11的表面部分112上的表面构件12)与芯材11粘着。在这样构成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可以以使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热熔融的方式选定表面构件12的材料,或者也可以选定使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不热熔融的表面构件12,由此可以拓宽表面构件12材料的选择范围。
[0062]此外,图5所示的芯材11具有中心部分111和表面部分112的双层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以中心部分111具有由分别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多个层llla、lllb、lllc的方式来构成芯材11。此外,作为芯材11,只要以表面部分112的材料的融点比中心部分111的融点低的方式构成并且使芯材11作为整体具有导电性就可以,所以可以用难以导电的材料构成中心部分111并且用导电性材料构成表面部分112,或者也可以用导电性材料构成中心部分111并且用难以导电的材料构成表面部分112。此外,在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对外周面上配置有表面构件12的芯材11进行加热时,由于与表面构件12相比需要优先加热芯材11,所以表面构件12由磁性比芯材11低的材料制成。
[0063]以上对本发明的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构成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的框图所示,也可以以在前处理步骤SI和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之间具有粘合剂层形成步骤S4的方式来制造复合构件I。
[0064]所述粘合剂层形成步骤S4包括涂布步骤S41和干燥步骤S42。涂布步骤S41是把融点比芯材11的融点低的粘合剂涂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工序。作为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涂布粘合剂的方法,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用喷枪等把雾化的粘合剂喷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由此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喷涂方式);把芯材11浸溃在储存有粘合剂的储存槽内,由此在芯材11的外周面(外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浸溃方式);等等。此外,作为在粘合剂层形成步骤S4中使用的粘合剂,只要是利用其粘合力能维持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所希望的位置配置表面构件12的状态的粘合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采用融点大体等于或低于表面构件12的融点的粘合剂,或可以采用融点为表面构件12的融点以上的粘合剂。在此,在作为粘合剂采用其融点高于表面构件12的融点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选择能把被加热后的芯材11的热量有效地传递给表面构件12的导热性好的粘合剂。此外,作为粘合剂可以选择具有各种功能的粘合剂。例如,在作为粘合剂采用了绝热性好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可以制造出除了具有芯材发挥的功能和表面构件发挥的功能以外还具有粘合剂发挥的绝热功能的复合构件。此外,作为粘合剂,也可以使用以热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热熔胶粘合剂。在使用所述热熔胶粘合剂的情况下,把该热熔胶粘合剂加热溶融后,涂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
[0065]干燥步骤S42是使涂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的工序,例如,通过送风装置向涂布了粘合剂的芯材11吹规定风量的风,由此进行粘合剂的干燥。此外,送风装置也可以具有发热体,向涂布了粘合剂的芯材11吹热风,或者不吹风而通过自然干燥使粘合剂干燥。
[0066]这样,作为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的前阶段,在具有把融点比芯材11的融点低的粘合剂涂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层形成步骤S4(涂布步骤S41)的情况下,例如,在作为表面构件12使用融点比芯材11的融点低的构件、并且作为在粘合剂层形成装置5中使用的粘合剂采用融点大体等于或低于表面构件12的融点的粘合剂的情况下,通过对芯材11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可以使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以及介于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之间的粘合剂熔融,由此可以把表面构件12更牢固地粘着在芯材11上。具体地说,在作为表面构件12使用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通过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配置的线材、或使用通过喷涂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配置的颗粒状或纤维状的构件的情况下,由于成为熔融了的粘合剂进入到相邻配置的线材或颗粒状的构件(表面构件12)的间隙中,所以可以可靠地把表面构件12固定在芯材11上。此外,在作为表面构件12使用了融点比芯材11的融点高的构件的情况下,通过对芯材11进行加热,介于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之间的粘合剂熔融,熔融了的粘合剂进入相邻配置的表面构件12的间隙中,可以可靠地使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粘着在一起。此外,即使在作为粘合剂使用了融点比表面构件12的融点高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因芯材11的热量通过粘合剂层向表面构件12传递,也可以使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熔融,通过冷却熔融了的所述相对的区域13a,通过粘合剂层可以把表面构件12固定在芯材11上。
[0067]此外,作为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前阶段的粘合剂层形成步骤S4,由于具有使涂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的干燥步骤S42,所以可以在失去了粘合剂的粘合力的状态下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虽然即使在粘合剂的粘和力存在的状态下亦即在粘合剂未干燥的状态下,也可以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但是在粘合剂未干燥、粘合剂为液态或半液态的状态下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下,液态(或半液态)的粘合剂从配置的表面构件12的周围渗出,存在最终得到的复合构件I的外表面残留有粘合剂的问题。或者,液态(或半液态)的粘合剂沿芯材11的外周面上流动,存在粘合剂不能以均匀的厚度分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问题。如果在该情况下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则例如在使粘合剂和/或表面构件12的与芯材11相对的区域13a熔融来把表面构件12固定在芯材11上时,存在有在芯材11的表面上粘合剂涂布得薄的部分,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的粘着力降低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前阶段中,在使涂布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其后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的粘合剂的渗出和粘合剂的厚度分布不均,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粘合剂残留在最终得到的复合构件I的外表面上、以及产生表面构件12和芯材11的粘着力降低的部分。
[0068]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熔融粘着步骤S3中使用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采用了图4所示的中空筒形的装置,但不特别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只要是对通过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配置了表面构件12的芯材11能改变磁场(磁通密度)从而在芯材11中产生涡电流的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例如,把用于电磁烹饪器(IH烹调加热器)那样的板状的装置作为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采用,可以通过在板状电磁感应加热装置3的附近配置设有表面构件12的芯材11,来对芯材11进行加热。
[0069]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表面构件配置步骤S2中向芯材11的外周面配置表面构件12的方法(覆盖步骤),对通过把由线材构成的表面构件12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由此用表面构件12覆盖芯材11的外周面的方法(使用了包覆装置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配置表面构件12的方法(覆盖步骤)不特别限定于这种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使芯材11转动,把线材状或带状的表面构件12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由此用表面构件12覆盖芯材11的外周面的方法。此外,在把带状的表面构件12缠绕在芯材11上的情况下,关于缠绕的间距,表面构件12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在此,在芯材11是直径比较粗的棒状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使芯材11边转动边把带状等表面构件12以螺旋状的方式缠绕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方法,可以高效地把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上。此外,也可以通过向芯材11的外周面喷上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12,由此用表面构件12覆盖芯材11的外周面。在通过喷上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12来将表面构件12配置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例如使芯材11的外表面带上正电荷,并且使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12带上负电荷,使该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12附着在芯材11的外周面上。或者,优选的是,以在所述粘合剂层形成步骤S4中仅具有涂布步骤S41 (省略干燥步骤S42)的方式构成复合构件I的制造方法,向没有干燥的粘合剂层喷上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12。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把表面构件固定在芯材的外周面上来得到所述复合构件,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表面构件配置步骤,把磁性比所述芯材低的所述表面构件配置在由导电性材料制成的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以及 熔融粘着步骤,从所述表面构件的外侧对所述芯材进行电磁感应加热,利用被加热后的所述芯材的热量,使所述表面构件和所述芯材相对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熔融,把所述表面构件熔融粘着在所述芯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的融点比所述芯材的融点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中心部分和表面部分,利用被电磁感应加热后的所述芯材的热量,使所述芯材的所述表面部分熔融,把所述表面构件熔融粘着在所述芯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粘合剂层形成步骤,所述粘合剂层形成步骤作为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的前阶段,把具有比所述芯材的融点低的融点的粘合剂涂布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包括干燥步骤,所述干燥步骤使涂布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的粘合剂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包括覆盖步骤,所述覆盖步骤通过把由线材构成的表面构件缠绕在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由此用所述表面构件覆盖所述芯材的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配置步骤包括覆盖步骤,所述覆盖步骤通过把颗粒状或纤维状的表面构件喷到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由此用所述表面构件覆盖所述芯材的外周面。
【文档编号】B21F19/00GK104203448SQ20138001482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黑田幸司, 塚田章一, 大神周併, 向井聪史 申请人:郡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