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钢丝挡圈装配装置,用于将钢丝挡圈装配至工件上,其包括机座、依次设于机座上的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及冲压组件;夹持组件上设有能够将钢丝挡圈收缩的收缩件、用于夹持工件的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第二压板移动,冲压组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机座上。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工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组件上,将其另一端夹紧在夹持组件之间,再将钢丝挡圈放置在夹持组件上的收缩件内,此时按压冲压组件,冲压组件下压并带动钢丝挡圈及第一压板同时下降,并将钢丝挡圈收缩后装配到工件上的固定位置。通过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装配的产品,其装配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够保证钢丝挡圈的装配质量。
【专利说明】钢丝挡圈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钢丝挡圈装配至工件上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工件在装配钢丝挡圈的过程中,必须先克服弹性恢复力使钢丝挡圈收缩从而将钢丝挡圈装配到工件上。然而由于钢丝挡圈的直径在自然状态下比其装配预紧状态下的直径要大很多,在将钢丝挡圈推入工件之前,钢丝挡圈的直径必须变小,强大的钢丝挡圈的回弹力使其难以压装到位。
[0003]钢丝挡圈在装配时,通常通过尖嘴钳改制的工具将钢丝挡圈收缩后再借用小的一字螺丝刀将钢丝挡圈装配到工件上,由于钢丝挡圈的钢丝较细,尖嘴钳工具使用时不能保证一次性将其收缩到所需的尺寸,其装配效率较低,且钢丝挡圈的装配质量难于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钢丝挡圈装配效率及装配质量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
[0005]一种钢丝挡圈装配装置,用于将钢丝挡圈装配至工件上,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包括机座、依次设于所述机座上的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及冲压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轴线、所述夹持组件的轴线及所述冲压组件的轴线重合,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能够将所述钢丝挡圈收缩的收缩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所述收缩件形成有用以容纳并收缩所述钢丝挡圈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压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压板移动,所述冲压组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缩件包括至少3个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向所述夹持组件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驱动源。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为丝杆传动组件。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为驱动气缸或驱动马达。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机座固定的固定件及与所述工件紧固的紧固件,所述固定件内开有收容槽,所述紧固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力。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机座之间的第三弹性元件。[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固定部及用于夹紧所述固定部的夹紧销钉。
[0015]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包括机座、依次设于所述机座上的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及冲压组件,夹持组件上设有呈收缩状的收缩件、用于夹持工件的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第一压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第二压板移动。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工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组件上,将其另一端夹紧在夹持组件之间,再将钢丝挡圈放置在夹持组件上的收缩件内,此时按压冲压组件,冲压组件下压并带动钢丝挡圈及第一压板同时下降,并将钢丝挡圈收缩后装配到工件上的固定位置。通过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装配的产品,其装配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够保证钢丝挡圈的装配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
[0018]图3为附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9]图4为收缩件的主视图;
[0020]图5为 收缩件的俯视图;
[0021]图6为附图1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2]图7为待装配工件的主视图;
[0023]图8为工件与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工件在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附图8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6]图11为已装配钢丝挡圈的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具体元件对应编号列表如下:
[0028]100、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10、机座120、固定组件
[0029]121、固定件1211、收容槽122、紧固件
[0030]123、第二弹性元件130、夹持组件 131、收缩件
[0031]1311、卡爪1312、斜面132、第一压板
[0032]133、第二压板134、螺柱135、第一弹性元件
[0033]136、驱动组件1361、传动组件 1362、驱动源
[0034]140、冲压组件141、主体部1411、按压部
[0035]142、第三弹性元件143、固定部144、夹紧销钉
[0036]200、钢丝挡圈300、工件400、装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方、“下”方依次指图1所示的上方、下方。
[0038]请参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用于将钢丝挡圈200装配至工件300上。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包括机座110,该机座110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用于固定工件300 —端的固定组件120,用于夹持工件300装配端的夹持组件130及用于将钢丝挡圈200冲压至工件300的装配位置上的冲压组件140。其中,固定组件120的轴线、夹持组件130的轴线及冲压组件140的轴线重合。
[0039]请参图3至图5,夹持组件130上设有能够将钢丝挡圈200收缩的收缩件131,以及用于夹持工件300的第一压板132和第二压板133。收缩件131形成有用以容纳并收缩所述钢丝挡圈的收容空间。本实施方式中,收缩件131包括3个卡爪1311,卡爪1311具有向夹持组件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1312,从而构成用于用以容纳并收缩所述钢丝挡圈的收容空间。请参图4及图5。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收缩件131可以为收缩的环形结构或其他能够将钢丝挡圈200收缩的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钢丝挡圈200放置在收缩件131内,并随着冲压组件140对钢丝挡圈200的冲压作用以及在收缩件131的作用下,不断收缩尺寸,进而达到最终装配时所需的尺寸。
[0040]此外,第一压板132在冲压组件140的冲压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第二压板133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压板133为L型结构,第一压板132的侧壁部抵接在第二压板133的侧壁部上,且能够沿第二压板133的侧壁部上下移动。在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使用过程中,在冲压组件140的冲压力作用下,第一压板132朝向第二压板133移动,当去除冲上述冲压力后,操作人员需手动将第一压板132向远离第二压板133的方向移动,以便于下次钢丝挡圈200的装配。优选方案中,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33之间穿设有螺柱134,第一压板132与第二压板133之间的螺柱134上还穿设有第一弹性元件135。当第一压板132在冲压组件140的冲压力的作用下朝向第二压板133移动时,第一弹性元件135处于压缩状态,当去除冲压组件140的冲压力后,第一压板132能够在第一弹性元件135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第一弹性元件135的使用,能够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程序。
[0041]除此之外,夹持组件130还包括与第二压板133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136,驱动组件136包括传动组件1361及与传动组件1361连接的驱动源1362。本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1361为丝杆传动组件,在传动过程中,驱动源1362驱动丝杆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第二压板133朝向或远离工件300夹持的方向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传动组件1361还可以为导槽与导轨配合的传动结构,或者其他本【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传动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驱动源1362固定设置在机座110上,上述驱动源1362为动力驱动源,如驱动气缸(含液压驱动)或驱动马达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1361上还可以连接有驱动手柄,并通过手动驱动传动组件1361的方式,使工件300夹持到夹持组件130上。
[0042]请参图6,固定组件120包括与机座110固定的固定件121及与工件300紧固的紧固件122,固定件121内开有收容槽1211,紧固件122能够固定或移动的设置在上述收容槽1211内。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122移动的设置在收容槽1211内。具体的,收容槽1211内设有第二弹性元件123,并且第二弹性元件123需与设置在第一压板132和第二压板133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135配合使用,其中,第二弹性元件123的弹性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135的弹性力。上述第二弹性元件123的使用,能够将冲压组件140作用到工件300上的冲压力进行缓冲,从而达到使工件免于破损的作用。
[0043]请参图1及图2,冲压组件140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机座110上,其包括主体部141,主体部141的上端周向凸出有按压部1411,优选方案中,机座110与按压部1411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元件142。进一步的,冲压组件140还包括用于驱动主体部141对钢丝挡圈200进行冲压作业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驱动装置上的驱动力,就能够确保输送到钢丝挡圈200上的驱动力具有一致性。此外,主体部141的下端设置有能够与钢丝挡圈200相配接的凸环或凸爪(图中未示出)。优选方案中,主体部14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配接装配件400的固定部143,此外,主体部141上还设置有用于紧固固定部143的夹紧销钉144。
[0044]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能够将钢丝挡圈200装配到工件300上。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工件30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组件120上,将其另一端夹紧在夹持组件130之间,并将钢丝挡圈200放置在夹持组件130上的收缩件131内,此时,按压冲压组件140,冲压组件140的下压力带动钢丝挡圈200及第一压板132同时下降,当第一压板132下降到与第二压板133相抵接的位置时停止下降,此时,钢丝挡圈200经过收缩件131收缩后被装配到工件300上的固定位置。通过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装配的钢丝挡圈200 —致性好,且其装配质量易于控制,可显著改善操作者的装配条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45]除此之外,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还能够将钢丝挡圈200装配到工件300与装配件400之间。请参图7至图11,为装配工件在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上的另一种装配应用实例。其中,图7为待装配工件的主视图,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装配件400、钢丝挡圈200及工件300。图11为图7各配件经过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装配后的结构图,图中可知,通过上述钢丝挡圈装配装置100,钢丝挡圈200内圈能够卡接在工件300上,装配件400能够套装在工件300上并且将钢丝挡圈200的外圈卡接在其内部。
[0046]请参图10,在钢丝挡圈200被装配前,首先将工件300的底端与固定组件120固定,并将工件300的待装配区夹持在夹持组件130上。此时,将钢丝挡圈200穿设在工件300上并放置在收缩件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内,通过夹紧销钉144将装配件400紧固在固定部143 上。
[0047]在装配过程中,按压主体部141,装配件400在按压力的作用下驱动钢丝挡圈200向下移动,于此同时,第一压板132在上述按压力的作用下同步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性元件135以及第二弹性元件123均处于收缩状态,由于第一弹性元件135的弹性力小于第二弹性元件123的弹性力,第一弹性元件135收缩位移小于第二弹性元件123的收缩位移。当第一压板132持续下降的过程中,钢丝挡圈200经过收缩件131收缩后被装配到工件300上的固定位置,此时,第二弹性元件123处于弹性恢复的状态,由于在整个装配过程中,工件300只受到第二弹性元件123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工件300相对于装配件400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再继续按压主体部141后,装配件400在按压力的作用下越过钢丝挡圈200并卡接在工件300上,从而最终将钢丝挡圈200装配在工件300与装配件400之间,请参图9。
[00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钢丝挡圈装配装置,用于将钢丝挡圈装配至工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依次设于所述机座上的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及冲压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轴线、所述夹持组件的轴线及所述冲压组件的轴线重合,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能够将所述钢丝挡圈收缩的收缩件、用于夹持所述工件的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所述收缩件形成有用以容纳并收缩所述钢丝挡圈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压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压板移动,所述冲压组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件包括至少3个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向所述夹持组件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驱动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丝杆传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为驱动气缸或驱动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机座固定的固定件及与所述工件紧固的紧固件,所述固定件内开有收容槽,所述紧固件能够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内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元件,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性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机座之间的第三弹性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丝挡圈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固定部及用于夹紧所述固定部的夹紧销钉。
【文档编号】B23P19/02GK203817717SQ201420234073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余兵, 梅金武, 姚春梅, 谷文来 申请人:宝时得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