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上拉深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05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向上拉深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向上拉深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行程限位机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和凸模,所述凸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板上,所述行程限位机构包括行程限位板、弹簧和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导柱与所述下模座为移动副,所述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柱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通过将传统的向下拉深改进为向上拉深;另一方面,通过行程限位板来限制凹模、凸模的拉深行程,通过限位凹槽来控制产品的变形量,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在U形反转部分出现皱纹的缺陷。
【专利说明】一种向上拉深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尤其涉及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向上拉深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0003]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不变薄拉深。本章重点介绍不变薄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0004]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
[0005]目前,现有的拉深模具在拉深过程中,产品在U形反转部分会出现皱纹,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品在U形反转部分不会出现皱纹的向上拉深模具。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向上拉深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行程限位机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和凸模,所述凸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板上,所述行程限位机构包括行程限位板、弹簧和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导柱与所述下模座为移动副,所述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柱上,所述弹簧夹设在所述行程限位板、下模座之间,所述行程限位板上设有避让通孔,所述凸模穿过所述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的孔口处设有控制产品变形量的限位凹槽。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凹槽位于靠近所述凹模的一端。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凹模的外径。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座上设有顶料杆,所述顶料杆与所述上模座为移动副,所述顶料杆设置在所述凹模的拉深型腔内。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料杆连接有顶料滑块,所述顶料滑块设置在所述凹模的拉深型腔内。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座连接有模柄。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凹槽为圆柱状。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通过将传统的向下拉深改进为向上拉深;另一方面,通过行程限位板来限制凹模、凸模的拉深行程,通过限位凹槽来控制产品的变形量,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在U形反转部分出现皱纹的缺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向上拉深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中的附图标号为:模柄I ;上模座2 ;凹模3 ;顶料杆4 ;顶出滑块5 ;下模座6 ;凸模固定板7 ;凸模8 ;行程限位板9 ;弹簧10 ;导柱11 ;限位凹槽12。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向上拉深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行程限位机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2和凹模3,所述凹模3设置在所述上模座2上,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6、凸模固定板7和凸模8,所述凸模固定板7设置在所述下模座6上,所述凸模8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板7上,所述行程限位机构包括行程限位板9、弹簧10和导柱11,所述导柱11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座6连接,所述导柱11与所述下模座6为移动副,所述导柱11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限位板9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0套设在所述导柱11上,所述弹簧10夹设在所述行程限位板9、下模座6之间,所述行程限位板9上设有避让通孔,所述凸模8穿过所述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的孔口处设有控制产品变形量的限位凹槽12。
[0020]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凹槽12位于靠近所述凹模3的一端。
[0021]如图1所示,所述凹模3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12内。
[0022]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凹槽12的内径大于所述凹模3的外径。
[0023]如图1所示,所述上模座2上设有顶料杆4,所述顶料杆4与所述上模座2为移动副,所述顶料杆4设置在所述凹模3的拉深型腔内。
[0024]如图1所示,所述顶料杆4连接有顶料滑块5,所述顶料滑块5设置在所述凹模3的拉深型腔内。
[0025]如图1所示,当产品的材料板厚相对于拉深直径较薄时,采用顶料杆4、顶料滑块5来进行压料、卸料,可以在进行压料时,进一步避免产品在U形反转部分出现皱纹。
[0026]如图1所示,所述上模座2连接有模柄I。
[0027]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凹槽12为圆柱状。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向上拉深模具,一方面,通过将传统的向下拉深改进为向上拉深;另一方面,通过行程限位板9来限制凹模3、凸模8的拉深行程,通过限位凹槽12来控制产品的变形量,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在U形反转部分出现皱纹的缺陷。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行程限位机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和凹模,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和凸模,所述凸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凸模设置在所述凸模固定板上,所述行程限位机构包括行程限位板、弹簧和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导柱与所述下模座为移动副,所述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行程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柱上,所述弹簧夹设在所述行程限位板、下模座之间,所述行程限位板上设有避让通孔,所述凸模穿过所述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的孔口处设有控制产品变形量的限位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位于靠近所述凹模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凹模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设有顶料杆,所述顶料杆与所述上模座为移动副,所述顶料杆设置在所述凹模的拉深型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杆连接有顶料滑块,所述顶料滑块设置在所述凹模的拉深型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连接有模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上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为圆柱状。
【文档编号】B21D45/04GK204247840SQ20142075568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5日
【发明者】何彩梅 申请人:深圳市东汇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