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3476阅读:97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又称为CNC车床,即计算机数字控制车床,是国内数控机床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数控机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制造设备中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等优点的工作母机。利用数控车床加工工件时,由于车床刚性不好,刀具选择不合适、走刀轨迹、切削参数不合理等原因,使加工后的工件的端面有震刀纹,使工件外观不好,影响了工件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避免了工件加工之后的端面上产生的震刀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毛坯料:选择毛坯料,对毛坯进行粗加工,留0.1mm以内加工余量;

2)粗车加工工件:将毛坯料置于数控车床,粗车工件使工件形成前端部、定位部和后端部,所述定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外径,所述定位部的轴向上加工多个定位通孔;车平两端面,并在两端面的中心沿轴向 打中心孔得到半成品工件;

3)工件筛选:检测经步骤2)粗车加工的半成品工件,验收半成品,选择出无生锈、表面无碰伤、两端外径同心度为0.03mm以内的工件;

4)精车加工后端部、半精车加工定位部:将步骤3)筛选出的半成品工件置于数控车床,使用软爪夹持前端部,使用外径刀光面加工,主轴的转速至少1000转,按走刀路径从前端部至后端部一刀加工,精车加工后端部,半精加工定位部并留0.1mm以内余量;

5)精车加工前端部和定位部:软爪夹持经步骤4)加工后工件的后端部,以定位部的端面定位,精车加工前端部、精车加工定位部,根部倒圆角,加工制成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

其中,所述步骤3)中同心度的测量采用外径分厘卡测量保证尺寸的精度。

其中,所述步骤4)中,主轴的转速为1000~2000转。

其中,所述步骤5)中根部倒圆角的圆角半径为0.1~0.5mm。

其中,所述步骤1)中,毛坯料为模具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将毛坯料先经粗车加工出半成品工件,经筛选后再将筛选出的半成品工件经精车加工,使用外径刀进行光面加工时,主轴的转速至少为1000转,防止工件端面的通孔与刀具刀尖的撞击而产生震颤,按走刀路径从前端部至后端部一刀加工,转速的控制以及走刀路径的一刀加工,避免了工件加工之后的端面上产生的震刀纹,使加工后的工件外观美观,提高了工件的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毛坯料:选择毛坯料,并留0.1mm以内加工余量,毛坯料可以选择模具钢,保证材料的刚性;

2)粗车加工工件:将毛坯料置于数控车床,粗车工件使工件形成前端部、定位部和后端部,所述定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外径,所述定位部的轴向上加工多个通孔;车平两端面,并在两端面的中心沿轴向打中心孔得到半成品工件;

3)工件筛选:检测经步骤2)粗车加工的半成品工件,选择出无生锈、表面无碰伤、两端外径同心度为0.03mm以内的工件,同心度的测量采用外径分厘卡测量保证尺寸的精度;同时去除端面的毛刺,防止下步夹持时夹偏;

4)精车加工后端部、半精车加工定位部:将步骤3)筛选出的半成品工件置于数控车床,软爪夹持前端部,使用外径刀光面加工,主轴的转速至少1000转,优选地,主轴的转速为1000~2000转,防止工件端面的通孔与刀具刀尖的撞击而产生的震颤,按走刀路径从前端部至后端部一刀加工,精车加工后端部,半精加工定位部并留0.1mm以内余量;夹持时,避掉圆周面上有刻字的位置,防止字迹凸起导致工件夹偏;

5)精车加工前端部和定位部:软爪夹持经步骤4)加工后工件的后端部,以定位部的端面定位,精车加工前端部、精车加工定位部,根部倒圆角,倒圆角的圆角半径为0.1~0.5mm,加工制成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加工后的工件不能叠放,防止压痕。

本发明的数控车床加工端面无震刀纹的工件的方法,避免了工件加工之后的端面上工件端面的通孔与刀具刀尖的撞击而产生的震刀纹,使加工后的工件外观美观,提高了工件的精度。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 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