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引导部的门装置以及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914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具备引导部的门装置以及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引导部的门装置以及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轧制设备的输出侧设置有卷绕装置(卷取机),将被轧制机轧制且从辊间连续供给的金属板(带钢)卷绕成螺旋状。该卷绕装置在金属板的运送路径中具备夹送辊,通过该夹送辊,向从运送路径朝斜下方弯曲的卷绕路径引导金属板,使金属板的前端咬入芯轴,从而卷取金属板(参照专利文献1)。

卷绕装置在夹送辊的输出侧具备门装置。门装置对卷取路径进行开闭,除在该卷取路径卷取金属板的情况以外,将该卷取路径闭塞。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装置具有V字状的主体框架,在关闭状态下作为通板工作台而发挥功能,在打开状态下作为对导入至卷取路径的金属板的上面侧进行引导的引导板(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545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金属板在通过夹送辊后,向斜下方改变通板角度而被引导至芯轴,但在该金属板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下,弯曲刚性高而难以弯曲,因此在卷取路径的入口被门装置的引导部强力按压。这样一来,金属板的表面容易损伤并且摩擦阻力增加,需要较大的按压力,从而消耗能量也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在金属板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发生表面的损伤、实现通板的稳定化的具备引导部的门装置以及卷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提供一种具备引导部的门装置,该门装置配置在搬运金属板的运送路径中的夹送辊的下游侧,对从所述运送路径弯曲的卷取路径进行开闭,并且该引导部对导入至所述卷取路径的所述金属板的上面侧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具有:主体框架;以及衬板,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形成引导所述金属板的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摩擦系数比所述主体框架低且硬度比所述金属板低。

通过采用该结构,在本发明中,利用衬板形成引导面的至少一部分,该衬板的摩擦系数比构成引导部的主体框架低且硬度比金属板低。由于衬板的存在,能够减少引导面的摩擦阻力,因此无需对金属板施加过大的按压力,能够减少消耗能量。另外,由于衬板的硬度比金属板低,因此在按压金属板时衬板侧被切削,从而防止产生金属板的表面的损伤(切削)。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衬板包括:在所述卷取路径中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游侧的第一衬板、以及在所述卷取路径中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下游侧且厚度比所述第一衬板大的第二衬板。

通过采用该结构,在本发明中,安装在卷取路径中的引导部的下游侧的第二衬板比安装在引导部的上游侧的第一衬板厚。在卷取路径中,引导部的下游侧与金属板摩擦的期间比引导部的上游侧长,因此通过增厚第二衬板,能够确保第二衬板的切削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衬板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

通过采用该结构,在本发明中,能够仅更换与金属板摩擦而逐渐被消耗的衬板,因此与将衬板同主体框架一起更换的情况相比,更换的作业性良好,另外,能够减少更换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衬板由在所述卷取路径上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片构成,所述多个片分别独立且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

通过采用该结构,在本发明中,在金属板从轧制机延伸出的情况下,金属板的前端的形状大多没有对齐,有时使衬板在宽度方向上不均匀磨损,因此通过由多个片形成衬板,且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局部更换,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更换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卷绕装置具有:夹送辊,其将沿着运送路径搬运的金属板向从所述运送路径弯曲的卷取路径引导;门装置,其对所述卷取路径进行开闭;以及芯轴,其配置在所述卷取路径的前端而卷取所述金属板,作为所述门装置,具有以上记载的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即便在金属板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发生表面的损伤、实现通板的稳定化的具备引导部的门装置以及卷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的卷取动作以及门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装置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1的整体结构图。

如图1所示,卷绕装置1配置在未图示的轧制机的下游侧,将通过轧制机且沿着运送路径L1搬运的金属板2导入卷取路径L2进行卷取。运送路径L1由水平排列的多个搬运辊3形成。

卷绕装置1具备夹送辊10a、10b。夹送辊10a、10b将沿着运送路径L1搬运的金属板2向从运送路径L1弯曲的卷取路径L2引导。卷取路径L2从运送路径L1向斜下方延伸。上侧的夹送辊10a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下侧的夹送辊10b接近分离。上侧的夹送辊10a除向后述的芯轴20卷取金属板2的情况以外,与下侧的夹送辊10b分离。

卷绕装置1具备芯轴20。芯轴20配置在卷取路径L2的前端对金属板2进行卷取。在芯轴20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助卷辊21以及助卷挡板22。助卷辊21将金属板2卷绕于芯轴20。助卷辊21在芯轴2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助卷辊2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芯轴20接近分离。助卷辊21与卷绕于芯轴20的金属板2的直径相应地移动。

助卷挡板22在将金属板2卷绕于芯轴20时对该金属板2的前端进行引导。助卷挡板22具有与芯轴20的周面对置且供金属板2的前端接触的引导面22a。引导面22a沿着芯轴20的周面弯曲。助卷挡板22配置于在芯轴20的周向上相邻的助卷辊21之间。助卷挡板2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芯轴20接近分离。助卷挡板22在将金属板2卷绕于芯轴20后分离。

卷绕装置1具备门装置30。门装置30对卷取路径L2进行开闭(在图1中示出打开状态)。门装置30配置在夹送辊10a、10b的输出侧。门装置30具有:形成运送路径L1的第一引导面31、以及形成卷取路径L2的第二引导面32(引导面)。第一引导面31形成为沿着运送路径L1的水平面。第二引导面32形成为沿着卷取路径L2的倾斜面。

门装置30与滑槽引导件40a、40b配合而形成卷取路径L2。滑槽引导件40a、40b向芯轴20与助卷辊21之间的咬入口23引导金属板2的前端。滑槽引导件40a、40b设置成随着朝向芯轴20与助卷辊21之间的咬入口而间隔变窄的倒ハ字状。滑槽引导件40a、40b配置在卷取路径L2中的比门装置30靠下游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的滑槽引导件40b与一个助卷挡板22设为一体。

卷绕装置1具备滑槽辊50。滑槽辊50在将金属板2的前端向芯轴20卷绕时,抑制金属板2的向其上面侧弯曲的变形。滑槽辊50配置在卷取路径L2中的比门装置30靠下游侧的、门装置30与上侧的滑槽引导件40的接缝的位置。滑槽辊50设置为旋转自如,其周面比第二引导面32突出。

卷绕装置1具备折弯辊60。折弯辊60配置在比夹送辊10a、10b靠上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通过折弯辊驱动装置61能够相对于运送路径L1接近分离。折弯辊60为了在金属板2卷绕结束时防止其后端的跳起而接近运送路径L1。折弯辊驱动装置61例如由工作缸装置构成。

接下来,追加参照图2以及图3,对门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30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30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门装置30具备引导部70。引导部70形成对导入至卷取路径L2(参照图1)的金属板2的上面侧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面32。引导部70具有主体框架71。主体框架71呈现前端朝向运送路径L1的上游侧的大致V字状。主体框架71的上表面侧形成第一引导面31,在主体框架71的下表面侧安装有衬板72,形成第二引导面32。如图3所示,在主体框架71的V字槽设置有多个加强肋73。

引导部70具有衬板72。如图1所示,衬板72安装于主体框架71,形成对金属板2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面32的至少一部分。衬板72由摩擦系数比主体框架71低的低摩擦材料并且硬度比金属板2低的低硬度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衬板72例如由FCD(球墨铸铁)材料形成。

衬板72包括第一衬板72A与第二衬板72B,在卷取路径L2中由两个衬板构件构成。第一衬板72A安装在卷取路径L2中的主体框架71的上游侧。第二衬板72B安装在卷取路径L2中的主体框架71的下游侧。第二衬板72B具有第一衬板72A的一倍以上的厚度。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衬板72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框架71。本实施方式的衬板72由在卷取路径L2上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片74构成,该多个片74分别独立且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框架71。第一衬板72A由三个片74(以下,有时称作第一片74a)构成,构成为能够分割成三部分进行更换。另一方面,第二衬板72B由四个片74(以下,有时称作第二片74b)构成,构成为能够分割成四部分进行更换。

在片74上形成有螺纹孔75。螺纹孔75以贯通片74的方式形成。通过将螺栓76从片74的背侧与该螺纹孔75螺合,从而将片74紧固固定于主体框架71。另外,在片74上形成有向背侧突出的突起77。突起77形成在卷取路径L2中的片74背侧的上游侧。在主体框架71形成有与突起77的凸形状对应的凹形状的卡合槽78。

通过使突起77与卡合槽78卡合,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71将片74定位,能够使螺栓76容易通过。另外,能够防止片74相对于主体框架71在卷取路径L2延伸的方向上的滑动。即,通过使突起77与卡合槽78在卷取路径L2延伸的方向上卡合,能够减少在与金属板2摩擦时施加于螺栓76的剪切应力。因此,能够减少螺栓76以及螺纹孔75的设置数量,另外,能够将它们的直径的大小抑制得较小。

接下来,参照图4对上述结构的卷绕装置1实施的金属板2的卷取动作以及门装置30的作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金属板2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1的卷取动作以及门装置30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4(a)所示,通过未图示的轧制机的金属板2沿着运送路径L1搬运,到达夹送辊10a、10b。金属板2在通过夹送辊10a、10b后,向斜下方改变通板角度,被引导至从运送路径L1弯曲而成的卷取路径L2。在此,在金属板2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下,其前端没有极端地弯曲,而是以描绘出弧的方式弯曲。因此,金属板2在卷取路径L2的入口被门装置30的引导部70按压。

引导部70具有对导入至卷取路径L2的金属板2的上面侧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面32。该第二引导面32的至少一部分由衬板72形成。衬板72由摩擦系数比构成引导部70的主体框架71低的低摩擦材料构成,从而减少与金属板2的摩擦阻力。这样,通过将衬板72粘贴于主体框架71,减少第二引导面32的摩擦阻力,从而无需对金属板2施加过大的按压力,能够减少消耗能量。

另外,衬板72是硬度比金属板2低的低硬度材料,因此在按压金属板2时衬板72侧被切削。由此,防止产生金属板2的表面的损伤(切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摩擦比构成引导部70的主体框架71低且硬度比金属板2低的衬板72形成第二引导面32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减少摩擦阻力,在不对金属板2施加过大的按压力的情况下实现通板的稳定化,另外,通过使衬板72侧磨损,能够防止产生金属板2的表面的损伤。

如图4(a)所示,导入至卷取路径L2的金属板2的前端首先与第一衬板72抵接。之后,如图4(b)所示,金属板2与在卷取路径L2中配置在下游侧的第二衬板72B抵接,在滑槽引导件40a、40b之间通过而卷取于芯轴20。在金属板2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下,金属板2在向芯轴20卷取的期间,短暂地被第二衬板72B按压。

这样,金属板2在卷取路径L2中被引导部70的下游侧按压的期间比滑槽引导件40a的上游侧长。因此,第二衬板72B的磨损量比第一衬板72A大。本实施方式的衬板72形成为,在卷取路径L2中安装在引导部70的下游侧的第二衬板72B比安装在引导部70的上游侧的第一衬板72A厚。根据该结构,通过增厚第二衬板72B,能够确保第二衬板72B的切削量,因此能够将第一衬板72A与第二衬板72B的更换时期(磨损比率)调整为大致相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衬板72通过螺栓76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框架71,因此能够仅使与金属板2摩擦而被逐渐消耗的衬板72与主体框架71分离并更换。因此,与将衬板72同主体框架71一起更换的情况相比,更换的作业性良好,另外,能够减少更换成本。另外,如图2所示,衬板72由在卷取路径L2上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片74构成,多个片74分别独立且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主体框架71。片74的每一片的重量显然比衬板72整体的重量轻,更换作业较为容易。

另外,在金属板2从未图示的轧制机延伸出的情况下,金属板2的前端的形状大多并非沿一直线对齐。因此,在金属板2的前端被引导部70按压时,有时使衬板72在宽度方向上不均匀磨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片74形成衬板72,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局部更换,例如能够仅更换不均匀磨损的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衬板72的更换成本。

这样,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获得具备引导部70的门装置30以及卷绕装置1,该引导部70配置在搬运金属板2的运送路径L1中的夹送辊10a、10b的下游侧,对从运送路径L1弯曲的卷取路径L2进行开闭,并且对导入至卷取路径L2的金属板2的上面侧进行引导,引导部70具有:主体框架71;以及衬板72,其安装于主体框架71,形成引导金属板2的第二引导面32的至少一部分,摩擦系数比主体框架71低且硬度比金属板2低,从而即便在金属板2为高强度且较厚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表面的损伤,并实现通板的稳定化。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构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仅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等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本发明能够采用以下的图5所示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5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门装置30时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衬板72呈帘状地安装于主体框架71。具体来说,第一衬板72A由两个第一片74a构成,在卷取路径L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片74a之间形成有间隙。另一方面,第二衬板72B由三个第二片74b构成,在卷取路径L2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片74b之间形成有间隙。

因此,上游侧的第二引导面32的中央由主体框架71形成,其两端由第一衬板72A形成。另外,下游侧的第二引导面32的中央、两端由第二衬板72B形成,它们之间由主体框架71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片74的数量,容易进行衬板72的更换作业。另外,第二引导面3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容易与金属板2的角部接触,因此通过至少在该两端部安装衬板72,能够有效地抑制产生金属板2的损伤。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衬板由多个片构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衬板也可以是一片。

附图标记说明

1 卷绕装置

2 金属板

10a、10b 夹送辊

20 芯轴

30 门装置

32 第二引导面(引导面)

70 引导部

71 主体框架

72 衬板

72A 第一衬板

72B 第二衬板

74 片

L1 运送路径

L2 卷取路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