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用自动装柄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102716阅读:144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针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针灸针用自动装柄设备。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现有针灸针的生产工艺中,大部分工艺均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误差大,且生产效率太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用自动装柄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针用自动装柄设备,包括限位槽、折弯模块、转盘、拉针模块、打点切断模块、下料模块和针柄夹具,所述转盘的中心连接驱动装置,使得转盘能够转动,所述转盘的边缘等分设置五个限位槽,即形成五个工位,而转盘转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折弯模块、拉针模块、打点切断模块和下料模块,且折弯模块、拉针模块、打点切断模块和下料模块均对应一个限位槽,另外一个限位槽对应的为上料工位,而限位槽的底部均通过转动结构连接转盘,所述限位槽内安装针柄夹具。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弯模块主要由折弯气缸、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构成,其中折弯下模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而折弯下模正上方设置折弯上模,折弯上模连接折弯气缸的输出端,折弯气缸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针模块主要由水平拉针气缸、竖直拉针气缸和拉针夹具构成,其中水平拉针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拉针夹具的定夹块,而竖直拉针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拉针夹具的动夹块。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点切断模块主要由打点上冲压头、打点下冲压头、动切刀和定切刀构成,打点上冲压头和打点下冲压头分别设置在限位槽的上下两端面,且打点上冲压头和打点下冲压头对应限位槽的镂空区;所述动切刀和定切刀设置在限位槽的外端,且动切刀和定切刀与点上冲压头和打点下冲压头位置相对应。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模块主要由水平下料气缸、下料夹具和竖直下料气缸构成,其中水平下料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下料夹具的定夹块,而竖直下料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下料夹具的动夹块。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模块的下方设置针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转盘旋转工位,实现针灸针装柄的连续生产,同时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工人的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穿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折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拉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点切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针灸针用自动装柄设备,包括限位槽1、折弯模块2、转盘3、拉针模块4、打点切断模块5、下料模块6和针柄夹具7,所述转盘3的中心连接驱动装置,使得转盘3能够转动,所述转盘3的边缘等分设置五个限位槽1,即形成五个工位,而转盘3转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折弯模块2、拉针模块4、打点切断模块5和下料模块6,且折弯模块2、拉针模块4、打点切断模块5和下料模块6均对应一个限位槽1,另外一个限位槽1对应的为上料工位,上料工位一般采用手动上料,而限位槽1的底部均通过转动结构连接转盘3,所述限位槽1内安装针柄夹具7。通过上料工位更换针柄夹具7,而针柄夹具7通过穿针结构实现针柄8和针体10的预安装,所述穿针结构主要由针具夹上模板9、导轨11、针具夹下模板12和推板13构成,所述导轨11的一端固定设置针柄夹具7的安装槽,而导轨11上滑动连接针具夹下模板12,针具夹下模板12上设置针具夹上模板9,导轨11的另一端设置推板13,通过针具夹下模板12上和针具夹上模板9将针体10夹紧,同时在针柄夹具7上排列上针柄,通过推板13推动针具夹下模板12上和针具夹上模板9向针柄夹具7运动,使得针具夹下模板12上和针具夹上模板9上夹紧的针体插入到针柄夹具7上的针柄8内。所述折弯模块2主要由折弯气缸21、折弯上模22和折弯下模23构成,其中折弯下模23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而折弯下模23正上方设置折弯上模22,折弯上模22连接折弯气缸21的输出端,折弯气缸21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通过折弯上模22和折弯下模23将针灸针针体的后端折弯,以便于后续针体10与针柄8连接的牢固;折弯工序结束后,转盘3转动一个工位,同时通过针柄夹具7限位槽1底部的转动结构转动180°,以便于拉针模块4的工作。所述拉针模块4主要由水平拉针气缸41、竖直拉针气缸42和拉针夹具43构成,其中水平拉针气缸41的输出端连接拉针夹具43的定夹块,而竖直拉针气缸42的输出端连接拉针夹具43的动夹块,通过拉针夹具43将针体10为弯折的一端向外拉,使得针体10的弯折部进入到针柄8内,通过弹性卡紧在针柄8内;拉针工序结束后,转盘3转动一个工位,进入到打点切断模块5。所述打点切断模块5主要由打点上冲压头51、打点下冲压头52、动切刀53和定切刀54构成,打点上冲压头51和打点下冲压头52分别设置在限位槽1的上下两端面,且打点上冲压头51和打点下冲压头52对应限位槽1的镂空区,便于对针柄夹具7上的针柄进行打点,保证针柄夹紧针体,所述动切刀53和定切刀54设置在限位槽1的外端,且动切刀53和定切刀54与点上冲压头51和打点下冲压头52位置相对应,便于在打点的同时对针体进行切断;此工序结束后,转盘3转动一个工位,同时通过针柄夹具7限位槽1底部的转动结构转动180°,以便于下料模块6的工作。所述下料模块6主要由水平下料气缸61、下料夹具62和竖直下料气缸63构成,其中水平下料气缸61的输出端连接下料夹具62的定夹块,而竖直下料气缸63的输出端连接下料夹具62的动夹块,通过下料夹具62夹紧针柄的末端,并将组装好的针灸针抽出,并放置到底部的针盒中,如此循环即可实现连续的针灸针装柄自动化生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