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焊接长度较长、重量较大的材料时,用于将焊接过程中的工件输出的可调式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对锅炉内的加热管进行焊接时,由于加热管的长度较长、宽度较大且自重较大,通常是将原材料横向置于地面的框架内,然后从上部对原材料进行焊接,原材料在水平面上移动,实现延伸整个长度的焊接工作,但是焊接完成的那一段加热管需要保持稳定,以保证未完成焊接段的稳定和焊接效果,由于加热管的重量和体积过大,人工无法完成这项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长度和宽度较大的工件的焊接、夹紧力度方便调节的可调式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夹紧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第一压件、第二压件及用于驱动第二压件转动的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一压件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轴套和设于轴套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设于支架上的第二动力件电连,所述轴套的两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凸台,所述第一压件套设于该第一转轴外;所述支架相对的两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与支架相连的“Z”字形连接杆、分别连于连接杆两端部的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压件设于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动力件通过伸缩杆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一动力件还与支座相连,该支座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设有正对的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支架上表面设有与第一压件平行设置的第三压件,该第三压件套设于第三转轴外,所述第三转轴与第二动力件电连,所述第二动力件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同步转动。当工件移动到第一压件上,第一动力件通过第二支撑杆驱动支撑架逆时针转动,当第二压件与工件接触后,第一压件和第二压件共同作用将工件夹紧,保持其稳定性,在第二动力件的驱动下,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压件驱动工件向前运动,第三压件对工件形成支撑,进一步增加工件的稳定性,而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同步转动带动第三压件驱动工件向前运动。将第一动力件卡设在支座上不同高度的通孔上,可以调节第一动力件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第一动力件驱动支撑架转动的角度,达到调节第二压件对工件压力大小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件和第三压件之间还平行设有第四压件。第四压件增加了对工件的支承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件套设于第二转轴外,该第二转轴与第二动力件电连。第二动力件驱动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以相同速度相反方向转动,加速了工件的向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支座还设有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垂直连接的底座。增加了支座9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以对工件的压紧力度进行调节,操作方便,工件置于输出装置上时平衡性高、移动稳定、阻力小,工件输出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2所示,一种可调式夹紧装置,包括由相互平行的前杆、后杆、相互平行的左杆、右杆及四个支脚组成呈四方框形的支架1,支架1的前杆上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有第一压件2,第一连接件5包括呈倒U型的轴套51和设在轴套51内的第一转轴52,轴套51和第一转轴52之间设有轴承,轴套51的两个自由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凸台511,凸台511的下方设有弹性垫结构512,即凸台511与支架1之间具有较大的形变空间。凸台511上设有通孔,螺丝可穿过该通孔螺接在支架1的前杆上,第一压件52呈环形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两端都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转轴52延伸整个第一压件52设置,且第一压件52可在第二动力件8的驱动下随着第一转轴52转动。支架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架6,该支撑架6包括分别连接在左杆和右杆上的两个“Z”字形连接杆61、分别连接在两个“Z”字形连接杆61端部的第一支撑杆62及第二支撑杆63。第一支撑杆62的下表面通过第二连接件设有与第二动力件8电连的第二转轴31,该第二转轴31外侧套设有第二压件3,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62之间设有弹性垫结构,该第二压件3的结构与第一压件2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杆63上设有第一动力件4,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件4是气缸,其拉动第二支撑杆63逆时针转动,带动整个支撑架6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二压件3向下移动。为了增加工件在支架1上的平衡稳定性,在支架1的后杆上表面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有与第二动力件8电连的第三转轴71,该第三转轴71外侧套设有第三压件7,后杆与第三连接件之间设有弹性垫结构,该第三压件7的结构与第一压件2的结构相同,为环形柱体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加工件的平衡性,如工件为薄型板材结构,可以在第一压件2和第三压件7之间平行设有第四压件,该第四压件通过第四连接件转动连接在左杆和右杆上,第四连接件与左杆和右杆之间设有弹性垫结构,该第四压件也可以与第二动力件8电连。第一动力件4与第二支撑杆63之间垂直设有伸缩杆41,关闭动力源时,伸缩杆41处于拉伸状态,当打开动力源,伸缩杆41向第一动力件4方向收缩,带动第二支撑杆6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整个支撑架6转动,使得第二压件3靠近第一压件2,实现夹紧工件的作用。第一动力件4还与支座9相连,支座9包括分别平行竖立在第一动力件4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体91和第二支撑体92,为了提高支座9的稳定性,在支座9底部与第一支撑体91和第二支撑体92垂直固定连接有底座94。第一支撑体9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贯穿侧壁的通孔93,第二支撑体92的侧壁上与第一支撑体91上的通孔93正对的位置也开设有相同数量的通孔,第一动力件4的侧壁上设有与两侧通孔93适配的凸部,该凸部可卡设入通孔93内,通过将第一动力件4卡设入不同高度的通孔93,从而改变了第一动力件4与第二支撑杆63之间的距离,从而当推动或拉伸伸缩杆41时,支撑架6可转动的角度范围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第二压件3对工件的夹紧力度。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焊接完成的工件移动到第一压件2上,第一动力件4通过拉动伸缩杆63驱动支撑架6逆时针转动,当第二压件3与工件接触后,第一压件2与第二压件3共同作用将工件夹紧,在第二动力件8的驱动下,第一转轴51带动第一压件2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轴31带动第二压件3逆时针转动,带动工件向前运动,当工件运动至第四压件和第三压件7,其对工件形成支撑作用,且第二动力件8驱动第三转轴71与第一转轴51以相同速度和相同方向转动,带动第三压件7,进一步加快了工件的输出。将第一动力件4卡设入不同高度的通孔93,改变支撑架6转动的角度,进而调节第一压件2和第二压件3对工件的夹紧力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