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质合金钻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点接触的硬质合金钻头,属于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合金钻头一般是指硬质合金钻头,分整体式、焊接式、可转位刀片式和可换头式,现在市场上的合金钻头普遍为钨钢材质的整体钻头,中国机械行业标准JB/T8369-1996里规定了冲击钻、电锤钻用合金刀片的结构,其规定合金刀片的切入角为130±3°,在刀片的两侧分别设有前角和后角,刀片在钻孔作业时,与工件表面形成线接触,增加了刀片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合金刀片在钻孔时加大了切削阻力,其次,由于切入角度较大,导致钻孔作业时,尤其是对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进行钻孔时,其钻孔效率较慢,且采用线接触的合金钻头,接触不稳,容易跑偏,使钻孔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硬质合金钻头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点接触的硬质合金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采用点接触的硬质合金钻头,由钻头基体构成,所述钻头基体是由两交叉并一体连接的第一横刃和第二横刃构成,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上端面均为倾斜端面,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上端面均由前角和后角构成,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交叉后形成锥形的钻头基体端面,所述第一横刃的前角和后角汇聚形成钻头顶点,所述第二横刃与所述第一横刃的连接处设有向下 的弧度,用于增强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连接强度,所述钻头基体端面的锥形夹角α为160~170°,所述钻头顶点的锥形角β为130~155°,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切角γ为10~15°,所述钻头顶点距钻头底部的距离D1为6~8mm,所述第一横刃的最大钻径D2为10~12mm,所述第二横刃的最大钻径D3为9~10mm,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宽度D4相等,均为1.5~2.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刃的前角的角度大于后角的角度,所述第二横刃的前角的角度也大于后角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刃的最高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横刃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钻头基体端面的锥形夹角α为165°,所述钻头顶点的锥形角β为15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切角γ为12°。
进一步的,所述钻头顶点距钻头底部的距离D1为6.7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刃的最大钻径D2为10.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刃的最大钻径D3为9.7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刃和所述第二横刃的宽度D4相等,均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点接触的硬质合金钻头,具有钻孔效率高、钻头顶点接触稳定、不易跑偏、钻孔质量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刀片在钻孔作业时,与工件表面形成线接触,增加了刀片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合金刀片在钻孔时加大了切削阻力、钻孔效率低的问题,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线接触的合金钻头,存在的接触不稳、容易跑偏,进而使钻孔质量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硬质合金钻头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质合金钻头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硬质合金钻头左视图;
图4为图2的标注图;
图5为图3的标注图;
图6为图1的标注图。
图中:1-钻头基体,2-第一横刃,3-第二横刃,4-钻头基体端面,5-钻头顶点,α-钻头基体端面锥形夹角,β-钻头顶点的锥形角,γ-横刃的切角,D1-钻头顶点距钻头底部的距离,D2-第一横刃的最大钻径,D3-第二横刃的最大钻径,D4-第一横刃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采用点接触的硬质合金钻头,由钻头基体1构成,所述钻头基体1是由两交叉并一体连接的第一横刃2和第二横刃3构成,所述第一横刃2和所述第二横刃3的上端面均为倾斜端面,所述第一横刃2和所述第二横刃3的上端面均由前角和后角构成,所述第一横刃2和所述第二横刃3交叉后形成锥形的钻头基体端面4,所述第一横刃2的前角和后角汇聚形成钻头顶点5,所述第二横刃3与所述第一横刃2的连接处设有向下的弧度,用于增强所述第一横刃2和所述第二横刃3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一横刃2的前角的角度大于后角的角度,所述第二横刃3的前角的角度也大于后角的角度,所述第一横刃2的最高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横刃3的高度。
进一步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钻头基体端面4的锥形夹角α为165°,所述钻头顶点5的锥形角β为150°,所述第一横刃2和所述第二横刃3的切角γ为12°,所述钻头顶点5距钻头底部的距离D1为6.7mm,所述第一横刃2的最大钻径D2为10.5mm,所述第二横刃3的最大钻径D3为9.7mm,所述第一横刃2和所述第二横刃3的宽度D4相等,均为2.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点接触的硬质合金钻头,具有钻孔效率高、钻头顶点接触稳定、不易跑偏、钻孔质量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刀片在钻孔作业时,与工件表面形成线接触,增加了刀片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合金刀片在钻孔时加大了切削阻力、钻孔效率低的问题,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线接触的合金钻头,存在的接触不稳、容易跑偏,进而使钻孔质量下降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