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264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机构,尤其涉及将垫片套设并压合在螺丝牙杆上的送料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的螺丝,为了达到除了具有以螺纹结合的固定效果外,另为了可具有其它特定用途而在螺丝的牙杆上装设有垫片或防漏垫片,藉由垫片的配合以提供较佳的紧定功效或防漏效果,惟若在使用中再逐一的将垫片套设在螺丝牙杆上,如此不但耗费工时且极为不便进而影响到组装固定作业的进行,因此市面上已有将垫片先行套设在螺丝牙杆上的产品。

请参看图图11、图12及图13所示,现有技术将垫片套设在螺丝牙杆的组装机,其具有一基座80,其顶面内凹形成有一容室801,该容室801内设有一可由动力所驱动旋转的供料盘81,该供料盘81为一圆盘体,其环周处间隔设有复数个刮料沟811,该刮料沟811由该供料盘81的环周壁内凹形成为凹状,其具体构造可在供料盘81的环周处形成有呈薄片状的勾盘812,各刮料沟811等角度的设置在勾盘812上,该勾盘812与该容室801的表面形成有一间距,藉此构造该供料盘81在承载螺丝70时,该螺丝70螺头位在该勾盘812的下方及该容室801的顶面与内环壁面间,牙杆位在刮料沟811内。

在基座80的外部设有一螺丝送料轨道82、一垫片送料轨道83、一垫片取料机构84及一出料轨道85,该基座80上设有一入口802及一出口803,该入口802及该出口803与该容室801相通,该螺丝70经由螺丝送料轨道82的输送依序的经入口802进入该供料盘81上勾盘812的刮料沟811处,在每一刮料沟811内容纳有一螺丝70,该供料盘81转动后将螺丝70移位至下一工作站,该垫片取料机构84可依序将垫片71移送至定位,该垫片取料机构84设有一吸附头841,并可控制该吸附头841形成横向位移及纵向位移,使得该吸附头841在抓取一垫片71后移送至位在加工站处的螺丝70处,再将垫片71套设在该螺丝70的牙杆,之后该吸附头841可复位并进行下一取料动作,完成套设有垫片71的螺丝70将由供料盘81移送至相对于该出料轨道85处,并经由该出口803将套设有垫71的螺丝70通过出料轨道85予以移送出。

如图13所示,由于螺丝70的牙杆上所套设垫片71是位在勾盘812上方,亦即螺丝70的螺头与垫片71之间为勾盘812,使得螺丝70的螺头与垫片71间形成有一间距,无法将垫片71压合贴靠在螺丝70的螺头处,因此在完成前述作业后尚必须移送至压合工作站并使用一压合加工机,将垫片71朝向螺丝70的螺头处压合贴靠,将造成生产效率不佳。

又由于现有技术的刮料沟大小须搭配螺丝牙杆外径大小,螺丝杆径大小不同时,供料盘及其刮料沟也无法共享,因此不同规格螺丝各自会有相对应的供料盘,造成在构造较为复杂且加工不同尺寸螺丝即必须更换相对应的供料盘,将具有极为耗费工时及成本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创作者针对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缺点,创作有利用真空转盘所设的吸附孔将待加工的螺丝予以定位,可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螺丝,又吸附头对垫片取料后可直接套设在螺丝牙杆并压合至螺头处,以减少操作步骤的实用性,为其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其包括有一底架、一真空送料机构及一垫片取料压合机构;该底架设有一板体,该板体上设有该真空送料机构及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该真空送料机构包括有一座体及一真空转盘,该座体内凹形成有一容室及设有至少一通道,该通道一端与该容室相通,另一端连接于一负压产生装置,该真空转盘可转动的密合设置在该容室内并可由一驱动单元所驱动旋转,该真空转盘的外环上侧面形成有一转载平送槽,该转载平送槽的表面间隔内凹设有复数个吸附孔,以及在外环壁面上形成有一呈内凹状的环槽,各该吸附孔、该环槽及该通道为相互连通;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其包括有一调整组及一吸附压合组,该调整组一端连接在该底架的板体,另一端连接该吸附压合组,该吸附压合组设有一真空吸嘴,该真空吸嘴连接于一负压产生装置,该调整组的驱动使该真空吸嘴相对于该吸附孔呈横向移位或呈纵向移位。

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进一步设有两防漏环,该两防漏环套设在该真空转盘外环壁面且位在该容室的内环壁面处,该环槽或该通道为位在该两防漏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吸附压合组包括有一基座、一位移管、一真空吸嘴及一弹性件,该基座穿设有一中空的套管,该位移管为一中空管体并可移动的穿设在该套管内,该位移管的一端部形成有阶级面,该位移管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位于该套管上方,第二端部设有一挡片及固定有该真空吸嘴,该弹性件套设在该位移管上且两端分别抵顶于该套管及该挡片。

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导位板,该导位板设置在该座体上且朝向该真空转盘的转载平送槽延伸。

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垫片送料定位机构,该垫片送料定位机构包括有一轨道及一送料定位组;

该轨道为一长条轨道,其一端与该送料定位组连接,在该轨道上设有一定位吸附孔,该定位吸附孔连接至一真空产生装置;

该送料定位组,其具有一中空的座体,于一端设有一上盖,该上盖设有一穿孔及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内凹形成在该上盖侧面并与该送料定位组的轨道连接,该穿孔贯穿连通该定位部,另设有一活塞且该活塞的顶端突伸设有一导杆,该导杆可移动的穿设在该穿孔内,设有一弹性件套设在该导杆外部,该活塞及该弹性件安装在该座体内,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顶于该上盖及该活塞,该座体的底端以一管路连接于一空压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一螺丝进料轨道,其设置在该底架的板体上且位在该真空送料机构的外部周边,该螺丝进料轨道为一长条轨道,该座体设有一与转载平送槽相通的进料口,该长条轨道的一端与进料口连接,另一端与一螺丝振动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一输出轨道,该输出轨道设置在该底架的板体上且位在该真空送料机构的外部周边。

本实用新型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待加工套设垫片的螺丝可依序移送至真空送料机构的真空转盘上,并位在真空转盘的转载平送槽上并利用吸附孔所产生的吸力将螺丝予以定位,由于真空转盘设计是采用真空吸着螺丝后再经过导位板的导位至指定位置上,因此真空转盘可提供多种不同规格或尺寸相近的螺丝生产,其生产规格共享性较高。再者待加工的螺丝位在真空送料机构的真空转盘上,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所设的真空吸嘴可在吸取垫片后,由调整组的驱动移送直接将垫片套设在螺丝牙杆上并直接推移压合在螺头并相互贴靠即可完成,可提高生产速度及增加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实施例的部份放大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真空送料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的真空送料机构的部份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垫片取料压合机构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垫片取料压合机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垫片送料定位机构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实施例的部份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吸附头的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送料压合装置吸附头的另一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部份立体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架 20真空送料机构

21座体 210驱动单元

211容室 212通道

213进料口 22真空转盘

221转载平送槽 222吸附孔

223环槽 23防漏环

24接头 25导位板

30垫片取料压合机构 31调整组

311横向移位单元 312纵向移位单元

32吸附压合组 33基座

34位移管 35真空吸嘴

36弹性件 37接头

40螺丝进料轨道 50垫片送料定位机构

51轨道 511定位吸附孔

512接头 52送料定位组

53座体 54上盖

541穿孔 542定位部

55活塞 551导杆

56弹性件 57接头

60输出轨道

70螺丝 71垫片

80基座 801容室

802入口 803出口

81供料盘 811刮料沟

812勾盘 82螺丝送料轨道

83垫片送料轨道 84垫片取料机构

841吸附头 85出料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送料压合装置,系包括有一底架10、一真空送料机构20及一垫片取料压合机构30;该底架10为一架体且顶面设有一板体,该真空送料机构20及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30设置在该底架10的板体上。

配合参看图2、图3及图4所示,该真空送料机构20包括有一座体21及一真空转盘22,其中该座体21形成有一呈内凹的容室211,该真空转盘22可转动的密合设置在该容室211内,该基座21上贯穿设有至少一通道212,如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为设有两通道212且位在两相对位置处,该通道212的一端与该容室211相通,另一端可连接有一接头24,该接头24可以管路连接至一真空产生装置(图中未示出),使得该通道212内经常保持为负压状态,该真空产生装置为一现有技术,故不再予以详细叙述。

该真空转盘22可位在该座体21的容室211内藉由一驱动单元210予以驱动而转动,其驱动构造可为一现有技术,即利用动力马达或经由该驱动单元210与该真空转盘22连接而予以驱动旋转。该真空转盘22外环的上侧面形成有一转载平送槽221,该转载平送槽211的表面间隔内凹设有复数个吸附孔222,该真空转盘22的外环壁面上形成有一内凹状的环槽223,各该吸附孔222与该环槽223相通,又因为该环槽223与该通道212相通,因此当该通道212呈负压状态时,该环槽223及各该吸附孔222将可呈负压状态,使得转载平送槽221的各该吸附孔222形成有一吸力。配合参看图2及图8所示,该座体21设有一进料口213,该进料口213与该真空转盘22的该转载平送槽221相互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两防漏环23,该两防漏环23套设在该真空转盘22的外环壁面并位在该容室211的内环壁面处,该环槽223或该通道212的位置为位在该两防漏环23之间,使得该真空转盘22的外环壁面与容室211的内环壁面间形成较佳的密合效果,以保持该吸附孔222的负压状态。

如图2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有一导位板25,该导位板25设置在该座体21上且朝向该真空转盘22的转载平送槽221延伸。

配合参看图1、图5及图6所示,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30包括有一调整组31及一吸附压合组32,其中该调整组3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一横向移位单元311及一纵向移位单元312,该横向移位单元311设置在该底架10的板体上,该纵向移位单元312的一端设置在该横向移位单元311上方,该纵向移位单元312的另一端与该吸附压合组32相互连接,藉由该横向移位单元311的驱动可使该纵向移位单元312呈横向位移,如图6所示的Y轴方向,另利用该纵向移位单元312的驱动可使该吸附压合组32呈纵向位移,如图6中所示的Z轴方向。该调整组31的该横向移位单元311及该纵向移位单元312的基本构造,具有一座体,一可位在该座体上移动的滑座,一动力单元与座体连接并可驱动该滑座相对于该座体移动位置,由于该等移位单元的构造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吸附压合组32包括有一基座33、一位移管34、一真空吸嘴35、一弹性件36及一接头37,其中该基座33连接在该纵向移位单元312,该基座33上设有一套管331,该套管331为一中空管体,该位移管34为一中空管体,其具有不同外径的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的外径大于该第二端部的外径,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一阶级面,该位移管34穿设在该套管331的管体内部,且第一端部位在该套管331上方,该位移管34的第二端部设有一挡片341及固定有该真空吸嘴35,该弹性件36套设在该位移管34的第二端部上且两端分别抵顶于该套管331及该挡片341,使得该真空吸嘴35经常呈朝向下位移或受到反向作用力而可向上位移。配合参看图10所示,该真空吸嘴35的一端部在端面内凹形成有一杆室351,及在该杆室351的周边贯穿设有复数个吸孔352,各该吸孔352与该位移管34相互连通。该接头37设置在该位移管34的第一端部处并以一管路与一真空产生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该真空产生装置的构造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藉以使该真空吸嘴35及其各该吸孔352呈负压状态而具有吸附力。

参看图1、图2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可进一步设有一螺丝进料轨道40、一垫片送料定位机构50及一输出轨道60,该螺丝进料轨道40、该垫片送料定位机构50及该输出轨道60分别设置在该底架10的板体上且位在该真空送料机构20的外部周边,前述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30位在该垫片送料定位机构50及该输出轨道60之间。

该螺丝进料轨道40为一长条轨道,该螺丝进料轨道40的一端与该座体21的进料口213连接,另一端可与现有技术的螺丝振动机连接,该螺丝振动机所承载并输出的螺丝70经由振动作用,由该螺丝进料轨道40的导引经该座体21的进料口213及导位板25的导料,使得各该螺丝70位在该真空转盘22的该转载平送槽221上且受到该吸附孔222所产生的吸力予以吸附定位,再由该真空转盘22驱动而向前移动至下一个工作点。

参看图1、图7及图8所示,该垫片送料定位机构50,其包括有一轨道51及一送料定位组52,该轨道51一端与该送料定位组52连接,该轨道51的另一端可与现有技术的垫片振动机连接,该垫片71经由振动作用后由该轨道51的导引移动至送料定位组52。该轨道51为一长条轨道,可供移动中的垫片71导引移动通过,在轨道51上设有一定位吸附孔511,该定位吸附孔511连接有一接头512,该接头512以一管路与一真空产生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该真空产生装置的构造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当控制使该定位吸附孔511产生负压吸力时,垫片71将停止位在该轨道51上。

该送料定位组52,其具一座体53,该座体53为一中空体,于顶端设有一上盖54,该上盖54设有一穿孔541及一定位部542,该定位部542内凹形成在该上盖54的侧面与相邻的顶面处,该穿孔541贯穿连通该定位部542,该定位部542与该轨道51连接,使得该垫片71移位至该定位部542。设有一活塞55,于其顶端突伸设有一导杆551,设有一弹性件56套设在该导杆551外部,该活塞55及该弹性件56安装在该座体53内且该导杆551穿设在该穿孔541内,该弹性件56的两端分别抵顶于该上盖54及该活塞55,该座体53的底端设有一接头57,该接头57以一管路连接于现有技术的空压产生装置(图中未示出),在高压空气进入该座体53内部可驱动该活塞55向上位移,此时导杆551突伸进入位在该定位部542的垫片71中孔处以达到定位作用,在垫片71被取出后,该座体53内的高压释放后,此时该活塞55及导杆551将复位,此时另一垫片71将被释出进入该定位部542内。

配合参看图4及图8所示,该输出轨道60,其可为各种现有技术的输出手段故其构造不再详细描述,该垫片71在套设压合在该螺丝70完成后,经由该真空转盘22的转载平送槽221移送,可以人工方式取出成品,或成品移动至对应该输出轨道60再配合一现有技术的磁性转载装置依金属磁性隔空引力原理将成品导引移送至该输出轨道60予以取出成品。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该螺丝70经由该螺丝进料轨道40依序由进料口213进入该真空转盘22的转载平送槽221上,该吸附孔222予以吸固定位,且经由导位板25的导引功能将该螺丝70导引至该吸附件222吸固定位,另位在该垫片送料定位机构50之该定位部542的垫片71,通过该垫片取料压合机构30的调整组31以驱动控制该真空吸嘴35的移位将该垫片71吸固向上取出,再横向移位至对应该螺丝70位置后向下移动,进而将该垫片71直接套设且压合在该螺丝70上螺头处,使得该垫片71与该螺丝70的螺头相互贴靠,重复前述动作即可在各该螺丝70上分别装设有该垫片71以完成成品。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变化。因而,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