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处理的周边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穿片机。
背景技术:
对于片状的小工件,为提高金属处理的效率,通常是将多个的工件及间隔垫片穿设在一杆件后再进行金属处理工艺,目前该穿片的工序一般是人手的完成,由于工件外形小且数量多,通常需要配备专门的车间及较多的人手去完成该工序,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穿片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穿片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环形设置有若干能够立式的放置立杆的夹具座,所述机架上环转盘机构分别设置有立杆送入机构、垫片穿入机构、工件穿入机构、成品输出机构;
所述立杆送入机构能够将立杆引导至插入夹具座,所述垫片穿入机构能够拾取垫片并将垫片放入立杆,所述工件穿入机构能够拾取工件并将工件放入立杆,所述成品输出机构能够将穿设有垫片和工件的立杆送出。
所述立杆送入机构包括立架、活动导向座、及固定在立架的固定导向座和推压气缸,所述活动导向座滑动设置在立架上并能相对固定导向座滑动,所述推压气缸的顶杆与活动导向座连接,所述活动导向座与固定导向座上分别开设有与立杆对应的滑槽,活动导向座与固定导向座合拢时滑槽形成能够供立杆穿过的导向滑孔。
所述垫片穿入机构与工件穿入机构之间为穿件工位,在该穿件工位上设置有穿件立架,所述穿件立架上设置有穿件平台,所述穿件平台上开设有穿件孔,所述转盘机构能够带动立杆转动至与穿件孔对应,所述垫片穿入机构能够将垫片放入穿件孔,所述工件穿入机构能够将工件放入穿件孔。
所述穿件立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能够夹紧立杆的立杆夹紧机构,所述立杆夹紧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的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的顶杆上设置有与立杆对应的V型夹紧块。
所述垫片穿入机构包括垫片送入通道、穿片气缸、垫片电磁吸头,所述穿片气缸的顶杆上设置有一穿片滑座,所述垫片电磁吸头设置在该穿片滑座上,所述穿片气缸能够带动垫片电磁吸头从垫片送入通道的出口移动至穿件孔。
所述工件穿入机构包括有工件送入通道、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工件电磁吸头,所述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组成三轴机械手机构,该三轴机械手机构能够将工件电磁吸头从工件送入通道的出口移动至穿件孔。
所述穿件平台或三轴机械手机构上设置有工件孔位检测装置。
述成品输出机构包括纵移机构、横移机构、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夹持手装置、放置架,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纵移机构上并能由纵移机构带动纵向移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横移机构上并能由横移机构带动纵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并能由升降机构带动升降移动,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旋转臂,所述夹持手装置配置有两组并分别设置在旋转臂两端,通过夹持手装置能够夹持穿设好工件及垫片的立杆,通过旋转机构将立杆旋转至大致水平,通过纵移机构、横移机构、升降机构将穿设好工件及垫片的立杆送出至放置架。
所述成品输出机构配置有上推机构,所述上推机构包括上推气缸、设置在上推气缸顶杆上的侧推气缸及设置在侧推气缸顶杆上的推叉,所述侧推气缸能够将推叉推出至叉在立杆下端,通过上推机构上推推叉推动穿设在立杆上的工件及垫片上移,以留出能够供夹持手装置夹持的空间。
所述成品输出机构配置有顶杆辅助定位机构,所述顶杆辅助定位机构包括辅助定位气缸及设置在辅助定位气缸顶杆上的V型辅助定位块,所述旋转臂旋转至竖直时位于旋转臂上端的夹持手装置上设置有与V型辅助定位块对应的V型块,通过V型辅助定位块与V型块配合能够形成立杆的一个定位点,配合夹具座定位立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穿片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环形设置有若干能够立式的放置立杆的夹具座,所述机架上环转盘机构分别设置有立杆送入机构、垫片穿入机构、工件穿入机构、成品输出机构,工作时,立杆从立杆送入机构插入转盘机构上,转盘机构将立杆转动至垫片穿入机构与工件穿入机构之间,按一定规律间隔的穿入工件和垫片,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转盘机构将立杆转动成品输出机构,成品输出机构将装满工件和垫片的立杆夹持并翻转,最后送出至放置架上进行堆放,即可完成穿片作业,整个过程均全自动完成,无需人手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极大的提高穿片的效率,且穿片的数量准确,有利于后续的工序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杆送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垫片穿入机构与工件穿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杆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垫片穿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件穿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成品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顶杆辅助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3,图1至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自动穿片机,包括机架9及设置在机架9上的转盘机构8,所述转盘机构8上环形设置有若干能够立式的放置立杆91的夹具座81,所述机架9上环转盘机构8分别设置有立杆送入机构1、垫片穿入机构2、工件穿入机构3、成品输出机构4,工件93和垫片92上开设有能够供立杆91穿入的通孔,所述夹具座81上开设有能够供立杆下端插入的孔位,如图4所示,转盘机构8包括转盘及转动驱动装置,该转动驱动装置可为电机等。
如图3所示,所述立杆送入机构1包括立架11、活动导向座13、及固定在立架11的固定导向座12和推压气缸14,所述活动导向座13滑动设置在立架11上并能相对固定导向座12滑动,所述推压气缸14的顶杆与活动导向座13连接,所述活动导向座13与固定导向座12上分别开设有与立杆91对应的滑槽,该滑槽为竖直半圆槽,使得活动导向座13与固定导向座12合拢时形成能够供立杆91穿过的导向滑孔,具体实施时,推压气缸14推压活动导向座13与固定导向座12合拢,立杆送入机构1上方配置有配料漏斗将立杆91送入导向滑孔,使得立杆91下端能够准确的插入夹具座81,当转盘机构8需要转动时,推压气缸14后移拉开活动导向座13使得立杆91能够随转盘正常转动。
如图5所示,所述垫片穿入机构2与工件穿入机构3之间为穿件工位,在该穿件工位上设置有穿件立架51,所述穿件立架51上设置有穿件平台52,所述穿件平台52上开设有穿件孔521,所述转盘机构8能够带动立杆91转动至与穿件孔521对应,所述垫片穿入机构2能够将垫片92放入穿件孔521,所述工件穿入机构3能够将工件93放入穿件孔521。
如图6所示,所述穿件立架51上设置有两组能够夹紧立杆91的立杆夹紧机构53,所述立杆夹紧机构5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的夹紧气缸531,所述夹紧气缸531的顶杆上设置有与立杆91对应的V型夹紧块532,通过两个V型夹紧块532的夹紧配合,能够将立杆91夹紧定位至对齐穿件孔521,在工件93或垫片92装入时,紧气缸531可松开,以便工件93或垫片92落入,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外侧的夹紧气缸531通过一设置在穿件平台52的向下延伸的辅助架固定。
如图7所示,所述垫片穿入机构2包括设置在穿件平台52上的垫片送入通道21、穿片气缸22、垫片电磁吸头23,垫片送入通道21与装有垫片的振动送料盘连接,所述穿片气缸22的顶杆上设置有一穿片滑座24,所述垫片电磁吸头23设置在该穿片滑座24上,所述穿片气缸22能够带动垫片电磁吸头23从垫片送入通道21的出口移动至穿件孔521,以使垫片电磁吸头23吸取垫片92后在穿件孔521上方放下垫片92,让垫片穿入立杆91。
如图8所示,所述工件穿入机构3包括有设置在穿件平台52上的工件送入通道30、X轴移动机构31、Y轴移动机构32、Z轴移动机构33、工件电磁吸头34,所述X轴移动机构31、Y轴移动机构32、Z轴移动机构33组成三轴机械手机构,该三轴机械手机构能够将工件电磁吸头34从工件送入通道30的出口移动至穿件孔521,以使工件电磁吸头34吸取工件93后在穿件孔521上方放下工件93,让工件93穿入立杆91,在本实施例中,X轴移动机构31、Y轴移动机构32为一丝杆传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33为一气缸机构,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采用其他平移机构如液压缸、直线电机等,在此不作详述。
作为优选的,所述穿件平台52或三轴机械手机构上设置有工件孔位检测装置,该工件孔位检测装置可为红外检测装置或视像检测装置,由于不同的工件孔位不同,且工件外形也不一致,故而工件输出时,孔位的位置均不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工件孔位检测装置配合三轴机械手机构,将工件的孔位修正至与立杆91对应,方便工件顺利放入立杆91。
如图9所示,所述成品输出机构4包括纵移机构41、横移机构42、升降机构43、旋转机构44、夹持手装置45、放置架46,如图9所示,所述放置架46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放置立架461,所述放置立架461间隔距离与立杆91长度对应,所述放置立架461上开设有与立杆91对应的滑槽462。
所述横移机构42设置在纵移机构41上并能由纵移机构41带动纵向移动,所述升降机构43设置在横移机构42上并能由横移机构42带动纵向移动,所述旋转机构44设置在升降机构43上并能由升降机构43带动升降移动,所述旋转机构44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旋转臂4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移机构41、横移机构42为气缸机构,所述升降机构43为丝杆机构,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采用其他平移机构如液压缸、直线电机等,在此不作详述;所述旋转机构44为一伺服电机或旋转气缸,能够带动旋转臂441转动90°,所述夹持手装置45为气动手指,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夹持手装置45还可为电机驱动的夹持结构或液压驱动,在此不作详述。
如图12所示,所述夹持手装置45配置有两组并分别设置在旋转臂441两端,通过夹持手装置45能够夹持穿设好工件93及垫片92的立杆91,通过旋转机构44将立杆91旋转至大致水平,通过纵移机构41、横移机构42、升降机构43将穿设好工件93及垫片92的立杆91送出至放置架46的滑槽462上,即可完成工件的输出。
如图10所示,所述成品输出机构4配置有故而在机架9的上推机构6,所述上推机构6包括上推气缸61、设置在上推气缸顶杆上的侧推气缸62及设置在侧推气缸62顶杆上的推叉63,所述侧推气缸62能够将推叉63推出至叉在立杆91下端,通过上推机构6上推推叉63推动穿设在立杆91上的工件93及垫片92上移,以留出能够供夹持手装置45夹持的空间,以便夹持手装置45夹持立杆。
作为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成品输出机构4还配置有顶杆辅助定位机构7,所述顶杆辅助定位机构7包括辅助定位气缸71及设置在辅助定位气缸71顶杆上的V型辅助定位块72,在本实施例中,该辅助定位气缸71通过一连接架70固定至穿件平台52,所述旋转臂441旋转至竖直时位于旋转臂441上端的夹持手装置45上设置有与V型辅助定位块72对应的V型块73,立杆91在穿件完成后上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的工件93及垫片92,由于只有夹具座81一个支撑点,极易发生侧倾,本实用新型通过V型辅助定位块72与V型块73配合能够形成立杆91的一个定位点,配合夹具座81定位立杆91,防止立杆91侧倾而不能被夹持手装置45顺利夹持。
工作时,立杆91从立杆送入机构1插入转盘机构8上,转盘机构8将立杆91转动至垫片穿入机构2与工件穿入机构3之间,按一定规律(如每五个工件93间隔一垫片92)间隔的穿入工件93和垫片92,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转盘机构8将立杆91转动成品输出机构4,成品输出机构4将装满工件93和垫片92的立杆91夹持并翻转90°,最后送出至放置架46上进行堆放,即可完成穿片作业,整个过程均全自动完成,无需人手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极大的提高穿片的效率,且穿片的数量准确,有利于后续的工序正常进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