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16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后工序封装设备,主要涉及自动粘片机中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后工序封装中,框架是一叠叠成包包装的,自动粘片机工作时,拆掉包装将一叠叠框架放进框架槽中,上料机构再依次序将框架一排排取出,放到机器的设定位置上,然后将框架一排排按顺序输送进入自动粘片机轨道内,再将芯片粘结到框架上进行粘片。为了保证自动粘片机连续、稳定地工作,必须按要求将一叠叠框架逐排送到预设的工作位置上,然后再由钩爪将框架输送进入轨道内。
现有的自动粘片机上料装置中,对于引脚凸起的框架, 一般采用真空吸附的方法,尤其对于引脚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晶体管框架,如
SOT-89、 TO-126框架等,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真空将框架一排排地吸附到预设的工作位置。现有的上料机构存在几个缺点 一是装置复杂,制造成本高,它至少需要两个电机和一个电磁阀才能实现完整的动作;
二是故障率较高而准确率低,真空吸头容易磨损,有时不能吸附起一排框架,有时又会一次吸附起两排框架。现有上料机构复杂、成本高,故障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框架运动位置准确、
故障率低;对框架的适应性高,引脚凸起高度不同的框架,均能操作自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分离板,分离板的上方设有框架槽,分离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框架的凹槽,分离板下方设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分离板在框架槽下方的分离位置和预设的工作位置之间沿平面往复运动定位。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凸轮,凸轮两侧分别设有拉杆和推杆,拉杆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推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分离板的下表面上,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推杆相连。
为了方便推杆的运动,所述的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嵌设在分离板下表面的滑槽内。
为了将叠置在框架槽中的框架震松,便于相邻的两个框架分离,所述的凸轮上设有凸缘。
为了便于框架的分离,分离板的上表面设有楔刀,设置在凹槽的一侧,楔刀的刀口与凹槽的后边缘平齐。分离板上安装有楔刀,楔刀的刀头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 。所述的楔刀的夹角角度与框架引脚凸起的高度有关,使得楔刀插进框架槽时,与最底排框架相邻的框架侧起,以免凸起的框架引脚阻碍最底排框架的运动,同时又不致于由于楔刀的插入导致楔刀上的框架侧翻。
根据不同的需要,所述的弹性元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比如可以采用弹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电机,就可以完成框架分离动作,并将框架送到预设的工作位置上;由于被分离的框架始终处在分离板的凹槽内,因此框架运动位置准确,故障率低;同时,该装置对框架的适应性高,无论是SOT-89框架,或者是TO-126等框
架,虽然框架引脚凸起的高度不同,但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得到准确、及时的分离,并送到预设的工作位置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框架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框架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多个框架叠置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分离板1,分离板1的
上方设有框架槽2,分离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框架3的凹槽11,分离板1下方设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分离板1在框架槽2下方的分离位置和预设的工作位置之间沿平面往复运动定位。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实现,主要是能够确保分离板1准确
进行平面往复运动。通常可以采用例如步进电机定位等多种形式来
实现。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包括一凸轮4,凸轮4两侧分别设有拉杆5和推杆6,拉杆5—端固定,另一端与弹性元件7的一端相连;推杆6 —端固定,另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分离板1的下表面上,弹性元件7的另一端与推杆6相连,凸轮4依靠电机驱动。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将凸轮4的转动转化为分离板1的平动,实现了分离板1准确的平面往复运动。为了方便推杆6的运动,推杆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嵌设在分离板1下表面的滑槽12内。该凸轮4的半径与分离板1的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没有直接关系,凸轮4转动半圈,分离板1从分离位置平动到工作位置,这两个固定位置的距离必须大于框架8的宽度,否则框架8会分离不出来。且具备比较复杂的数学关系,分离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的距离和凸轮4偏心距、推杆6的长度、分离板1的高度、凸轮4与推杆6的接触位置等都有密切关系。
为了将叠置在框架槽2中的框架8震松,便于相邻的两个框架8分离,凸轮4上设有凸缘41。该凸缘41的设置位置与框架8凸起的引脚位置有关,它的作用在于在楔刀13插进两排框架之间之后,为了防止这两排框架有时粘连在一起,分离板l在经过这个凸缘41时会有一次lmm左右的往复运动,减小可能引起的失败率。
为了便于框架8的分离,分离板1的上表面设有楔刀13,设置在
5凹槽ll的一侧,楔刀的刀口与凹槽的后边缘平齐。分离板l上安装的楔刀13的刀头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5-10° 。该夹角a的大小与框架的形状有关,从框架分离的方向看过去,tanaHt架引脚凸起高度/框架横筋内边缘到凸起引脚边缘的距离。在分离不同规格的框架时,使用楔刀13的夹角a大小也随之改变,使得楔刀13插进框架槽2时,与最底排框架相邻的框架侧起,以免凸起的框架引脚阻碍最底排框架的运动,同时又不致于由于楔刀13的插入导致楔刀13上的框架侧翻。
根据不同的需要,所述的弹性元件7可以采用多种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结构,可以将拉杆5和推杆6拉紧并贴近在凸轮4的边缘,以便将凸轮4的转动转化为分离板1的平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元件7釆用的是弹簧,结构简单且效果很好。
凸轮4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旋转运动一周,分离板1到达两个极限位置,一个位置对应于分离板1的凹槽11正好处在框架槽2底部,一个位置对应框架分离出来之后的设定工作位置(图中未示出)。当分离板1处在框架槽2底部时,正好有一排框架8掉进分离板1的凹槽11中,当分离板1运动时,带动最底排的框架8运动到预设的工作位置,运动中楔刀13的作用是帮助将最底排框架与其它框架分离。凸轮4上设置的凸缘41,其作用在于当楔刀13插进框架槽2后,在保证凸轮4平滑转动的情况下,使得框架槽2中的框架8上下震动。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分离板只停留在两个位置, 一个是框架槽下, 一个是预设的工作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所示,将一叠框架8沿框架分离方向放进框架槽2中,分离板1通常停在预设的工作位置(图中未示出)。当需要对框架8进行分离时,电机运转,带动凸轮4转动,推杆6在弹性元件7的作用下,压紧在凸轮4的外缘上。由于凸轮4的半径随其旋转发生变化,使推杆6的倾斜度不断发生变化,推杆6的一端嵌设在分离板1下表面上设置的滑槽12内,并可在滑槽12内上、下运动。推杆6带动分离板1水平运动,将凸轮4的转动转化为分离板1的平动。当分离板1运动到框架槽2的正下方时停止,框架槽2最底层的框架8落入分离板1的凹槽11中。电机继续带动凸轮4转动,分离板l反向水平运动,同时带动落入凹槽11中的最底层框架8同时反向水平运动。楔刀13插进最底层框架与其上面一排框架
之间,将框架8分离开来。同时,在凸轮4的外边缘上焊接有凸缘41,当凸轮4旋转到凸缘41的位置时,框架槽2内的框架8上下震动,将叠置在一起的框架震松,以防止多层框架发生粘连。当分离板1带动最底层框架8运动到预设工作位置时停止,钩爪将框架8输进轨道内进行后续作业,完成一个框架8从框架槽2中的分离。如此循环动作,将框架槽2中叠置的框架8逐一分离并准确放置到预设的工作位置。
图2、图3分别为框架平面结构示意图和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多个框架叠置后的示意图。如图2、图3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待分离的框架8为SOT-89框架,该种框架的结构特点是两个引脚81与载芯板82不在一个平面上,引脚81是凸伸在载芯板82平面之外的。当一叠SOT-89框架叠起来时,现有的方法是真空吸取法,拾取一叠框架的最上方一排框架,而本实用新型则是从一叠框架的最下方开始,背向凸起的方向,将最底层的框架逐排分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中,开设在分离板1上表面的凹槽11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框架8的宽度和厚度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楔刀13的角度则可以根据框架8的引脚81凸起的高度而改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只需要一个电机,就可以完成框架分离动作,并将框架送到预设的工作位置上;由于被分离的框架始终处在分离板的凹槽内,因此框架运动位置准确,故障率低;同时,该装置对框架的适应性高,无论是SOT-89框架,或者是TO-126等框架,虽然框架引脚凸起的髙度不同,但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得到准确、及时的分离,并送到预设的工作位置上,具有运动准确、维护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分离板,分离板的上方设有框架槽,分离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框架的凹槽,分离板下方设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分离板在框架槽下方的分离位置和预设的工作位置之间沿平面往复运动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凸轮,凸轮两侧分别设有拉杆和推杆,拉杆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推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分离板的下表面上,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推杆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嵌设在分离板下表面的滑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上设有凸缘。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板的上表面设有楔刀,设置在凹槽的一侧,楔刀的刀口与凹槽的后边缘平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刀的刀头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 。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为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分离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分离板,分离板的上方设有框架槽,分离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框架的凹槽,分离板下方设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分离板在框架槽下方的分离位置和预设的工作位置之间沿平面往复运动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框架运动位置准确、故障率低,与整机协调工作;对框架的适应性高,引脚凸起高度不同的框架,均能操作自如。
文档编号H01L21/50GK201360000SQ20082017649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姚剑锋, 威 曾, 硕 陈 申请人:佛山市蓝箭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