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加工模具,特别是气动定位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机械零部件定位加工,一般采用机械硬固定方式,经常要进行待加工产品的手动定位固定在进行所需的机加工,人工操作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高效率的气动定位加工治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动定位加工治具,包括底板、支撑柱、定位顶块、连接柱、气缸、面板、产品压板和拉杆,所述底板、所述支撑柱、所述气缸、所述面板、所述产品压板和所述拉杆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固定构成所述气动定位加工治具的主体,所述底板、支撑柱和面板构成一容置型腔,在所述容置型腔自下而上设置所述定位顶块和所述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拉杆耦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二个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面板的下底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数量为3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设有待加工产品的工作型腔,所述产品压板压合所述待加工产品进行紧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阵列排布,数量为6个。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定位加工治具有益效果为,通过产品压板,气缸带动产品定位固定加工,一次可以进行多个产品的气动定位加工,结构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定位加工治具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定位加工治具的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定位加工治具的结构俯视图。
以上各图中,11--底板;12--支撑柱;13--面板;14--产品压板;15--拉杆;16--定位顶块;17--连接柱;18--气缸;20--待加工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气动定位加工治具结构主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结合图1~3可知,该气动定位加工治具,包括底板11、支撑柱12、面板13、产品压板14、拉杆15、定位顶块16、连接柱17、气缸18,待加工产品20放置在面板13设置的工作型腔(图中未标示)中,通过产品压块14进行压合紧固,在工作型腔中可以放置至少2个待加工产品20。底板11、支撑柱12、气缸18、面板13、产品压板14和拉杆15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固定构成治具的主体。底板11、支撑柱12和面板13构成一容置型腔(图中未标示),在容置型腔中自下而上设置定位顶块16和连接柱17,连接柱17与拉杆15一一对位耦合连接。气缸18安装固定在面板13的下底面上,数量为3个。拉杆15阵列排布,数量为6个。
从上面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定位加工治具,通过产品压板,气缸带动产品定位固定加工,一次可以进行多个产品的气动定位加工,结构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