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拼装工装。
背景技术:
车架是车辆运载平台中各分系统零部件装配的基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如图1所示,为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其由左纵梁、右纵梁、摆臂贯通轴管、下推力杆座、驾驶室支架、横梁、转向支座、密封板、支架等结构拼装焊接而成。目前,此类车架在焊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左纵梁、右纵梁的拼焊,然而,由于车架的两端设置有左悬梁段、右悬梁段,即左纵梁、右纵梁的两端均为悬梁结构,进而使得定位较为困难,现有厂家通常是在大型焊接平台上采用刚性定位的组焊工装,即在左纵梁、右纵梁上点焊支撑杆及二侧点焊加强板,这种工装的设计虽也能起到一定的定位、防变形作用,但因支撑杆及加强板直接与左纵梁、右纵梁及平台相点焊,这对左纵梁、右纵梁有一定损伤,进而对以后的使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大型焊接平台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并在后续拼装其他部件时,还需拆下工装后重新调整一次,这既增加了工作量,还因二次定位装夹,对装配精度产生一定的偏差;另外,因左纵梁、右纵梁拼焊后长度长,尺寸大,没有相应工装无法进行机加工,这就直接导致重要件部位尺寸不能保证,后续装配无法顺利进行,而如果另外设计制作工装,其成本又较大,由此,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架拼装工装,以解决现 有车架的左纵梁、右纵梁拼焊采用刚性定位的组焊工装,劳动强度大,装配精度差,成品质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架拼装工装,包括焊接平台,所述焊接平台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定位车架左悬梁段的第一定位工装、第二定位工装,焊接平台的中间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车架中间段的第三定位工装,焊接平台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定位车架右悬梁段的第二定位工装、第四定位工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工装包括第一夹紧件及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横梁,且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架左悬梁段的第一前支撑块、第一后支撑块,所述第一横梁上位于第一前支撑块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一前压块,且第一横梁上位于第一后支撑块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一后压块,所述第一前支撑块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前限位板,所述第一后支撑块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后限位板,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一前顶块,且第一转轴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一后顶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工装包括第二夹紧件及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横梁,且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架左悬梁段的第二前支撑块、第二后支撑块,所述第二横梁上位于第二前支撑块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二前压块,且第二横梁上位于第二后支撑块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二后压块,所述第二前支撑块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前限位板,所述第二后支撑块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后限位板,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 连接有第二前顶块,且第二转轴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后顶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定位工装包括第三夹紧件及第三前支座、第三后支座,所述第三前支座通过第三横梁与第三后支座相连,且第三前支座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前定位平面,第三后支座的前端设置有第三后定位平面,所述第三横梁上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三前压块、第三后压块,所述第三夹紧件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三前顶块,且第三转轴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三后顶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定位工装为4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定位工装包括第四夹紧件、第四垫块及固定于第四垫块上的第四前支座、第四后支座,所述第四前支座通过第四横梁与第四后支座相连,且第四前支座的后端设置有第四前定位平面,第四后支座的前端设置有第四后定位平面,所述第四横梁上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四前压块、第四后压块,所述第四夹紧件包括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四前顶块,且第四转轴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四后顶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车架拼装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拼焊左纵梁、右纵梁,可以防止焊接变形,并对大型焊接平台和左纵梁、右纵梁无损伤,且后续组焊时不需再进行重新装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架拼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左纵梁;2、摆臂贯通轴管;3、驾驶室支架;4、左悬梁段;5、右悬梁段;6、焊接平台;7、第一定位工装;8、第二定位工装;9、第三定位工装;10、第四定位工装;11、第一底座;12、第一横梁;13、第一前支撑块;14、第一后支撑块;15、第一前压块;16、第一后压块;17、第一前限位板;18、第一后限位板;19、第一转轴;20、第一前顶块;21、第一后顶块;22、第二底座;23、第二横梁;24、第二前支撑块;25、第二后支撑块;26、第二前压块;27、第二后压块;28、第二前限位板;29、第二后限位板;30、第二转轴;31、第二前顶块;32、第二后顶块;33、第三前支座;34、第三后支座;35、第三横梁;36、第三后定位平面;37、第三前压块;38、第三后压块;39、第三转轴;40、第三前顶块;41、第三后顶块;42、第四垫块;43、第四前支座;44、第四后支座;45、第四横梁;46、第四后定位平面;47、第四前压块;48、第四后压块;49、第四转轴;50、第四前顶块;51、第四后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车架拼装工装,包括焊接平台6,所述焊接平台6的左端设置有用于定位车架左悬梁段4的第一定位工装7、第二定位工装8,焊接平台6的中间处设置有4个用于定位车架中间段的第三定位工装9,焊接平台6的右端设置有用于定位车架右悬梁段5的第二定位工装8、第四定位工装10,所述第一定位工装7包括第一夹紧件及第一底座11,所述第一底座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横梁12,且第一底座1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架左悬梁段4的第一前支撑块13、第一后支撑块14,所述第一横梁12上位于第一前支撑块13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一前压块15,且第一横梁12上位于第一后支撑块14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一后压块16,所述第一前支撑块13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前限位板17,所述第一后支撑块14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后限位板18,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一前顶块20,且第一转轴19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一后顶块21,所述第二定位工装8包括第二夹紧件及第二底座22,所述第二底座2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横梁23,且第二底座2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车架左悬梁段4的第二前支撑块24、第二后支撑块25,所述第二前支撑块24的高度大于第一前支撑块13的高度,所述第二后支撑块25的高度大于第一后支撑块14的高度,所述第二横梁23上位于第二前支撑块24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二前压块26,且第二横梁23上位于第二后支撑块25的上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二后压块27,所述第二前支撑块24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前限位板28,所述第二后支撑块25上设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后限位板29,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第二转轴30,所述第二转轴30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前顶块31,且第二转轴30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二后顶块32,所述第三定位工装9包括第 三夹紧件及第三前支座33、第三后支座34,所述第三前支座33通过第三横梁35与第三后支座34相连,且第三前支座33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前定位平面,第三后支座34的前端设置有第三后定位平面36,所述第三横梁35上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三前压块37、第三后压块38,所述第三夹紧件包括第三转轴39,所述第三转轴39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三前顶块40,且第三转轴39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三后顶块41,所述第四定位工装10包括第四夹紧件、第四垫块42及固定于第四垫块42上的第四前支座43、第四后支座44,所述第四前支座43通过第四横梁45与第四后支座44相连,且第四前支座43的后端设置有第四前定位平面,第四后支座44的前端设置有第四后定位平面46,所述第四横梁45上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有第四前压块47、第四后压块48,所述第四夹紧件包括第四转轴49,所述第四转轴49的前端设置有左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四前顶块50,且第四转轴49的后端设置有右旋螺纹,并螺纹连接有第四后顶块51。
将焊接成型的左纵梁1、右纵梁在焊接平台6上以中间段下翼板为基准竖立,在左悬梁段4处设置第一定位工装7、第二定位工装8,并在右悬梁段处设置第二定位工装8、第四定位工装10,中间段处设置4个第三定位工装9,按车架图纸要求将摆臂贯通轴管2、提升油缸座、相关横梁、内封板按合理顺序布置到位,通过第一定位工装7、第二定位工装8、第三定位工装9、第四定位工装10调整左纵梁1、右纵梁的纵向直线度和平行度、摆臂贯通轴管2的平行度和对角误差、提升油缸座的同轴度,然后夹紧,再进行焊接,成型车架主体;焊接顺序为首先焊接左纵梁1、右纵梁各折弯处的内封板,再焊接摆臂贯通轴管2,其次焊接其它横梁,焊接方式为从中段向外,左右对称焊接;进行适当的敲击振动去应力和焊缝清洁后整体自然降温、卸装、校形、喷砂和检验。
通过采用上述一种车架拼装工装,可实现对左纵梁1、右纵梁的前后、左右、上下六方向进行限位,保证了组焊尺寸及防止焊接过程中变形的产生。另外,工装因未与焊接平台6和左纵梁1、右纵梁直接相焊,因而对焊接平台6和左纵梁1、右纵梁不产生损伤和破坏;并且后续组焊时不需再进行重新装夹,只要将连工装的车架整体吊装抬升即可进行。这样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