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Y轴传动折弯机系统。
背景技术:
折弯机分为手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和数控折弯机。手动折弯机又分为机械手动折弯机和电动手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按同步方式又可分为:扭轴同步、机液同步和电液同步。液压折弯机按运动方式又可分为:上动式、下动式。现有的液压板料折弯机,油泵有联接盘过渡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联接成一体,成为油泵电机组。联接盘加工精度对油泵、电机的工作噪音、磨损有较大影响。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220124827.X,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折弯机油泵电机总成,包括油泵、电机、支架,所述的油泵通过螺栓固定联接在所述的电机上;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油箱,所述油箱上端设有阀组,所述阀组通过油管与油泵相连接。此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噪音小、工作效率高。但在传动上并未进行效率的增加,传动效率并未提高,且电机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折弯机轴工作不稳定,传动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Y轴传动折弯机系统。它可以实现折弯机轴工作稳定,传动效率高。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Y轴传动折弯机系统,包括机架和油箱,所述的油箱固定在机架上,还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连接于油箱侧面,电机连接电机同步带轮,电机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连杆同步带轮连接,连杆同步带轮设置于连接杆上,电机与油箱之间为支架的一端,支架另一端与油缸顶部连接。
更进一步的,机架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通过支撑杆连接轴承座,轴承座与轴承连接,并通过压盖压紧。支撑座的设置保证了连接杆在运动时候的平直,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运转时候的高速运行导致的连接杆的弯曲,保证了运行精度。
更进一步的,折弯机两端与连接杆水平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端,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套连接折弯机两端的连接端,连接杆、连接套与连接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以快速调节和替换维修连接杆,不需要通过上下折弯机两侧的锁紧的机构,方便快捷,同一水平线上保证了连接轴的轴向一致,转动时候保证了不发生偏转,转动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座腰孔上设置有腰孔,支撑座通过腰孔固定于折弯机上,腰孔呈竖直方向设置。在发生偏差时候,通过孔可以方便调节支撑杆的支撑高度,保证在运行一端时间后的磨损造成的误差被消除,可调节性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座与轴承通过螺栓连接,螺栓固定后,通过压盖将螺栓压紧于内部轴承。可以通过螺栓控制轴承间的间隙,保证了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连接杆的转动与工作,压盖将螺栓压紧保证了,螺栓在转动时候不会因为转动力量导致螺栓松动和脱落,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和工作时候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为Z字型,与油缸顶部一端设置有腰孔,腰孔水平方向设置,支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腰孔固定。再通过调整腰孔的位置,调整支架的位置,间接调整了同步带的松紧程度,保证了同步带的合适受力,不发生打滑,运动时候保证了力量传送合适。
更进一步的,电机同步带轮与连杆同步带轮所在截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的电机同步带轮设置在连杆同步带轮的斜下方,电机同步带轮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杆同步带轮直径。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机带动同步带的方式来驱动同步轴,电机设置于同步轴的斜下方,侧面设置的同步带保证了受力,保证了同步带的不松动,运行时候传送效率更高,可以比水平或者竖直连接提高数倍的效率;
(2)电机同步带轮与连杆同步带轮所在截面平行设置,保证了同步带所在平面平行运行,运行稳定;
(3)机架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通过支撑杆连接轴承座,轴承座与轴承连接,并通过压盖压紧。支撑座的设置保证了连接杆在运动时候的平直,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不会因为运转时候的高速运行导致的连接杆的弯曲,保证了运行精度;
(4)支撑座上设置有腰孔,支撑座通过腰孔固定于折弯机上。在发生偏差时候,通过孔可以方便调节支撑杆的支撑高度,保证在运行一端时间后的磨损造成的误差被消除,可调节性好;
(5)支架为Z字型,与油缸顶部一端设置有腰孔,支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腰孔固定。再通过调整腰孔的位置,调整支架的位置,间接调整了同步带的松紧程度,保证了同步带的合适受力,不发生打滑,运动时候保证了力量传送合适;
(6)支架一端连接了油箱,油箱的重量大,稳定性好,保证了运行时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轴承连接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同步带;2、连接套;3、电机;4、电机同步带轮;5、连杆同步带轮;6、支撑座;7、轴承座;8、轴承;9、压盖;10、连接杆;11、支架;12、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Y轴传动折弯机系统,包括机架和油箱,所述的油箱固定在机架上,还包括电机3,所述的电机3连接于油箱侧面,电机3连接电机同步带轮4,电机同步带轮4通过同步带1与连杆同步带轮5连接,电机同步带轮4与连杆同步带轮5所在截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的电机同步带轮4设置在连杆同步带轮5的斜下方。电机同步带轮4与连杆同步带轮5轴大小相同。电机3设置于同步轴的斜下方,侧面设置的同步带保证了受力,保证了同步带的不松动,运行时候传送效率更高,可以比水平或者竖直连接提高数倍的效率;
连杆同步带轮5设置于连接杆10上,折弯机两端与连接杆10水平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端,连接杆10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套2连接折弯机两端的连接端,连接杆10、连接套2与连接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以快速调节和替换维修杆,不需要通过上下折弯机两侧的锁紧的机构,方便快捷。
电机3与油箱之间设置有支架11的一端,支架11另一端与油缸顶部连接。所述的支架11为Z字型,与油缸顶部一端设置有腰孔,腰孔水平方向设置,支架11通过锁紧螺栓12穿过腰孔固定。电机3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折弯机上,折弯机支架通过锁紧螺栓穿过腰孔固定。再通过调整腰孔的位置,调整支架的位置,间接调整了同步带的松紧程度,保证了同步带的合适受力,不发生打滑,运动时候保证了力量传送合适。通过支架11固定电机3,保证了电机3在运行时候的稳定性,不发生晃动,稳定性更好。
机架上设置有支撑座6,所述的支撑座6通过支撑杆连接轴承座7,轴承座7与轴承8连接,并通过压盖9压紧。所述的轴承座7与轴承8通过螺栓连接,螺栓固定后,通过压盖9将螺栓压紧于轴承8上。所述的支撑座6上设置有腰孔,腰孔呈竖直方向设置,支撑座6通过腰孔固定于折弯机上,在发生偏差时候,通过孔可以方便调节支撑杆的支撑高度,保证在运行一端时间后的磨损造成的误差被消除,可调节性好。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机同步带轮4直径大于连杆同步带轮5直径,这样连杆同步带轮5转数更多,效率更高,更加精确和精细的控制所需要传动的距离,控制精确,误差小,效率高。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创造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此外,“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在元件前的“一个”一词不排除包括“多个”该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