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螺纹攻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005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螺纹攻丝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纹式连接件的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螺纹攻丝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连接件都需要两端加工来实现对其他两个主要部件的连接关系,针对柱状或方形的工件,工件的两个端面都需要加工,一道道工序进行,传统操作大都只能采用手工,即人工将工件待加工的一面定向放置,放到钻孔机或者攻丝机的下方,手工进行操作,一个机器仅仅是转孔或单独攻丝,其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先打孔再攻丝,需要更换多个设备,一道道工序进行,耗时耗力且人工和机器成本都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螺纹连接件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螺纹加工机,能实现多道工序合一加工。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螺纹攻丝机,包括机架,机架一端设有一个电机,电机与一夹持部连接,所述机架另一端设有一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能在机架上实现X向、与X向垂直的Y向的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平行设置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上分别设有端面铣刀、钻头、丝锥,所述端面铣刀、钻头、丝锥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工作台与机架之间滑动采用常规的直线滑轨原理实现滑动。本加工机能对工件进行端面铣削、钻孔及攻内螺纹,无需多次更换设备或移动工件。

进一步,定位管从第三固定部中穿过且两端伸出第三固定部,定位管能相对于第三固定部前后移动,所述丝锥设于定位管的前端部,所述定位管两端的上部分别设有前定位块、后定位块,所述前凸起块、第三固定部、后定位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所示定位管位于前凸起块、第三固定部之间套设一主弹簧,所示第三固定部的后端设有一滑槽块,所述后定位块能在滑槽块内的滑槽里滑动。该设置能对丝锥加工进行一个刀具的缓冲,避免过度前进造成刀具损伤。

进一步,所述前定位块的上表面与丝锥的第三固定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后定位块的上表面与第三固定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攻牙过程中丝锥与工件之间的运行能有个前后缓冲的作用,提高刀具与工件顶触加工时的缓冲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固设在前定位块的右侧、第三固定部的右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固设在第三固定部的左侧、后定位块的左侧。弹簧位置的左右设置,确保能在X方向上直线前进及后退的角度,确保丝锥的角度精确性。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侧上部设有一红外探头,用于检测刀具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侧上方设有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对应夹持部中心的工件位置。加工过程中,电机带动夹持部中部的工件旋转,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刀具及工件容易受热,出水管出水对加工部位进行有效降温及冲除加工碎屑。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靠近电机一侧设有还设有一用于出料进气管。进气管送气将加工好的工件从夹持部前端送出。

进一步,所述机架位于工作台两侧对称设有防护罩,避免碎屑飞出对操作人员及操作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提高安全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机架另一端即靠近工作台一侧设有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攻丝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同时加工多道工序,而且工件定位准确,攻丝的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攻丝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攻丝机的俯视图。

图中:51 机架,52 电机,53 夹持部,54 工件,55 工作台,56 第一固定部,57 第二固定部,58 第三固定部,59 端面铣刀,510 钻头,511 丝锥,512 定位管,513 前定位块,514 后定位块,515 主弹簧,516 定位销,517 第一弹簧,518 第二弹簧,519 出水管,520 红外探头,521 进气管,522 出料口,523 X向轨道,524 Y向轨道,525 X向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图1-2所示,内螺纹攻丝机,在机架51一端固设设有一电机52,电机与一夹持部53连接,夹持部53用于夹持工件54,机架另一端设有一工作台55,工作台相对于机架所在位置的X向、与X向垂直的Y向能相对滑动,也就是前后、左右都能相对滑动;工作台上平行设置第一固定部56、第二固定部57和第三固定部58,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上分别设有端面铣刀59、钻头510、丝锥511,端面铣刀、钻头、丝锥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定位管512从第三固定部中穿过且两端伸出第三固定部,定位管能相对于第三固定部前后移动,所述丝锥设于定位管端部,定位管两端上部分别设有前定位块513、后定位块514,所述前凸起块、第三固定部、后定位块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所示定位管位于前凸起块、第三固定部之间套设一主弹簧515,所示第三固定部的后端设有一滑槽块516,所述后定位块能在滑槽块内的滑槽517里滑动。前定位块的上表面与丝锥的第三固定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17,所述后定位块的上表面与第三固定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518。第一弹簧两端固设在前定位块的右侧、第三固定部的右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固设在第三固定部的左侧、后定位块的左侧,也就是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为平行设置。其中,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在前定位块、后定位块、第三固定部上表面设置定位销516。

夹持部侧上方设有一出水管519和红外探头520,出水管出水用于降低工件与刀具加工时的产生热量及冲洗产生的废屑,红外探头用于检测刀具磨损及完好性。夹持部上设有一进气管521,用于将加工好后的工件送出。夹持部与刀具之间的机架上设有一出料口522,加工好的工件从该出料口掉落到机架下部。

机架上设有X向轨道523,X向滑块525设于X向轨道上,X向滑块的上方设有Y向轨道524,工作台设于Y向轨道524上方,X向滑块相对于机架实现X向滑动,工作台相对于Y向轨道实现Y滑动。X向即与电机、夹持部的轴向平行的方向,Y向即与电机、夹持部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工作台与机架之间的滑动为水平滑动,X向就是工作台向夹持部靠近或远离的方向,Y向移动为实现三个刀具中任意一个与电机、夹持部轴心对应的移动。

机架上还可以设置防护罩、照明指示灯等辅助设备,提高安全系数及便于操作者查看加工状态。工作台在X向、Y向运动可以依靠电机或气缸等提供动力。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