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盘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制动盘生产加工中,大都采用人工进行上下料,这种作业方式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产量质量难以兼顾等缺点。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建立更多具有更加高自动设备的自动化工厂,并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制造灵活性和速度、提升设备综合效率、供应链响应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机器人与桁架机械手加入到制动盘自动生产线中,打造了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动盘生产线存在劳动强度大、产量质量难以兼顾等缺陷,提供一种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其特点在于,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包括:
至少两套上料料道,所述上料料道相互连接形成C形料道;
至少一套下料料道,所述下料料道与所述上料料道之间,形成E形自动生产线;
关节机器人,所述关节机器人设置在所述E形自动生产线开口处的中间;
至少两台制动盘综合检测仪,所述制动盘综合检测仪分别设置在所述E形自动生产线的上部和下部,位于上料料道的末端。
较佳地,所述关节机器人设有3D视觉系统。
较佳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包括多个桁架机械手,所述桁架机械手分别设置在所述E形自动生产线的上部和下部。
较佳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包括四个桁架机械手。
较佳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还包括多台立式数控车床、多台数控加工中心和多台倒立式数控车床,所述立式数控车床、所述桁架机械手、所述数控加工中心和所述倒立式数控车床依次连接在所述上料料道上,用以完成上料加工。
较佳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包括两台立式数控车床、四台数控加工中心和两台倒立式数控车床。
较佳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还包括多台动平衡机,所述动平衡机连接在所述上料料道上,用以完成工件的动平衡。
较佳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包括两台动平衡机。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解决了实际制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质量和稳定性,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避免了单纯减人而导致人工劳动强度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其包括至少两套上料料道10、至少一套下料料道20、关节机器人30和至少两台制动盘综合检测仪40。其中,上料料道10相互连接形成C形料道,下料料道20与上料料道10之间,形成E形自动生产线。关节机器人30设置在所述E形自动生产线开口处的中间。制动盘综合检测仪40分别设置在所述E形自动生产线的上部和下部,位于上料料道的末端,用于涡流探伤与打标记。
制动盘综合检测仪40能够完成工件几何尺寸、形位公差的综合检测,完成工件表面无裂纹的涡流探伤,具有自动分拣、工件测量数据自动储存、实时统计分析等功能。在综合检测之后的工件,合用下料料道20至生产线的末端,由关节机器人30搬运至指定的完工吸塑盘中。
优选地,此处的关节机器人30设有3D视觉系统,通过关节机器人30不仅能完成整个自动生产线在起始端与末端工件的上下料,还能完成吸塑盘抓取等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包括多个桁架机械手50,将桁架机械手50分别设置在所述E形自动生产线的上部和下部。例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桁架机械手50。
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还包括多台立式数控车床60、多台数控加工中心70和多台倒立式数控车床80。此处的立式数控车床60、桁架机械手50、数控加工中心70和倒立式数控车床80依次连接在上料料道10上,用以完成上料加工。例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台立式数控车床60、四台数控加工中心70和两台倒立式数控车床80。为提高一倍的钻孔生产节拍,生产线上部和下部各布置两台数控加工中心70,共布置四台。
此处的桁架机械手50采用一对为一组,能够完成两台立式数控车床60和四台数控加工中心70的上下料,以及两台倒立式数控车床80的上料。
所述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还包括多台动平衡机90,将动平衡机90连接在上料料道10上,用以完成工件的动平衡。例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台动平衡机90。两台倒立式数控车床80、两台动平衡机90和两台制动盘综合检测仪40之间用料道连接,以完成上下料。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在工作时,关节机器人30从上料吸塑盘抓取工件,至上部与下部两边的桁架机械手50取料处。两边的各一对桁架机械手50,分别完成立式数控车床60与两台数控加工中心70的上下料。立式数控车床60完成工件的半精车,两台数控加工中心70分别同时完成工件的钻孔。桁架机械手50上料至倒立式数控车床80的料道,倒立式数控车床80完成工件的精车。倒立式数控车床80、动平衡机90、制动盘综合检测仪40之间用料道连接。动平衡机90完成工件的动平衡,制动盘综合检测仪40完成工件的综合检测,例如工件几何尺寸、形位公差、表面无裂纹的涡流探伤等。综合检测之后,上部与下部的工件,都合用下料料道20至生产线末端,最后由关节机器人30搬运至指定的完工吸塑盘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制动盘E形自动生产线解决了实际制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质量和稳定性,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避免了单纯减人而导致人工劳动强度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