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通用导槽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38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线棒材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四面通用导槽体结构。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面临着行业产能与资源消耗、环境负荷之间的严峻挑战,采用资源节约型的降成本设计,大力发展节约型高性能产品及可协助下游用户实现节省资源用量,实现以“资源节约、降本增效”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线棒材生产线上,水冷线恢复导槽和轧机的导卫、机间导槽、活套辊、轧辊等工艺件一样,是工艺消耗件,只要轧钢,这些件必定消耗并要储备必要的备件。特别是水冷线恢复导槽的材料是不锈钢,材料通常是1Cr18Ni9Ti;1Cr13;2Cr13,所以设计合理的恢复导槽体结构,提高恢复导槽的利用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然目前恢复段导槽的两面通用结构比单面通用结构提高了至少一倍的利用率,这种结构的导槽体,当小孔型磨损后,重新加工还可作为大孔型用,这样就可提高导槽的利用率。但要满足整个成品规格的轧制,至少备两套。所以设计合理的导槽结构,发展节约型高性能产品,不断提高消耗工艺件--恢复导槽的利用率是实现“资源节约、降本增效”的发展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两面通用导槽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四面通用导槽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四面通用导槽体结构,包括导槽,所述的导槽为圆柱体结构,导槽顶部和底部设有直径为Φ12mm的孔I,导槽中部设有直径为Φ16m的孔II,导槽左侧设有直径为Φ20mm的孔III,导槽右侧设有直径为Φ25mm的孔IV。

所述的孔III和孔IV对称设置在导槽的左右两侧,每侧分别设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备件减少一半,降低运营成本。

2.恢复导槽利用率至少提高了一倍,节约了材料,减少了自然资源消耗。

3.降低库存。

4.节约了搬运和更换备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槽,2-孔I,3-孔IV,4-孔II,5-孔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四面通用导槽体结构,包括导槽1,所述的导槽1为圆柱体结构,导槽1顶部和底部设有直径为Φ12mm的孔I2,导槽1中部设有直径为Φ16m的孔II4,导槽1左侧设有直径为Φ20mm的孔III5,导槽1右侧设有直径为Φ25mm的孔IV3。

所述的孔III5和孔IV3对称设置在导槽1的左右两侧,每侧分别设有两个。

直径Φ12mm用于轧制圆钢Φ5.5---8mm,螺纹钢Φ6.0--6.5mm。

直径Φ16m用于轧制圆钢Φ8.5---12mm,螺纹钢8--10mm。

直径Φ20mm用于轧制圆钢Φ14---16mm,螺纹钢Φ12--16mm。

直径Φ25mm用于轧制圆钢Φ18---20mm,螺纹钢Φ18--20mm。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满足整个成品规格轧制的需要,导槽只需一套。成本至少减低一半,利用率至少提高一倍。该结构的导槽体上线使用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