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382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钢管或棒材斜轧工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用于毛管穿轧或荒管轧制的送进角调整,也可用于钢管或棒材矫直的送进角(辊倾斜角)调整。



背景技术:

对于斜轧,轧辊调整角度有辗轧角和送进角,辗轧角用来改变管子的金属变形及其规格,送进角主要决定管子轧制前行的速度,调小送进角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管子的质量。

目前常用的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有电动推杆液压平衡形式,有电动拉杆连杆拨动形式,有液压直推摆动形式,有电动蜗轮蜗杆形式等。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有些结构复杂,维护麻烦;如电动推杆液压平衡形式,因为关节较多,故障点较多,更换轧辊吊装时止推块也不便摆正;

(2)有些结构简单但因磨损而产生偏差较大;如电动拉杆连杆拨动形式,因为轴套关节的磨损,往往因杠杆原因对摆动角度较多起到放大的作用,造成偏差;

(3)有些结构因采用多台执行机构,同步性不易保证而产生偏离;如液压直推摆动形式,因为多个液压缸并不能保证完全同步性,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制造装配误差;

(4)有些结构不紧凑;如电动蜗轮蜗杆形式,由于蜗杆的长度较长,突兀出来,美观上大打折扣,不够紧凑,液压直推摆动形式因为液压杆行程也显得不够紧凑;

(5)有些拆装不方便;如电动推杆液压平衡形式和电动拉杆连杆拨动形式,由于空间所限均不好拆装;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该装置结构实用紧凑,调整准确可靠,更换方便快捷;可实现离线拆装,整套更换,可减少操作时间,降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可替换结构复杂的调整机构,解决一些易磨损结构产生误差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该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包括一基座,基座上穿设有旋转螺杆,螺杆上旋设有一能沿螺杆轴向移动的滑块;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编码器;所述滑块中固定设有一外伸的拨杆,拨杆的外伸端铰接一连接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固定设置在轧机机体上;所述连接块嵌设在转鼓或转盘的一滑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与轧机机体连接的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定位和止挡的键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耐磨板,该耐磨板固定设置在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为一球铰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呈凹形,包括基座主体和垂设于基座主体两端的两侧壁;凹形两侧侧壁上同轴设有安装螺杆的贯穿孔,其中一侧壁外侧固定驱动装置,另一侧壁外侧固定编码器,编码器外部设有防护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两端与相应贯穿孔之间均设有轴套;螺杆一端设有轴肩,轴肩与一侧壁外侧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螺杆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安装一挡套,挡套与另一侧壁外侧之间也安装有推力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主体的纵向与螺杆的轴向平行;所述滑块一侧与基座主体接触并沿主体纵向移动;所述基座主体上与滑块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一耐磨垫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与基座主体接触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润滑油槽,基座主体上设有油杯和油孔,润滑油通过油孔进入第一润滑油槽;所述滑块与螺杆的螺旋连接部设有第二润滑油槽,滑块与拨杆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三润滑油槽,连接块与拨杆端部的接触面上设有第四润滑油槽,连接块与耐磨板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五润滑油槽,各润滑油槽之间设有连通的润滑油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滑块或连接块均单独装配油杯并开设润滑油孔。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结构实用紧凑,调整准确可靠,更换方便快捷;可实现离线拆装,整套更换,可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备品备件,降低维护成本;该装置可替换结构复杂的调整机构,解决一些易磨损结构产生误差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调节转鼓轧辊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调节矫直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100,该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100包括一基座1,基座1上穿设有旋转螺杆2,螺杆2上旋设有一能沿螺杆2轴向移动的滑块3;所述螺杆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4,螺杆2的另一端连接有编码器5;所述滑块3中固定设有一外伸的拨杆6,拨杆6一端用圆螺母65固定在滑块3上,拨杆6的外伸端铰接一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为一球铰块;拨杆6的外伸端61为球形,所述的球铰块用剖分扣板64锁定在拨杆6的球形外伸端61上,该球形外伸端61与球铰块构成球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4为一液压马达,驱动装置4也可采用电机等动力单元;所述基座1通过联接螺栓18固定设置在轧机机体(图中未示出)上,所述基座1与轧机机体连接的安装面上设有键槽19,用于安装键止挡定位,并提供转动推力的反作用力;所述连接块7嵌设在转鼓91或转盘92的一滑槽9中,所述连接块7与所述滑槽9之间设有耐磨板8,该耐磨板8固定设置在滑槽9内。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100在使用时,由驱动装置4驱动螺杆2转动,螺杆2带动滑块3沿螺杆2轴向移动,滑块3上的拨杆6拨动连接块7,连接块7通过耐磨板8在所述滑槽9内滑动,同时通过滑槽9带动安装有轧辊911的转鼓91绕其中心A旋转;或者,带动安装有矫直辊921的转盘92绕其中心B旋转;从而实现斜轧送进角的调整。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结构实用紧凑,调整准确可靠,更换方便快捷;可实现离线拆装,整套更换,可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备品备件,降低维护成本;该装置可替换结构复杂的调整机构,解决一些易磨损结构产生误差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呈凹形,基座1包括基座主体11和垂设于基座主体两端的两侧壁12、13;凹形两侧侧壁12、13上同轴设有安装螺杆的贯穿孔,其中一侧壁12外侧固定驱动装置4,另一侧壁13外侧固定编码器5,编码器5外部罩设有防护罩51,用以保护编码器5;

所述螺杆2转动的角度由编码器5进行检测,通过几何计算推导出轧辊911或矫直辊921的旋转角度,实现精确调整。

所述螺杆2与编码器5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实心轴联接,也可以采用空心轴联接;实心轴联接为编码器5出实轴,穿入螺杆2端部联接孔;空心轴联接为螺杆2端部出台阶小轴,插入编码器5的空心轴中。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2两端与相应贯穿孔之间均设有轴套21;螺杆2一端设有轴肩22,轴肩22与一侧壁外侧之间安装有推力轴承23;螺杆2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24固定安装一挡套25,挡套25与另一侧壁外侧之间也安装有推力轴承23。

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主体11的纵向与螺杆2的轴向平行;所述滑块3一侧与基座主体11接触并沿主体纵向移动;所述基座主体11上与滑块3相对的接触面上设有一耐磨垫板14,该耐磨垫板14既耐磨且更换方便。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拨杆6与所述螺杆2的轴线在滑块3中呈空间垂直交错。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3与基座主体11接触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润滑油槽31,基座主体11上设有油杯15和油孔16,润滑油通过油孔16进入所述第一润滑油槽31;所述滑块3与螺杆2的螺旋连接部设有第二润滑油槽32(该第二润滑油槽32也可为一环形油腔),滑块3与拨杆6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三润滑油槽33,连接块7与拨杆6端部的接触面上设有第四润滑油槽71,连接块7与耐磨板8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五润滑油槽72,各润滑油槽之间设有连通的润滑油道。

具体地,在基座主体11背面(背对滑块3的一侧面)装有油杯15并通过油孔16注油;所述的滑块3上刻有第一润滑油槽31和竖直油孔34;所述滑块3上的螺杆穿孔的孔壁设有第二润滑油槽32;所述拨杆6中设有轴向油孔66和径向油孔67,且刻有第三润滑油槽33;轴向油孔66的一端与第一润滑油槽31连通;竖直油孔34上端与第二润滑油槽32连通,竖直油孔34下端与径向油孔67上端连通;径向油孔67下端与轴向油孔66中部连通;第三润滑油槽33也与轴向油孔66中部连通;所述连接块(球铰块)7上刻有第四润滑油槽71(是一个“十”字油槽,在十字交叉点处出圆孔通道),轴向油孔66的另一端与第四润滑油槽71;所述连接块(球铰块)7上还设有连接油孔73,该连接油孔73一端与第四润滑油槽71连通,另一端与第五润滑油槽72连通。润滑油从油杯15进入油孔16,至第一润滑油槽31对滑块3润滑;再经轴向油孔66中部进入径向油孔67,经径向油孔67和竖直油孔34至第二润滑油槽32对螺杆2润滑;润滑油通过轴向油孔66另一端部至第四润滑油槽71,对球铰块进行润滑,并经连接油孔73至第五润滑油槽72,对耐磨板8进行润滑。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中,如果加油操作空间允许,所述基座1、滑块3或连接块7等部件均可单独装配油杯并开设润滑油孔,可以对每个部件单独润滑,免去上述复杂润滑油路(油道)。

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可用于毛管穿轧或荒管轧制的送进角调整,亦可用于钢管或棒材矫直的送进角调整,为钢管斜轧或管棒的矫直提供一种新的送进角调整机构,尤其适合小范围的送进角精确调节;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可替换结构复杂的调整机构,并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易磨损结构产生误差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斜轧送进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实用紧凑,调整准确可靠,安装更换方便快捷,可实现离线拆装,整套部件更换,操作时间少,维护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