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底成型机及其移送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224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底成型机及其移送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底成型机及其移送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鞋内具有中底1,中底1内设有钢条用于塑形。中底1加工成型后的形状可参考图1。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20143102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鞋中底成型机,包括有机架和模具组件,模具组件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自动送料机组,该自动送料机组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机组,该移动机组与机架成滑动配合,在移动机组上设置有夹料机组,夹料机组与移动机组成滑动配合。

其工作过程为:把鞋中底坯料整齐摆放在步进式送料带上,步进式送料带步进送料一次,吸盘伸向坯料吸住后缩回,移动机组上的气动缸驱动夹片下行夹住鞋中底坯料,然后向上缩回,无杆气缸驱动移动机组运行至模具的上方,移动机组上的气动缸再次驱动夹片下行至鞋中底坯料置于凸模和凹模之间,合上模具使鞋中底坯料成型,最后夹片松开向上缩回,打开模具,成型后的鞋中底掉落至下方接料盘上,移动机组返回步进式送料带的上方,进行下一鞋中底坯料的加工。

上述方案中,首先中底以竖直放置的形式排列在步进式送料带上,中底实际与步进式送料带的接触面较小,操作人员将中底放置在步进式送料带上时,中底容易向放料口处的外侧倾倒,此时吸盘在中底上的吸附位置不准确,进而夹片的夹持位置不准确,造成中底成型可能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底成型机的移送调整装置,其优点是中底被夹持前经过位置调整和校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底成型机的移送调整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

供料机构,供料机构供中底水平放置;

校正机构,校正机构包括与机架铰接的校正盒、用于推拉校正盒使校正盒进入平置或斜置状态的推拉组件,校正盒上设有供中底滑动后抵触的挡块;

移送机构,移送机构从供料机构取料并移送至校正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点,中底在供料机构中为平置状态,中底可堆叠且不会倾倒偏移,中底的放置状态相比竖直放置更加稳定;第二点,校正盒保持平置,当中底置于校正盒上以后,校正盒通过推拉组件进入斜置状态,此时中底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将沿着校正盒的表面滑移,直至中底通过滑动抵触至挡块,推拉组件再推动校正盒使得中底平置;因此中底通过重力作用向挡块滑移实现位置的调整,该调节方式不受中底鞋尖形状的影响,若采用推动的操作对中底的鞋尖部位推动,则中底的鞋跟部位容易向一侧偏移,采用该重力引导的方式效果较好;结合上述两点,中底在被夹持加工前,经过了位置调整和校正,中底被进一步加工夹持的位置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料机构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转料盘,转料盘上设有两组用于放置中底的托料组件、用于带动托料组件升降的升降电机,用于控制升降电机正反转的感光组件、用于联动转料盘转动的换位轴,机架上设有用于联动换位轴转动的换位电机,两组托料组件关于转料盘的圆心中心对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托料组件能够通过升降电机的作用带动中底升降,感光组件包括两个部分结构:结构一,随托料组件升降通过激光向上照射检测托料组件上中底留存情况;结构二,设置于转料盘上通过激光对照检测托料组件上的中底是否被取走,托料组件上的中底取走后则感光件检测无中底,激光对照,控制升降电机继续转动,托料组件带动中底继续上升至感光件的位置,遮挡激光,重复该过程直至中底取尽,由此,托料组件带动中底在同一位置反复供料;另外,当转料盘上的其中一组托料组件作为工作区取料时,另外一种托料组件则处于空闲状态,因此该托料组件中可准备中底坯料,放置过程中不会影响另一托料组件的持续供料;该供料方式的优势在于,中底由重力作用滑入托料组件,操作方便,无需扶持中底调整位置,且中底层层堆叠后,由于重力作用各个中底的间隔较小,中底的排列较为致密,相比现有技术本方案无需调整各个中底的间隔,减少了供料时的附加操作,供料操作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料组件包括托板、设置于托板下方且穿过转料盘的托料丝杠和导向杆,转料盘上设有供托料丝杠螺纹配合的丝杠座,转料盘上设有用于检测托板高度的升降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托板给予中底足够的放置平面,使得中底放置稳定;升降电机可通过带传动或链传动或其他方式带动托料丝杠升降,而导向杆则对托板的升降进行导向,限制托板的自转,使得托板在升降时的稳定性较高,升降传感器在托板接近时控制升降电机停止转动,即托板下降至升降传感器的位置后保持停滞,此时托板上的放料空间较大,可供足量中底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推拉气缸,推拉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机架铰接,活塞杆与校正盒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拉气缸的活塞杆和缸体均处于可转动的状态,因此推拉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校正盒转动,通过推拉气缸的控制,校正盒将进入平置状态或斜置状态,两种状态的切换可通过单一推拉气缸实现,推拉气缸对于校正盒的控制过程较为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正盒上设有供中底滑动靠近的定位组件、带动中底向定位组件靠拢的致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致动组件推动中底向定位组件靠拢直至抵触,该推动调整与前述重力调整相结合实现了中底的双重方向的校正,校正后的中底将在其鞋跟部位抵触挡块,中底的侧面抵触至定位组件,每个中底经过位置调整后,进一步拾取移送的位置较为准确,由此提高了进一步加工的压制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致动组件包括定位气缸、由定位气缸联动的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三定位杆推动中底直至中底抵触定位组件,第三定位杆的推移方向介于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气缸控制第三定位杆推动中底,第三定位杆的推动方向介于第一、第二定位杆之间,因此第三定位杆推动中底后,中底在第一、第二定位杆上受到阻挡,中底中间受力被推动而两侧位置受限被阻挡,第一、第二、第三定位杆三点共同作用实现了良好的位置调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送机构包括移送架,移送架上设有第一滑行架和第二滑行架,第一滑行架上设有第一滑行气缸,第二滑行架上设有第二滑行气缸,第一滑行气缸和第二滑行气缸上均连接有用于吸附中底的吸盘,移送架上设有用于联动第一滑行架的第一滑行电机、用于联动第二滑行架的第二滑行电机,第一滑行电机控制第一滑行架在供料机构和校正机构间往复移动,第二滑行电机控制第二滑行架从校正机构中取料并进一步移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上第一滑行架和第二滑行架的原理类似,都是拾取中底并将中底移送至下一工序,但第一滑行架的工作为带动中底从供料机构中取料移送至校正机构,第二滑行架的工作为将中底从校正机构中取出并继续移送,两者重合的动作在于校正机构上;因此中底在中间移送的过程中经过校正机构的位置校正,为了便于快速进入下一道工序则建立了第二滑行架,若采用第一滑行架则耗时将显著增加,因此第一滑行架与第二滑行架的分工配合提高了中底的移送效率,减少了加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行气缸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前压板,所述校正盒上设有供中底的鞋尖部位抵触的整形板,第一滑行气缸吸附中底并推动至校正盒上时,前压板配合整形板使中底弯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压板对中底的鞋尖部位进行初步压制,由此使得中底的鞋尖部位被压低,中底的鞋尖部位被压低后,中底在后期进一步加工的压制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抵触中底鞋跟部位的后压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向托板上的中底靠近时,安装板上的吸盘对中底的中部进行吸附,而中底的鞋跟部位受后压板的抵触作用保持平置,以吸盘为支点,中底的前后跟位置均处于相对平置的状态,因此安装板在抬升中底时不易与定位架产生干涉,中底实际需要抬升的高度较低,中底的纵向位移量减少,整体运输耗时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底成型机,包括上述的中底成型机的移送调整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在被加工夹持前经过了多重调整,中底的进一步加工位置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中底经过二段移动过程;1、两个托料组件交替工作,使得放料和工作的操作可同步进行,使用方便,便于放料;2、中底平置于校正盒上以后,针对中底的结构采用了重力引导和第三定位杆推动的形式进行位置校正,校正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转料盘、移送架、校正盒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转料盘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转料盘的反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托料组件换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托板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工作区托板上的中底取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的托料组件再次换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的校正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的推拉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的校正盒平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一的校正盒斜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一的第一滑行气缸移送中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的第二滑行气缸移送中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中底;2、机架;3、转料盘;4、托料组件;5、升降电机;6、第一感光件;7、第二感光件;8、换位轴;9、换位电机;10、托板;11、托料丝杠;12、导向杆;13、丝杠座;14、升降传感器;15、定位架;16、移送架;17、校正盒;18、第一定位杆;19、第二定位杆;20、第三定位杆;21、定位气缸;22、支撑轴;23、推拉气缸;24、挡块;25、第一滑行架;26、第一滑行电机;27、第一滑行气缸;28、换位传感器;29、感应片;30、第一同步带;31、第二同步带;32、翻折板;33、安装座;34、第二滑行架;35、第二滑行电机;36、第二滑行气缸;37、安装板;38、吸盘;39、前压板;40、整形板;41、第一传感器;42、第二传感器;43、支撑架;44、第一传送带;45、第二传送带;46、后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一种中底成型机的移送调整装置,包括机架2,机架2上转动连接有转料盘3,机架2上还设有移送架16和校正盒17;以下按照中底1的移送顺序阐述各个结构的原理。

如图3和图4,转料盘3上设有两组托料组件4,且两组托料组件4关于转料盘3的圆心中心对称,转料盘3上连接有换位轴8,换位轴8的轴心线与转料盘3的轴心线重合。机架2上设有安装座33和翻折板32,其中翻折板32上设有换位电机9,安装座33可供换位轴8穿过,换位电机9的输出轴与换位轴8之间设有第一同步带30;换位电机9可通过第一同步带30带动换位轴8转动,即实现转料盘3的转动;换位轴8上设有感应片29,换位轴8转动时带动感应片29转动,安装座33上设有换位传感器28,感应片29进入换位传感器28的检测范围后,换位传感器28控制换位电机9停转,即转料盘3停止转动。转料盘3的转动实现了两组托料组件4的位置替换,即其中一个托料组件4用于放料时,另一个托料组件4用于待加工准备。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托料组件4包括托板10,转料盘3在托板10两侧设置有定位架15,定位架15所形成的空间可供中底1容置;托板10的底部设有托料丝杠11和导向杆12,转料盘3的底部设有升降电机5和丝杠座13,导向杆12穿过转料盘3起导向作用,升降电机5通过第二同步带31控制托料丝杠11升降,托料丝杠11带动托板10在转料盘3上升降,实现中底1的移送。转料盘3上设有升降传感器14,当托板10下移并接近至升降传感器14上方时,升降传感器14控制该托板10所对应的升降电机5停止转动,即此时托板10停止下降。

如图5和如6,定位架15的顶部设有第一感光件6,第一感光件6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中间形成激光对照。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工作区的托板10上留存有中底1,第一感光件6的激光对照处无中底1,此刻该托板10所对应的升降电机5启动并控制托板10上升,直至第一感光件6上的激光被中底1隔断,即图5的状态后,该升降电机5停止转动;若此刻在该托板10上取走一片中底1进行加工,则第一感光件6的激光再次对照,升降电机5继续转动,托板10上升,上升的中底1将激光再次隔断,升降电机5停止转动,重复该步骤直至托板10上的中底1被取完。中底1是否被取完由第二感光件7判定:第二感光件7设置于托板10下方,且第二感光件7的激光向上照射,中底1放置于托板10上时则第二感光件7的激光被遮挡,代表中底1未取完,中底1取完后第二感光件7的激光则不被遮挡。

如图7,此时工作区的中底1被取完,而放料区放置有中底1,进一步的换位电机9启动,通过换位轴8转动转料盘3;如图8,转料盘3转动后,新进工作区的托板10向上升,重复图4中的供料过程。

图9,校正盒17上设有第一定位杆18和第二定位杆19,第一定位杆18和第二定位杆19供中底1的一侧抵触,校正盒17上还设有挡块24,挡块24供中底1的另一侧抵触。校正盒17上还设有第三定位杆20和定位气缸21,定位气缸21控制第三定位杆20移动,第三定位杆20推动中底1向第一定位杆18和第二定位杆19靠拢。

如图10、图11和图12,机架2上设有支撑架43,支撑架43与校正盒17之间设有支撑轴22,校正盒17以支撑轴22为转动轴心线进行转动;机架2上枢接有推拉气缸23,推拉气缸23的活塞杆端部与支撑架43铰接,且该推拉气缸23的活塞杆的铰接位置靠近挡块24。因此,在推拉气缸23的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下,校正盒17可在平置和斜置状态之间切换。中底1放置在校正盒17上后,校正盒17首先处于平置状态,待中底1放置平稳后,推拉气缸23的活塞杆收回,此时校正盒17处于倾斜状态,中底1通过重力作用沿着校正盒17的表面滑移,并最终与挡块24抵触,此时推拉气缸23的活塞杆推动校正盒17恢复平置状态。

如图2和图13,移送架16上设有第一滑行架25和第一滑行电机26,第一滑行电机26通过第一传送带44联动第一滑行架25的移动,第一滑行架25上连接有第一滑行气缸27,第一滑行气缸27上设有安装板37和吸盘38,其中安装板37上设有前压板39和后压杆46,若中底1斜置则容易与定位架15干涉,后压杆46使得中底1的鞋跟部位受抵触,中底1的鞋尖部位以吸盘38为支点翘起,进而中底1被吸附时保持平置后,第一滑行气缸27抬升中底1至较低位置即可进行平移动作,而校正盒17上设有整形板40,第一滑行气缸27吸附中底1并推动至校正盒17上时,前压板39配合整形板40使得中底1初步弯曲,便于后期进一步压制加工。

图14,移送架16上设有第二滑行架34,第二滑行架34上设有第二滑行气缸36,第二滑行气缸36上设有吸盘38,当中底1完成校正后,第二滑行电机35通过第二传送带45联动第二滑行架34,第二滑行架34移至校正盒17的上方,第二滑行气缸36通气并通过吸盘38从校正盒17上拾取中底1,第二滑行气缸36收回,第二滑行架34进一步移送中底1。

结合图13和图14,移送架16上设有第一传感器41和第二传感器42,第一传感器41检测到第一滑行架25时,第一滑行电机26暂时停转,第一滑行气缸27充气对中底1进行拾取,调节第一传感器41的位置可实现更可靠的吸盘38吸附位置;第二传感器42检测到第二滑行架34后,第二传感器42控制第二滑行电机35暂时停转,中底1处于待夹持的状态。综上,第一滑行气缸27的作为是将中底1从转料盘3移至校正盒17,第二滑行气缸36的作用是将中底1从校正盒17拾取进一步移送。

实施例二:如图15,一种中底成型机,包括实施例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