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周边端子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64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周边端子模具。



背景技术:

产品的连续模具利用反滑块结构进行模内成型,正常的连续无法达到客户要求。

本模具是用于制备不锈钢接触端子,此接触端子如图1所示,此接触端子成品为料带方式。且接触端子的材料厚度为0.12mm,外形大小小于10.0mm的高精密半封闭式端子。在模具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较小,结构复杂,对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又因料厚为0.12mm的情况下,料带的硬度非常低,正常的冲床的夹式送料方式无法满足模具的正常生产,此产品需要在模具的出料部分新增拉料机装置,来满足模具的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周边端子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机周边端子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组和下模组,其中,上模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模座、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下模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脱料板上纵向设置有脱料入子,下模板上纵向设置有滑块和浮升块,滑块和浮升块位于脱料入子的下方,下垫板上纵向贯穿有浮升销,滑块和浮升块的相接面为互相配合的倾斜面,浮升销的顶部抵住浮升块的底部,滑块上与相接面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弹簧。

上夹板和上模座之间设置有上垫板。

弹簧的一端插入滑块,另一端抵在下模板上。

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

脱料入子的底部为上模冲子,上模冲子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缺口,其中一个缺口的位置与滑块顶部设置的凹槽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缺口与浮升块顶部设置的凸台相匹配,滑块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刀口,下模刀口为一个向上凸起的侧壁,侧壁位于浮升块与滑块相接的一侧的顶部,下模刀口与浮升块顶面呈133.5°夹角。

滑块顶部凹槽内靠近浮升块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阻挡槽,下模刀口位于阻挡槽的上方。

上模冲子和下模刀口的加工精度为+/-0.002mm。

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升降装置。

此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下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模座、下垫板和下模板,模具的主要作用是冲制定位孔,下料,产品折弯到成品的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产品成型时,上模利用脱料板入子作为成型零件,下模利用30度浮升滑块和滑块来完成产品的折弯成型。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待加工件易成型,且外观良好,节约成本,模具稳定,提高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待加工件未加工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待加工件加工后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待加工件加工过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脱料板,6-下模板,7-下垫板,8-下模座,9-脱料入子,10-浮升块,11-浮升销,12-滑块,13-上模冲子,14-凸台,15-下模刀口,16-阻挡槽,17-待加工件,18-头部,19-尾部,20-弹簧,21-缺口,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部件17为本实用新型的待加工件,其中待加工件17的头部18为不规则结构,待加工件17未加工时,其尾部19呈水平状态,待加工件17加工后,其尾部19呈现出一个133.5°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即为加工该待加工件17尾部133.5°夹角的装置。

如图2-7所示,一种手机周边端子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组和下模组,其中,上模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模座1、上夹板3、止挡板4和脱料板5,下模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下模板6、下垫板7和下模座8,脱料板5上纵向设置有脱料入子9,下模板6上纵向设置有滑块12和浮升块10,滑块12和浮升块10位于脱料入子9的下方,下垫板7上纵向贯穿有浮升销11,滑块12和浮升块10的相接面为互相配合的倾斜面,浮升销11的顶部抵住浮升块10的底部,滑块12上与相接面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弹簧20,弹簧20的一端插入滑块12,另一端抵在下模板6上。

上夹板3和上模座1之间设置有上垫板2,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脱料入子9的底部为上模冲子13,上模冲子1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缺口21,其中一个缺口21的位置与滑块12顶部设置的凹槽22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缺口21与浮升块10顶部设置的凸台14相匹配,滑块12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刀口15,下模刀口15为一个向上凸起的侧壁,侧壁位于浮升块10与滑块12相接的一侧的顶部,下模刀口15与浮升块10顶面呈133.5°夹角。滑块12顶部凹槽22内靠近浮升块10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阻挡槽16,下模刀口15位于阻挡槽16的上方。上模冲子13和下模刀口15的加工精度为+/-0.002mm。

上模座1和下模座8之间还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位于下模座8顶面的支撑柱和位于上模座底面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套装于支撑柱内,且能在支撑柱内上下升降运动,升降柱能够带动脱料板5及脱料入子9以上的部件向上或向下运动,升降装置不仅限于图4中的结构,升降装置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且升降装置为现有技术,是一个本领域中实现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上下运动的惯用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脱料入子9的底部为上模冲子13,上模冲子1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缺口21,其中一个缺口21的位置与滑块12顶部设置的凹槽22位置相对应,另一个缺口21与浮升块10顶部设置的凸台14相匹配,滑块12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刀口15,下模刀口15为一个向上凸起的侧壁,侧壁位于浮升块10与滑块12相接的一侧的顶部,下模刀口15与浮升块10顶面呈133.5°夹角。滑块12顶部凹槽22内靠近浮升块10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阻挡槽16,下模刀口15位于阻挡槽16的上方,从而实现如图5所示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模具打开状态,上下模开始接触状态,模具闭合状态的三个步骤示意图,是模具生产中待加工件17的胚料从0°折弯至133.5°的过程;具体折弯过程如下:

步骤1、模具打开状态时,脱料入子9与胚料分离,滑块12通过弹簧20的作用力向右运动通过30°的斜面部分推动浮升块10向上运动。且由浮升销11提供向上的作用力保证浮升块10向上运动的顺畅;

步骤2、上下模开始接触状态时,脱料入子9与胚料相接触,滑块12通过弹簧20的作用力向右运动通过30°的斜面部分推动浮升块10向上运动。由浮升销11提供向上的作用力保证浮升块10向上运动的顺畅,且使浮升块10和上模组的脱料入子9压紧胚料(待加工件17的尾部19),保证胚料在成型过程中不能运动。

步骤3、模具闭合状态时,上模组的脱料入子9和浮升块10向下运动,产生一个向左的作用力通过30°的斜面部分推动滑块12向左运动。由浮升块10和脱料入子9压紧胚料一起向下运动,通过滑块12顶部的下模刀口15部分完成胚料由0°到折弯后胚料为133.5°的过程。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