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7878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铣床。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家具等行业应用的型材(通常是铝型材),通常具有近似的结构特点:材料长度大,型材截面小,长度方向有固定重复的加工要求。对于这类型材的铣削加工,目前要么使用只有一个铣头的单头铣床进行加工,要么使用通用数控多头铣床进行加工。如果使用只有一个铣头的单头铣床加工此类型材,需要分段加工,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存在较大的位置误差。如果使用通用的数控多头铣床,虽然能实现灵活的高精度加工,但通用数控多头铣床结构复杂(通常是各铣头配备单独的驱动机构)、造价昂贵,增加了型材的加工成本,尤其是加工1500mm以上长度的型材,必须使用大型的数控多头铣床,加工成本更加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铣床,其通过数个铣刀机构对型材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铣削加工,提高了型材加工的效率和精度,同时,其结构简单、紧凑,控制方式简单,大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铣床,包括机架、滑动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下层托板、用于驱动所述下层托板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滑动设于所述下层托板上的上层托板、用于驱动所述上层托板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和设于所述上层托板上的至少两个铣刀机构,所述机架设有滑动安装所述下层托板的安装面和用于盛放加工型材的工作台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工作台面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铣刀机构沿着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层托板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上层托板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铣刀机构一一对应的第三驱动机构, 所述铣刀机构与所述上层托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铣刀机构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铣刀机构一一对应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上层托板包括与所述下层托板滑动连接的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与所述铣刀机构一一对应的支撑底板,所述铣刀机构滑动设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底板还与所述基板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底板在所述基板上沿着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铣刀机构紧固于所述支撑底板上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用于将所述支撑底板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锁定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铣刀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面正上方的铣刀、驱动所述铣刀转动的第五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铣刀上下移动的第六驱动机构,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六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六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一丝杆螺母机构和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机构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二丝杆螺母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设有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的集屑箱,所述工作台面开设有与所述集屑箱连通的排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托板的滑动方向与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铣床,其设有至少两个铣刀机构,在加工型材的时候,由不同铣刀机构对型材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铣削加工,无需分段加工,与单头铣床相比,提高了型材加工的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由于所有铣刀机构均设于 上层托板上,上层托板可相对于下层托板进行滑动,而下层托板又可相对于机架滑动,上层托板的滑动方向和下层托板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可设定上层托板的滑动方向与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一致,因而只要移动上层托板即可实现所有的铣刀机构整体沿着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只要移动下层托板就能带动所有铣刀机构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移动,实现了所有铣刀机构的铣削加工。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大地简化了铣床的机械结构,控制方式也更加简单(仅需要控制上层托板和下层托板移动),这样既满足了型材加工的要求,又大大地降低了加工成本,尤其是加工1500mm以上长度的型材,较之于使用大型数控多头铣床,本实用新型可大幅减少所需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铣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架,110、安装面,111、第一导轨,120、工作台面,121、排屑孔,130、集屑箱,200、下层托板,210、第二导轨,300、上层托板,310、基板,311、第四导轨,320、支撑底板,321、第三导轨,322、第二锁定机构,400、第一驱动机构,500、第二驱动机构,600、第三驱动机构,700、第四驱动机构,800、铣刀机构,810、铣刀,820、第五驱动机构,830、第六驱动机构,840、第一锁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铣床,包括机架100、滑动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下层托板200、驱动所述下层托板200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00、滑动设于所述下层托板200上的上层托板300、驱动所述上层托板300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00和设于所述上层托板300上的至少两个铣刀机构800。所述机架100 设有滑动安装所述下层托板200的安装面110和用于盛放加工型材的工作台面120。所述安装面110与所述工作台面120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布置,所有的所述铣刀机构800沿着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铣刀机构800设有位于所述工作台面120正上方的铣刀810。所述下层托板200的滑动方向与所述上层托板300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具体地,可设定上层托板300的滑动方向与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下层托板200的滑动方向则与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至少两个铣刀机构800,在加工型材的时候,由不同铣刀机构800对型材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铣削加工,无需分段加工,与单头铣床相比,提高了型材加工的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由于所有铣刀机构800均设于上层托板300上,只要移动上层托板300即可实现所有的铣刀机构800整体沿着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只要移动下层托板200,就能带动所有铣刀机构800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大地简化了铣床的机械结构,控制方式也更加简单(仅需要控制上层托板300和下层托板200移动),这样既满足了型材加工的要求,又大大地降低了加工成本,尤其是加工1500mm以上长度的型材,较之于使用大型数控多头铣床,本实用新型可大幅减少所需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下层托板200的滑动方向设定为平行于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所述上层托板300的滑动方向设定为平行于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110上设有第一导轨111,所述下层托板200的下表面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111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下层托板200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导轨210,所述上层托板300的下面板凹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210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每一组滑动配合的组件之间调换导轨与滑槽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铣刀机构800一一对应的第三驱动机构600。所述铣刀机构800与所述上层托板300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0用于驱动所述铣刀机构800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滑动,用以调节铣刀机构800中铣 刀810的横向位置,从而与加工型材的横向加工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托板300具体可包括与所述下层托板200滑动连接的基板310(设有所述第二滑槽311)和设于所述基板310上、与所述铣刀机构800一一对应的支撑底板320。所述铣刀机构800滑动设于所述支撑底板320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0驱动所述铣刀机构800在所述支撑底板320上沿着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滑动;所述支撑底板320与所述基板310滑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70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底板320在基板310上沿着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滑动,便于调整相邻两个铣刀机构800之间间距,从而与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的加工位置相适应。值得注意的是,当不需要调节相邻两个铣刀机构800之间间距时,所述铣刀机构800可直接与基板310滑动连接,即省去上述的支撑底板320。

具体地,所述支撑底板320上设有第三导轨321,所述铣刀机构800的底部凹设有与所述第三导轨321相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基板310上设有第四导轨311,所述支撑底板320的底表面凹设有与所述第四导轨311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每一组滑动配合的组件之间调换导轨与滑槽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铣刀机构800紧固于所述支撑底板320上的第一锁定机构840和用于将所述支撑底板320固定于所述基板310上的第二锁定机构322。所述第一锁定机构840和所述第二锁定机构322均可采用常规的可限制两个构件发生相对滑动的机构。例如,可采用带有手柄的螺栓。对于第一锁定机构840,将该螺栓设于铣刀机构800上,当螺栓拧紧时,螺栓的端部抵紧第三导轨321上,从而将铣刀机构800锁定在支撑底板320上,使铣刀机构800不能在支撑底板320上滑动;对于第二锁定机构322,将该螺栓设于支撑底板320上,当螺栓拧紧时,螺栓的端部抵紧第四导轨311,从而将支撑底板320锁定在基板310上,使支撑底板320不能在基板310上滑动。

本实施例所述铣刀机构800还包括驱动所述铣刀810转动的第五驱动机构820以及驱动所述铣刀810上下移动的第六驱动机构8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和所述第六驱动机构830均包括第一 丝杆螺母机构和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机构连接的第一电机,即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实现螺母直线移动。所述第五驱动机构820则包括第二电机,即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铣刀810转动。本实施例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00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700则可为第二丝杆螺母机构,其可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在其丝杆上安装手轮,通过手轮来转动丝杆。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以实现铣削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本实施例所述机架100还设有位于所述工作台面120正下方的集屑箱130,所述工作台面120开设有与所述集屑箱130连通的排屑孔1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铣床,在加工型材的时候,由不同铣刀机构800对型材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铣削加工,无需分段加工,与单头铣床相比,提高了型材加工的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由于所有铣刀机构800均设于上层托板300上,只要移动上层托板300即可实现所有的铣刀机构800整体在一个方向(如加工型材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只要移动下层托板200,就能带动所有铣刀机构800在另一方向(如加工型材的宽度方向)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大地简化了铣床的机械结构,控制方式也更加简单,这样既满足了型材加工的要求,又大大地降低了加工成本,尤其适用于加工1500mm以上长度的型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