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47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整机组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



背景技术:

热轧不锈钢复合卷是由两层碳钢板包夹两层不锈钢板,经焊封后组成双层复合板坯,再对该双层复合板坯进行热轧后,形成两内层为不锈钢,两外层为碳钢的复合板材卷,出厂前根据用户需求或后续延伸加工要求,须将双层复合板材卷通过精整机组进行精整处理,其过程是先开卷后切边切头,再撕分为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撕分后的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经过龟背处理、清渣处理、矫平处理、光整处理、砂磨处理。现有的精整机组只能一次精整一块复合板,即当上双金属复合板经过精整后,再依次将下双金属复合板经精整机组处理,这种方式费事费力,生产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该装置可同时对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进行精整处理,生产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双层复合板清渣机、双层复合板矫平机、双层复合板光整机、双层复合板砂磨机;

所述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动力输送辊道,所述动力输送辊道上方设置有摆动辊道导台,所述摆动辊道导台的前端设置有铲分头,所述铲分头的宽度小于所述双层复合板的宽度,所述铲分头的上方设置有拉开机构;

所述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包括第一龙门机架,所述第一龙门机架安装有矫正辊组和用于升降所述矫正辊组的升降装置,所述矫正辊组包括上矫正辊组和下矫正辊组,所述上矫正辊组和所述下矫正辊组均包括凹辊和凸辊,所述上矫正辊组的所述凸辊位于所述凹辊的上方,所述下矫正辊组的所述凸辊位于所述凹辊的下方;

所述双层复合板清渣机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置有丝刷辊装置,所述丝刷辊装置的前后均设置有压辊装置和支撑辊,所述压辊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上部,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下部,所述丝刷辊装置包括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的磨料丝刷辊,以及控制所述磨料丝刷辊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所述压辊装置包括第二压辊,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压辊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

所述双层复合板矫平机包括第二龙门机架、上层矫平辊系和下层矫平辊系,所述上层矫平辊系包括上辊系上矫平辊和由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上辊系下矫平辊,所述上辊系上矫平辊转动安装于上活动横梁,所述上活动横梁通过平衡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龙门机架,所述上辊系下矫平辊转动安装于上固定横梁,所述上固定横梁与所述第二龙门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龙门机架设置有上受力架,所述上受力架置于所述上活动横梁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的上导向面,所述第二龙门机架和所述上受力架之间设置有上升降调整机构,所述上受力架和上活动横梁之间设置有上偏摆装置,所述下层矫平辊系包括下辊系下矫平辊和由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下辊系上矫平辊,所述下辊系下矫平辊转动安装于下活动横梁,所述下活动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二龙门机架,所述下辊系上矫平辊转动安装于下固定横梁,所述下固定横梁与所述第二龙门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龙门机架设置有下受力架,所述下活动横梁置于所述下受力架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的下导向面,所述第二龙门机架和所述下受力架之间设置有下升降调整机构,所述下受力架和下活动横梁之间设置有下偏摆装置;

所述双层复合板光整机包括传动侧机架和操作侧机架,所述传动侧机架和所述操作侧机架通过连接横梁固定于底座上,所述传动侧机架和所述操作侧机架之间安装有第一辊系和第二辊系,所述第一辊系和所述第二辊系前后布置且所述第一辊系位于所述第二辊系之上,所述第一辊系和所述第二辊系均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所述上工作辊和所述下工作辊两端的轴头分别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第一辊系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与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之间设置有下推装置,所述第一辊系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与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标高调整装置,所述第二辊系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与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之间设置有上推装置,所述第二辊系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与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标高调整装置,所述第一辊系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同侧的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弯辊平衡装置,所述第二辊系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同侧的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弯辊平衡装置;

所述双层复合板砂磨机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设置有砂辊装置,所述砂辊装置的前后均设置有转辊装置,所述砂辊装置包括由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的砂带辊,以及控制所述砂带辊升降的第三升降装置,所述转辊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上部的上转辊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架下部的下转辊,所述上转辊连接有控制所述上转辊升降的第四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辊道导台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龙门机架铰接,所述摆动辊道导台两侧部分别平行设置有摆动动力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凹辊包括凹辊轮轴和设置在所述凹辊轮轴两端部的辊轮,所述凸辊包括凸辊轮轴和设置在所述凸辊轮轴中部的辊轮,所述辊轮包括辊轮本体和用于将辊轮本体分别固定在所述凸辊轮轴和所述凹辊轮轴上的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两侧的第一驱动油缸,所述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一滑动装置与所述磨料丝刷辊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架两侧的第二驱动油缸,所述第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第二滑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压辊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升降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龙门机架上部的上升降动力装置,所述上升降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上丝杠,所述上丝杠与所述上受力架铰接,所述下升降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龙门机架下部的下升降动力装置,所述下升降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下丝杠,所述下丝杠与所述下受力架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偏摆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上受力架的上转轴,所述上转轴偏心连接有用于拨动所述上活动横梁的上拨盘,所述上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上扇形齿轮,所述上扇形齿轮与上偏心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齿轮连接,所述下偏摆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下受力架的下转轴,所述下转轴偏心连接有用于拨动所述下活动横梁的下拨盘,所述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下扇形齿轮,所述下扇形齿轮与下偏心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齿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活动横梁上设置有上支撑辊装置,所述上支撑辊装置包括上支撑辊支架和与所述上支撑辊支架连接的上支撑辊基座,所述上支撑辊基座上设置有上支撑辊,所述上支撑辊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上支撑辊基座高度的上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下活动横梁上设置有下支撑辊装置,所述下支撑辊装置包括下支撑辊支架和与所述下支撑辊支架连接的下支撑辊基座,所述下支撑辊基座上设置有下支撑辊,所述下支撑辊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下支撑辊基座高度的下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斜楔,所述上斜楔位于上斜楔支架内,所述上斜楔支架与所述上支撑辊支架之间连接,所述上斜楔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斜楔支架的下表面为滑动配合面,所述上斜楔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支撑辊基座上表面为倾斜的滑动配合面,所述上斜楔的一端连接有上螺杆调节装置,所述下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下斜楔,所述下斜楔位于下斜楔支架内,所述下斜楔支架与所述下支撑辊支架之间连接,所述下斜楔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斜楔支架的上表面为滑动配合面,所述下斜楔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支撑辊基座下表面为倾斜的滑动配合面,所述下斜楔的一端连接有下螺杆调节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下推装置包括第一主驱动油缸,所述第一主驱动油缸的活塞顶端顶压在所述第一辊系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的上表面,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面;所述上推装置包括第二主驱动油缸,所述第二主驱动油缸的活塞顶端支撑在所述第二辊系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的下表面,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标高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斜楔、通过第一弹性回位装置连接在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的上垫块和用于驱动第一斜楔的第一推拉油缸,所述第一斜楔夹持在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的相应衬板与所述上垫块的相应衬板之间;所述第二标高调整装置包括第二斜楔、通过第二弹性回位装置连接在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的下垫块和用于驱动第二斜楔的第二推拉油缸,所述第二斜楔夹持在所述传动侧机架或所述操作侧机架的相应衬板与所述下垫块的相应衬板之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双层复合板清渣机、双层复合板矫平机、双层复合板光整机、双层复合板砂磨机,因此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采用分层、龟背处理、清渣、矫平、光整、砂磨组合工艺实现双层复合板精整并清除复层表面氧化物,其过程为双层复合板经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撕分为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同时经龟背处理和清渣后,先采用双层复合板矫平机对复合板表面氧化物进行破碎、剥离,破坏氧化物物理结构,再采用双层复合板光整机对复合板表面氧化物进一步破碎、剥离,进一步破坏氧化物物理结构,最后再采用双层复合板砂磨机对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的不锈钢层面同时砂磨抛光;矫平光整处理后,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表面氧化物裂纹数量较多,并且氧化物裂纹间隙大,方便砂磨工艺中砂磨辊快速砂磨,可以显著提升砂磨效率;加工后的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屈服强度增加值低,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性能基本不受影响;通过光整工艺加工消除了双金属复合板屈服平台,杜绝了在双金属复合材料卷热轧后基材表面经常形成的吕德斯带。

由于摆动辊道导台的后端与第一龙门机架铰接,摆动辊道导台两侧部分别平行设置有摆动动力装置,通过摆动动力装置驱动可以使摆动辊道导台以铰接点为圆心摆动,从而调节铲分头的位置。

由于凹辊包括凹辊轮轴和设置在凹辊轮轴两端部的辊轮,凸辊包括凸辊轮轴和设置在凸辊轮轴中部的辊轮,这种结构使参与工作的辊轮始终与被矫正双金属复合板呈点接触,能保持辊轮与双金属复合板等速、无摩擦。

由于第一标高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斜楔、通过第一弹性回位装置连接在传动侧机架或操作侧机架的上垫块和用于驱动第一斜楔的第一推拉油缸,通过调节第一斜楔与上垫块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置,可以对第一辊系的上工作辊的高度微调;第二标高调整装置包括第二斜楔、通过第二弹性回位装置连接在传动侧机架或操作侧机架的下垫块和用于驱动第二斜楔的第二推拉油缸,通过调节第二斜楔与下垫块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置,可以对第二辊系的上工作辊的高度微调。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整机只能一次精整一块复合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可同时对上双金属复合板和下双金属复合板进行精整处理,生产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层复合板切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双层复合板清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双层复合板清渣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双层复合板矫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双层复合板矫平机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双层复合板矫平机中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双层复合板矫平机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的上指示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双层复合板光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双层复合板光整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双层复合板光整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的第二标高调整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的双层复合板砂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双层复合板砂磨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200-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300-双层复合板清渣机,400-双层复合板砂磨机,500-双层复合板矫平机,600-双层复合板光整机,101-支架,102-动力输送辊道,103-摆动辊道导台,104-铲分头,105-动力辊,107-摆动动力装置,108-导向件,109-开口,110-上双金属复合板,111-下双金属复合板,120-拉开机构,121-升降装置,122-真空吸盘,201-第一龙门机架,270-凹辊,280-凸辊,271-凹辊轮轴,210-辊轮,281-凸辊轮轴,211-辊轮本体,291-固定环,292-挡圈,293-环形槽,212-上驱动油缸,213-下驱动油缸,214-上滑动装置,215-下滑动装置,216-上滑座,217-上滑槽,218-下滑座,219-下滑槽,220-上同步齿轮,221-下同步齿轮,222-上齿轮条,223-下齿轮条,224-压辊油缸,225-压辊支架,226-第一压辊,301-第一机架,302-第一动力装置,303-第一防护罩,304-丝刷辊装置,305-压辊装置,306-磨料丝刷辊,308-第二压辊,310-支撑辊,311-第一吸尘装置,312-第一驱动油缸,313-第二驱动油缸,314-第一滑座,315-第一滑槽,316-第二滑座,317-第二滑槽,318-第一同步齿轮,319-第一齿条,320-第二同步齿轮,321-第二齿条。401-第二机架,402-第二动力装置,403-第二防护罩,404-砂辊装置,405-转辊装置,406-砂带辊,408-上转辊,410-下转辊,411-第二吸尘装置,412-第三驱动油缸,413-第四驱动油缸,414-第三滑座,415-第三滑槽,416-第四滑座,417-第四滑槽,418-第三同步齿轮,419-第三齿条,420-第四同步齿轮,421-第四齿条。501-第二龙门机架,502-上辊系上矫平辊,503-第三动力装置,504-上辊系下矫平辊,505-上活动横梁,506-下辊系上矫平辊,507-下辊系下矫平辊,508-下活动横梁,509-上固定横梁,510-上导向块,511-平衡装置,512-上受力架,513-上导向面,514-上升降动力装置,515-上丝杠,517-上转轴,518-上扇形齿轮,519-上偏心动力装置,520-上支撑辊支架,521-上支撑辊基座,522-上支撑辊,523-上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524-下固定横梁,525-下导向块,526-下受力架,527-下导向面,528-下升降动力装置,529-下丝杠,531-下转轴,532-下扇形齿轮,533-下偏心动力装置,534-下支撑辊支架,535-下支撑辊基座,536-下支撑辊,537-下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538-夹送辊,539-上摆动量指示盘,540-上压下量指示盘,541-上指示盘,542-下指示盘,543-上拨盘,544-下拨盘,545-弹簧,546-拉杆,547-上斜楔,548-上斜楔支架,549-上螺杆调节装置,550-下斜楔,551-下斜楔支架,552-下螺杆调节装置。601-传动侧机架,602-第一辊系,603-第二辊系,605-第一标高调整装置,607-第二标高调整装置,608-第一主驱动油缸,609-第二主驱动油缸,610-第一斜楔,611-上垫块,612-第一推拉油缸,614-第二斜楔,615-下垫块,617-第二推拉油缸,619-第二拉杆,620-第一弯辊油缸,621-第一平衡支撑油缸,622-第二弯辊油缸,623-第二平衡支撑油缸,628-锁紧装置,629-换辊油缸,630-换辊底座,631-第四动力装置,632-操作侧机架,633-连接横梁,634-底座,635-第三辊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复合板精整机组,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100、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200、双层复合板清渣机300、双层复合板矫平机500、双层复合板光整机600、双层复合板砂磨机400。

如图1、图2和图4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100包括支架101,支架101上设置有动力输送辊道102,动力输送辊道102上设置有动力辊105,动力输送辊道102上方设置有摆动辊道导台103,摆动辊道导台103的前端设置有铲分头104,铲分头104的宽度小于双层复合板的宽度,铲分头104的上方设置有拉开机构120,双金属复合板移动时,最先与双层复合板接触的设备一端为前端;摆动辊道导台103的后端与第一龙门机架201铰接,摆动辊道导台103两侧部分别平行设置有摆动动力装置107;摆动动力装置107为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顶端与摆动辊道导台103铰接,驱动油缸的底端与第一龙门机架201铰接,通过驱动油缸驱动可以使摆动辊道导台103以摆动辊道导台103与第一龙门机架201的铰接点为圆心摆动,从而调节铲分头104的位置;铲分头104为上部倾斜的斜楔形铲分头,摆动辊道导台103上表面均设置有导向件108,导向件108为滑珠或托辊;导向件108包括向外凸起的若干弧形块,若干弧形块均匀设置在摆动辊道导台103上表面;拉开机构120包括真空吸盘122,真空吸盘122连接有升降装置121,升降装置121可以是液压缸、气缸或电动推杆等。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100工作时,由于双层复合板切边切头后,因上下层双金属复合板热应力不同,会在上下层双金属复合板之间的切头处形成一个上弓下凹的开口109,而铲分头104上方设置有拉开机构120,且铲分头104的宽度小于双层复合板的宽度,因此当双层复合板在动力输送辊道102上向前移动时,通过摆动辊道导台103来调节铲分头104的位置,使铲分头104对准开口109,再通过拉开机构120将上下层双金属复合板拉开,使得铲分头104插入开口中,从而将双层复合板撕分,上双金属复合板110沿着摆动辊道导台103移动,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在动力输送辊道102上继续移动,进入下一步龟背处理工序。

如图5所示,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200包括第一龙门机架201和主传动装置,第一龙门机架201安装有矫正辊组和用于升降矫正辊组的升降装置,矫正辊组包括上矫正辊组和下矫正辊组,上矫正辊组和下矫正辊组均包括凹辊270和凸辊280;上矫正辊组的凸辊280位于凹辊270的上方;下矫正辊组的凸辊280位于凹辊270的下方。

如图6、图7共同所示,图6中省略了上矫正辊组的左半部和下矫正辊组的右半部。凹辊270包括凹辊轮轴271和设置在凹辊轮轴271两端部的辊轮210,凸辊280包括凸辊轮轴281和设置在凸辊轮轴281中部的辊轮210。辊轮210包括辊轮本体211和用于将辊轮本体211分别固定在凹辊轮轴271和凸辊轮轴281上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291和挡圈292,挡圈292设置于凹辊轮轴271或凸辊轮轴281上的环形槽293中,辊轮本体211和固定环291分别位于挡圈292的两侧,固定环291与辊轮本体211固定连接,辊轮本体211与凹辊轮轴271或凸辊轮轴281键连接。凹辊轮轴271和凸辊轮轴281上的环形槽293均至少为四个,从而可以调节同一轴上辊轮210间距离,以适应不同宽度双金属复合板的需要。

如图5、图6共同所示,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龙门机架201两侧上端的上驱动油缸212和设置在第一龙门机架201两侧下端的下驱动油缸213,上驱动油缸212的活塞杆通过上滑动装置214与上矫正辊组的凸辊280连接,下驱动油缸213的活塞杆顶端通过下滑动装置215与下矫正辊组的凸辊280连接。上滑动装置214包括上滑座216,上滑座216滑动设置在第一龙门机架201的上滑槽217内,上驱动油缸212的活塞杆与上滑座216连接。下滑动装置215包括下滑座218,下滑座218滑动设置在第一龙门机架201的下滑槽219内,下驱动油缸213的活塞杆与下滑座218连接。位于第一龙门机架201两侧的上滑座216分别转动设置有共轴的上同步齿轮220,位于第一龙门机架201两侧的下滑座218分别转动设置有共轴的下同步齿轮221,上同步齿轮220与设置在第一龙门机架201的上齿轮条222啮合,下同步齿轮221与设置在第一龙门机架201的下齿轮条223啮合。

如图3、图5和图6共同所示,第一龙门机架201设置有压辊油缸224,压辊油缸224位于上矫正辊组的上游侧,上双金属复合板110进入第一龙门机架201的一侧为上游侧,压辊油缸224的活塞杆通过压辊支架225连接有第一压辊226,工作时,通过第一压辊226下压上双金属复合板110,使得上双金属复合板110顺利进入上矫正辊组。

如图1、图3和图5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200工作时,由于双层复合板切边切头后,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分别形成上凸形龟背和下凹形龟背,因此双层复合板经双层复合板铲分装置100撕分后,上双金属复合板110经过上矫正辊组,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经过下矫正辊组,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龟背处理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龟背处理后进入下一步清渣处理。

如图8、图9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清渣机300,包括第一机架301,第一机架301上设置有丝刷辊装置304,丝刷辊装置304的前后均设置有压辊装置305和支撑辊310,压辊装置305设置于第一机架301的上部,支撑辊310设置于第一机架301的下部;丝刷辊装置304包括由第一动力装置302驱动的磨料丝刷辊306,以及控制磨料丝刷辊306升降的第一升降装置;压辊装置305包括第二压辊308,以及控制第二压辊308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丝刷辊装置304至少为两组。

如图8所示,第一机架301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罩303,第一防护罩303上设置有尘埃出口,尘埃出口通过风管与第一吸尘装置311连接,第一防护罩303内的粉尘通过吸尘装置吸走,复合板不易受到重复污染,并能有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减少大量粉尘对工人身体的伤害。

如图8所示,第一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机架301两侧的第一驱动油缸312,第一驱动油缸312的活塞杆通过第一滑动装置与磨料丝刷辊306连接;第二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机架301两侧的第二驱动油缸313,第二驱动油缸313的活塞杆通过第二滑动装置与第二压辊308连接;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座314,第一滑座314滑动设置在第一机架301的第一滑槽315内,第一驱动油缸312的活塞杆与第一滑座314连接;第二滑动装置包括第二滑座316,第二滑座316滑动设置在第一机架301的第二滑槽317内,第二驱动油缸313的活塞杆与第二滑座316连接;位于第一机架301两侧的第一滑座314分别转动设置有共轴的第一同步齿轮318,第一同步齿轮318与设置在第一机架301的第一齿条319啮合;位于第一机架301两侧的第二滑座316分别转动设置有共轴的第二同步齿轮320,第二同步齿轮320与设置在第一机架301的第二齿条321啮合;磨料丝刷辊306包括丝刷辊轴,丝刷辊轴表面覆盖有磨料丝刷,第一动力装置302包括驱动减速电机,驱动减速电机与丝刷辊轴直连。

如图1、图3和图8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清渣机300工作时,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经过双层复合板双向龟背矫正机200处理后,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在双层复合板清渣机300的进口从第二压辊308与磨料丝刷辊306之间通过,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在双层复合板清渣机300的进口从支撑辊310与磨料丝刷辊306之间通过,因此当磨料丝刷辊306由第一动力装置302驱动转动,磨料丝刷辊306可同时将上双金属复合板110的下表面隔离剂和下双金属复合板的上表面的隔离剂清除,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0、图11和图12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矫平机500,第二龙门机架501、上层矫平辊系和下层矫平辊系;上层矫平辊系包括上辊系上矫平辊502和由第三动力装置503驱动的上辊系下矫平辊504,上辊系上矫平辊502转动安装于上活动横梁505,上活动横梁505通过平衡装置511连接于第二龙门机架501;上辊系下矫平辊504转动安装于上固定横梁509,上固定横梁509与第二龙门机架501固定连接;第二龙门机架501设置有上受力架512,上受力架512置于上活动横梁505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的上导向面513;第二龙门机架501和上受力架51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上受力架512升降的上升降调整机构,上受力架512和上活动横梁505之间设置有控制上活动横梁505偏摆的上偏摆装置;下层矫平辊系包括下辊系下矫平辊507和由第三动力装置503驱动的下辊系上矫平辊506,下辊系下矫平辊507转动安装于下活动横梁508,下活动横梁508连接于第二龙门机架501;下辊系上矫平辊506转动安装于下固定横梁524,下固定横梁524与第二龙门机架501固定连接;第二龙门机架501设置有下受力架526,下活动横梁508置于下受力架526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的下导向面527;第二龙门机架501和下受力架526之间设置有控制下受力架526升降的下升降调整机构,下受力架526和下活动横梁508之间设置有控制下活动横梁508偏摆的下偏摆装置。上固定横梁509与下固定横梁524设为一体或固定连接。

如图11和图12共同所示,在本发明中,上升降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龙门机架501上部的上升降动力装置514,上升降动力装置514包括减速电机或减速机和马达,上升降动力装置514的输出端连接有上丝杠515,上丝杠515与上受力架512铰接;下升降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龙门机架501下部的下升降动力装置528,下升降动力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或减速机和马达,下升降动力装置528的输出端连接有下丝杠529,下丝杠529与下受力架526铰接。

如图11和图12共同所示,在本发明中,上偏摆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上受力架512的上转轴517,上转轴517偏心连接有用于拨动上活动横梁505的上拨盘543;上转轴517的一端连接有上扇形齿轮518,上扇形齿轮518与上偏心动力装置519的输出轴齿轮连接,上偏心动力装置519包括减速电机或减速机和马达;下偏摆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下受力架526的下转轴531,下转轴531偏心连接有用于拨动下活动横梁508的下拨盘544;下转轴531的一端连接有下扇形齿轮532,下扇形齿轮532与下偏心动力装置533的输出轴齿轮连接,下偏心动力装置533包括减速电机或减速机和马达。

如图12和图13共同所示,在本发明中,上活动横梁505上设置有上支撑辊装置,上支撑辊装置包括上支撑辊支架520和与上支撑辊支架520连接的上支撑辊基座521,上支撑辊基座521上设置有上支撑辊522,上支撑辊支架520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上支撑辊基座521高度的上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523;下活动横梁508上设置有下支撑辊装置,下支撑辊装置包括下支撑辊支架534和与下支撑辊支架534连接的下支撑辊基座535,下支撑辊基座535上设置有下支撑辊536,下支撑辊支架534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下支撑辊基座535高度的下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537。

如图13所示,上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523包括上斜楔547,上斜楔547位于上斜楔支架548内,上斜楔支架548与上支撑辊支架520之间连接,上斜楔547的上表面与上斜楔支架548的下表面为滑动配合面,上斜楔547的下表面与上支撑辊基座521上表面为倾斜的滑动配合面,上斜楔547的一端连接有上螺杆调节装置549,上螺杆调节装置549用于调节上斜楔547与上斜楔支架548的滑动位置;下支撑辊高度调节装置537包括下斜楔550,下斜楔550位于下斜楔支架551内,下斜楔支架551与下支撑辊支架534之间连接,下斜楔550的下表面与下斜楔支架551的上表面为滑动配合面,下斜楔550的上表面与下支撑辊基座535下表面为倾斜的滑动配合面,下斜楔550的一端连接有下螺杆调节装置552,下螺杆调节装置552用于调节下斜楔550与下斜楔支架551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置。

如图12和图13共同所示,在本发明中,上活动横梁505通过上导向块510滑动设置在第二龙门机架501上,上活动横梁505与上导向块510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的导向面;下活动横梁508通过下导向块525滑动设置在第二龙门机架501上,下活动横梁508与下导向块525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的导向面;上受力架512和下受力架526分别通过导轨与第二龙门机架501滑动连接。

如图11和图14共同所示,在第二龙门机架501的一侧设置有上指示盘541和下指示盘542,上指示盘541包括固定在上受力架512用于显示上活动横梁505摆动量的上摆动量指示盘539和固定在第二龙门机架501用于显示上活动横梁压下量的上压下量指示盘540,下指示盘542包括固定在下受力架526用于显示下活动横梁508摆动量的下摆动量指示盘和固定在第二龙门机架501用于显示下活动横梁压下量的下压下量指示盘。平衡装置511包括拉杆546,拉杆546的一端通过弹簧545弹性连接于第二龙门机架501的横梁上,拉杆546的另一端与上活动横梁505铰接。在第二龙门机架501上的进料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由第三动力装置503驱动的夹送辊538。

如图1、图3和图12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矫平机500工作时,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经过清渣处理后,在复合板进入双层复合板矫平机500前,根据复合板工艺参数,如钢种、板厚、板宽等,确定上层矫平辊系和下层矫平辊系的开口度、矫平速度,以及上辊系上矫平辊502和下辊系下矫平辊507的偏摆量,确定参数后,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在双层复合板矫平机500的上辊系上矫平辊502和上辊系下矫平辊504之间通过,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在双层复合板矫平机500的下辊系上矫平辊506和下辊系下矫平辊507之间通过,因此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同时进行矫平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调整上辊系上矫平辊502和下辊系下矫平辊507的偏摆量,不仅实现对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的翘曲反弯矫平,而且矫平辊倾斜调整可增加板料变形弯曲次数,使板料平整度更好。

如图15、图16和图17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光整机600,包括:传动侧机架601和操作侧机架632,传动侧机架601和操作侧机架632通过连接横梁633固定于底座634上;传动侧机架601和操作侧机架632之间安装有第一辊系602和第二辊系603,第一辊系602和第二辊系603前后布置且第一辊系602位于第二辊系603之上;第一辊系602和第二辊系603均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两端的轴头分别设置有支撑座;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与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之间设置有下推装置,第一辊系602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与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之间设置有第一标高调整装置605,第二辊系603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与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之间设置有上推装置,第二辊系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与传动侧机架或操作侧机架632之间设置有第二标高调整装置607;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同侧的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弯辊平衡装置,第二辊系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同侧的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弯辊平衡装置。

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中,下推装置包括第一主驱动油缸608,第一主驱动油缸608的活塞顶端顶压在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的上表面,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面;上推装置包括第二主驱动油缸609,第二主驱动油缸609的活塞顶端支撑在第二辊系603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的下表面,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圆弧形面。

如图15、图16、图18共同所示,在本发明中,第一标高调整装置605包括第一斜楔610、通过第一弹性回位装置连接在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的上垫块611和用于驱动第一斜楔610的第一推拉油缸612,第一斜楔610夹持在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的相应衬板与上垫块611的相应衬板之间;第二标高调整装置607包括第二斜楔614、通过第二弹性回位装置连接在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的下垫块615和用于驱动第二斜楔614的第二推拉油缸617,第二斜楔614夹持在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的相应衬板与下垫块615的相应衬板之间。

如图1、图18所示,在本发明中,第一弹性回位装置包括第一拉杆,第一拉杆穿过上垫块611并连接于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第一拉杆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夹压在第一拉杆的端部与固定在上垫块611的弹簧座之间;第二弹性回位装置包括第二拉杆619,第二拉杆619穿过下垫块615并连接于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第二拉杆619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夹压在第二拉杆619的端部与固定在下垫块615的弹簧座之间。

如图15、图18所示,在本发明中,上垫块611的上表面支撑在第一辊系602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的下表面,且两者之间的支撑面为圆弧形面;第二辊系603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的上表面支撑在下垫块615的下表面,且两者之间的支撑面为圆弧形面。

如图15、图17共同所示,在本发明中,第一弯辊平衡装置包括第一弯辊油缸620和第一平衡支撑油缸621,第一弯辊油缸620是共用无杆腔的双杆油缸,其一个活塞杆连接于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另一个活塞杆连接于第一辊系602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第一平衡支撑油缸621是共用无杆腔的双杆油缸,其一个活塞杆顶靠于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另一个活塞杆顶靠于第一辊系602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第二弯辊平衡装置包括第二弯辊油缸622和第二平衡支撑油缸623,第二弯辊油缸622是共用无杆腔的双杆油缸,其一个活塞杆连接于第二辊系603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另一个活塞杆连接于第二辊系603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第二平衡支撑油缸是共用无杆腔的双杆油缸,其一个活塞杆顶靠于第二辊系603的上工作辊的支撑座,另一个活塞杆顶靠于第二辊系603的下工作辊的支撑座。第一辊系602的下工作辊由第四动力装置631驱动,第二辊系603的上工作辊由第四动力装置631驱动。传动侧机架601或操作侧机架632上设置有分别用于锁紧第一辊系602和第二辊系603的锁紧装置628,锁紧装置628包括斜块,斜块由液压缸驱动。传动侧机架601的一侧设置有换辊油缸629,操作侧机架632的一侧设置有换辊底座630。传动侧机架601和操作侧机架632之间安装有第三辊系635,第三辊系635和第二辊系603等高且位于第一辊系602的两侧。

如图1、图3和图15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光整机600工作时,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经矫平处理后,在复合板进入双层复合板光整机600前,根据复合板工艺参数,如钢种、板厚等,通过调节第一标高调整装置605、下推装置和第一弯辊平衡装置确定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的开口度、光整轧制速度,以及通过调节第二标高调整装置607、上推装置和第二弯辊平衡装置确定第二辊系603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的开口度和光整轧制速度,确定参数后,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在双层复合板光整机600的第一辊系602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通过,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在双层复合板光整机600的第二辊系603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通过,因此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同时进行光整轧制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9、图20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砂磨机400,包括第二机架401,第二机架401上设置有砂辊装置404,砂辊装置404的前后均设置有转辊装置405,砂辊装置404包括由第二动力装置402驱动的砂带辊406,以及控制砂带辊406升降的第三升降装置;转辊装置405包括设置在第二机架401上部的上转辊408和设置在第二机架401下部的下转辊410,上转辊408连接有控制上转辊408升降的第四升降装置。砂辊装置40至少为两组。

如图19所示,第二防护罩403上设置有尘埃出口,尘埃出口通过风管与第二吸尘装置411连接,防护罩内的粉尘通过吸尘装置吸走,复合板不易受到重复污染,并能有效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减少大量粉尘对工人身体的伤害。第三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机架401两侧的第三驱动油缸412,第三驱动油缸412的活塞杆通过第三滑动装置与砂带辊406连接。第四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机架401两侧的第四驱动油缸413,第四驱动油缸413的活塞杆通过第四滑动装置与上转辊408连接。第三滑动装置包括第三滑座414,第三滑座414滑动设置在第二机架401的第三滑槽415内,第三驱动油缸412的活塞杆与第三滑座414连接。第四滑动装置包括第四滑座416,第四滑座416滑动设置在第二机架401的第四滑槽417内,第四驱动油缸413的活塞杆与第四滑座416连接。位于第二机架401两侧的第三滑座414分别转动设置有共轴的第三同步齿轮418,第三同步齿轮418与设置在第二机架401的第三齿条419啮合。位于第二机架401两侧的第四滑座416分别转动设置有共轴的第四同步齿轮420,第四同步齿轮420与设置在第二机架401的第四齿条421啮合。砂带辊406包括砂辊轴,砂辊轴表面覆盖有砂带,砂带辊406的长度大于复合板的宽度,第二动力装置402包括驱动减速电机,驱动减速电机与砂辊轴直连。

如图1、图3和图19共同所示,双层复合板砂磨机400工作时,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经过光整处理后,上双金属复合板110在双层复合板砂磨机400的进口从上转辊408与砂带辊406之间通过,下双金属复合板111在双层复合板砂磨机400的进口从下转辊410与砂带辊406之间通过,因此当砂带辊406由第二动力装置402驱动转动,砂带辊406可同时将上双金属复合板110的下表面的不锈钢面和下双金属复合板111的上表面的不锈钢面砂磨抛光,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