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83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硅钢柱加工技术领域,涉及硅钢柱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硅钢柱焊接用于辅助散热的水槽后,由于焊接的高温影响,硅钢柱极易变形,并且水槽侧面也会凹凸不平,影响硅钢柱的正常使用,因此当完成水槽焊接后,一般需要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处理。

在名称为“硅钢柱平面校正装置”、专利号为“cn201620350955.4”的专利中,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校正效率高、校正省力方便的校正装置,但该装置作为老式的校正装置,却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装置在控制夹紧装置、传输装置时结构复杂,在调节拨动杆时,主动齿轮极易与传动齿轮、蜗杆卡壳,影响传动调节;2在对硅钢柱进行夹持时,主要利用第一支持块和第二支持块夹持,但二者之间的下方却存在间隙,在使用气动液压机对硅钢柱进行加压校正时无法保证其平整度,并且还极易将其向下压弯,导致校正失效,无法稳定高效的实现硅钢柱校正;3、由于硅钢柱宽度不定,导致硅钢柱变形位置不定,当硅钢柱变形位置位于硅钢柱边缘或者非正中时,气动液压机无法进行平移调节,不能正对变形处进行调节,校正不完整,效果较差,虽然在该专利中提到了利用滑块和滑轨来实现气动液压机的小范围移动,但是由于问题2的存在,即使该气动液压机能够移动,也不能保证硅钢柱受力均匀并且不会再次变形,其实现的功能较差;4、为了方便硅钢柱的定位,该申请设置了限位槽,硅钢柱两端卡在限位槽内,但由于限位槽宽度影响,使得校正时硅钢柱两侧极易翘起变形,反而影响了校正效果;5、该申请的机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校正时气动液压机压力较大,从而导致机座上端和下端在长久使用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在校正时无法实现压紧平面与硅钢柱表面的完全贴合,二者极易出现间隙甚至间隙过大而导致校正失效,不利于长久稳定的校正使用。

鉴于以上技术缺陷,申请人经过研究分析后设计后更为稳定、合理及高效的应用于硅钢柱的高效校正校平组件。

此外,现有的硅钢柱校正机中,硅钢柱通常采用人工进行搬运,也有采用输送架进行输送的。但是,现有的用于输送硅钢柱的输送架大多不具有对硅钢柱进行预校正的作用,只有当硅钢柱输送至校正机内才能进行有效校正,因而最终致使硅钢柱的校正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对硅钢柱进行预校正的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提高后续校正机对硅钢柱的校正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硅钢柱的输送架以及用于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的校正校平组件,所述输送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拉动硅钢柱的拉动辊组,所述输送槽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硅钢柱的挤压圆柱凸起,所述挤压圆柱凸起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且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校正校平组件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所述方形框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对硅钢柱进行水平校正、校平的水平校正装置,所述方形框体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对硅钢柱进行垂直校正、校平的垂直校正装置;所述垂直校正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方形框体的内顶面上的顶部连接板、用于垂直压紧硅钢柱进行垂直校正、校平的底部校正板,所述顶部连接板与底部校正板之间设置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内设置有用于伸缩伸缩架的液压缸。

其中,所述拉动辊组包括两组输送滚筒,两组输送滚筒通过转轴分别设置于输送槽两侧;所述输送滚筒的外圆柱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挤压接触凹槽,且两组输送滚筒的挤压接触凹槽形成用于容纳硅钢柱并与硅钢柱相适配的容纳区间。

其中,所述架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拉动辊组的两输送滚筒间距的间隙调整装置。

其中,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的底部的套筒座、两组调整导轨,两组调整导轨之间设置有可沿调整导轨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座,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套设在滑座的安装孔内;所述套筒座的套筒内套设有调整弹簧,所述调整弹簧一端连接于套筒座内,所述调整弹簧另一端伸出套筒座后与滑座连接。

其中,所述套筒座内套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套筒座的端板螺纹连接;所述套筒座的套筒内套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一侧与丝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弹簧座另一侧与调整弹簧连接。

其中,所述伸缩架包括至少四组伸缩支架,每组伸缩支架均包括多根收尾依次铰接的支撑杆;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杆的顶部与顶部连接板铰接,位于最下层的支撑杆的底部与底部校正板铰接。

其中,所述水平校正装置包括设置于方形框体的内底面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可相对第一夹板水平滑动,并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

其中,所述方形框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导向螺杆,所述导向螺杆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手轮,所述导向螺杆另一端横向贯穿方形框体一侧的金属板后与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连接,所述导向螺杆与方形框体一侧的金属板螺纹配合。

其中,所述方形框体内部位于第一夹板和右端的金属板之间还固定有定位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拉动辊组,工作时该硅钢柱卡接在拉动辊组之间,当拉动辊组转动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将拉动硅钢柱往前移动;在输送槽内还设置有挤压圆柱凸起,该挤压圆柱凸起设置在输送槽的两侧,且挤压圆柱凸起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的宽度h逐渐减小,因而硅钢柱在拉动辊组或/和外部牵引的作用下,挤压圆柱凸起逐渐对硅钢柱上弯曲的部位进行作用,对硅钢柱进行预校正、校平,且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挤压圆柱凸起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因而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挤压圆柱凸起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效果更加显著,最终提高输送至校正校平组件的硅钢柱的平整度,便于后续校正校平组件对硅钢柱进行处理,提高后续校正校平组件对硅钢柱的校正效率;通过在方形框体内设置水平校正装置、垂直校正装置,从而可从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对待校正的硅钢柱进行校正。在该垂直校正装置中,液压缸伸长,将带动伸缩架被拉长,使得底部校正板向下移动,从而在垂直方向上对硅钢柱进行校正;该垂直校正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对自动送入硅钢柱进行夹持,并且可随时控制硅钢柱的传输状态,极为方便,且校正时不会出现微量变形,能够减少校正误差,提高效果准确量。

2、本发明中,拉动辊组中,在输送滚筒的外圆柱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挤压接触凹槽,且两组输送滚筒的挤压接触凹槽形成用于容纳硅钢柱并与硅钢柱相适配的容纳区间,通过挤压接触凹槽可有效增加输送滚筒与硅钢柱之间的接触面积,转动的输送滚筒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带动硅钢柱的移动,提高该拉动辊组对硅钢柱的作用稳定性。

3、本发明中,架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拉动辊组间隙的间隙调整装置,通过该间隙调整装置能够对拉动辊组中输送滚筒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使该输送滚筒的位置能够根据硅钢柱的形状做出微调,从而有效避免因硅钢柱存在凸起而损坏拉动辊组;且在间隙调整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使拉动辊组与硅钢柱紧密接触,从而有效地带动硅钢柱移动。

4、本发明中,该间隙调整装置还设置有丝杆、弹簧座,因而通过转动丝杆可调整弹簧座在套筒座内的位置,从而调整调整弹簧的弹力,最终实现调整拉动辊组与硅钢柱之间的作用力,扩大该输送架的适用范围。

5、本发明中,整体设备的夹持稳定,水平校正装置、垂直校正装置可同时作用,在校正校平时硅钢柱水平、垂直方向上受力均匀,且承压后能够得到全面的支撑,整体不会产生二次变形,校正校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间隙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垂直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伸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加固板、2-操作手轮、3-导向螺杆、4-方形框体、5-第二夹板、6-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7-第一夹板、8-定位板、9-垂直校正装置、11-拉动辊组、12-架体、13-挤压圆柱凸起、14-输送空间、111-输送滚筒、112-挤压接触凹槽、113-转轴、114-容纳区间、41-调整导轨、42-滑座、43-调整弹簧、44-弹簧座、45-套筒座、46-丝杆、91-顶部连接板、92-伸缩架、93-液压缸、94-底部校正板、92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一种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硅钢柱的输送架以及用于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的校正校平组件,该输送架与校正校平组件组合使用,该输送架除了实现对校正校平组件输送硅钢柱原料外,还可以对输送的硅钢柱进行预校正、校平,减少后期校正校平组件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工作量;该校正校平组件接收到输送架输送来的硅钢柱,并对输送来的硅钢柱进行校平、校正处理。

该输送架包括架体12,该架体12可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该架体12一端与校正校平组件连接。该架体12上开设有输送槽,该输送槽的长度方向与架体1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硅钢柱即可在输送槽内实现输送。该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拉动辊组11,硅钢柱卡接于拉动辊组11内且在拉动辊组11转动时将带动硅钢柱前进,实现硅钢柱的输送。在输送槽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挤压圆柱凸起13,两侧壁上的挤压圆柱凸起13对称设置,且通过侧壁上的挤压圆柱凸起13可对输送的硅钢柱上的凸起进行挤压作用,实现对硅钢柱的预校正、校平。该挤压圆柱凸起13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使得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13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14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因而硅钢柱越往校正校平组件的方向输送,其输送空间14越小,挤压圆柱凸起13对硅钢柱的作用力越强;且越靠近校正校平组件,挤压圆柱凸起13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因而越靠近校正校平组件的方向挤压圆柱凸起13与硅钢柱的作用面积越大,挤压圆柱凸起13对硅钢柱的作用力度越强,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效果越明显。

该校正校平组件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4,方形框体4的前后两侧敞开。在方形框体4内设置有垂直校正装置9和水平校正装置,该垂直校正装置9可从垂直方向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该水平校正装置可从水平方向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且在使用时,水平校正装置与垂直校正装置9协同作用,同时从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该垂直校正装置9包括有顶部连接板91、底部校正板94以及位于顶部连接板91、底部校正板94之间的伸缩架92,该伸缩架92的两端分别与顶部连接板91、底部校正板94铰接连接,该顶部连接板91固定连接在方形框体4的内顶面上,该底部校正板94为自由端,,当伸缩架92伸长时将带动底部校正板94下移并最终作用于硅钢柱上,此时伸缩架92继续趋向于伸长,底部校正板94对硅钢柱的作用力增大,最终实现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该伸缩架94内设置有液压缸93,液压缸9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架94的两端铰接,因而当液压缸93伸长时将拉伸伸缩架94。

作为优选,该拉动辊组11包括有两组输送滚筒111,两组输送滚筒111均通过转轴113设置在输送槽的两侧,输送滚筒111可在输送槽内自由转动。每组输送滚筒111的外圆柱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形成挤压接触凹槽112,该挤压接触凹槽112的截面与硅钢柱相适配。由于两组输送滚筒111一左一右设置在硅钢柱输送方向的两侧,且两组输送滚筒111上均设置有挤压接触凹槽112,因而两组输送滚筒111的挤压接触凹槽112可拼合形成容纳区间114。使用时,该硅钢柱容纳于容纳区间114内且与挤压接触凹槽112紧密接触,并在输送滚筒111转动时将带动硅钢柱的移动。

作为优选,在架体12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拉动辊组11内两输送滚筒111间距的间隙调整装置,通过该间隙调整装置可调整两输送滚筒111的间距,从而适用于校正、校平具有不同尺寸或者具有不同弯度的硅钢柱,扩大该输送架及整个校正校平组件的适用范围。

该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套筒座45、滑座42、两组调整导轨41,两组调整导轨41间隔一定距离后固定安装在架体12的底部,套筒座45。滑座42安装于两调整导轨41之间,并可沿调整导轨41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座42一侧连接有调整弹簧43,调整弹簧43另一端套设于套筒座45内。套筒座45上连接有丝杆46,丝杆46一端穿过套筒座45上的通孔进入套筒座45内并与套筒座45内的弹簧座44连接,丝杆46与弹簧座44的端板螺纹连接,因而转动丝杆46可使弹簧座44沿丝杆46的轴线方向移动;弹簧座44与套筒座45内的调整弹簧43端部连接,沿丝杆46轴线方向移动的弹簧座44可用于压缩或者拉伸调整弹簧43,而被压缩或拉伸的可挤压或者拉动滑座42沿调整导轨4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整两输送滚筒111的间距。

该水平校正装置包括方形框体4的内底面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5,第二夹板5可相对第一夹板7水平滑动,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5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6。

在方形框体4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

用于驱动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移动的驱动装置较多,可以直接采用液压驱动、齿轮齿条驱动、丝杆螺母副驱动。而本实施例中采用丝杆螺母副驱动,该水平驱动装置包括导向螺杆3,导向螺杆3一端连接有操作手轮2,通过该操作手轮2可带动导向螺杆3转动。该导向螺杆3的另一端横向贯穿方形框体4一侧的金属板后与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连接,且该导向螺杆3与方形框体4的金属板螺纹配合。导向螺杆3在与金属板螺纹配合下,可以带动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平移,并通过操作手轮2操作,方便快速的实现移动,节约操作时间,同时,操作手轮2也可采用电机等装置自动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

该方形框体4内部位于第一夹板7和右端的金属板之间还固定有定位板8。定位板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7和右端的金属板上,从而在夹持硅钢柱时,定位板8可以增加第一夹板7的受力强度,保证其在夹持时不会变形倾斜,保证夹持的硅钢柱稳定性,并且也可很好的保护第一夹板7,使其可长久使用。

为增加校正效果,保证校正长久稳定进行,在所述方形框体4上端及左右两侧的外部均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固板1。加固板1可以增加方形框体4整体的抗弯折强度,防止其弯曲变形,提高校正效果,且还能防止硅钢柱二次变形,实现可控、高效的硅钢柱校正校平。

实施例1

一种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硅钢柱的输送架以及用于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的校正校平组件,该输送架与校正校平组件组合使用,该输送架除了实现对校正校平组件输送硅钢柱原料外,还可以对输送的硅钢柱进行预校正、校平,减少后期校正校平组件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工作量;该校正校平组件接收到输送架输送来的硅钢柱,并对输送来的硅钢柱进行校平、校正处理。

该输送架包括架体12,该架体12可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该架体12一端还需与校正校平组件连接。该架体12上开设有输送槽,该输送槽的长度方向与架体1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硅钢柱即可在输送槽内实现输送。该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拉动辊组11,硅钢柱卡接于拉动辊组11内且在拉动辊组11转动时将带动硅钢柱前进,实现硅钢柱的输送。在输送槽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挤压圆柱凸起13,两侧壁上的挤压圆柱凸起13对称设置,且通过侧壁上的挤压圆柱凸起13可对输送的硅钢柱上的凸起进行挤压作用,实现对硅钢柱的预校正、校平。该挤压圆柱凸起13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使得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13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14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因而硅钢柱越往校正校平组件的方向输送,其输送空间14越小,挤压圆柱凸起13对硅钢柱的作用力越强;且越靠近校正校平组件,挤压圆柱凸起13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因而越靠近校正校平组件的方向挤压圆柱凸起13与硅钢柱的作用面积越大,挤压圆柱凸起13对硅钢柱的作用力度越强,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效果越明显。

该校正校平组件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4,方形框体4的前后两侧敞开。在方形框体4内设置有垂直校正装置9和水平校正装置,该垂直校正装置9可从垂直方向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该水平校正装置可从水平方向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且在使用时,水平校正装置与垂直校正装置9协同作用,同时从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该垂直校正装置9包括有顶部连接板91、底部校正板94以及位于顶部连接板91、底部校正板94之间的伸缩架92,该伸缩架92的两端分别与顶部连接板91、底部校正板94铰接连接,该顶部连接板91固定连接在方形框体4的内顶面上,该底部校正板94为自由端,,当伸缩架92伸长时将带动底部校正板94下移并最终作用于硅钢柱上,此时伸缩架92继续趋向于伸长,底部校正板94对硅钢柱的作用力增大,最终实现对硅钢柱的校正、校平。该伸缩架94内设置有液压缸93,液压缸9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架94的两端铰接,因而当液压缸93伸长时将拉伸伸缩架94。

实施例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拉动辊组11包括有两组输送滚筒111,两组输送滚筒111均通过转轴113设置在输送槽的两侧,输送滚筒111可在输送槽内自由转动。每组输送滚筒111的外圆柱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形成挤压接触凹槽112,该挤压接触凹槽112的截面与硅钢柱相适配。由于两组输送滚筒111一左一右设置在硅钢柱输送方向的两侧,且两组输送滚筒111上均设置有挤压接触凹槽112,因而两组输送滚筒111的挤压接触凹槽112可拼合形成容纳区间114。使用时,该硅钢柱容纳于容纳区间114内且与挤压接触凹槽112紧密接触,并在输送滚筒111转动时将带动硅钢柱的移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架体12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拉动辊组11内两输送滚筒111间距的间隙调整装置,通过该间隙调整装置可调整两输送滚筒111的间距,从而适用于校正、校平具有不同尺寸或者具有不同弯度的硅钢柱,扩大该输送架及整个校正校平组件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4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该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套筒座45、滑座42、两组调整导轨41,两组调整导轨41间隔一定距离后固定安装在架体12的底部,套筒座45。滑座42安装于两调整导轨41之间,并可沿调整导轨41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座42一侧连接有调整弹簧43,调整弹簧43另一端套设于套筒座45内。套筒座45上连接有丝杆46,丝杆46一端穿过套筒座45上的通孔进入套筒座45内并与套筒座45内的弹簧座44连接,丝杆46与弹簧座44的端板螺纹连接,因而转动丝杆46可使弹簧座44沿丝杆46的轴线方向移动;弹簧座44与套筒座45内的调整弹簧43端部连接,沿丝杆46轴线方向移动的弹簧座44可用于压缩或者拉伸调整弹簧43,而被压缩或拉伸的可挤压或者拉动滑座42沿调整导轨4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整两输送滚筒111的间距。

实施例5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伸缩架92包括有至少四组伸缩支架,图2中该伸缩架92即包括有四组伸缩支架。每组伸缩支架均包括多根支撑杆921,位于上层的支撑杆921的下端与位于下层的支撑杆921的上端铰接,而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杆921的顶部与顶部连接板91铰接,位于最下层的支撑杆921的底部与底部校正板94铰接。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水平校正装置包括方形框体4的内底面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5,第二夹板5可相对第一夹板7水平滑动,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5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6。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方形框体4的侧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

实施例8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于驱动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移动的驱动装置采用丝杆螺母副驱动,该水平驱动装置包括导向螺杆3,导向螺杆3一端连接有操作手轮2,通过该操作手轮2可带动导向螺杆3转动。该导向螺杆3的另一端横向贯穿方形框体4一侧的金属板后与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连接,且该导向螺杆3与方形框体4的金属板螺纹配合。导向螺杆3在与金属板螺纹配合下,可以带动第一夹板7或第二夹板5平移,并通过操作手轮2操作,方便快速的实现移动,节约操作时间,同时,操作手轮2也可采用电机等装置自动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

实施例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形框体4内部位于第一夹板7和右端的金属板之间还固定有定位板8。定位板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7和右端的金属板上,从而在夹持硅钢柱时,定位板8可以增加第一夹板7的受力强度,保证其在夹持时不会变形倾斜,保证夹持的硅钢柱稳定性,并且也可很好的保护第一夹板7,使其可长久使用。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人的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