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51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t1线圈绕线压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t1线圈绕线后对长度多余的铜线进行拉断,在t1线圈绕线前需要对铜线进行部分压印切断,但又不能切断的太深,否则容易在t1线圈绕线时就提前崩断,对绕线带来不便,所以对铜线压印切断的深浅控制就显得尤其的关键和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包括金属台底座,所述金属台底座上设有多条线槽,所述金属台底座上方设置有多个气缸,气缸数量与线槽数量对应,所述气缸内部设置有铜线压印刀具,压印刀具设计与线槽的高度差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与线槽对应的正上方成错落排列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台底座上设有4条线槽,所述金属台底座上方设置有4个气缸。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置于气缸内的铜线压印刀具设置为中间凸起两边平滑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当铜线上线后置于线槽处时,气缸驱动压印刀具,所述压印刀具两边架于线槽两边,凸起部位位于线槽内,凸起部位则对铜线进行精准的压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结构新颖;本发明为了使铜线既能在t1线圈绕线时不被崩断,又能在绕好线后将多余长度铜线的拉断过程中能轻松便捷的实现拉断而不损坏铜线及t1线圈,特别研发了本t1铜线的压印结构,尤其将铜线压印刀具设置成独特的中间凸起两边平滑的外形,与铜线线槽的高度差进行配合,以实现压印刀具精确控制铜线压印深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t1铜线的压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包括金属台底座1,所述金属台底座上设有多条线槽4,所述金属台底座1上方设置有多个气缸2,气缸2数量与线槽4数量对应,且与线槽4对应的正上方成错落排列状,所述气缸2内部设置有铜线压印刀具3,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台底座1上面的中间处设有4条线槽4,所述金属台底座1上方设置有4个气缸2,所述置于气缸2内的铜线压印刀具3设置为中间凸起两边平滑状,压印刀具3独特的外形设计与线槽4的高度差相配合,当铜线上线后置于线槽4处时,气缸驱动压印刀具3,压印刀具3两边刚好被架于线槽4两边,凸起部位位于线槽4内,凸起部位则对铜线进行精准的压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提供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结构新颖;本发明为了使铜线既能在t1线圈绕线时不被崩断,又能在绕好线后将多余长度铜线的拉断过程中能轻松便捷的实现拉断而不损坏铜线及t1线圈,特别研发了本t1铜线的压印结构,尤其将铜线压印刀具设置成独特的中间凸起两边平滑的外形,与铜线线槽的高度差进行配合,以实现压印刀具精确控制铜线压印深浅的效果。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包括金属台底座,所述金属台底座上设有多条线槽,所述金属台底座上方设置有多个气缸,气缸数量与线槽数量对应,所述气缸内部设置有铜线压印刀具,压印刀具设计与线槽的高度差相配合;本发明提供一种T1铜线的压印结构,结构新颖;本发明为了使铜线既能在T1线圈绕线时不被崩断,又能在绕好线后将多余长度铜线的拉断过程中能轻松便捷的实现拉断而不损坏铜线及T1线圈,特别研发了本T1铜线的压印结构,尤其将铜线压印刀具设置成独特的中间凸起两边平滑的外形,与铜线线槽的高度差进行配合,以实现压印刀具精确控制铜线压印深浅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巨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1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