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590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机床加工变得十分的普遍,而且大多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数控机床有着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在加工的过程中,在加工刀具的转动下,被加工件会产生大量的废屑。

在对易切削钢钢种进行加工的时候,废屑会在高频率的震动下成为粉末,不会划伤加工件外表面。但是在对韧性材料进行加工的时候,采用单刀进行切割或者转孔的时废屑会成带状,且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越来越长,加大了划伤已经切削加工好的零件表面的可能性,容易造成工件的报废。而且还可能出现带状废屑缠绕到加工刀具上,对加工造成影响。

所以需要一个可以将带状废屑给回收的装置,回收装置在回收的时候首先需要将带状废屑给固定住才能采取其他手段将带状废屑给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可以将带状废屑进行缠绕回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包括转轴、绕盘和伺服电机;

所述绕盘为圆锥状;所述绕盘的圆锥度不小于3;所述绕盘外套在转轴上;所述绕盘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不低于绕盘半径的一半;所述绕盘的底面上设有可将凹槽开口密封的补缺装置;所述伺服电机与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补缺装置包括补板和第一气缸;

所述补板为壳形;所述补板的外凸面与绕盘的圆锥面同向;所述第一气缸的两端分别与补板的内凹和转轴连接;当补板将凹槽上端补平后,壳板的上端面与绕盘的边缘平滑过渡,板的外凸面与绕盘的圆锥面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补板包括外层、内层和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位于内层和外层之间,所述填充层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多个;每个所述凹槽都设有补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内管、外管、连接座、支板和第二气缸;所述内管外套在外管外表面;所述外管上设有若干沿外管长度方向的条形通孔;所述绕盘滑动的外套在外管的外表面上,若干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穿过条形通孔与内管固接,另一端与绕盘固接;

所述内管与伺服电机固接;所述支板与伺服电机的转轴固接;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支板上,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与外管的端面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上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不低于0.5厘米;各所述螺纹状凹槽的间距不超过1厘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绕盘上的凹槽可以将带状废屑卡住,方便将带状废屑固定到转轴上,;固定后通过补缺装置将缺口补上,实现在绕盘随转轴转动的时候不会将带状废屑卡在绕盘上。通过将绕盘设置为圆锥度不小于3实现将带状废屑引导到转轴上进行回收。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的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11.内管;12.外管;121.条形通孔;122.螺纹状凹槽;13.连接座;14.支板;15.第二气缸;2.绕盘;21.凹槽;3.伺服电机;4.补缺装置;41.补板;411.外层;412.内层;413.填充层;42.第一气缸;5.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2所示,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包括转轴1、绕盘2和伺服电机3;

绕盘2为圆锥状;绕盘2的圆锥度不小于3;绕盘2外套在转轴1上;绕盘2上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深度不低于绕盘2半径的一半;绕盘2的底面上设有可将凹槽21开口密封的补缺装置4;伺服电机3与转轴1连接。

通过绕盘2上的凹槽21可以将带状废屑卡住,方便将带状废屑固定到转轴1上,;固定后通过补缺装置4将缺口补上,实现在绕盘2随转轴1转动的时候不会将带状废屑卡在绕盘2上。通过将绕盘2设置为圆锥度为4实现将带状废屑引导到转轴1上进行回收。

通过绕盘2上的凹槽21可以将带状废屑卡住,方便将带状废屑固定到转轴1上,;固定后通过补缺装置4将缺口补上,实现在绕盘2随转轴1转动的时候不会将带状废屑卡在绕盘2上。通过将绕盘2设置为圆锥度不小于3实现将带状废屑引导到转轴1上进行回收。

本实施例中,补缺装置4包括补板41和第一气缸42;

补板41为壳形;补板41的外凸面与绕盘2的圆锥面同向;第一气缸42的两端分别与补板41的内凹和转轴1连接;当补板41将凹槽21上端补平后,壳板的上端面与绕盘2的边缘平滑过渡,板的外凸面与绕盘2的圆锥面平滑过渡。

将补板41设置为壳形,可以避免带状废屑与补板41和凹槽21的缝隙处形成卡嵌区域,进而使得带状废屑在绕盘2上进行缠绕的时候更为顺畅。通过第一气缸42实现补板41的升降,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凹槽21外露方便卡住带状废屑物。

本实施例中,补板41包括外层411、内层412和填充层413;填充层413位于内层412和外层411之间,填充层41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5。

通过压力传感器5可以感知带状废屑物是否断裂。

本实施例中,凹槽21为多个;每个凹槽21都设有补缺装置4。

设置多个凹槽21可以更为快速的将带状废屑物卡嵌住。

本实施例中,转轴1包括内管11、外管12、连接座13、支板14和第二气缸15;内管11外套在外管12外表面;外管12上设有若干沿外管12长度方向的条形通孔121;绕盘2滑动的外套在外管12的外表面上,若干连接座13的一端穿过条形通孔121与内管11固接,另一端与绕盘2固接;

内管11与伺服电机3固接;支板14与伺服电机3的转轴1固接;第二气缸15安装在支板14上,第二气缸15的活动端与外管12的端面固接。

由于带状废屑物被绕盘2引导到转轴1上,随着带状废屑物的缠绕,会使得绕盘2的高度不足,所以通过设置可以移动的外管12实现将带状废屑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迁移,保证绕盘2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外管12上设有螺纹状凹槽21122;螺纹状凹槽21122的深度不低于0.5厘米;各螺纹状凹槽21122的间距不超过1厘米。方便将带状废屑物固定在外管12上。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将本装置安装到机床加工刀具附近,在机床进行加工的时候,启动伺服电机3,电机带动内管11转动,从而使得绕盘2转动,当绕盘2将带状废屑卡住后,使用工具将带状废屑固定在转轴1上。固定完成后启动第一气缸42,使得补板41将凹槽21补平。此时随着伺服电机3的转动,带状废屑物随着绕盘2的边缘滑动,并被缠绕到外管12上,当绕盘2附件缠绕较多的时候,启动第二气缸15,使得外管12向伺服电机3移动。

当带状废屑端裂后,补板41上的压力传感器5没有接收到压力后,发出报警,并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机床加工完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