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轧机零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8980发布日期:2018-06-30 06:26阅读:1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轧机零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轧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轧机零调方法。



背景技术:

轧制过程中的辊缝设定、AGC(自动厚度控制)都是以辊缝零位为依据,如果此零位确定得不准确,必然会对轧制带来不利影响。实践证明,从零调的整个过程看出,轧机零调一是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辊缝零位,从而为辊缝的设定和控制提供一个基准;二是为了将工作辊调到水平状态,为带钢的顺利轧制创造条件。

精轧机在轧制的轧件对厚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如何确定一套适合本套轧机零位的零调参数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次更换工作辊或支撑辊后都必须依据轧制力与油压偏差的情况重新确定轧机的辊缝零位(简称调平零调)。零调是否准确对于精轧机的正常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轧制过程中的辊缝设定、AGC(自动厚度控制)都是以辊缝零位为依据,如果此零位确定得不准确,必然会对轧制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板型和来料的影响,也并不是说在工作辊绝对水平时最有利于带钢轧制,所以在零调轧钢后,操作人员需要凭经验对辊缝重新调整差值。

原有的自动零调实现的是调平零调,零调完成后,操作人员会手动输入一个偏差值,在辊缝偏差预埋的手动操作上,存在每个操作工的经验和操作习惯的不同,即使在同一次零调过程中,其手动预埋偏差量也不一样,这样也不利于带钢的顺利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轧机零调方法,能够得出适合精轧机组的零调的补偿值,实现零调后辊缝偏差的补偿,即不调平零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轧机零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记录上一个生产单位中的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

上一个生产单位轧制完成后,换工作辊;

液压缸初始摆位,到达零调初始位;

液压缸下压动作,进行零调压力闭环;

补偿第四到第九块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

液压缸辊缝清零;

液压缸上抬至辊缝设定位置,完成不调平零调。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液压缸初始摆位包括:设定液压缸伸出值以及压力值,所述压力值由与所述液压缸连接的油压或者侧压头检测得到。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液压缸初始摆位至压力值为150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液压缸初始摆位后,所述精轧机中七个机架的液压缸伸出值分别为:F1达到32mm,F2和F3达到28mm,F4~F7达到22m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液压缸初始摆位后,进行电动压下机构摆位,到达零调初始位。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电动压下机构摆位包括:所述电动压下机构的电动丝杆伸出,轧辊下压,至所述压力值为150吨时,所述电动丝杆伸出完成。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液压缸下压动作时还包括压力检测:当通过油压或侧压头检测到压力值达到1500吨时,进行零调压力闭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补偿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包括:调整液压缸的伸出值。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补偿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包括:判断状态稳定时,进行所述补偿,所述稳定状态包括:所述压力值到达1500吨时,工作侧及传动侧的压力和小于50吨,单侧液压缸偏差小于2mm,过程持续9秒。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辊缝设定位置为上个生产单位最后一块钢的辊缝设定位置。

上述精轧机零调方法适用于在生产一个单位后对零调零位的补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记录上一个生产单位中的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这是根据2400次轧制单位进行统计的大数据得出的最为稳定的偏差值,优于整个轧制单位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也优于轧制单位后期偏差值的平均值;本发明在上一个生产单位轧制完成后,换工作辊;零调开始前,需要液压缸的初始摆位,完成自动摆辊缝转车;接着液压缸动作,进行零调压力闭环,此时补偿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所述补偿完成后,液压缸辊缝清零,这个补偿值就已经预埋到了零位,保证了零调完成后的辊缝值为零,上述补偿是在辊缝清零前完成,也保证了零位的相对值。液压缸辊缝清零完成后,准备轧钢,因此液压缸需要上抬到设定的辊缝的位置,至此完成了不调平零调过程,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轧钢,操作人员不用再根据经验来补偿液压缸偏差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精轧机零调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

图2为实施例1精轧机零调方法的程序控制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精轧机零调方法,解决了现有精轧机中调平零调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思路是:

本发明实施例精轧机零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记录上一个生产单位中的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

S02:上一个生产单位轧制完成后,换工作辊;

S03:液压缸初始摆位,到达零调初始位;

S04:液压缸下压动作,进行零调压力闭环;

S05:补偿第四到第九块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

S06:液压缸辊缝清零;

S07:液压缸上抬至辊缝设定位置,完成不调平零调。

以下详细描述各步骤,本实施例中名称或术语与现有技术相同,除非有特别说明:

上述S01步骤中,记录上一个生产单位中的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换辊后开始整个单位的轧制,每块钢进入轧机时叫做进钢,每块钢轧制完成后叫做抛钢,本实施例取的就是第四块钢和第九块钢抛钢后的液压缸平均值,其可以是经过滤波的、稳定的液压缸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一般来说,液压缸的偏差值即液压缸伸出值,其测量方法与现有技术类似,也可以通过计算方法获得;

上述S02步骤中,在整个单位轧制完成后,换工作辊,方法与现有技术类似;

上述S03步骤中,零调开始前,需要液压缸的初始摆位,初始摆位后液压缸升出一个距离,精轧机的七个机架的各伸长至不同的位置;七个机架初始摆位的位置不同是因为各个机架轧钢过程中根据辊缝的设定,需要伸长至一个合理的位置。上述液压缸初始摆位的方法包括设定液压缸无杆腔高度以及压力值等,当由油压或侧压头检测到的压力值为150吨时,进行步骤S04,也可以通过设置程序判断压力来决定是否进行步骤S04;上述油压或侧压头为现有装置,一般连接在液压缸的下方。

精轧机的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包括手动、电动及液压三种,也有电动、液压结合压下,针对此种情况,在本步骤的液压缸初始摆位后,还需电动压下机构摆位,简称电动摆位,电动摆位的方法包括将电动压下机构的电动丝杆伸出,轧辊下压,至上述压力值为150吨时,所述电动丝杆伸出完成,进行步骤S04。

上述S04步骤中,液压缸下压动作,当通过油压或侧压头检测到压力值达到1500吨时,进行零调压力闭环,即压力闭环;当判断状态稳定时,补偿液压缸偏差值,稳定状态包括:压力值到达1500吨时,工作侧及传动侧的压力和小于50吨,单侧液压缸偏差小于2mm,过程持续9秒,是为了保证零调压力闭环的过程是持续稳定的,而不是随机或者有突起波干扰的。

上述S05步骤中,补偿第四到第九块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根据零调前的零位进行相对换算,调整液压缸的伸出值。补偿是在辊缝清零前完成,此处是与传统液压缸补偿的不同点,这点是为了保证零位的相对值,也是不调平零调有别与其他零调的重点之一。

上述S06步骤中,上述补偿完成后,液压缸辊缝清零,这个补偿值就已经预埋到了零位,保证了零调完成后的辊缝值为零。

上述S07步骤中,清零完成后,准备轧钢,因此液压缸需要上抬到设定的辊缝的位置,以备轧钢,至此完成不调平零调,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轧钢,操作人员不用再根据经验来补偿液压缸偏差值。上述设定的辊缝的位置参照上个单位最后一块钢的设定值,不是固定的值。

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在上一个轧制计划中轧制第4-9块带钢后,各机架的水平度已经摆到一个最利于穿带的位置,将此时的辊缝偏差记忆在程序中,并用于下次零调后的不调平零调偏差值。这种办法不仅统一了预埋的标准,而且省去了原来操作工手动调整辊缝偏差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零调时间。

轧机的状态会随着轧钢过程缓慢变化,因此,零调又是通板稳定和带钢质量的重要前提,本实施例的不调平零调功能也可根据轧制过程压下的偏差进行自动统计,在零调过程自动预埋偏差,实现保证通板稳定和带钢质量的作用。也可实现零调过程中自动补偿由于轧机机械设备磨损和间隙带来的偏差。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精轧机零调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图1示意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精轧机零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精轧机零调方法的程序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精轧机为申请人钢厂实际使用的热连轧精轧机,压下采用电动和液压相结合;参照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1精轧机零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记录上一个生产单位中的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

S102:上一个生产单位轧制完成后,换工作辊;

S103:液压缸初始摆位;

S104:电动压下机构摆位;

S105:液压缸下压动作,进行零调压力闭环;

S106:补偿第四到第九块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

S107:液压缸辊缝清零,记录清零时液压缸位置值;

S108:液压缸上抬至上一个生产单位最后一块带钢的辊缝设定位置,完成不调平零调。

参照附图2,本实施例1精轧机零调方法对应设置的程序控制步骤包括:

在上一个生产单位轧制完成,换工作辊后;进行液压缸初始摆位S103步骤,使得精轧机中七个机架初始摆位的位置分别为:F1达到32mm,F2和F3达到28mm,F4~F7达到22mm,接着进行电动压下机构摆位S104步骤,使得油压或侧压头检测到的压力至150吨;上述联合摆位完成后,液压缸达到零调初始位,则进行步骤S105,即液压缸下压动作,当通过油压或侧压头检测到压力达到1500吨时,进行零调压力闭环,继而判断状态是否稳定,稳定状态包括:当通过油压或侧压头检测到压力达到1500吨时,工作侧及传动侧的压力和小于50吨,单侧液压缸偏差小于2mm,过程持续9秒;当状态稳定则补偿第四到第九块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步骤S106));接下来,完成液压缸辊缝清零S107步骤,以及S108步骤:液压缸上抬至辊缝设定位置,完成不调平零调。

表1示意出了在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七个机架的液压缸偏差值及平均值、补偿值。

表1

在本实施例中,在液压缸初始摆位前还设置了液压缸是否在零调初始位的判断步骤,以避免操作工已手动操作液压缸摆位后,程序再重复摆位。

经实际应用证实,采用本实施例的精轧机零调方法后,操作工对通板辊缝偏差调整量较小,甩头甩尾事故明显减小,且通板过程操作人员干预量明显减小,同时不会造成工作辊及支承辊轴承和损伤和轧钢后电动跑偏的事故,一年可减亏:54×12×1184=76.72(万元)。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记录上一个生产单位中的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抛钢后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这是根据2400次轧制单位进行统计的大数据得出的最为稳定的偏差值,优于整个轧制单位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也优于轧制单位后期偏差值的平均值;本发明在上一个生产单位轧制完成后,换工作辊;零调开始前,需要液压缸的初始摆位,完成自动摆辊缝转车;接着液压缸动作,进行零调压力闭环,此时补偿第四块钢到第九块钢的液压缸偏差的平均值;所述补偿完成后,液压缸辊缝清零,这个补偿值就已经预埋到了零位,保证了零调完成后的辊缝值为零,上述补偿是在辊缝清零前完成,也保证了零位的相对值。液压缸辊缝清零完成后,准备轧钢,因此液压缸需要上抬到设定的辊缝的位置,至此完成了不调平零调过程,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轧钢,操作人员不用再根据经验来补偿液压缸偏差值。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