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龙门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653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龙门机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龙门机床。



背景技术:

机床在切削工件过程中,工件与刀具摩擦产生热量,为了避免高温导致工件变形,硬性加工精度,这就需要进行冷却,故在加工的同时还对工件进行冷却处理,通过装有冷却液的水箱来对工件进行冷处理,故在加工过程会产生冷却液与铁屑混合的废液。而现有的排屑装置将废液一起排出,具有以下缺陷:第一,排屑物收集十分不便,又有液体又有铁屑;第二,铁屑易残留,不易排尽,反而加剧机床的能耗;第三,产生的铁屑容易遗留在底座上,造成工人清理不便等缺点,浪费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龙门机床,该龙门机床能够加工废液进行分离处理,废液和铁屑的分离收集,方便快速的排屑,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排屑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节能龙门机床,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上方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沿其移动的刀座,所述刀座上设有冷却装置,所述横梁的下方设有工作台,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和驱动工作台导轨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位于工作台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废水与废铁屑分离的分离部件和用于将铁屑排出的挤出部件,所述分离部件由上之下依次包括分离层、废水流动的通道层以及导流层;所述分离层的底部形成用于挤出铁屑的出料槽,所述导流层的底部位于所述出料槽下方具有用于废水排出的出水槽,所述出料槽和出水槽沿工作台的移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出料槽连通的出料口以及与所述出水槽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挤出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料槽的螺旋杆以及驱动螺旋杆转动的电机;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引水槽,所述引水槽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出料槽的分布方向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龙门机床的机构简单,操作方便,切削液将铁屑从工作台上从下至分离层上,分离层将废液进行分离,废水冲分离层渗透至通道层,经过导流层流至出水槽中,铁屑冲分离层中落下至底部的出料槽中,电机驱动出料槽中的螺旋杆,螺旋杆将铁屑从底座前端的出料口中挤出,废水从底座前端的出水口中流出,该装置实现废水和铁屑的分离,便于分开收集处理,提高了排屑的效率,节省了人力和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分离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料槽靠近所述工作台一侧的用于引导废液的流动的引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出料槽另一侧的用于防止废液溅出的挡流部,所述引流部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平面倾斜的第一引流部和与所述工作台平面倾斜的第二引流部,所述第一引流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料槽的侧边,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引流部的另一端连接间隔排布的第一引流部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引流部倾斜的斜度大于所述第二引流部倾斜的斜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水和铁屑从引流部流下时,通过斜度较大的第一引流部流到斜度较小的第二引流部的时候,由斜度的差异,使得废水和铁屑件实现抛物线的运动,在抛到下一个第一引流部上,这样一来,铁屑就不易卡料,加速其下落至出料槽内,而且增加了废水与分离层的接触面积,使得废水更易分离渗透至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流部与所述出料槽倾斜布置。使得废水和铁屑下落时,不会溅出机床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分离层表面上均布开设有若干渗水槽口。使得渗水均匀,而且渗水的接触面积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通道层具有若干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分离层的底面,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流层的上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渗水槽口间隔排布。使得立柱不会堵塞渗水口,而且废水在通道层具有流动的空间,加快流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出水槽具有连接至所述出水口倾斜向下的斜面。使得废水自动流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并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出料槽延伸至出料槽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螺旋杆由若干原直线分布的螺旋板,相邻两块螺旋板之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龙门机床能够加工废液进行分离处理,废液和铁屑的分离收集,方便快速的排屑,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排屑效果好,实现了自动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离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分离部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导轨、12-出料口、13-出水口、2-立柱、3-横梁、4-刀座、5-工作台、51-引水槽、6-驱动装置、7-分离部件、71-分离层、711-出料槽、712-引流部、7121-第一引流部、7122-第二引流部、713-挡流部、714-渗水槽口、72-通道层、721-支撑立柱、73-导流层、731-出水槽、8-挤出部件、81-螺旋杆、811-螺旋板、8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高效节能龙门机床,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两侧的立柱2和设置在立柱上方的横梁3,横梁3上设有沿其移动的刀座4,刀座4上设有冷却装置,横梁3的下方设有工作台5,底座1上设有导轨11和驱动工作台5导轨11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6,底座1上位于工作台5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废水与废铁屑分离的分离部件7和用于将铁屑排出的挤出部件8,分离部件7的一端连接在底座1的边缘,另一端连接在导轨11安装座上,分离部件7由上之下依次包括分离层71、废水流动的通道层72以及导流层73,导流层73的底端嵌入固定在底座1上;分离层71的底部形成用于挤出铁屑的出料槽711,导流层73的底部位于出料槽711下方具有用于废水排出的出水槽731,出料槽711和出水槽731沿工作台5的移动方向平行设置,底座1的前端设有与出料槽711连通的出料口12以及与出水槽731连通的出水口13;挤出部件8包括设置在出料槽711的螺旋杆81以及驱动螺旋杆81转动的电机82;工作台5上设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引水槽51,引水槽51的分布方向与出料槽711的分布方向垂直。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分离层71还包括设置在出料槽711靠近工作台5一侧的用于引导废液的流动的引流部712以及设置在出料槽711另一侧的用于防止废液溅出的挡流部713,引流部712包括与工作台5平面倾斜的第一引流部7121和与工作台5平面倾斜的第二引流部7122,第一引流部7121的一端连接在出料槽711的侧边,其另一端连接第二引流部7122的一端,第二引流部7122的另一端连接间隔排布的第一引流部7121的一端。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引流部7121倾斜的斜度大于第二引流部7121倾斜的斜度。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挡流部713与出料槽711倾斜布置。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分离层71表面上均布开设有若干渗水槽口714,该渗水槽口714的直径小于铁屑的尺寸,铁屑不易落下。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通道层72具有若干支撑立柱721,支撑立柱721的一端连接在分离层71的底面,其另一端连接在导流层73的上表面。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支撑立柱721与渗水槽口714间隔排布。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出水槽731具有连接至出水口13倾斜向下的斜面。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螺旋杆8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并与电机82的转轴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出料槽711延伸至出料槽711外。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螺旋杆81由若干原直线分布的螺旋板811,相邻两块螺旋板811之间设有间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