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27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等离子弧切割机是借助等离子切割技术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机械,等离子切割是利用高温等离子电弧的热量使工件切口处的金属部分或局部熔化(和蒸发),并借高速等离子的动量排除熔融金属以形成切口的一种加工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等离子切割机都是依靠弧压调节器控制焊炬进行较好的切割,但是现有的调节控制系统,操作复杂,无法实时的调节焊炬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并且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具备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的优点,解决了等离子切割机控制系统与现有的人们需求不相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包括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弧压调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数控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弧压调高器的输入端与数控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升降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弧压调高器的输入端与保护帽碰撞检测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分压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板的输出端与等离子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等离子电源的输入端与分压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等离子电源的输出端与起弧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电机为DC24直流电机。

优选的,所述弧压调高器的工作电压为直流24V。

优选的,所述升降电机的驱动方式为PWM连续调速。

优选的,所述弧压调高器通过10芯插座与数控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弧压调高器上开设有USB接口。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利用等离子电源基本恒流的特性,通过检测等离子弧电压的变化来检测等离子割炬高度的变化,实时控制割炬与工件之间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包括调节模块,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弧压调高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数控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弧压调高器的输入端与数控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升降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弧压调高器的输入端与保护帽碰撞检测的输出端电连接,弧压调高器的输出端与分压板的输入端电连接,分压板的输出端与等离子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等离子电源的输入端与分压板的输出端电连接,等离子电源的输出端与起弧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

升降电机为DC24直流电机。

弧压调高器的工作电压为直流24V。

升降电机的驱动方式为PWM连续调速。

弧压调高器通过10芯插座与数控系统连接。

弧压调高器上开设有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采取高亮数码管和LED灯作为弧压以及信号显示,并且设置的分压板采取了全角度金属屏蔽U,输入输出均采取光耦隔离,本实用新型采取了NPN常开型接近开关,正常时接近开关处于接触状态,在定位测试过程中或起弧时,割炬碰到工件时,接近开关会脱离,检测电路检测到该信号,提升割炬到初始定位高度,可通过面板的相关设置按钮进行设置,接近开关一直脱离时,割炬会一直上升到电机上限位为止,弧压调高器与数控系统的连接通过10芯插座连接,其中第一脚为自动信号,第二脚为上升信号,第三脚为下降信号,第四脚为带初始定位的起弧信号,第五脚为直接起弧信号,第六胶为穿孔完成信号1,通过干接点输出,第七脚为穿孔完成信号2,第八脚为公共端,第九脚为碰撞信号,第十脚为信号线屏蔽层,其中自动信号包括默认低电平有效,上升信号为割炬上升控制信号,下降信号为割炬下降控制信号。

综上所述,该便携式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系统,利用等离子电源基本恒流的特性,通过检测等离子弧电压的变化来检测等离子割炬高度的变化,实时控制割炬与工件之间的高度。

本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