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666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边角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



背景技术:

板是用钢水浇注,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

钢板是平板状,矩形的,可直接轧制或由宽钢带剪切而成。

钢板按厚度分,薄钢板<4毫米(最薄0.2毫米),厚钢板4~60毫米,特厚钢板60~115毫米。

钢板按轧制分,分热轧和冷轧。

薄板的宽度为500~1500毫米;厚的宽度为600~3000毫米。薄板按钢种分,有普通钢、优质钢、合金钢、弹簧钢、不锈钢、工具钢、耐热钢、轴承钢、硅钢和工业纯铁薄板等;按专业用途分,有油桶用板、搪瓷用板、防弹用板等;按表面涂镀层分,有镀锌薄板、镀锡薄板、镀铅薄板、塑料复合钢板等.

在各大领域内,用到钢板的地方很多,都需要对钢板边角进行倒角去料,而目倒角基本采用人工倒角,使用倒角机,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外部呈矩形机构,所述机台上设有三向切割机构,所述机台内部设有废料回收机构,所述机台外壁设有取料机构,所述机台顶面设有夹紧机构,所述三向切割机构是由安装在机台上的门型架、固定在门型架上的两对一号轴架、插装在一号轴架上的一号滚轴丝杠、套装在一号滚轴丝杠上的一号花键、套装在一号花键上的走向块、固定在走向块上的走向板、固定在走向板上的二号轴架、插装在二号轴架上的二号滚轴丝杠、套装在二号滚轴丝杠上的二号花键、固定在二号花键上的稳固板、设置在稳固板上的一号驱动件、安装在一号驱动件上的铣刀、开在走向板上的一对行进槽和一端插装在行进槽内;且另一端与稳固板连接的承重杆,所述一号轴架和二号轴架上均安装二号驱动件,所述二号驱动件与滚轴丝杠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废料回收机构是由开在机台上的多个漏孔,安装在机台内壁上的四个支撑件、固定在支撑件上的硬钢弹簧和设置在硬钢弹簧端面的振荡器共同构成的。

所述机台中心部位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上固定收集筒。

所述收集筒上开有一圈捆绑槽,所述捆绑槽上固定卡紧箍。

所述收集筒上设有收集袋。

所述夹紧机构是由设置在机台上的加紧板、连接在加紧板外上表面;且靠近一端处的竖置一号加紧板、开在一号加紧板中心部的限位孔、开在加紧板外上表面中心部:且延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台、安装在滑台上的伸缩电机和套装在伸缩电机伸缩端上:且位于其机身前端面上的二号加紧板共同构成的。

所述伸缩电机伸缩端穿过限位孔外连接有固定件。

所述取料机构是由开在机台外壁上的取料口、配装在取料口上的挡门。

所述挡门上固定把手。

所述把手上加工防滑楞。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本装置搭载PLC系列控制后,可完全实现自动化,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的人工去料倒角,大大增加生产速度,同时倒角度更为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三向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台;2、门型架;3、一号轴架;4、一号滚轴丝杠;5、一号花键;6、走向块;7、走向板;8、二号轴架;9、二号滚轴丝杠;10、二号花键;11、稳固板;12、一号驱动件;13、铣刀;14、承重杆;15、二号驱动件;16、支撑件;17、硬钢弹簧;18、振荡器;19、收集筒;20、捆绑槽;21、卡紧箍;22、收集袋;23、一号加紧板;24、二号加紧板;25、加紧板;26、滑槽;27、滑台;28、伸缩电机;29、固定件;30、挡门;3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外部呈矩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设有三向切割机构,所述机台1内部设有废料回收机构,所述机台1外壁设有取料机构,所述机台1顶面设有夹紧机构,所述三向切割机构是由安装在机台1上的门型架2、固定在门型架2上的两对一号轴架3、插装在一号轴架3上的一号滚轴丝杠4、套装在一号滚轴丝杠4上的一号花键5、套装在一号花键5上的走向块6、固定在走向块6上的走向板7、固定在走向板7上的二号轴架8、插装在二号轴架8上的二号滚轴丝杠9、套装在二号滚轴丝杠9上的二号花键10、固定在二号花键10上的稳固板11、设置在稳固板11上的一号驱动件12、安装在一号驱动件12上的铣刀13、开在走向板7上的一对行进槽和一端插装在行进槽内;且另一端与稳固板11连接的承重杆14,所述一号轴架3和二号轴架8上均安装二号驱动件15,所述二号驱动件15与滚轴丝杠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废料回收机构是由开在机台1上的多个漏孔,安装在机台1内壁上的四个支撑件16、固定在支撑件16上的硬钢弹簧17和设置在硬钢弹簧17端面的振荡器18共同构成的;所述机台1中心部位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上固定收集筒19;所述收集筒19上开有一圈捆绑槽20,所述捆绑槽20上固定卡紧箍21;所述收集筒19上设有收集袋22;所述夹紧机构是由设置在机台1上的加紧板25、连接在加紧板25外上表面;且靠近一端处的竖置一号加紧板23、开在一号加紧板23中心部的限位孔、开在加紧板25外上表面中心部:且延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6、设置在滑槽26内的滑台27、安装在滑台27上的伸缩电机28和套装在伸缩电机28伸缩端上:且位于其机身前端面上的二号加紧板24共同构成的;所述伸缩电机28伸缩端穿过限位孔外连接有固定件29;所述取料机构是由开在机台1外壁上的取料口、配装在取料口上的挡门30;所述挡门30上固定把手31;所述把手31上加工防滑楞。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一种可计算机控制刀具行程的钢板边缘倒角去料设备,包括机台,机台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外部呈矩形机构,机台上设有三向切割机构,机台内部设有废料回收机构,机台外壁设有取料机构,机台顶面设有夹紧机构,三向切割机构是由安装在机台上的门型架、固定在门型架上的两对一号轴架、插装在一号轴架上的一号滚轴丝杠、套装在一号滚轴丝杠上的一号花键、套装在一号花键上的走向块、固定在走向块上的走向板、固定在走向板上的二号轴架、插装在二号轴架上的二号滚轴丝杠、套装在二号滚轴丝杠上的二号花键、固定在二号花键上的稳固板、设置在稳固板上的一号驱动件、安装在一号驱动件上的铣刀、开在走向板上的一对行进槽和一端插装在行进槽内;且另一端与稳固板连接的承重杆,一号轴架和二号轴架上均安装二号驱动件,二号驱动件与滚轴丝杠端面固定连接,本装置搭载PLC系列控制后,可完全实现自动化,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的人工去料倒角,大大增加生产速度,同时倒角度更为精准。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PLC系列控制器,以型号为SIEMENS的控制器为例,首先通过本领域人员,将该型号的控制器分别与各用电元件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将板材放置在机台1的夹紧机构上,通过加紧板25上加工滑槽26,在滑槽26内放置滑台27,在滑台27上安装伸缩电机28,同时将二号加紧板24套装在其伸缩端上,并且将其固定在伸缩电机28的外壳上、在加紧板25上靠近一端处设置一号加紧板23,将伸缩电机28的活塞端与一号加紧板23固定连接,这样通过伸缩电机28的伸缩就可以实现通过一号加紧板23与二号加紧板24之间的配合将板材加紧,然后控制一对二号驱动件15驱动位于一号轴架3上的一号滚轴丝杠4,一号滚轴丝杠4丝杠旋转后,位于一号滚轴丝杠4上的一号花键5左右移动,那么位于一号花键5上的走向块6也会左右运动,这样位于一对走向块6上的走向板7也会左右运动,控制位于二号轴架8上二号驱动件15,其驱动二号滚轴丝杠9,二号滚轴丝杠9旋转后,位于其上二号花键10前后运动,那么位于二号花键10上的稳固板11也会做前后运动,这样固定在稳固板11上的一号驱动件12驱动铣刀13转动后,对板材棱角处进行倒角,打开振荡器18,振荡器18通过连接在其上硬钢弹簧17,将震动传输给支撑件16和机台1,传输给加紧板25,加紧板25表面不断产生震动,将废料和边角料由漏孔掉入机台1顶面,由于机台1顶面为锥形,废料会掉入收集孔中,在由收集筒19最终掉入到收集袋22中。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