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轴套双面自动切端面倒角机技术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869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于轴套双面自动切端面倒角机技术的上料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轴套双面自动切端面倒角机技术的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圆柱形工件(包括实心圆柱形工件和中空圆柱形工件)的端面倒角和切端面通常是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现在的倒角机没有上料设备,只依靠人工进行上料,这样的方式劳动强度大,不易控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轴套双面自动切端面倒角机技术的自动上料装置,设计合理,实现上料的自动化控制,而且实现一左一右同时或者不同时上料,提供了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成本,适于推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轴套双面自动切端面倒角机技术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有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旋转杆,旋转杆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料夹取装置;所述底座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器和触摸屏,且底座上设置有对应上料夹取装置的红外传感器,控制器连接触摸显示屏、红外传感器、旋转动力装置和上料夹取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安装在安装座内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连接控制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料夹取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支撑架外侧端部的升降动力装置,升降动力装置的下端传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对向夹取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对向夹取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滑槽,滑槽内对称滑动设置有两个夹板;所述滑槽内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外侧端部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夹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旋转电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现上料的自动化控制,而且实现一左一右同时或者不同时上料,提供了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成本,适于推广。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基于轴套双面自动切端面倒角机技术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3,底座3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内设置有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旋转杆1,旋转杆1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架12,支撑架1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上料夹取装置。为了保证底座的牢固,底座3内可以设置承重块2,增加底座的重量。安装座4内的旋转动力装置为安装在安装座内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连接控制器。

所述底座3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控制器和触摸屏,且底座上设置有对应上料夹取装置的红外传感器,控制器连接触摸显示屏、红外传感器、旋转动力装置和上料夹取装置。

所述上料夹取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支撑架外侧端部的升降动力装置11,升降动力装置11的下端传动连接有升降杆10,升降杆10的下端设置有底板8,底板8上设置有对向夹取装置。所述对向夹取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8上的滑槽,滑槽内对称滑动设置有两个夹板5、6。所述滑槽内设置有螺杆9,螺杆9的外侧端部连接有旋转动力装置。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夹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旋转动力装置为旋转电机。螺杆旋转,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夹板5、6同步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实现夹取和松开。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现上料的自动化控制,而且实现一左一右同时或者不同时上料,提供了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成本,适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