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717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钻头。



背景技术:

钻头是用以在实体材料上钻削出通孔或盲孔,并能对已有的孔扩孔的刀具;如图1所示,现有的钻头主要包括钻柄3、钻身2以及头部1,钻身上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在图1的视角中,两条螺旋导屑槽4交错形成五个槽部41,五个槽部41的槽宽(即槽部两侧在中径线上的轴向距离)均相等,且各槽部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即,导程相同)。此种结构是因为在加工螺旋导屑槽的过程中,刀具行走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正螺旋线,此处的正螺旋线是指的螺距相同的螺旋线;在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的螺距相同以及螺旋导屑槽槽宽相同的情况下,各个槽部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即,导程相同)。采用此种导程相同的钻头在钻削时,由于的转速是恒定的,使得碎屑在螺旋导屑槽各个位置时的走速一样,碎屑对螺旋导屑槽各部分的挤压力方向趋近一致,所以挤压力容易相互叠加导致钻头中部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屑能力强、使用寿命更加持久的新型钻头。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钻头,包括钻身,钻身上开设有螺旋导屑槽;其中,螺旋导屑槽的导程为变导程。

由于螺旋导屑槽的导程为变导程,使得切屑过程中碎屑在螺旋导屑槽各个部分之间的走速不同,碎屑对螺旋导屑槽各个部分的挤压力不同,且挤压力的方向也不同,挤压力不容易相互叠加。减小了因为挤压力容易叠加导致钻头中部断裂的可能性,具有排屑能力更强、寿命更长的特点。

其中,所述变导程为螺旋导屑槽的导程由钻身头部方向至钻身尾部方向逐渐增大。

采用此种结构导程由小变大,使得钻头头部产生的碎屑更加快速的移动到钻头的后半段螺旋槽中,减小钻头头部的碎屑堆积程度,从而提高钻头的寿命以及排屑能力。

其中,所述变导程为螺旋导屑槽的导程由钻身头部方向至钻身尾部方向逐渐减小。

采用此种结构导程由小变大,使得钻头后半段的螺旋导屑槽中的碎屑可以更加快速的排出。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宽由螺旋槽起始部位至螺旋槽终止部位逐渐增加从而使导程逐渐增大,螺旋导屑槽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为正螺旋线。

由于螺旋导屑槽的导程在加工过程中是由刀具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和槽宽同时决定的,此处利用槽宽的变化实现螺旋导屑槽的导程逐渐增大,起到容易加工钻头的作用。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宽为恒值,螺旋导屑槽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逐渐则增大。

采用此种结构,利用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逐渐增大,使得螺旋导屑槽的导程逐渐增大,起到容易加工钻头的作用。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宽由螺旋槽起始部位至螺旋槽终止部位逐渐增大,螺旋导屑槽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增大。

采用此种结构利用,槽宽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同时变化,使得螺旋导屑槽的导程逐渐增大,此种结构使得钻头头部的碎屑可以更加快速的移动至后半段螺旋导屑槽中,进一步减小头部的碎屑堆积程度。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宽由螺旋槽起始部位至螺旋槽终止部位逐渐减小。

采用此种结构,利用槽宽的变化实现螺旋导屑槽的导程逐渐减小,起到容易加工钻头的作用。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宽为恒值,螺旋导屑槽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沿钻身头部方向至钻身尾部方向逐渐减小。

采用此种结构,利用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的变化,使得螺旋导屑槽的导程逐渐减小,起到容易加工钻头的作用。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宽由螺旋槽起始部位至螺旋槽终止部位逐渐减小,螺旋导屑槽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的螺距沿钻身头部方向至钻身尾部方向逐渐减小。

采用此种结构,螺旋槽起始部位时槽宽为最大值,可以增加起始部位的容量;尾部的槽宽为最小值,导程为最小值,更加有利于碎屑快速排出。

其中,螺旋导屑槽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或变深。

采用此种槽深逐步变化的结构,改变碎屑对螺旋导屑槽各个部分的挤压力方向,使得挤压力不容易相互叠加,减小了因为叠加导致钻头中部断裂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钻头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头部1、钻身2以及钻柄3。钻身1上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4,图1为钻头的侧视图,故两条螺旋导屑槽4在该侧视图中形成五个槽部,分别为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其中,槽部Ⅲ43、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Ⅳ44是由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槽部Ⅱ42以及槽部Ⅳ44是由另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

螺旋导屑槽4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螺距由钻头头部至尾部方向逐渐增大的螺旋线,此种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常见的有阿基米德螺旋线。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D为定值,即指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的槽宽均相等。由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的螺距逐渐增大,而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D不变,因此,螺旋导屑槽4的导程为变导程,并且是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增大的变导程。以槽部Ⅰ41、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Ⅴ45为例,导程PⅠⅢ<导程PⅢⅤ

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所示,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头部1、钻身2以及钻柄3。钻身1上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4,图2为钻头的侧视图,故两条螺旋导屑槽4在该侧视图中形成五个槽部,分别为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其中,槽部Ⅲ43、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Ⅳ44是由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槽部Ⅱ42以及槽部Ⅳ44是由另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

螺旋导屑槽4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正螺旋线,所谓正螺旋线指螺距相同的螺旋线。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增大,即指槽部Ⅰ41的槽宽<槽部Ⅲ43的槽宽D<槽部Ⅴ45的槽宽D。由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正螺旋线,而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逐渐增大,因此,螺旋导屑槽4的导程为变导程,并且是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增大的变导程。以槽部Ⅰ41、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Ⅴ45为例,导程PⅠⅢ<导程PⅢⅤ

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

实施例3:

参照附图4所示,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头部1、钻身2以及钻柄3。钻身1上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4,图2为钻头的侧视图,故两条螺旋导屑槽4在该侧视图中形成五个槽部,分别为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其中,槽部Ⅲ43、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Ⅳ44是由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槽部Ⅱ42以及槽部Ⅳ44是由另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

螺旋导屑槽4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螺距由钻头头部至尾部方向逐渐增大的螺旋线。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增大,即指槽部Ⅰ41的槽宽<槽部Ⅲ43的槽宽D<槽部Ⅴ45的槽宽D。由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的螺距逐渐增大,且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逐渐增大,因此,螺旋导屑槽4的导程为变导程,并且是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增大的变导程。以槽部Ⅰ41、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Ⅴ45为例,导程PⅠⅢ<导程PⅢⅤ

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

实施例4:

参照附图5所示,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头部1、钻身2以及钻柄3。钻身1上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4,图1为钻头的侧视图,故两条螺旋导屑槽4在该侧视图中形成五个槽部,分别为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其中,槽部Ⅲ43、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Ⅳ44是由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槽部Ⅱ42以及槽部Ⅳ44是由另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

螺旋导屑槽4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螺距由钻头头部至尾部方向逐渐减小的螺旋线。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D为定值,即指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的槽宽均相等。由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的螺旋升角逐渐减小,而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D不变,因此,螺旋导屑槽4的导程为变导程,并且是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导程。以槽部Ⅰ41、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Ⅴ45为例,导程PⅠⅢ>导程PⅢⅤ

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

实施例5:

参照附图6所示,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头部1、钻身2以及钻柄3。钻身1上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4,图2为钻头的侧视图,故两条螺旋导屑槽4在该侧视图中形成五个槽部,分别为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其中,槽部Ⅲ43、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Ⅳ44是由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槽部Ⅱ42以及槽部Ⅳ44是由另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

螺旋导屑槽4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正螺旋线。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减小,即指槽部Ⅰ41的槽宽>槽部Ⅲ43的槽宽D>槽部Ⅴ45的槽宽D。由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正螺旋线,而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逐渐减小,因此,螺旋导屑槽4的导程为变导程,并且是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导程。以槽部Ⅰ41、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Ⅴ45为例,导程PⅠⅢ>导程PⅢⅤ

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

实施例6:

参照附图7所示,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头部1、钻身2以及钻柄3。钻身1上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开设有两条螺旋导屑槽4,图2为钻头的侧视图,故两条螺旋导屑槽4在该侧视图中形成五个槽部,分别为槽部Ⅰ41、槽部Ⅱ42、槽部Ⅲ43、槽部Ⅳ44以及槽部Ⅴ45,其中,槽部Ⅲ43、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Ⅳ44是由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槽部Ⅱ42以及槽部Ⅳ44是由另一条螺旋导屑槽4形成。

螺旋导屑槽4的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为螺距由钻头头部至尾部方向逐渐减小的螺旋线。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增大,即指槽部Ⅰ41的槽宽>槽部Ⅲ43的槽宽D>槽部Ⅴ45的槽宽D。由于假想加工螺旋中心线A的螺旋升角逐渐减小,且螺旋导屑槽4的槽宽逐渐减小,因此,螺旋导屑槽4的导程为变导程,并且是由头部1至钻柄3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导程。以槽部Ⅰ41、槽部Ⅲ43以及槽部Ⅴ45为例,导程PⅠⅢ>导程PⅢⅤ

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螺旋导屑槽4的槽深由螺旋导屑槽4的起始位置至螺旋导屑槽的末端位置逐步变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