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036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工具夹片的加工过程包括螺纹加工和切割加工,一般加工方式都是分步进行,需要人工操作,将工具夹片加工成三片夹片的工艺也是分三次加工,这种情况下需要人工作业连续装夹加工,工作量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目前工具夹片加工生产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整合加工方式、缩短工期、减小劳动强度是今后研究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的重点内容,研发一种自动化生产的工具夹片加工系统显得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化生产、最大程度上减小劳动强度的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线。

一种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线,包括送料传送带、螺纹加工器和传送切割器,所述螺纹加工器包括定位转盘、螺纹加工刀具、夹紧推杆和推出推杆,可连续对工具夹片毛坯件进行螺纹加工;所述送料传送带可将工具夹片毛坯件连续传送至定位转盘上的料槽内;所述传送切割器包括环形传送带、夹具、切割刀具和收集盒,可将螺纹加工器中推出推杆推出的工件自动安装在夹具上并由环形传送带传传送至三个切割刀具上一次性切割成三片掉落至收集盒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定位转盘可转动,其柱面开有若干可盛放工具夹片毛坯的料槽,转盘转动配合送料传送带将工具夹片毛坯依次放入料槽中进行螺纹加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纹加工刀具安装在定位转盘正上方,可进行螺纹加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夹紧推杆可伸缩,当定位转盘转过一个角度后夹紧推杆伸长夹紧工件,螺纹加工刀具金型加工,所述推出推杆可伸缩,当定位转盘转过一个角度,加工螺纹完成的工件对准环形传送带上的的夹具,推出推杆将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推出,进入到切割工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被推出推杆推出,自动安装在夹具上并由环形传送带传传送至三个切割刀具上一次性切割成三片掉落至收集盒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高效,能连续对工具夹片进行螺纹加工和切割,实现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的自动化,可有效解决目前工具夹片加工中人工作业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具体体现在:

1、运用定位转盘可转动配合送料传送带将工具夹片毛坯依次放入定位转盘料槽中进行连续螺纹加工,工作效率较高且保证了加工的连续性;

2、夹紧推杆可伸缩,当定位转盘转过一个角度后夹紧推杆伸长夹紧工件,螺纹加工刀具金型加工,所述推出推杆可伸缩,当定位转盘转过一个角度,加工螺纹完成的工件对准环形传送带上的的夹具,推出推杆将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推出,进入到切割工序;

3、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被推出推杆推出,自动安装在夹具上并由环形传送带传传送至三个切割刀具上一次性切割成三片掉落至收集盒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具夹片加工生产线,包括送料传送带1、螺纹加工器2和传送切割器3,所述螺纹加工器2包括定位转盘2c、螺纹加工刀具2b、夹紧推杆2a、固定板2e和推出推杆2d,所述定位转盘2c可转动,其柱面开有若干可盛放工具夹片毛坯的料槽,所述螺纹加工刀具2b安装在定位转盘2c正上方,可进行螺纹加工,所述夹紧推杆2a可伸缩,伸长时可夹紧工件,所述推出推杆2d可伸缩,可将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推出;所述送料 传送带1可将工具夹片毛坯件连续传送至定位转盘2c上的料槽内;所述传送切割器3包括环形传送带3a、夹具3b、切割刀具3c和收集盒3d,可将螺纹加工器2中推出推杆2d推出的工件自动安装在夹具3b上并由环形传送带传3a传送至三个切割刀具3c上一次性切割成三片掉落至收集盒3d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转盘2c可转动,其柱面开有若干可盛放工具夹片毛坯的料槽,定位转盘2c转动配合送料传送带1将工具夹片毛坯依次放入料槽中进行螺纹加工。

本实施例中,螺纹加工刀具2b安装在定位转盘2c正上方,可进行螺纹加工。

本实施例中,夹紧推杆2a可伸缩,当定位转盘2c转过一个角度后夹紧推杆2a伸长夹紧工件,螺纹加工刀具2b进行加工,所述推出推杆2d可伸缩,当定位转盘2c转过一个角度,加工螺纹完成的工件对准环形传送带3a上的的夹具3b,推出推杆2d将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推出,进入到切割工序。

本实施例中,螺纹加工完成的工具夹片被推出推杆2d推出,自动安装在夹具3b上并由环形传送带传3a传送至三个切割刀具3c上一次性切割成三片掉落至收集盒3d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