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键槽拉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919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键槽拉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结构键槽拉刀。



背景技术:

拉刀是用于拉削成形的刀具。刀具表面上有多排刀齿,各排刀齿的齿高和形状从切入端至切出端依次升高和变化。当拉刀作拉削运动时,每个刀齿就从工件上切下一定厚度的金属,最终得到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键槽拉刀是用于拉削键槽的工具,具有拉削余量大,齿数多,拉削表面粗糙度较大的特点。目前盘类零件键槽一般都采用直齿单键槽拉刀进行加工,该拉刀的刀齿包括前导部、切削齿部和校准齿部。其中前导部起引导作用,可防止拉刀歪斜;切削齿部用于完成切削工作;校准齿部起修光和校准作用。

现有的直齿单键槽拉刀的切削齿部的横截面为矩形,采用矩形切削齿部的拉刀在切削时只有2点参与切削,切削时容易发生振动,因此切削效率低,且切削出的键槽粗糙度差,对称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削效率高,且有利于改善所加工出的键槽的粗糙度和对称度的新型结构键槽拉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结构键槽拉刀,包括拉头、刀体和刀齿,所述刀齿包括前导部、切削齿部和校准齿部,且所述前导部和切削齿部的横截面为梯形。

将矩形齿改为梯形齿结构,使得切削方式从两点切削变为4点切削,有利于减小振动,改善所加工键槽的对称度和粗糙度。

进一步,所述刀体各部分等高,所述刀齿的齿高从切入端至切出端依次升高,所述前导部每齿升高量为0.14mm-0.16mm,切削齿部每齿升高量为0.07mm-0.09mm。

作为优选,所述前导部每齿升高量为0.15mm,所述切削齿部每齿升高量为0.08mm。

进一步,所述刀齿的前导部齿数为10-14齿,前导部31切深为1.7mm-1.8mm;切削齿部齿数为42-46齿,切削齿部切深为3.4mm-3.6mm,所述拉刀的长度小于等于928mm。

将前导部改为梯形齿结构,此时前导部也参与切削,相当于前导部承担了部分切削齿部的功能。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键槽深度不变,且前导部参与了部分切削,因此可相应地减少切削齿的数量,从而缩短拉刀长度,降低拉刀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结构键槽拉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结构键槽拉刀,包括拉头10、刀体20和刀齿30。刀齿包括前导部31、切削齿部32和校准齿部33。为了增加了切削的稳定性,将前导部31和切削齿部32改为横截面为梯形的结构。这样,梯形齿的四个端部都可参与切削,相当于由原来的两点切削改为了四点切削,切削时不易打滑且可避免应力集中导致刀齿断裂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键槽拉刀,刀体20各部分等高,刀齿30的前导部31齿数为10-14齿,每齿升高量为0.14mm-0.16mm,优选为0.15mm,前导部31切深为1.7mm-1.8mm;切削齿部32齿数为42-46齿,每齿升高量为0.07mm-0.09mm,优选为0.08mm,总切深为5mm-5.5mm,拉刀的长度小于等于928mm。

现有键槽拉刀中,前导部31只起到引导作用,并不参与切削。本实施例的键槽拉刀,其前导部31采用梯形齿结构,使得前导部31也可参与切削,相当于让前导部31承担了部分切削齿部32的功能,在切削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切削齿部32的切屑齿数量可以相应减少。

加工时,将拉刀置于预加工槽表面,拉刀作拉削运动时,前导部31、切削齿部32和校准齿部33依次和预加工槽发生作用。前导部31不仅起到引导作用,还可参与切削工作;切削齿部32与预加工槽作用完成大部分切削任务;校准齿部33起修光和校准作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