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却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3122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冷却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冷却铣刀。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使用冷却液对刀具进行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冷却液从外侧沿单方向浇至切削区域,切屑会阻碍冷却液到达刀刃的前刀面,因而不利于刀刃的散热,且不利于刀具排屑,这样使得刀具的寿命较低,而且还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冷却铣刀,其能够降低切削区域温度,大大降低刀刃受到的热冲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冷却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刀头和刀杆,所述刀头具有若干个刀齿,各刀齿均沿螺旋线设置,所述冷却铣刀内部具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尾端贯穿至所述刀杆的尾端端面,所述主流道的头端封闭,所述冷却铣刀内部还设有若干分流道,各分流道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各分流道沿螺旋线分布在所述刀头的侧壁。

具体地,各刀齿均对应有一个分流道,分流道的出液口位于刀齿之间的容屑槽的底面,冷却液能够经由分流道射向刀齿的前刀面。

具体地,沿所述刀杆至所述刀头的方向,所述主流道的直径逐渐变小。

具体地,所述主流道沿所述刀杆的轴向设置,所述分流道沿所述刀杆至所述刀头的方向朝外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分流道与所述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a ,44°≤a≤50°。

具体地,沿自内朝外的方向,所述分流道的直径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从外置高压泵出来的高压冷却液,经由主流道及分流道直接喷射到刀齿前刀面的切削区域,高压冷却液能有效地将切削区域的热量带走,降低切削温度,大大降低刀刃受到的热冲击。由于各分流道沿螺旋线分布在刀头的侧壁,冷却液能够均匀地流进各个刀齿的前刀面,从而能够起到更佳的冷却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冷却铣刀进行铣削时,由于冷却液压强较大,射速较快,冷却液冲击切屑时会导致切屑脆性增加,易于折断,以形成短小切屑,避免切屑缠绕在工件周围。因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内冷却铣刀进行铣削的过程中,无需频繁停机以进行人工去除长条状的缠绕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冷却铣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冷却铣刀半剖切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 刀头、 2. 刀杆、 3. 主流道、 4. 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冷却铣刀,包括一体成型的刀头1和刀杆2,刀头1具有若干个刀齿,各刀齿均沿螺旋线设置、冷却铣刀内部具有主流道3,主流道3的尾端贯穿至刀杆2的尾端端面,主流道3的头端封闭。冷却铣刀内部还设有若干分流道4,各分流道4均与主流道3连通,各分流道4沿螺旋线分布在刀头1的侧壁。

具体地,各刀齿均对应有一个分流道4,分流道4的出液口位于刀齿之间的容屑槽的底面,冷却液能够经由分流道4射向刀齿的前刀面。冷却液能精准直达刀刃前刀面与切屑之间的切削区域,有效延长刀具寿命,改善工件表面质量。

具体地,沿刀杆2至刀头1的方向,主流道3的直径逐渐变小,使得冷却液在流经主流道3的过程中,其压强逐渐增大,流速逐渐增大。

具体地,主流道3沿刀杆2的轴向设置,分流道4沿刀杆2至刀头1的方向朝外倾斜设置。

具体地,见图2,分流道4与主流道3之间的夹角为a ,a=46°,有利于冷却液平稳地从主流道3流入分流道4,而不会受到太大的液流阻力。

具体地,沿自内朝外的方向,分流道4的直径逐渐变小,使得冷却液在流经分流道4的过程中,其压强逐渐增大,流速逐渐增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