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旋转的管系法兰焊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1864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旋转的管系法兰焊接平台。



背景技术:

齿轮箱管系的焊接操作主要有钢管与钢管对接焊接,以及钢管与法兰焊接。实际在的操作中,需要焊接的管型较多。在如管系与法兰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手工满焊时,焊缝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焊接管系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焊接时需要多次旋转该焊接管系并找正,使得焊接质量难以控制,存在焊缝不均,焊瘤较多,未形成鳞状纹路和焊缝易形成砂眼等缺陷,给产品带来较大的质量隐患。除此之外,使得工人在焊接操作中形成繁琐不连续,效率较低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附带造成管系焊接周期较长,而制管效率直接影响整个齿轮箱的装配效率、装配周期和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旋转的管系法兰焊接平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旋转的管系法兰焊接平台,包括横卧设置的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外部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向右伸入到所述支撑箱内,并与设置在该支撑箱内的偏航变桨减速装置左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偏航变桨减速装置横卧设置,且所述偏航变桨减速装置右部的输出端连接有锥齿轮,所述偏航变桨减速装置右侧竖直设置有第一中间轴,该第一中间轴与所述支撑箱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有伞齿轮,该伞齿轮与所述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小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的右部竖直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设置有中间大齿轮,该中间大齿轮与所述中间小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上端伸出到所述支撑箱外,并连接在用于夹持待焊接件的输出卡盘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支撑箱用来作为整个焊接平台的主要结构骨架,用来设置其他部件。驱动电机提供转动,并通过偏航变桨减速装置将转动传递到锥齿轮,然后通过锥齿轮和伞齿轮的配合来带动第一中间轴转动。第一中间轴转动通过中间小齿轮和中间大齿轮的啮合来带动第二中间轴的转动,并且由于采用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配合,转速传递到第二中间轴上时,具有减速效果。第二中间轴的转动输出传递到输出卡盘上,该输出卡盘夹持住待焊接工件,并转动进行焊接。

进一步,为了保证第一中间轴的转动,并稳定地设置在支撑箱上,所述第一中间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箱上。

进一步,为了保证第二中间轴的转动,同时稳定地设置在支撑箱上,所述第二中间轴的下端通过第三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箱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便于使用,通过设置一个电机带动的自动化装置来夹持住待焊接的工件,然后进行焊接,现对现有的技术,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进而使得整个装配效率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自动旋转的管系法兰焊接平台,具有横卧设置的支撑箱14,所述支撑箱14外部的左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该驱动电机1的输出端向右伸入到所述支撑箱14内,并与设置在该支撑箱14内的偏航变桨减速装置2左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偏航变桨减速装置2横卧设置,且所述偏航变桨减速装置2右部的输出端连接有锥齿轮5,所述偏航变桨减速装置2右侧竖直设置有第一中间轴11,该第一中间轴11与所述支撑箱14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11上设置有伞齿轮6,该伞齿轮6与所述锥齿轮5啮合,所述第一中间轴11上设置有中间小齿轮8,所述第一中间轴11的右部竖直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中间轴12,所述第二中间轴12上设置有中间大齿轮10,该中间大齿轮10与所述中间小齿轮8啮合,所述第二中间轴12的上端伸出到所述支撑箱14外,并连接在用于夹持待焊接件的输出卡盘4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设置方便,效果稳定,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第一中间轴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7连接在所述支撑箱14上。所述第二中间轴12的下端通过第三轴承9连接在所述支撑箱14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中的情况如下:

首先将待焊接的钢管通过输出卡盘4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开启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提供转动,并通过偏航变桨减速装置2将转动传递到锥齿轮5,然后通过锥齿轮5和伞齿轮6的配合来带动第一中间轴11转动。第一中间轴11转动通过中间小齿轮8和中间大齿轮10的啮合来带动第二中间轴12的转动,并且由于采用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配合,转速传递到第二中间轴12上时,具有减速效果。第二中间轴12的转动输出传递到输出卡盘4上,该输出卡盘4夹持住待焊接工件,并转动进行焊接。输出卡盘4夹持住待焊接工件,均匀转动,此时,只需要工人将焊枪稳定在一点就能焊接,不需要人工对工件进行正位。焊接质量大大提高,且焊接操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