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卡座连接器的自动组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6368发布日期:2018-06-15 21:3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卡座连接器的自动组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卡座连接器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卡座连接器的自动组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手机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卡座连接器(图1)作为手机零部件之一,其主要由铁壳21,主体22,转轴23和铆钉24四个零件组成,其中,铁壳21和主体22是编带包装(如图3、图4所示),转轴23和铆钉24散装由振动盘上料。然而,现有的手机卡座连接器完全人工组装方式或者半自动组装方式生产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不高,导致产品成本高,竞争力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急需一种能够快速自动组装手机卡座连接器四个部分的自动组装生产线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操作人员从危险、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手机卡座连接器的自动组装生产线,解决现有的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不高,产品成本高,且安全事故频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卡座连接器的自动组装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和流道,所述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主体去料装置、组装转轴装置和组装铆钉装置,所述主体去料装置、组装转轴装置、组装铆钉装置依次通过所述流道相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台上依次连接设置有裁切主体装置、组装铁壳装置和转移检测装置,所述裁切主体装置通过所述流道与所述组装铆钉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控制显示装置,所述控制显示装置分别与所述主体去料装置、组装转轴装置、组装铆钉装置、裁切主体装置、组装铁壳装置和转移检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智能控制各装置运行和显示控制参数与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去料装置包括编带转盘、从动卷盘、第一气缸、第一推杆、第一静棘轮、棘轮支座、第二推杆、第二气缸、第一裁切块、第一滑动导轨、第一定位杆、第一裁切杆、第二定位杆、第二裁切杆、第二静棘轮、动棘轮和弹簧,所述编带转盘和从动卷盘分别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的第一支架上,所述编带转盘上主体编带依次经过所述从动卷盘、第一静棘轮设置在所述流道上,所述流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推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导轨上,所述第一滑动导轨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流道上,所述第一推杆底端固设有第一裁切块,所述第一裁切杆和第二裁切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裁切块上,所述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分别竖直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裁切块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分别与主体编带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第一裁切块与所述流道上的主体编带相配合,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棘轮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棘轮支座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动棘轮相连接,所述第一静棘轮、第二静棘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流道一侧,且所述第一静棘轮、第二静棘轮、动棘轮分别与主体编带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组装转轴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气缸送料机构、第一凸轮转移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振动盘设置所述第一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振动盘通过送料滑道与所述气缸送料机构相连接,所述气缸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气缸送料机构上方设置有第一凸轮转移机构,所述第一凸轮转移机构与所述流道上的主体编带相配合,所述流道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与所述凸轮转移机构、主体编带相配合,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五气缸、第一推板、第四滑动导轨和插板,所述第五气缸通过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插板相连接,所述插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滑动导轨上并与转轴相配合,所述第四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流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送料机构包括第三气缸、第二滑动导轨、第三推杆、第四气缸、第四推杆、第三滑动导轨和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三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三推杆相连接,所述第三推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导轨内,所述第二滑动导轨设置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三滑动导轨,所述第三滑动导轨上滑动地设置有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与所述第四气缸相连接,且所述第四推杆上端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定位销,所述第四气缸和第三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组装铆钉装置包括第二凸轮转移机构、铆钉压紧机构、切断推杆、第五气缸、第二振动盘和送料滑道,所述第二振动盘通过所述送料滑道与所述切断推杆的切断槽相连接,所述切断推杆与所述第五气缸相连接,所述切断推杆通过所述第二凸轮转移机构与所述流道配合连接,所述铆钉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轮转移机构后面的所述流道上,所述铆钉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凸轮块、第二连接块、压紧块、滑块和压杆,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四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块偏心固定连接,所述凸轮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凸轮轨道内,所述滑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压紧块固定连接,所述压紧块设置在所述流道上方并与主体编带相配合,所述压杆可竖直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压紧块底部,且所述压杆与铆钉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裁切主体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上模具、下模具、第一废料盒、废料道、第二水平直线导轨、第二竖直直线导轨、第三电机、多个吸嘴支座、检测夹具、第四电机、第一方向转换夹具、第三竖直直线导轨、第二盘形凸轮和第四竖直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流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的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凸轮机构与所述上模具相连接,所述上模具下方配合地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所述下模具下方设置有第一废料盒,所述主体编带穿设在所述上模具、下模具之间,所述第三电机固设在所述第二盘形凸轮上,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水平直线导轨相连接,且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盘形凸轮上的凸轮槽内,所述第四竖直直线导轨、第二竖直直线导轨和第三竖直直线导轨依次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直线导轨上,多个所述吸嘴支座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竖直直线导轨、第二竖直直线导轨和第三竖直直线导轨上,所述吸嘴支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吸嘴、第二吸嘴和第三吸嘴,所述第一吸嘴、第二吸嘴和第三吸嘴下方间隔地设置有检测夹具和第一方向转换夹具,所述检测夹具和第一方向转换夹具之间设置有废料道,所述第一方向转换夹具与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装铆钉装置和所述裁切主体装置之间的所述流道上还设置有检测弹片机构,所述检测弹片机构包括第六气缸、第七气缸、第五推杆、第一压板、上检测台、第三定位杆、下检测台、第六推杆和第四定位杆,所述第六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第五推杆相连接,所述第五推杆与所述第一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上检测台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两边对称地设置有第三定位杆和第四定位杆,且所述第三定位杆和第四定位杆分别与主体编带上的定位孔相配合,所述上检测台下方设置有下检测台,所述主体编带设置在所述上检测台和下检测台之间,所述下检测台通过所述第六推杆与所述第七气缸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组装铁壳装置包括第一工位、固定盘、转盘、凸轮分割器、第三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凸轮转移机构、铁壳剪切机构、废料剪切机构、安装铁壳机构和棘轮送料机构,所述棘轮送料机构设置在铁壳进料道上,且所述棘轮送料机构与所述铁壳进料道上的铁壳编带进给配合,所述铁壳剪切机构、第三凸轮转移机构、废料剪切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铁壳进料道上,所述第三凸轮转移机构分别与所述铁壳剪切机构、转盘相配合,所述铁壳剪切机构包括多个第二压板、第十一气缸、连接块和第八推杆,多个所述第二压板设置在所述铁壳进料道上且与铁壳编带侧边相配合,所述第八推杆滑动地与所述铁壳进料道上的铁壳编带中部相配合,且所述第八推杆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十一气缸相连接,所述转盘上均匀对称地设置有多个夹具,所述夹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裁切主体装置衔接配合,所述第二工位与所述第三凸轮转移机构衔接配合,所述第三工位与所述转移检测装置衔接配合,所述转盘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盘,所述转盘与所述凸轮分割器驱动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安装铁壳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的所述固定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废料剪切机构包括第二废料盒、第八气缸、裁切推杆、第二裁切块和第三滑动导轨,所述第八气缸通过所述裁切推杆与所述第二裁切块相连接,所述裁切推杆可竖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动导轨上,所述第三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铁壳进料道上,所述第二裁切块与所述铁壳进料道上铁壳编带废料相配合,所述第二废料盒设置在所述第二裁切块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铁壳机构包括第九气缸、第二推板、推块、第七推杆和第十气缸,所述推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夹具上方,且与所述第九气缸相连接,所述推块配合地设置在所述夹具一侧,且所述推块通过所述第七推杆与所述第十气缸相连接,所述第十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检测装置包括第四凸轮转移机构、第二方向转换夹具和第五电机,所述第四凸轮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且所述第四凸轮转移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三工位、第二方向转换夹具、检测机构相衔接,所述第二方向转换夹具设置在所述第四凸轮转移机构下方,且与所述第五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五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转移机构与所述第二凸轮转移机构、第三凸轮转移机构、第四凸轮转移机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转移机构包括盘形凸轮、摆杆、吸嘴支座、吸嘴、水平直线导轨、摆动气缸、滚子和竖直直线导轨,所述摆动气缸设置在所述盘形凸轮上,所述盘形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台上,所述摆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盘形凸轮与所述摆杆一端相连接,所述摆杆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盘形凸轮表面,所述摆杆另一端通过所述滚子与所述吸嘴支座相连接,所述滚子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盘形凸轮的凸轮槽内,所述吸嘴支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竖直直线导轨上,所述竖直直线导轨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水平直线导轨上,所述水平直线导轨固设在所述盘形凸轮上,所述吸嘴支座底端固设有吸嘴,所述吸嘴与所述转轴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主体去料装置、组装转轴装置、组装铆钉装置、裁切主体装置、组装铁壳装置、转移检测装置、控制显示装置和流道,将主体去料、组装转轴、组装铆钉、主体裁切、组装铁壳、转移检测等所有工序过程按照直线布局方式集中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了工件在不同装置间的移动和自动化快速高效地组装手机卡座连接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操作人员从危险、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拆卸维修方便,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中图a、图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卡座连接器成品正面和反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卡座连接器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裁切前的主体编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裁切前的铁壳编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去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去料装置去掉裁切块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去料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料完成后的主体编带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转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凸轮转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铆钉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铆钉装置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铆钉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裁切主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弹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转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铁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铁壳裁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料裁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铁壳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5,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卡座连接器的自动组装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第一工作台9、第二工作台10和流道104,流道104设置在第一工作台9、第二工作台10上,第一工作台9上设置有主体去料装置1、组装转轴装置2和组装铆钉装置3,主体去料装置1、组装转轴装置2、组装铆钉装置3依次通过流道104相连接,第二工作台10上依次连接设置有裁切主体装置4、组装铁壳装置5和转移检测装置6,裁切主体装置4通过流道104与组装铆钉装置3相连接,第一工作台9上还设置有控制显示装置11,控制显示装置11分别与主体去料装置1、组装转轴装置2、组装铆钉装置3、裁切主体装置4、组装铁壳装置5和转移检测装置6相连接,用于智能控制各装置运行和显示控制参数与检测结果。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流程如图2所示:铁壳21按箭头方向向下并向前卡入主体22的卡扣中;转轴23按箭头向上固定在主体22上,与主体22上的轴孔同轴固定;铆钉24穿过转轴固定在主体22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去料装置1、组装转轴装置2、组装铆钉装置3、裁切主体装置4、组装铁壳装置5、转移检测装置6、控制显示装置11和流道104,将主体去料、组装转轴、组装铆钉、主体裁切、组装铁壳、转移检测等所有工序过程按照直线布局方式集中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了工件在不同装置间的移动和自动化快速高效地组装手机卡座连接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操作人员从危险、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拆卸维修方便,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稳定性好。

具体地,主体去料装置1包括编带转盘7、从动卷盘8、第一气缸101、第一推杆102、第一静棘轮103、棘轮支座105、第二推杆106、第二气缸107、第一裁切块108、第一滑动导轨109、第一定位杆110、第一裁切杆111、第二定位杆112、第二裁切杆113、第二静棘轮114、动棘轮115和弹簧116,编带转盘7和从动卷盘8分别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工作台9上的第一支架12上,编带转盘7上主体编带依次经过从动卷盘8、第一静棘轮103设置在流道104上,流道10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7,第一气缸101与第一推杆102相连接,第一推杆102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导轨109上,第一滑动导轨109竖直方向设置在流道104上,第一推杆102底端固设有第一裁切块108,第一裁切杆111和第二裁切杆113分别设置在第一裁切块108上,第一定位杆110、第二定位杆112分别竖直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裁切块108上,且第一定位杆110、第二定位杆112分别与主体编带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第一裁切块108与流道104上的主体编带相配合,第二气缸107通过第二推杆106与棘轮支座105固定连接,棘轮支座105通过弹簧116与动棘轮115相连接,第一静棘轮103、第二静棘轮114分别设置在流道104一侧,且第一静棘轮103、第二静棘轮114、动棘轮115分别与主体编带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电机驱动编带转盘7转动,经过从动卷盘8缓冲,将主体编带输送到流道104中;第一气缸101驱动第一推杆102和第一裁切块108向下运动,压缩第一推杆102和第一定位杆110和第二定位杆112之间的弹簧,使第一、第二定位杆(110、112)向下运动卡在主体编带上的定位孔中,第一裁切杆111和第二裁切杆113同时向下运动对主体编带相应位置进行裁切,裁切完的主体编带如图10所示,在这里先对编带进行裁切是为了装转轴23后整体易裁切。主体编带上料采取棘轮进料机构,动棘轮115在第二气缸107和弹簧116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进料时动棘轮115的尖角卡在物料编带的孔内,带动编带间歇进料,同时,主体编带带动第二静棘轮114转动,其尖角抬起;气缸缩回时,动棘轮115尖角抬起,第二静棘轮114卡入编带孔内,防止物料编带退回;第一静棘轮103一直压住主体编带,保证运动的平稳性。

具体地,组装转轴装置2包括第一振动盘206、气缸送料机构221、第一凸轮转移机构222和定位机构223,第一振动盘206设置在第一工作台9上,且第一振动盘206通过送料滑道与气缸送料机构221相连接,气缸送料机构221设置在第二支架13上,气缸送料机构221上方设置有第一凸轮转移机构222,第一凸轮转移机构222与流道104上的主体编带相配合,流道104上设置有定位机构223,定位机构223分别与凸轮转移机构222、主体编带相配合,其中,定位机构223包括第五气缸217、第一推板218、第四滑动导轨219和插板220,第五气缸217通过第一推板218与插板220相连接,插板220可滑动地设置在第四滑动导轨219上并与转轴23相配合,第四滑动导轨219设置在流道104上。具体地,气缸送料机构221包括第三气缸205、第二滑动导轨209、第三推杆210、第四气缸211、第四推杆212、第三滑动导轨213和第一连接块214,第三气缸205的气缸杆与第三推杆210相连接,第三推杆210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动导轨209内,第二滑动导轨209设置在第二支架13上,第三推杆210与第一连接块21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214上设置有第三滑动导轨213,第三滑动导轨213上滑动地设置有第四推杆212,第四推杆212与第四气缸211相连接,且第四推杆212上端设置有与转轴23配合的定位销,第四气缸211和第三气缸205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架13上。具体地,第一凸轮转移机构222与第二凸轮转移机构301、第三凸轮转移机构508、第四凸轮转移机构601结构相同,其中,第一凸轮转移机构222包括盘形凸轮201、摆杆202、吸嘴支座203、吸嘴204、水平直线导轨207、摆动气缸208、滚子215和竖直直线导轨216,摆动气缸208设置在盘形凸轮201上,盘形凸轮201设置在第一工作台9上,摆动气缸208的输出轴穿过盘形凸轮201与摆杆202一端相连接,摆杆202可摆动地设置在盘形凸轮201表面,摆杆202另一端通过滚子215与吸嘴支座203相连接,滚子215可移动地设置在盘形凸轮201的凸轮槽内,吸嘴支座203可滑动地设置在竖直直线导轨216上,竖直直线导轨216滑动地设置在水平直线导轨207上,水平直线导轨207固设在盘形凸轮201上,吸嘴支座203底端固设有吸嘴204,吸嘴204与转轴23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振动盘206将料斗内杂乱无序的转轴零件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经送料滑道输送到第四推杆212处,第四气缸211带动第四推杆212及固定在第四推杆212上的定位销向上运动,使定位销插入转轴23中,第三气缸205带动第四推杆212上的工件向前运动,使一个转轴23处于吸嘴204运动的初始位置下方。摆动气缸208直接带动摆杆202往复摆动,滚子215在摆杆202作用下在盘形凸轮201的凸轮槽里运动,吸嘴支座203以垂直交叉布置的水平直线导轨207和竖直直线导轨216为导向,在滚子215带动下实现凸轮槽轨迹运动,实现吸嘴204吸附工件将工件从第四推杆212处转移到流道104上的主体22零件上。另外,为降低转轴23安装误差,吸嘴204向下运动将转轴23置于主体上时,第五气缸217带动插板220伸出,保证吸嘴204由上向下穿过插板220的槽中。

具体地,组装铆钉装置3包括第二凸轮转移机构301、铆钉压紧机构302、切断推杆303、第五气缸304、第二振动盘305和送料滑道306,第二振动盘305通过送料滑道306与切断推杆303的切断槽相连接,切断推杆303与第五气缸304相连接,切断推杆303通过第二凸轮转移机构301与流道104配合连接,铆钉压紧机构302设置在第二凸轮转移机构301后面的流道104上,铆钉压紧机构302包括第一电机307、凸轮块309、第二连接块310、压紧块311、滑块314和压杆315,第一电机307设置在第四支架308上,且第一电机307的输出轴与凸轮块309偏心固定连接,凸轮块309可移动地设置在滑块314的凸轮轨道内,滑块314通过第二连接块310与压紧块311固定连接,压紧块311设置在流道104上方并与主体编带相配合,压杆315可竖直移动地设置在压紧块311底部,且压杆315与铆钉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振动盘305将料斗内杂乱无序的铆钉零件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经送料滑道306输送到切断推杆303的切断槽内,第五气缸304带动切断推杆303运动,从连续排列的铆钉零件中间歇推送一个到第二凸轮转移机构301中的吸嘴初始位置下方。在第二凸轮转移机构301的带动下,吸嘴吸附工件将工件从切断推杆303的切断槽中转移到流道104上的主体22上。通过棘轮送料机构,主体编带被输送至压紧块311下方,在这里进行铆钉的压紧过程,第一电机307带动凸轮块309转动,凸轮块309在滑块314的凸轮轨道内运动,使滑块314作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第二连接块310和压紧块311向下运动时,压缩第二连接块310和压杆315之间的弹簧,使压杆315向下运动,将放置在主体编带上的铆钉24穿过转轴23插入主体22上的轴孔中。

具体地,裁切主体装置4包括第二电机401、上模具402、下模具405、第一废料盒406、废料道407、第二水平直线导轨408、第二竖直直线导轨409、第三电机410、多个吸嘴支座418、检测夹具419、第四电机420、第一方向转换夹具421、第三竖直直线导轨422、第二盘形凸轮423和第四竖直直线导轨424,第二电机401和流道104分别设置在第二工作台10上的第三支架14上,第二电机401通过凸轮机构425与上模具402相连接,上模具402下方配合地设置有下模具405,下模具405设置在第三支架14上,且下模具405下方设置有第一废料盒406,主体编带穿设在上模具402、下模具405之间,第三电机410固设在第二盘形凸轮423上,且第三电机410的转轴通过连接件426与第二水平直线导轨408相连接,且连接件426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盘形凸轮423上的凸轮槽内,第四竖直直线导轨424、第二竖直直线导轨409和第三竖直直线导轨422依次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水平直线导轨408上,多个吸嘴支座418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第四竖直直线导轨424、第二竖直直线导轨409和第三竖直直线导轨422上,吸嘴支座41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吸嘴427、第二吸嘴428和第三吸嘴429,第一吸嘴427、第二吸嘴428和第三吸嘴429下方间隔地设置有检测夹具419和第一方向转换夹具421,检测夹具419和第一方向转换夹具421之间设置有废料道407,第一方向转换夹具421与第四电机420驱动连接。通过棘轮送料机构,主体编带被送至上模具402和下模具405之间,利用凸轮机构运动,将第二电机40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模具402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将主体零件从编带上裁切下来,裁切后的编带废料投入第一废料箱406中。在第三电机410的带动下,多个吸嘴支座418以垂直交叉布置的第二水平直线导轨408和第三、第二、第四竖直直线导轨(422、409、424)为导向,沿第二盘形凸轮423的凸轮槽轨迹运动,将裁切后的主体零件进行转移:第一吸嘴427将主体从流道104转移至检测夹具419上,根据弹片高度测量结果,合格的工件可以进行下一步转移,不合格的工件通过废料道407落入废料箱中;第二吸嘴428将主体从检测夹具419转移到方向转换夹具421上,在第四电机420的带动下将主体旋转90°,从而方便在主体零件上安装铁壳21;第三吸嘴429将工件从方向转换夹具421转移到组装铁壳装置5的进料夹具上。

具体地,组装铆钉装置3和裁切主体装置4之间的流道104上还设置有检测弹片机构430,检测弹片机构430包括第六气缸403、第七气缸404、第五推杆411、第一压板412、上检测台413、第三定位杆414、下检测台415、第六推杆416和第四定位杆417,第六气缸403的气缸杆与第五推杆411相连接,第五推杆411与第一压板412固定连接,第一压板412与上检测台413相连接,第一压板412两边对称地设置有第三定位杆414和第四定位杆417,且第三定位杆414和第四定位杆417分别与主体编带上的定位孔相配合,上检测台413下方设置有下检测台415,主体编带设置在上检测台413和下检测台415之间,下检测台415通过第六推杆416与第七气缸404相连接。在将主体22从编带上裁切下来之前,进行了一个接触式弹片高度测量,第六气缸403带动第三定位杆414和第四定位杆417向下运动插入编带上的孔中,同时上检测台413向下运动,下检测台415在第七气缸404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弹片高度超过上限或下限的工件就会与上检测台413或下检测台415接触,与两个检测台都不接触的则为合格品。

具体地,组装铁壳装置5包括第一工位501、固定盘502、转盘503、凸轮分割器504、第三工位505、第二工位515、第三凸轮转移机构508、铁壳剪切机构525、废料剪切机构526、安装铁壳机构527和棘轮送料机构520,棘轮送料机构520设置在铁壳进料道509上,且棘轮送料机构520与铁壳进料道509上的铁壳编带进给配合,铁壳剪切机构525、第三凸轮转移机构508、废料剪切机构526依次设置在铁壳进料道509上,第三凸轮转移机构508分别与铁壳剪切机构525、转盘503相配合,铁壳剪切机构525包括多个第二压板519、第十一气缸521、连接块522和第八推杆523,多个第二压板519设置在铁壳进料道509上且与铁壳编带侧边相配合,第八推杆523滑动地与铁壳进料道509上的铁壳编带中部相配合,且第八推杆523通过连接块522与第十一气缸521相连接,转盘503上均匀对称地设置有多个夹具524,夹具524依次经过第一工位501、第二工位515和第三工位505,第一工位501与裁切主体装置4衔接配合,第二工位515与第三凸轮转移机构508衔接配合,第三工位505与转移检测装置6衔接配合,转盘503中心处设置有固定盘502,转盘503与凸轮分割器504驱动连接,凸轮分割器504设置在第二工作台10上,安装铁壳机构527设置在第二工位515和第三工位505之间的固定盘502上。具体地,废料剪切机构526包括第二废料盒506、第八气缸507、裁切推杆510、第二裁切块511和第三滑动导轨512,第八气缸507通过裁切推杆510与第二裁切块511相连接,裁切推杆510可竖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三滑动导轨512上,第三滑动导轨512设置在铁壳进料道509上,第二裁切块511与铁壳进料道509上铁壳编带废料相配合,第二废料盒506设置在第二裁切块511下方。具体地,安装铁壳机构527包括第九气缸513、第二推板514、推块516、第七推杆517和第十气缸518,推板514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夹具524上方,且与第九气缸513相连接,推块516配合地设置在夹具524一侧,且推块516通过第七推杆517与第十气缸518相连接,第十气缸518设置在固定盘502上。本实用新型中,铁壳编带经棘轮送料机构520进行上料,由凸轮转移机构508将铁壳21从编带转移到转盘503的夹具524上,吸嘴吸取工件转移时,第十一气缸521带动第八推杆523向上运动,第二压板519压住物料编带侧边,在第八推杆523和第二压板519相对运动过的作用下,铁壳21从编带上被裁切下来。编带废料输送至裁切推杆510与第二裁切块511中间,第八气缸507带动裁切推杆510向下运动,在裁切推杆510和第二裁切块511的两个裁切边作用下,编带被裁切成段,落入第二废料箱506中。凸轮分割器504使均匀分布在转盘503上的8个工件夹具524间歇转动,循环进行工件的转移。在第二工位515处进行铁壳的组装,第九气缸513带动第二推板514将铁壳21压到主体22上,第十气缸518带动阶梯状推块516使铁壳21上的卡扣卡入主体22中,完成组装。

具体地,转移检测装置6包括第四凸轮转移机构601、第二方向转换夹具602和第五电机603,第四凸轮转移机构601设置在第二工作台10上,且第四凸轮转移机构601分别与第三工位505、第二方向转换夹具602、检测机构相衔接,第二方向转换夹具602设置在第四凸轮转移机构601下方,且与第五电机603驱动连接,第五电机603设置在第二工作台10上。第四凸轮转移机构601将组装好的成品工件从转盘上的第三工位505处经第二方向转换夹具602转移到后续的检测组件中,第五电机603带动第二方向转换夹具602转动,使工件旋转90°,以方便后续的检测过程。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