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用于控制其组装的方法

文档序号:721523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和用于控制其组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控制其组装的方法。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3-86301公开了设置有杠杆的连接器的常规构造。该连接器构造使得形成有凸轮凹槽的杠杆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外壳中,并且可与该凸轮凹槽接合的凸轮销设置在另一外壳中。通过当杠杆在初始位置处时将两个外壳略微安装,该凸轮销与凸轮凹槽接合,并且杠杆转动到连接位置,以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销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动作将两个外壳朝彼此拉动,从而两个外壳到达完全连接的状态。而且,该杠杆包括可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的探测构件。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动允许杠杆位于正确连接位置处,同时防止杠杆在到达正确连接位置之前留在部分连接位置。
以杠杆的转动位置为基础,机械地探测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然而,已经存在对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进行电探测的需求,并且需要满足该需求。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可靠地电探测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连接器,包括可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其中第二端子接头,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端子和短接取消构件设置在该第二外壳中或第二外壳上,
数个第一端子接头、至少一个短接端子、弹性臂和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端子设置在第一外壳中,该第一端子接头触碰或接触第二端子接头并设置在相邻位置处,该短接端子用于通过触碰或接触第一端子接头将第一端子接头的至少一部分短接,该弹性臂可随着第一和第二外壳连接而弹性变形,该第一探测端子可随着弹性臂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并(直接或间接)触碰第二探测端子,以探测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连接状态,及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前,该弹性臂将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将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接触,随着连接操作进行,短接端子将利用短接取消构件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分开,及当连接操作基本完成时,弹性臂将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并且第一探测端子将与第二探测端子分开。
因此,第一外壳的第一探测端子保持与第二外壳的第二探测端子接触,直到连接操作基本完成为止,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时,第一探测端子与第二探测端子分离。于是,可以电探测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
而且,由于短接端子设置在第一外壳中,该短接端子用于在连接操作期间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持续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时间段之前短接相邻第一端子接头,所以根据第一探测端子和短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在除了两个外壳的完全连接状态之外的整个连接状态下都接触配合件(partner)(电连接状态),以及第一探测端子和短接端子是否在两个外壳的基本完全连接状态下都将与配合件分离(未电连接状态),采用这种方法。换句话说,根据随着连接操作完成,“电路打开”,采用这种方法。在采用用于随着连接操作完成而“闭合电路”的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在连接操作期间在未电连接状态下混合有噪音,则通过该方法可能错误地判断连接操作已经完成。在这方面,由于在采用用于随着连接操作完成而“打开电路”的方法的情况下,连接操作在过程中安全和/或可以有效地监视。于是,通过该方法不可能错误地判断连接操作的完成。另外,即使在连接操作的完成之后应当混合或存在有噪音,这种噪音混合物或噪音也将探测为不完全连接状态,并且可以处理不正常状态。因此,提高了连接器的整体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短接取消构件随着连接操作进行而在短接端子和第一端子接头之间至少部分推动自己之后,短接端子将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连接器,包括可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其中第二端子接头,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端子和短接取消构件设置在该第二外壳中,数个第一端子接头、短接端子、弹性臂和第一探测端子设置在第一外壳中,该第一端子接头触碰或接触第二端子接头并设置在相邻位置处,该短接端子用于通过触碰第一端子接头将第一端子接头短接,该弹性臂可随着第一和第二外壳连接而弹性变形,该第一探测端子可随着弹性臂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并触碰第二探测端子,以探测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连接状态,及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前,该弹性臂将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将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接触,在短接取消构件随着连接操作进行而在短接端子和第一端子接头之间至少部分推动自己之后,短接端子将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分开,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时,弹性臂弹性恢复,并且第一探测端子与第二探测端子分开。
优选地,在第一和第二端子接头彼此触碰或接触之后,短接端子与第一端子接头分开。
因此,由于在第一和第二端子接头彼此触碰或接触之后,短接端子与第一端子接头分开,所以当从其短接状态释放时,第一端子接头与第二端子接头点连接。于是,可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更为优选地,可移动构件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接器外壳上,该可移动构件可利用凸轮动作操作成连接和分离连接器外壳或者帮助其连接和分离。
更优选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轮装置的可操作构件可移动地组装到第一外壳中弹性臂基本与第一探测端子相对的侧面处,能够与凸轮装置合作的配合凸轮装置形成在第二外壳中。
最为优选地,能够按压弹性臂的至少一个按压部分形成在可移动构件基本面对弹性臂的部分处,及其中,在可移动构件的操作期间,按压部分按压弹性臂,以保持弹性臂弹性变形,而当连接操作基本完成时,停止按压弹性臂,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弹性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形成有凸轮凹槽的杠杆在弹性臂的基本与第一探测端子相对的侧面处可转动地组装到第一外壳中,可在凸轮凹槽上移动的凸轮销形成在第二外壳中,能够按压弹性臂的按压部分形成在杠杆面对弹性臂的部分处,并且在杠杆的转动期间,按压部分按压弹性臂,以保持弹性臂弹性变形,而当连接操作完成时,停止按压弹性臂,以将弹性臂弹性恢复。
因此,通过将两个外壳彼此略微安装,凸轮销导入到凸轮凹槽中。当杠杆在此状态下转动时,凸轮销沿着凸轮凹槽移动,以进行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由于设置在杠杆上的按压部分在此期间按压弹性臂,以使弹性臂弹性变形,所以第一探测端子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接触。当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随着杠杆转动而完成时,弹性臂从按压状态释放,因此弹性臂弹性恢复,以将第一探测端子与第二探测端子分开。
最为优选地,通过切割用于沿着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连接方向至少部分容纳第一探测端子的探测端子容纳部分的内壁的一部分,弹性臂形成悬臂梁,该悬臂梁可以其朝向连接表面的一侧作为底端弹性变形,和/或将由按压部分触碰的可按压部分形成在弹性臂的自由端处或其附近,并且(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探测端子接触的接触突起形成在弹性臂的中间位置处,最好基本在纵向中点位置处,因此,第一探测端子至少部分容纳在探测端子容纳部分中,并且通过切割探测端子容纳部分的内壁的一部分形成弹性臂,因此第一探测端子可以受到保护,而不暴露到外侧。由于通过将可按压部分设置在弹性臂的自由端处或其附近和将接触突起设置在弹性臂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纵向中点,第一探测端子利用杠杆原理弹性变形,所以可以减小将可按压部分按压之后所施加的操作力。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控制或进行连接器的组装的方法,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该连接器包括可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包括如下步骤设置在第二外壳中或第二外壳上第二端子接头,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端子和短接取消构件,设置在第一外壳中或第一外壳上数个第一端子接头,它们触碰或接触第二端子接头,并设置在相邻位置处,至少一个短接端子,用于通过触碰或接触第一端子接头将第一端子接头的至少一部分短接,弹性臂,它可随着第一和第二外壳连接而弹性变形,及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端子,它可随着弹性臂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并触碰第二探测端子,以探测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连接状态,及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前,弹性臂将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将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接触,
随着连接操作进行利用短接取消构件,保持短接端子与第一端子接头分离,及当连接操作基本完成时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弹性臂,并将第一探测端子与第二探测端子分离。
因此,在连接操作基本完成之前,第一外壳的第一探测端子保持与第二外壳的第二探测端子接触,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时,第一探测端子与第二探测端子分开。于是,可以电探测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
而且,由于短接端子设置在第一外壳中,该短接端子用于在连接操作期间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进行到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时间段之前短接相邻的第一端子接头,所以根据在除了两个外壳的完全连接状态之外的整个连接状态中第一探测端子和短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是否与配合件接触(电连接状态),以及在两个外壳的基本完全连接状态下第一探测端子和短接端子是否都将与配合件分开(未电连接状态),采用这种控制方法。换句话说,根据随着连接操作完成,“电路打开”,采用这种方法。在采用用于随着连接操作完成而“闭合电路”的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在连接操作期间在未电连接状态下混合有噪音,则通过该方法可能错误地判断连接操作已经完成。在这方面,由于在采用用于随着连接操作完成而“打开电路”的方法的情况下,连接操作在过程中安全和/或可以有效地监视。于是,通过该方法不可能错误地判断连接操作的完成。另外,即使在连接操作的完成之后应当混合或存在有噪音,这种噪音混合物或噪音也将探测为不完全连接状态,并且可以处理不正常状态。因此,提高了连接器的整体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短接取消构件随着连接操作进行而在短接端子和第一端子接头之间至少部分推动自己之后,短接端子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分离。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图1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操作开始时两个外壳的状态,附图2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第一探测端子和第二探测端子开始彼此触碰的状态,附图3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短接电路打开的状态,附图4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按压部分位于可按压部分上的状态,附图5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按压部分移过可按压部分时的状态,附图6是一剖视侧视图,示出了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完成的状态,附图7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附图1的状态,附图8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附图2的状态,附图9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附图3的状态,附图10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附图4的状态,附图11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附图5的状态,附图12是一剖视平面图,示出了附图6的状态,及附图13是一时间图,示出了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和电连接状态之间的关系。
参照附图1至1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尤其是用于气囊的连接器,并设置有可彼此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30。通过操作可操作构件,尤其是通过对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至少部分组装到第一外壳10中或第一外壳10上的杠杆40进行转动或回转,可连接这两个外壳10、30。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10、30将连接的侧面称为关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前侧。
该第二外壳3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一接受器31,该接受器具有开放的前表面,如附图7中所示。该接受器31最好基本具有从前面观察时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并且至少一个分隔壁31A在接受器31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横向中央)基本垂直地延伸。接受器31的内部由分隔壁31A分成数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安装凹口31B,第一外壳10可单独至少部分容纳到该安装凹口中。应当注意的是,从前面观察时,在附图7至12中仅示出了右安装凹口31B,并且在下面只描述所示侧面处的安装凹口31B的构造,然而所有安装凹口最好都具有类似或基本相同构造。
在每个安装凹口31B中,最好处于突舌形式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第二端子接头32基本并排横向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在三个层(上层、中央层或中间层和下层)中的每个层上。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两个第二探测端子39最好基本并排横向设置在上层的第二端子接头32的靠近分隔壁31A的侧面处。第二探测端子39最好具有和第二端子接头32基本相同的形状和/或基本相同的突出高度。如后面所述,随着两个外壳10、30连接,第二探测端子39将与第一外壳10的第一探测端子11电连接,以闭合连接探测电路,用于探测或检查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
通过安装凹口31B的后壁33向后突出的每个端子接头32和第二探测端子39的部分都在中间位置处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向下基本以直角弯曲,并且使其底端与探测装置(如未说明的其印刷电路板的导电通路)电连接。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保护壁34从接受器31的(最好基本横向的)横向(左和/或右)侧的后端基本向后突出,并且相应第二端子接头32和第二探测端子39的暴露部分由该一个或多个保护壁34横向(最好从左右两侧)保护。
在尤其在上层和/或中层上彼此横向相邻的每对第二端子接头32上方,短接取消构件37从安装凹口31B的后壁33向前突出。如后面所述,该短接取消构件37至少部分进入第一外壳10的连通空间S,以在短接端子12和第一端子接头13之间推动它们。
至少一个凸轮销35(作为优选的配合凸轮装置)最好在安装凹口31B的顶表面的相对横向向外位置处向下或向内突出,该凸轮销可与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至少一个后面所述的凸轮凹槽41(作为优选的凸轮装置)接合。而且,脱离接合突起38在安装凹口31B的顶表面靠近安装凹口31B的一侧表面的位置处向下或向内突出,该侧表面基本与分隔壁31A相对,该脱离接合突起最好基本处于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的板的形式。
同样,可与杠杆40的后面所述锁定件42弹性接合的锁定突起36最好在安装凹口31B的顶表面的靠近分隔壁31A的位置处向下或向内突出。锁定突起36具有一前表面,该前表面包括从安装凹口31B的顶表面向下或向内延伸到中间位置的竖直表面,和从该中间位置基本向下或向内延伸并向下或向内朝后倾斜的导向表面36A,从导向表面36A的后端基本向后延伸的基本水平表面,和从该水平表面的后端朝安装凹口31B的顶表面基本竖直延伸的锁定表面36B。
每个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都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最好整体处于基本“门”形。该杠杆40包括(最好基本板形的)凸轮板或构件45,设置在基本与凸轮板45相对的位置处的(最好基本板形的)姿势校正臂47,和联接凸轮板45和臂47的末端或末端部分的可操作部分46。该杠杆40最好将至少部分容纳到第一外壳10的后面所述的容纳空间20中,并可在等待位置SBP(附图7中所示的杠杆40的位置)和连接终止位置CEP(附图12中所示的杠杆40的位置)之间移动(最好是转动或回转),在等待位置处,凸轮销35可在两外壳10、30的连接开始时进入凸轮凹槽41的入口,在连接终止位置处,两个外壳10、30基本完全连接。杠杆40的构造的下面描述以杠杆40处于附图12所示的连接终止位置CEP的状态为基础。
可与第二外壳30的凸轮销35接合的凸轮凹槽41最好设置在凸轮板45的外表面(上表面)上。该凸轮凹槽41通过将凸轮板45的外表面凹陷形成,从而使其入口位于凸轮板45的外周边缘部分的边缘区域(附图12中的左上侧)处或其附近,最好基本与可操作部分46相对,并基本朝凸轮板45的中央延伸。(最好基本圆的)轴承孔45A形成在凸轮凹槽41的后端附近。将在后面描述的杠杆安装表面22的轴承部分22A至少部分安装到轴承孔45A中,以可移动地(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支承凸轮板45。于是,随着操作(最好转动或回转)杠杆40,凸轮销35可以沿着凸轮凹槽41移动,以显示凸轮动作,以及将两个外壳10、30彼此连接和分离或者帮助它们的连接/分离。
用于将杠杆40临时保持在等待位置SBP处的临时保持弹性件48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从凸轮凹槽41的入口附近位置处基本向后突出。倾斜地向外朝后突出的钩子部分48A形成在该临时保持弹性件48的后端处或其附近。变形空间限定在临时保持弹性件48和凸轮板45的外周边缘之间,并且临时保持弹性件48可以凸轮凹槽41的入口侧为底端弹性变形,以将钩子部分48a向内移动。结果,通过钩子部分48A与接受部分20A的前端的接合,临时保持弹性件48防止了杠杆40移向或移至(尤其是转动)连接终止位置CEP,该接受部分在杠杆40处于等待位置SBP处时从容纳空间20的内侧表面突出。在杠杆40的移动(转动)期间,通过第二外壳30的脱离接合突起38,钩子部分48A从接受部分20A的前端脱离接合,从而基本与脱离接合突起38的内表面基本接触,同时临时保持弹性件48向内弹性变形,以允许杠杆40的移动(转动)。当杠杆40基本位于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钩子部分48A基本位于脱离接合突起38和接受部分20A后面的逃逸空间中,并且临时保持弹性件48至少部分弹性恢复。
可与第二外壳30的锁定突起36接合的锁定件42设置在凸轮板45中的可操作部分46的侧面处。该锁定件42最好处于悬臂梁的形式,并可以其前端为底端向上和向下(基本平行于凸轮板45的厚度方向TD的方向)弹性变形,该悬臂梁特别形成在从凸轮板45的后端基本向前延伸的一对直狭缝之间。
凸轮板45的外表面(上表面)位于锁定件42前面的区域凹陷形成锁定逃逸部分49,用于避免在杠杆40的移动(转动)期间干扰锁定突起36。锁定突起51设置在锁定件42的底端处或其附近,该锁定突起基本与锁定逃逸部分49的后端连续,同时最好形成台阶并向上或向外突出。形成台阶的锁定突起51的前表面是向上或向外朝后倾斜的倾斜导向表面51A,如附图1中所示,并且锁定突起51的上表面或外表面最好基本与凸轮板45的上表面或外表面齐平。而且,锁定突起51的后表面是基本垂直的锁定表面51B,并且凹口52形成在该锁定表面51B后面。于是,当锁定突起51的导向表面51A移动到锁定突起36的导向表面36A上时,锁定件42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当锁定突起51移过锁定突起36并且杠杆40基本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锁定件42至少部分恢复,以将锁定突起36至少部分安装到凹口52中,并且锁定突起51的锁定表面51B与锁定突起36的锁定表面36B接合,从而防止了杠杆40移向或移至等待位置SBP,并且两个外壳10、30保持完全连接。解除锁定部分53形成在锁定件42的后端处跨接或桥接凹口52,并且通过向下或向内按压解除锁定部分53,可以取消由锁定突起36的锁定表面36B和锁定突起51的锁定表面51B的接合所形成的锁定状态。
如附图6中所示,按压部分43在凸轮板45的内表面(下表面)的一位置处向下或向内突出,该位置基本对应与锁定件42的底端。除非锁定件42弹性变形,否则按压部分43的前表面是基本垂直的表面,并且其下表面是从前表面的底端倾斜地向上或向外朝后延伸至后表面的倾斜表面。在锁定件42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按压部分43的下表面从后面基本沿着弹性臂18的后面所述的可按压部分18B的上表面上的移动通道(可转动通道)滑动,如附图4中所示。按压部分43的下表面的斜度设置使得,弹性臂18可以在此期间保持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弹性变形姿势。当在弹性臂18保持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弹性变形姿势的情况下,按压部分43移过可按压部分18B时,弹性臂18基本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使按压部分43和可按压部分18B保持接触,如附图5中所示。在弹性臂18恢复的情况下,第一探测端子和第二探测端子仍然保持接触。
预按压部分44在凸轮板45的内表面基本对应于锁定逃逸部分49的位置处向下或向内突出,如附图5中所示。该预按压部分44设置成在杠杆40的移动(转动)期间基本沿着和按压部分43相同的移动通道(可转动通道)移动。该预按压部分44的前表面形成向下或向内朝后倾斜的倾斜表面,其下表面或内表面最好形成基本平行于凸轮板45的下表面或内表面的基本水平表面,并且其后表面为基本垂直表面。预按压部分44和按压部分43之间的距离最好设置成短于弹性臂18的可按压部分18B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尺寸。这能够防止可按压部分18B至少部分进入到按压部分43和与按压部分44之间。在按压部分43在杠杆40的移动(转动)期间沿着移动通道(可转动通道)按压可按压部分18B之前,预按压部分44沿着移动通道(可转动通道)从可按压部分18B的倾斜表面滑动到可按压部分18B的上表面上,从而弹性臂18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当杠杆40进一步移动(转动)时,可按压部分18B从预按压部分44相对移动到按压部分43。
第一外壳1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最好基本整体处于块状形式。两个第一外壳10特别准备成与两个安装凹口31B相对应。如附图1中所示,杠杆40和保持件50组装到每个第一外壳10中。附图7至12中所示的第一外壳10是将至少部分容纳到第二外壳30的一个安装凹口31B中的第一外壳,并且最好具有与将至少部分容纳到另一安装凹口31B中的第一外壳基本横向对称的形状。下面不再描述后一第一外壳10。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空腔14形成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第一外壳10,并在连接两个外壳10、30时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在三个(上层、中央层和下层)层上基本对应于第二端子接头32的位置处。与线W的末端连接的第一端子接头13可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这些空腔14中。当插入到基本正确的插入位置时,通过由从相对应空腔14的内表面突出的锁定部分15锁定,每个第一端子接头13都最好保持成不会从后面脱出。随着两个外壳10、30连接,第二端子接头32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一端子接头13中,并与弹性接触件13A接触,从而端子接头13、32电连接,该弹性接触件形成通过在第一端子接头中在第一端子接头13的上表面的前边缘处向后折叠而可弹性变形。
同样,一个或多个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形成在连接两个外壳10、30时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在基本与第二探测端子39相对应的位置处穿透第一外壳10。该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最好与(最好是上层上的)空腔14横向并列放置,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可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其中。随着两个外壳10、30联接,一个或多个第一探测端子11与第二外壳30的相应一个或多个第一探测端子39电连接,从而闭合用于探测两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的连接探测电路。后面描述第一探测端子11的详细构造。
用于安装保持器50的保持器安装孔19形成在第一外壳10的横向(底)表面中。该保持器安装孔19形成横向(垂直地)贯穿除了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之外的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是三个层上的相应空腔14。另一方面,当保持器50至少部分安装到保持器安装孔19中时,端子插入孔50A形成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在基本与相应空腔14相对应的位置处穿透保持器50。而且,保持器50可在部分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部分锁定位置处,允许第一端子接头13通过端子插入孔50A插入和退出,在完全锁定位置处,通过端子插入孔50A的横向(底)表面的前端与第一端子接头13的后端接合,第一端子接头13锁定成不会向后脱出(最好与锁定部分15合作进行双重锁定)。
用于至少部分容纳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容纳空间20形成在第一外壳10的上部处或其附近,从而具有开放的后侧。该容纳空间20最好形成在构成第一外壳10的上表面或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壁21和面对该覆盖壁21的内表面(下表面)的杠杆安装表面22之间,并且杠杆40(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滑动到该容纳空间20中,同时保持成基本水平姿势。该容纳空间20基本与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的内侧连通,并且弹性臂18设置在该连通部分中。
弹性臂18最好是基本水平姿势,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较长,接触突起18A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在弹性臂18的下表面或内表面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中央)中向下或向内突出,并且可按压部分18B在弹性臂18的上表面或外表面的后端(自由端)处或其附近向上或向外(或者在与接触部分18A的基本相对方向上)突出。最好通过在容纳空间20和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之间的壁表面中形成一对狭缝,以从后端基本向前延伸,并通过使两狭缝之间的区域可以前端为底端向上和向下(或向外和向内)弹性变形,形成弹性臂18。由于第一探测端子11至少部分容纳在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中,所以它们可以受到保护,不暴露到外侧。
可按压部分18B受到杠杆40的按压部分43和与按压部分44按压或推动。可按压部分18B从弹性臂18的后端向上或向外突出,并且其上表面的后侧形成向下或向内朝后倾斜的倾斜表面。通过操作该可移动构件(最好通过转动杠杆40),可移动构件(杠杆40)的预按压部分44和按压部分43沿着可移动构件的移动通道(沿着杠杆40的弧形可转动通道)与可按压部分18B滑动接触,从而弹性臂18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此时,在按压可按压部分18B之后,利用杠杆原理,从而可以减小使弹性臂18弹性变形的操作力。
用于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支承杠杆40的(最好基本圆柱形的)轴承部分22A设置成从杠杆安装表面22向上或向外突出。在安装杠杆40的过程中,杠杆40的凸轮板45移过轴承部分22A,同时通过使覆盖壁21向上或向外弹性变形将加宽容纳空间20。其后,当杠杆40到达基本正确的安装位置时,该轴承部分22A至少部分安装到凸轮板45的轴承孔45A中,并且凸轮板45可转动或可回转地支承并保持在容纳空间20中。轴承部分22A和凸轮销35设置使得,当两个外壳10、30连接时,沿着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CD(或向前和向后方向FB的)在同一直线上基本对准。另一方面,未说明的轴承部分在第一外壳10的底表面或内表面的最好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与轴承部分22A的中心轴同轴的位置处向下或向内突出。该轴承部分22A至少部分安装到形成在姿势校正臂47的内表面中的未说明的轴承孔中,以可转动或可回转地支承姿势校正臂47。
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短接端子12的一个或多个短接端子容纳部分16形成在沿着宽度方向(最好在上层和中央层上)彼此相邻的相应各对空腔14上方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第一外壳10。每个短接端子容纳部分16都和与之相邻(例如,其下面)定位的两个空腔14的内部连通,并且该连通空间S在第一外壳10的前表面中形成开口。
每个短接端子12都包括主体12A,该主体具有基本门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具有开放底端,并且两个或多个舌片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主体12A中,以通过从主体12A的上表面的后边缘向后折叠而基本向前延伸。该舌片12B向后折叠成与短接端子容纳部分16的横向(底)表面接触,然后向上朝前倾斜,然后向下倾斜,以通过连通空间S与第一端子接头13接触,并随后再次向上倾斜(或者以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横向于该方向FBD倾斜)。特别地,如附图2中所示,短接端子12通过连通空间S弹性触碰一对相邻的第一端子接头12,从而闭合用于将这两个或多个第一端子接头13短接(电连接)的短接电路。尽管两个外壳10、30正在连接,但是第二外壳30的短接取消构件37从前面至少部分进入连通空间S,以在短接端子12和相对应的数个或数对第一端子接头13之间推动它们,如附图3中所示,从而短接电路保持打开(未电连接状态)。应当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操作安全,在第一和第二端子接头13、32电连接之后,短接电路设置成打开。
每个第一探测端子11都最好通过将导电金属板弯曲成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形成,并具有最好具有基本U形横截面的主体11A,该横截面具有开放的上端。通过在主体11A的底表面的后边缘处向后折叠,接触件11B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主体11A中基本向前延伸。接触件11B为基本尖锐形状或山形,并且其尖端起到第一接触点11C的作用。该第一接触点11C通常保持基本与弹性臂18的接触突起18A接触。接触件11B的延伸末端略微向上弯曲,并且该弯曲部分的下侧起到第二接触点11D的作用。当接触件11B随着第一接触点11C向下或朝第一探测端子11的其它部分或支柱11E弹性移动而完全弹性变形时,第二接触点11D基本与第二探测端子39接触。于是,如附图2中所示,随着对可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最好随着杠杆40转动或回转),预按压部分44和按压部分43基本与可按压部分18B接触,以将弹性臂18B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随着接触突起18A向下移动,第一探测端子11的第一接触点11C向下或向内移动,以将接触件11B向下或向内(或者朝第一弹性端子11的其它部分或支柱11E)弹性变形;并且随着接触件11B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第二接触点11D向下或向内(或者朝第一探测端子11的其它部分或支柱11E)移动,以接触第二探测端子39。以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二探测端子11、39电连接,以闭合连接探测电路(电连接状态)。随后,随着操作(转动)杠杆40,第一探测端子11继续触碰第二探测端子39,直到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完成为止,并且当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完成时,第一探测端子11与第二探测端子39分开,以保持连接探测电路打开(未电连接状态)。
附图13是一时间图,示出了短接电路和连接探测电路的电连接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如上所述,当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开始(附图1中所示的状态)时,短接电路电连接(ON状态)并且连接探测电路未电连接(OFF状态)。连接探测电路在附图2中所示的时间电处电连接;短接电路在附图3中所示的时间电处未电连接;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附图6中所示的状态)时,探测连接电路未电连接。换句话说,根据所采用的控制方法,短接电路或连接探测电路在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期间电连接,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时,短接电路和连接探测电路未电连接。
接下来,描述如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连接两个外壳10、30时,第一外壳10略微安装到安装凹口31B中,以使凸轮销35进入凸轮凹槽41的入口,如附图7中所示。随后,随着在此状态下对可操作构件的可操作部分46进行操作(最好是杠杆40的可操作部分46顺时针转动或回转),第一外壳10通过凸轮凹槽41和凸轮销35的接合所导致的凸轮动作,拉向第二外壳30。
在杠杆40的操作或移动(最好是转动)的初始阶段,预按压部分44基本与可按压部分18B接触,以将弹性臂18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并且接触突起18A向下或向内移动,以将第一探测端子11的第一接触点11C向下移动,如附图2中所示。当第一探测端子11随着第一接触点11C向下或向内移动而弹性变形时,第二接触点11D向下或向内移动。与此平行,第二探测端子39的导引末端到达第一接触点11C下面的位置,从而第一探测端子11的第二接触点11D和第二探测端子39的导引末端彼此触碰,以进行电连接。结果,连接探测电路闭合。同时,第一端子接头13的弹性接触件13A触碰或接触第二端子接头32,以将第一端子接头13和第二端子接头32电连接。
当随后操作(转动)杠杆40时,预按压部分44的下表面或内表面在可按压部分18B的上表面或外表面上滑动,并且第二探测端子39至少部分插入到第一探测端子11中,最好同时保持基本与第一探测端子11的第二接触点11D滑动接触,如附图3中所示。另一方面,第二外壳30的短接取消构件37从前面至少部分插入到连通空间S中,以在短接端子12和第一端子接头13之间推动它们自己,从而切断电连接,打开短接电路。以这种方式,由于当短接电路打开时,第一端子接头13和第二端子接头32电连接,所以可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应当注意的是,第二外壳30的锁定突起36进入杠杆40的锁定逃逸部分49,如附图9中所示,从而避免干扰杠杆40。
当进一步操作(转动)杠杆40时,锁定突起36的导向表面36A基本与锁定件42的锁定突起51的导向表面51A接触,如附图4中所示,从而锁定件42开始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基本与此平行,可按压部分18B从预按压部分44相对移动到按压部分43,但是弹性臂18保持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弹性变形姿势。当杠杆40操作(转动)到连接终止位置CEP之前的位置时,可按压部分18B移过按压部分43,并且弹性臂18基本一次弹性恢复,如附图5中所示。以该恢复姿势,第一探测端子11的第二接触点11D最好仍然保持接触第二探测端子39。另一方面,处于弹性变形姿势的锁定件42的倾斜角度随着进一步操作(转动)杠杆40而增大,并且即使在锁定突起51移过锁定突起36之后不久,锁定件42也仍然保持在接触突起18A上。
当杠杆40基本处于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锁定突起51已经移过锁定突起36,锁定件42已经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将锁定突起36至少部分安装到凹口52中,并且锁定突起51的锁定表面51B和锁定突起36的锁定表面36B已经彼此接合,从而将两个外壳10、30锁定在完全连接的状态。基本与此平行,弹性臂18(最好基本完全)恢复,以将接触突起18A向上移动,从而第一探测端子11的第一接触点11C向上或向外移动。随着第一接触点11C向上或向外移动,第二接触点11D向上或向外远离第二探测端子39移动,以打开连接探测电路。通过连接探测电路的打开,可以探测两个外壳10、30的完全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外壳10的第一探测端子11保持与第二外壳30的第二探测端子39接触,直到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完成为止,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时,第一探测端子11与第二探测端子39分开。于是,可以电探测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短接电路或连接探测电路是否从连接操作的开始到连接操作的终止都保持电连接,以及两个电路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后是否打开,采用这种方法,如附图13中所示。出于如下原因,采用该方法。即使在连接操作中混合或存在有噪音,由于电连接状态已经设置,所以连接操作也确实在过程之中。于是,不存在以此错误判断连接操作的完成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后混合有噪音,这种噪音混合物也将不会探测为未完全连接状态,并且可以处理不正常状态。而且,由于在第一和第二端子接头13、32彼此触碰或接触之后,短接端子12与第一端子接头13分开,所以第一端子接头13在从短接状态释放时与第二端子接头32电连接,因此可以确保连接操作的安全性。而且,由于第一探测端子11至少部分容纳在探测端子容纳腔17中,并且弹性臂18通过切除形成探测端子容纳腔17的一部分而形成,所以第一探测端子11最好可以受到保护,从而不暴露到外侧。而且,由于第一探测端子11最好通过将可按压部分18B设置在弹性臂18的自由端处或其附近和/或将接触突起18A设置在弹性臂18的中间位置(最好基本在纵向中点)而利用杠杆原理弹性变形,所以可以减小将可按压部分18B按压之后所施加的操作力。
因此,为了电探测至少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一个或多个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30设置成在连接器中彼此可连接,其中第二端子接头32,一个或多个第二探测端子39和一个或多个短接取消构件37设置在第二外壳30中,并且一个或多个短接端子12,至少一个弹性臂18,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探测端子11设置在每个第一外壳10中,该短接端子用于将相对应的两个或多个(最好是数对)第一端子接头短接,该弹性臂可随着两外壳10、30连接而弹性变形,该第一探测端子可随着弹性臂18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以触碰第二探测端子39,从而探测连接状态。在两个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完成之前,弹性臂18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39接触,而当连接操作完成时,弹性臂18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与第二探测端子32分开。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也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根据前述实施例,杠杆40组装到第一外壳10中,但是根据本发明,杠杆40可以组装到第二外壳30中。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弹性臂18通过操作(转动)杠杆40而弹性变形,但是根据本发明,弹性臂18可随着两个外壳10、30连接而弹性变形就足够了。例如,弹性臂18可以通过与第二外壳30的安装凹口31B的内表面接触而弹性变形。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说明了杠杆型连接器,其中两个外壳10、30通过转动杠杆40而连接,但是根据本发明,连接器不需要必须是杠杆型连接器,并且可以使用锁定臂。
(4)而且,除了可转动或可回转杠杆之外,显示凸轮动作的任何其他可操作构件,如可沿着基本直线通道移动的滑块,都可以用于和本发明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10第一外壳11第一探测端子12短接端子13第一端子接头17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8弹性臂18A 接触突起18B 可按压部分30第二外壳32第二端子接头35凸轮销36锁定突起37短接取消构件39第二探测端子40杠杆41凸轮凹槽42锁定件43按压部分44预按压部分
权利要求
1.连接器,包括可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外壳(30)之中或之上设有第二端子接头(32)、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端子(39)以及短接取消构件(37),在第一外壳(10)中设有数个第一端子接头(13)、至少一个短接端子(12)、弹性臂(18)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端子(11),该第一端子接头(13)触碰或接触第二端子接头(32)并设置在相邻位置处,该短接端子(12)用于通过触碰或接触第一端子接头(13)将第一端子接头(13)的至少一部分短接,该弹性臂(18)能够随着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连接而弹性变形,该第一探测端子(11)能够随着弹性臂(18)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并触碰第二探测端子(39)以探测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及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前,该弹性臂(18)将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将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39)接触,在连接操作进行时,短接端子(12)将利用短接取消构件(37)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13)分开,及当连接操作基本完成时,弹性臂(18)将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将与第二探测端子(39)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短接取消构件(37)随着连接操作进行而在短接端子(12)和第一端子接头(13)之间至少部分推动自己之后,短接端子(12)将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13)分开。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端子接头(13,32)彼此触碰或接触之后,短接端子(12)与第一端子接头(13)分开。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构件(40)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接器外壳(10,30)上,该可移动构件(40)能够利用凸轮动作操作成连接和分离连接器外壳(10,30),或者帮助其连接和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凸轮装置(41)的该可操作构件(40)可移动地组装到第一外壳(10)中弹性臂(18)的基本与第一探测端子(11)相对的一侧处,在第二外壳(30)中形成有能够与该凸轮装置(41)合作的配合凸轮装置(35)。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按压弹性臂(18)的至少一个按压部分(43)形成在可移动构件(40)的基本面对弹性臂(18)的部分中,及其中,在可移动构件(40)的操作过程中,按压部分(43)按压弹性臂(18),以保持弹性臂(18)弹性变形,而当连接操作基本完成时,停止按压弹性臂(18),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弹性臂(1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切割用于沿着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的连接方向(CD)至少部分容纳第一探测端子(11)的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7)的内壁的一部分,弹性臂(18)形成悬臂梁,该悬臂梁能够以其朝向连接表面的一侧作为底端弹性变形。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由按压部分(43)触碰的可按压部分(18B)形成在弹性臂(18)的自由端处或其附近,并且与第一探测端子(11)接触的接触突起(18A)形成在弹性臂(18)的中间位置处,最好基本在纵向中点位置处。
9.控制连接器组装的方法,该连接器包括可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包括如下步骤将下列部件设置在第二外壳(30)之中或之上第二端子接头(32),至少一个第二探测端子(39)和短接取消构件(37),将下列部件设置在第一外壳(10)之中或之上数个第一端子接头(13),它们触碰或接触第二端子接头(32),并设置在相邻位置处,至少一个短接端子(12),用于通过触碰或接触第一端子接头(13)将第一端子接头(13)的至少一部分短接,弹性臂(18),它可随着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连接而弹性变形,及至少一个第一探测端子(11),它可随着弹性臂(18)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并触碰第二探测端子(39),以探测第一和第二外壳(10,30)的连接状态,及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前,弹性臂(18)将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将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39)接触,在连接操作进行时利用短接取消构件(37)保持短接端子(12)与第一端子接头(13)分离,及当连接操作基本完成时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弹性臂(18),并将第一探测端子(11)与第二探测端子(39)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短接取消构件(37)随着连接操作进行而在短接端子(12)和第一端子接头(13)之间至少部分推动自己之后,短接端子(12)保持与第一端子接头(13)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电探测两个外壳的连接状态。根据本发明,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30设置成可在连接器中彼此连接,其中第二端子接头32、第二探测端子39和短接取消构件37设置在第二外壳30中,并且短接端子12,弹性臂18和第一探测端子11设置在每个第一外壳10中,该短接端子用于短接相对应的数对第一端子接头,该弹性臂可随着两个外壳10、30连接而弹性变形,该第一探测端子可随着弹性臂18弹性变形而弹性变形,以触碰第二探测端子39,从而探测连接状态。在两外壳10、30的连接操作完成之前,弹性臂18保持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保持与第二探测端子39,而当连接操作完成时,弹性臂18弹性恢复,并且第一探测端子11与第二探测端子32分离。
文档编号H01R13/64GK101017946SQ20061017240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6日
发明者藤井雅康, 樱井利一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