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刀缸及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8013发布日期:2018-06-05 20:11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刀缸及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刀缸及应用该打刀缸的机床。



背景技术:

一般直立式刀具的加工机械,如铣床、雕刻机、钻孔机等,均在其主轴内设置有打刀缸,即利用打刀缸的位移出力来推移其刀具,使刀具退出原本的锁固位置上,以完成退刀的作业。

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长时间无间歇工作状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不易散出,打刀缸温升过高产生变形,因此影响打刀缸精确运行,导致打刀缸打刀速度慢、出力小、性能不够稳定等缺陷,长时间使用使得打刀缸的寿命降低。

打刀缸的运行不畅导致使用打刀缸的机械设备故障率增高、生产效率下降、维护成本增加,给正常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刀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量不易散出、打刀速度慢、出力小、性能不够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打刀缸运行不畅导致的故障率增高、生产效率下降、维护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打刀缸,包括:

气缸,其内腔滑动设置有气缸杆和与所述气缸杆固定连接的气缸活塞,所述气缸活塞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气缸活塞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气缸的内腔连通的排气口;

油缸,其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油缸内滑动设置有油缸活塞,所述油缸活塞与所述油缸之间设置有气腔和与所述气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油缸活塞上开设有油腔,所述气缸杆能够伸入所述油腔内;

冷却风道,其包括连通的进风口、环形风腔和排风口,所述环形风腔围绕所述油缸活塞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其中,所述排气口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其中,所述油缸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连接有底盖,所述油缸活塞的下部穿设过所述底盖并连接打刀块,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底盖上。

其中,所述环形风腔开设于所述底盖或所述油缸活塞上。

其中,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底盖上。

其中,所述气缸的一端设置有顶盖,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顶盖上,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盖,所述排气口开设于所述中盖上。

其中,所述中盖上连接有与所述油腔连通的油杯。

其中,所述油缸上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支座,其与所述油缸连接,所述支座上开设有限位凹槽;

行程开关,其一端与所述油缸活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

其中,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行程开关电连接。

一种机床,包括如上所述的打刀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打刀缸,打刀阶段,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推动气缸活塞和气缸杆移动,气缸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气体由排气口排出,气缸杆逐渐伸入油腔内,挤压油腔内的油,进而带动油缸活塞移动,油缸活塞与油缸之间的气体通过通气孔排出,与此同时,经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经环形风腔后于排风口排出;回位阶段,气体经排风口进入,经环形风腔、进风口、排气口进入气缸的内腔,推动气缸活塞与气缸杆移动,气缸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气体由进气口排出,气缸杆离开油腔,与此同时,气体经通气口进入,对油缸活塞施加一定的推力,带动油缸活塞复位;可见,在打刀阶段和回位阶段,均有气体经环形风腔流动,因为环形风腔围绕油缸活塞设置,因此能够对油缸活塞进行冷却,利于打刀缸散热,克服打刀速度慢、出力小、性能不够稳定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刀缸处于一种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刀缸处于另一种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刀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刀缸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气缸;12、气缸杆;13、气缸活塞;

21、油缸;22、油缸活塞;23、气腔;221、油腔;

31、顶盖;32、中盖;33、底盖;311、进气口;321、排气口;331、进风口;332、环形风腔;333、排风口;334、通气孔;

41、打刀块;42、固定座;43、固定套;44、支撑柱;45、油杯;46、堵头;47、支座;48、行程开关;4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打刀缸,包括气缸11、油缸21和冷却风道,气缸11的内腔滑动设置有气缸杆12和与气缸杆12固定连接的气缸活塞13,气缸活塞13的一侧设置有与气缸11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口311,气缸活塞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气缸11的内腔连通的排气口321;油缸21与气缸11连接,油缸21内滑动设置有油缸活塞22,油缸活塞22与油缸21之间设置有气腔23和与气腔23连通的通气孔334,油缸活塞22上开设有油腔221,气缸杆12能够伸入油腔221内;冷却风道包括连通的进风口331、环形风腔332和排风口333,环形风腔332围绕油缸活塞22设置,进风口331与排气口321连通。

气缸11的一端设置有顶盖31,进气口311开设于顶盖31上,气缸11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盖32,排气口321开设于中盖32上。油缸21远离气缸11的一端连接有底盖33,油缸活塞22的下部穿设过底盖33并连接打刀块41,进风口331、环形风腔332和排风口333均开设于底盖33上,当然环形风腔332也可以开设于油缸活塞22上。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311设置有两个,保证气缸活塞13受力平衡;若设置一个排气口321,则将排气口321与进风口331相连,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排气口321,将其中一个排气口321与进风口331连通。

通气孔334开设于底盖33上。之所以选择在顶盖31、中盖32和底盖33上开各种口和孔,是因为顶盖31、中盖32和底盖33均采用铸造生产,在铸造过程中即可完成口和孔的成型,生产成本低,便于大批量生产。

为了便于加工,在中盖32上与排气口32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盲孔,这样在铸造生产时,能够保证治具的对称性,使得中盖32受力均匀平衡,减小生产偏差。

中盖32内设置有固定座42,气缸杆12的下端穿过固定座42的内孔,油缸21的上端与固定座42固定连接,油缸21的下端连接有固定套43,底盖33与油缸21通过固定套43连接。

当打刀缸处于初始状态时,气缸活塞13位于气缸11的顶端;由进气口311进入的气体推动气缸活塞13和气缸杆12移动,气缸活塞13的下端与气缸11之间的气体由排气口321排出,气缸杆12逐渐伸入油腔221内,挤压油腔221内的油,进而带动油缸活塞22移动,油缸活塞22与油缸21之间的气体通过通气孔334排出,与此同时,经排气口321排出的气体由进风口331进入,经环形风腔332后于排风口333排出;在回位阶段,气体经排风口333进入,经环形风腔332、进风口331、排气口321进入气缸11的内腔,推动气缸活塞13与气缸杆12移动,气缸活塞13与气缸11之间的气体由进气口311排出,气缸杆12离开油腔221,与此同时,气体经通气口进入,对油缸活塞22施加一定的推力,带动油缸活塞22复位;可见,在打刀阶段和回位阶段,均有气体经环形风腔332流动,因为环形风腔332围绕油缸活塞22设置,因此能够对油缸活塞22进行冷却,利于打刀缸散热,克服打刀速度慢、出力小、性能不够稳定的缺陷。

为保证稳固性,顶盖31与中盖32之间、中盖32与底盖33之间均通过支撑柱44连接。

为保证气体循环利用,进气口311、排气口321、排风口333和通气孔334可以与一个储气缸连接,储气缸为进气口311供气的同时,接收排气口321、排风口333和通气孔334排出的气体。

为保证密封性,气缸活塞13与气缸11的内壁之间、气缸杆12与固定座42之间、油缸活塞22与油缸21的内壁之间、油缸活塞22与底盖3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参见图3和图4,中盖32上连接有与油腔221连通的油杯45,油杯45能够为油腔221及时补油。油杯45顶端设置有堵头46,堵头46与油杯45螺纹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堵头46处于封堵状态,保证油腔221内的密封,当油杯45内的油量较少时,可以取下堵头46进行补油。

油缸21上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支座47和行程开关48,支座47与油缸21连接,支座47上开设有限位凹槽;行程开关48的一端与油缸活塞22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凹槽配合。进气口311处设置有电磁阀49,电磁阀49与行程开关48电连接。在油缸活塞22移动过程中,行程开关48将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电磁阀49的开闭,进而控制进气口311进行是否进行进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床,包括如上的打刀缸。因采用上述打刀缸,因此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