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060发布日期:2018-06-06 00:4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机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购买的卧式机床不能完全满足加工的需要,当加工的工件直径大于卧式机床能放下的直径时,加工工件是放不下的;当采用垫高的方式时,原来连接的齿轮不能配合;根据这一局限性,我公司设计了一种卧式机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机床,解决了加工工件直径过大造成卧式机床不适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机床,包括进给箱、主轴箱、尾座、导轨、转轴以及基座,所述进给箱与所述主轴箱连接,所述进给箱与所述尾座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尾座下设有大托板,所述主轴箱下设有垫板,所述大托板和所述垫板厚度一样,所述进给箱与所述主轴箱之间通过齿轮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齿轮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个过桥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以及第二从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个过桥轮由两个齿轮组成,分别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齿轮数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从动轮由两组齿轮组成,分别为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齿轮数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从动轮与主轴箱之间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对应的主轴箱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加工工件直径过大造成卧式机床无法适用的问题,节约了成本,结构简单且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齿轮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槽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进给箱、2.主轴箱、3.尾座、4.轨道、5.转轴、6.大托板、7.垫板、8.齿轮组、9.连接轴、10连接槽、11.基座、81.第一主动轮、82.第一过桥轮、83.第一从动轮、84.第二主动轮、85.第二从动轮、821第一齿轮组、822.第二齿轮组、831.第三齿轮组、832.第四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卧式机床的结构图,包括进给箱1、主轴箱2、尾座3、导轨4、转轴5以及基座11,所述进给箱1与所述主轴箱2连接,所述进给箱1与所述尾座3通过所述转轴5连接,所述尾座3下设有大托板6,所述主轴箱2下设有垫板7,所述大托板6和所述垫板7厚度一样,所述进给箱1与所述主轴箱2之间通过齿轮组8连接。原来的卧式机床是通过主轴箱2的齿轮带动进给箱1里面的齿轮转动,进给箱1里的齿轮转动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转动带动尾座3在导轨上活动,从而完成工件的加工。当加工工件直径大于卧式机床所允许的加工工件直径时,采用在尾座3下加大托板6,在主轴箱2下加垫板7,大托板6和所述垫板7厚度一样,保证加工的时候工件在同一水平线上,加高了卧式机床的允许直径会造成原来互相配合的齿轮组不再使用,进给箱1和主轴箱2无法通过原来的齿轮组连接在一起,造成工件无法加工,所以将进给箱1与主轴箱2之间的齿轮组重新设置。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齿轮组的结构图,所述齿轮组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动轮81、第一个过桥轮82、第一从动轮83、第二主动轮84以及第二从动轮85,所述第一个过桥轮82由两个齿轮组成,分别为第一齿轮821和第二齿轮822,所述第一齿轮821和所述第二齿轮822齿轮数相等,所述第一从动轮83由两组齿轮组成,分别为第三齿轮831和第四齿轮832,所述第三齿轮831和所述第四齿轮832齿轮数不相等。所述第三齿轮831和所述第四齿轮832齿轮数不相等是为了调整齿轮组8时替换使用。该齿轮组8可根据垫块7与大托板6的厚度调整,使得进给箱1与主轴箱2能很好的配合工作。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连接槽的结构图,所述第二从动轮85与主轴箱2之间连接有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对应的主轴箱2上设有连接槽10,所述连接槽10为弧形。设置的连接槽为弧形也是为了使垫块7与大托板6厚度的调整不影响进给箱1与主轴箱2之间的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