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机压辊四轴钻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7711发布日期:2018-06-29 22:2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压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压机压辊四轴钻孔设备。



背景技术:

对柱钉式压辊的柱钉孔加工,目前通常情况下是用普通钻床经过局部改装来进行,需要人工划线确定加工位置。使用此技术加工,压辊装夹不便,加工效率低下,加工精度低,对刀具的损耗很大,加工成本高,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压机压辊四轴钻孔设备,旨在解决普通钻床在加工压辊的柱钉孔时,加工效率低下、加工精度低和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辊压机压辊四轴钻孔设备,包括进给系统、回转系统和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系统包括立柱、滑台、升降滚珠丝杠、升降直线导轨副、联轴器Ⅰ、减速机Ⅰ、伺服电机Ⅰ、螺母座Ⅰ、进给直线导轨副、进给滚珠丝杠、联轴器Ⅱ、伺服电机Ⅱ、拖板、动力头、螺母座Ⅱ和直线光栅尺;

所述回转系统包括支撑圈、回转台、支撑座、YRT转台轴承、蜗杆、涡轮、密封盖、圆光栅读数头、圆光栅尺、联轴器Ⅲ、减速机Ⅱ和伺服电机Ⅲ;

所述刹车系统包括油缸支撑座、液压缸、活塞杆、刹车板、油管和油站连接管;

所述进给系统和所述刹车系统为四套,均匀分布在所述回转系统周围,所述进给系统和所述回转系统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所述刹车系统安装在所述进给系统的所述立柱上。

进一步的,

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基础上;

所述升降滚珠丝杠和所述升降直线导轨副安装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升降滚珠丝杠位于所述升降直线导轨副的两条导轨中间;

所述升降滚珠丝杠顶端通过所述联轴器Ⅰ与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所述减速机Ⅰ连接,所述减速机Ⅰ与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所述伺服电机Ⅰ连接;

所述滑台通过所述螺母座Ⅰ与所述升降滚珠丝杠连接,通过滑块与所述升降直线导轨副连接;

所述进给直线导轨副和所述进给滚珠丝杠安装在所述滑台上,所述进给滚珠丝杠位于所述进给直线导轨副的两条导轨中间;

所述进给滚珠丝杠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Ⅱ与设置在所述滑台尾部的所述伺服电机Ⅱ连接;

所述拖板通过所述螺母座Ⅱ与所述进给滚珠丝杠连接,通过滑块与所述进给直线导轨副连接;

所述动力头安装于所述拖板上;

所述直线光栅尺安装于所述立柱上,并位于所述升降直线导轨副一侧,其读数头安装于所述滑台尾部。

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圈安装在所述混泥土基础上,所述支撑圈上设置有所述支撑座;

所述YRT转台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压紧,所述YRT转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回转台轴端配合,并与所述回转台轴端连接压紧;

所述涡轮安装在所述回转台轴端上,并与所述回转台轴连接压紧,所述蜗杆安装于所述支撑座内,所述蜗杆与所述涡轮啮合,所述蜗杆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Ⅲ与所述减速机Ⅱ连接,所述减速机Ⅱ与所述伺服电机Ⅲ连接;

所述密封盖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底部,所述圆光栅读数头安装在所述密封盖上;

所述圆光栅尺安装在所述回转台轴端尾部。

进一步的,

所述油缸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所述油缸支撑座上,相邻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油管串联,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液压缸前端,所述刹车板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油管上设置有所述油站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直线导轨副在竖直方向的平行度小于0.02,所述进给直线导轨副在水平方向的平行度小于0.02。

进一步的,所述圆光栅读数头与所述圆光栅尺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油管为两根,一根为进油管,一根为回油管,所述油管设置在混泥土基础的凹槽内,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油站连接管也为两根,一根与所述进油管连接,另一根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油站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油管连接,另一端连接到油站。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水平中心到混泥土基础水平面的距离为610mm。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中心线与所述动力头中心线在水平面投影的夹角为22.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装夹工件简单方便,可通过四周的立柱辅助找正,装夹精度高;

2、钻孔时,四个方向同时加工,效率可提高四倍,且切削力可大部分互相抵消,工件受力小,不会产生变形及位移,不影响加工精度;

3、本方案采用集成控制,故一人即可控制设备,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各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由光栅尺确定,定位、加工精度高;

4、使用专用刀具,磨损后更换刀片即可,维护方便,不影响加工精度,刀具成本成倍降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本实用新型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回转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中本实用新型B出局部放大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0、混泥土基础,1、进给系统,2、回转系统,3、刹车系统;

101、立柱,102、滑台,103、升降滚珠丝杠,104、升降直线导轨副,105、联轴器Ⅰ,106、减速机Ⅰ,107、伺服电机Ⅰ,108、螺母座Ⅰ,109、进给直线导轨副,110、进给滚珠丝杠,111、联轴器Ⅱ,112、伺服电机Ⅱ,113、拖板,114、动力头,115、螺母座Ⅱ,116、直线光栅尺;

201、支撑圈,202、回转台,203、支撑座,204、YRT转台轴承,205、蜗杆,206、涡轮,207、密封盖,208、圆光栅读数头,209、圆光栅尺,210、联轴器Ⅲ,211、减速机Ⅱ,212、伺服电机Ⅲ;

301、油缸支撑座,302、液压缸,303、活塞杆,304、刹车板,305、油管,306、油站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辊压机压辊四轴钻孔设备,包括进给系统1、回转系统2和刹车系统3,进给系统1和刹车系统3为四套,均匀分布在回转系统2周围,进给系统1和回转系统2安装在混凝土基础0上,刹车系统3安装在进给系统1的立柱101上。

如图2、3、4所示,进给系统1由立柱101、滑台102、升降滚珠丝杠103、升降直线导轨副104、联轴器Ⅰ105、减速机Ⅰ106、伺服电机Ⅰ107、螺母座Ⅰ108、进给直线导轨副109、进给滚珠丝杠110、联轴器Ⅱ111、伺服电机Ⅱ112、拖板113、动力头114、螺母座Ⅱ115和直线光栅尺116组成。立柱101安装在混凝土基础0上;升降滚珠丝杠103安装在立柱101上,顶端通过联轴器Ⅰ105与设置在立柱101顶部的减速机Ⅰ106连接,减速机Ⅰ106与设置在立柱101顶部的伺服电机Ⅰ107连接;升降直线导轨副104安装在立柱101上,并用高强度螺栓压紧,保证平行度小于0.02,升降滚珠丝杠103位于升降直线导轨副104的两条导轨中间;滑台102通过螺母座Ⅰ4与升降滚珠丝杠103连接,通过滑块与升降直线导轨副104连接;进给滚珠丝杠110安装于滑台102上,一端通过联轴器Ⅱ111与设置在滑台102尾部的伺服电机Ⅱ112连接;进给直线导轨副109安装在滑台102上,并用高强度螺栓压紧,保证平行度小于0.02,进给滚珠丝杠110处于进给直线导轨副109的两条导轨中间;拖板113通过螺母座Ⅱ115与进给滚珠丝杠110连接,通过滑块与进给直线导轨副109连接;动力头114安装于拖板113上;直线光栅尺116安装于立柱101上,位于升降直线导轨副104一侧,其读数头安装于滑台102尾部。

如图5、6、7所示,回转系统2由支撑圈201、回转台202、支撑座203、YRT转台轴承204、蜗杆205、涡轮206、密封盖207、圆光栅读数头208、圆光栅尺209、联轴器Ⅲ210、减速机Ⅱ211和伺服电机Ⅲ212组成。支撑圈201设置在混泥土基础0上,支撑圈201上设置有支撑座203;YRT转台轴承204安装在支撑座203内,并通过外圈上均布的48个螺栓孔使用高强度螺钉与支撑座203连接压紧;YRT转台轴承204的内圈与回转台202轴端配合,并通过内圈上均布的48个螺栓孔使用高强度螺栓与回转台202轴端连接压紧;涡轮206安装在回转台202轴端上,并通过均布的48个螺栓孔使用高强度螺钉与回转台202轴连接压紧;蜗杆205安装于支撑座203内,蜗杆205与涡轮206啮合,蜗杆205一端通过联轴器Ⅲ210与减速机Ⅱ211连接,减速机Ⅱ211与伺服电机Ⅲ212连接;密封盖207安装在支撑座203底部,圆光栅读数头208安装在密封盖207上;圆光栅尺209安装于回转台202轴端尾部,圆光栅读数头208与圆光栅尺209高度相同;密封盖207通过均布的48个螺栓孔使用高强度螺钉安装在支撑座203底部,并压紧在支撑座203上。

如图2、4所示,刹车系统3包括油缸支撑座301、液压缸302、活塞杆303、刹车板304、油管305和油站连接管306。油缸支撑座301安装在立柱101上,液压缸302安装在油缸支撑座301上,液压缸302水平中心到混泥土基础0水平面的最优距离为610mm,液压缸302中心线与动力头114中心线在水平面投影的夹角为22.5°;相邻液压缸302通过油管305串联,活塞杆303安装在液压缸302前端,刹车板304安装在活塞杆303上,油管305上设置有油站连接管306;油管305为两根,一根为进油管,一根为回油管;油管305设置在混泥土基础0的凹槽内,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缸302连接;油站连接管306也为两根,一根与进油管连接,另一根与回油管连接;油站连接管306一端与油管305连接,另一端连接到油站。

工作过程:

(1)装夹工件,找正、压紧,确定起始加工位置的垂直及水平基准点,以便设置参数。

(2)驱动伺服电机Ⅲ212,蜗杆205和涡轮206工作,带动回转台202工作,圆光栅尺209与回转台202同步回转,通过圆光栅尺209可读出回转台202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控制回转台202回转至指定位置。此时开启刹车系统3,油站工作,液压缸302推动活塞杆303伸出,推动刹车板304与回转台202接触,并固定住回转台202,使回转台202在其他力作用下不会产生回转位移。

(3)驱动伺服电机Ⅰ101,带动升降滚珠丝杠103工作,滑台102进行升降动作,直线光栅尺116的读数头与滑台102同步运动,可读出滑台102当前位置参数,并控制滑台102运动至指定位置。

(4)驱动伺服电机Ⅱ112,带动进给滚珠丝杠110工作,拖板113及动力头114前进或者后退;通过伺服电机Ⅱ112编码器可判断出动力头114前进的位移,即钻孔的深度,达到指定深度时,伺服电机Ⅱ112反转,动力头114后退,完成一次钻孔工作;根据钻孔要求,控制滑台102、动力头114运动至下一个待加工孔的位置,控制动力头114前进并钻孔,如此循环直至一列孔加工完成。

(5)松开刹车系统3,控制回转台202回转至下一列待加工孔的位置并刹车固定住回转台202,继续进行钻孔工作,如此循环,直至工件钻孔完成。

(6)更换铰刀,重复以上工作流程,精加工至图纸要求,则工件加工完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