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金刚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3889发布日期:2018-07-07 10:2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减震金刚镗床。



背景技术:

金刚镗床主要用镗刀对工件已有的孔进行镗削的机床,使用不同的刀具和附件还可进行钻削、铣削、螺纹及加工外圆和端面等。

按布局形式可分为单面、双面和多面的按主轴的配置可分为卧式、立式和倾斜式,按主轴数量可分为单轴、双轴和多轴的。

金刚镗床在加工时,切削加工头对工作台上物品加工,会紧压加工件对工作台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由于未采取减震结构,长期使用工作台易发生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大幅度降低金刚镗床整体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减震结构降低切削加工头对工作台竖直方向直接作用力,从而降低工作台机械损伤的一种减震金刚镗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金刚镗床在加工时,切削加工头对工作台上物品加工,会紧压加工件对工作台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由于未采取减震结构,长期使用工作台易发生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大幅度降低金刚镗床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减震金刚镗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金刚镗床包括基座、控制台和工作台,控制台设于基座上,其中工作台设于控制台上,工作台上设置有加工槽,加工槽中安装有工作板,工作台位于加工槽内的一部分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工作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工作板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减震座,减震座顶部插入第一凹槽内,减震座底部插入第二凹槽内。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工作台与工作板之间设置减震座,可以降低切削加工头在加工时对工作台的直接作用力,同时由于减震座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固定,防止加工不规则工作件时,因工作板表面受力不均导致的偏移,解决了由于未采取减震结构,长期使用工作台易发生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大幅度降低金刚镗床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进一步的,减震座底部设有填充槽,填充槽内填充均匀铺设有两根以上减震钢条,两根以上减震钢条中位于最下方的一根向上突起,且与第二凹槽接触面间安装有橡胶垫。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减震座可以将一部分竖直方向作用力化解,通过设置的减震钢条可以提高工作台承压区域面积,有效降低工作台机械损伤,大幅提高工作板的稳固性,在最下方减震钢条和第二凹槽间设有橡胶垫,可以进一步降低竖直方向应力。

可选的,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环垫,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环垫,第一环垫套接在减震座上部,第二环垫套接在减震座下部。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环垫和第二环垫,既可以稳固减震座,又可以缓解减震座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应力,防止加工不对称结构的工件时,工作板发生偏转的问题。

进一步的,工作板下表面还设有右上翼缘槽和左上翼缘槽,且右上翼缘槽和左上翼缘槽位于减震座两侧。工作台位于加工槽内的一部分上表面还设有右下翼缘槽和左下翼缘槽,且右下翼缘槽和左下翼缘槽位于减震座两侧。右上翼缘槽和右下翼缘槽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左上翼缘槽和左下翼缘槽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工作台和工作板之间还设有左翼缘柱和右翼缘柱,左翼缘柱两端分别插入左上翼缘槽和左下翼缘槽内,右翼缘柱两端分别插入右上翼缘槽和右下翼缘槽内。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减震座两侧设有左右翼缘柱,可以提高减震座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将竖直方向上的应力进行分解,使得减震效果趋于多样化,可以有效将受到的竖直方向应力进行分解,提高下端承受应力的面积,有效降低减震座折损,大幅提高工作台和工作板的稳固性。

可选的,左翼缘柱和右翼缘柱两端均设有缓冲垫。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减震座、左翼缘柱、右翼缘柱和填充槽均为圆台结构,且左翼缘柱、右翼缘柱和填充槽上端小下端大,减震座下端小上端大。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左翼缘柱、右翼缘柱和填充槽端部大小与减震座端部大小反向设置,可以使竖直方向的应力呈现不均匀分布,位于减震座处的应力大,位于两侧翼缘柱的应力小,使得减震效果趋于多样化,可以有效将受到的竖直方向应力进行分解,提高下端承受应力的面积,有效降低减震座折损,大幅提高工作台和工作板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在工作台与工作板之间设置减震座,可以降低切削加工头在加工时对工作台的直接作用力,同时由于减震座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固定,防止加工不规则工作件时,因工作板表面受力不均导致的偏移,解决了由于未采取减震结构,长期使用工作台易发生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大幅度降低金刚镗床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2、通过减震座可以将一部分竖直方向作用力化解,通过设置的减震钢条可以提高工作台承压区域面积,有效降低工作台机械损伤,大幅提高工作板的稳固性,在最下方减震钢条和第二凹槽间设有橡胶垫,可以进一步降低竖直方向应力。

3、通过设置第一环垫和第二环垫,既可以稳固减震座,又可以缓解减震座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应力,防止加工不对称结构的工件时,工作板发生偏转的问题。

4、通过在减震座两侧设有左右翼缘柱,可以提高减震座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将竖直方向上的应力进行分解,使得减震效果趋于多样化,可以有效将受到的竖直方向应力进行分解,提高下端承受应力的面积,有效降低减震座折损,大幅提高工作台和工作板的稳固性。

5、通过将左翼缘柱、右翼缘柱和填充槽端部大小与减震座端部大小反向设置,可以使竖直方向的应力呈现不均匀分布,位于减震座处的应力大,位于两侧翼缘柱的应力小,使得减震效果趋于多样化,可以有效将受到的竖直方向应力进行分解,提高下端承受应力的面积,有效降低减震座折损,大幅提高工作台和工作板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减震金刚镗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作台和工作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作台和工作板上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减震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基座、2为控制台、3为工作台、4为工作板、5为第一凹槽、6为第二凹槽、7为左上翼缘槽、8为左下翼缘槽、9为右上翼缘槽、10为右下翼缘槽、11为减震座、12为减震钢条、13为橡胶垫、14为左翼缘柱、15为右翼缘柱、16为第一环垫、17为第二环垫、18为填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减震金刚镗床包括基座1、控制台2和工作台3,控制台2设于基座1上,工作台3设于控制台2上,工作台3上设置有加工槽,加工槽中安装有工作板4,工作台3位于加工槽内的一部分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6,工作板4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5,工作板4与工作台3之间设置有减震座11,减震座11顶部插入第一凹槽5内,减震座11底部插入第二凹槽6内。

使用中,通过在工作台与工作板之间设置减震座,可以降低切削加工头在加工时对工作台的直接作用力,同时由于减震座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固定,防止加工不规则工作件时,因工作板表面受力不均导致的偏移,解决了由于未采取减震结构,长期使用工作台易发生不可逆的机械损伤,大幅度降低金刚镗床整体使用寿命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4所示,减震座11底部设有填充槽18,填充槽18内填充均匀铺设有两根以上减震钢条12,两根以上减震钢条12中位于最下方的一根向上突起,且与第二凹槽6接触面间安装有橡胶垫13。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第一凹槽5内设有第一环垫16,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环垫17,第一环垫16套接在减震座11上部,第二环垫17套接在减震座11下部。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3,工作板4下表面还设有右上翼缘槽9和左上翼缘槽7,且右上翼缘槽9和左上翼缘槽7位于减震座11两侧,工作台3位于加工槽内的一部分上表面还设有右下翼缘槽10和左下翼缘槽8,且右下翼缘槽10和左下翼缘槽8位于减震座11两侧,右上翼缘槽9和右下翼缘槽10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左上翼缘槽7和左下翼缘槽8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工作台3和工作板4之间还设有左翼缘柱14和右翼缘柱15,左翼缘柱14两端分别插入左上翼缘槽7和左下翼缘槽8内,右翼缘柱15两端分别插入右上翼缘槽9和右下翼缘槽10内。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左翼缘柱14和右翼缘柱15两端均设有缓冲垫。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6,减震座11、左翼缘柱14、右翼缘柱15和填充槽18均为圆台结构,且左翼缘柱14、右翼缘柱15和填充槽18上端小下端大,减震座11下端小上端大。

使用中,通过将左翼缘柱、右翼缘柱和填充槽端部大小与减震座端部大小反向设置,可以使竖直方向的应力呈现不均匀分布,位于减震座处的应力大,位于两侧翼缘柱的应力小,使得减震效果趋于多样化,可以有效将受到的竖直方向应力进行分解,提高下端承受应力的面积,有效降低减震座折损,大幅提高工作台和工作板的稳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