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给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475发布日期:2018-10-02 19:0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进给夹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发动机系统中,有大量零件使用冲压模具进行冲压成型,如尿素泵内的各类弹片,其精度要求达到0.2mm,由于定位销与定位孔为间隙配合,存在一定间隙,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无法满足加工要求,而且,弹片需要在尿素泵半成品上直接冲压成型,传统夹具很难满足自动送进要求。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进给夹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进给夹具,该自动进给夹具能对工件进行自动送进,同时,能对工件进行精确位置调节,而且通过两点定位结构和三角定位结构能有效对工件进行快速定位装夹,模具脱离快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进给夹具,包括底板、垫板、滑块、导轨、伺服电机、齿轮、齿条、滑动板、第一调节座、调节螺杆、第二调节座、千分尺旋钮、夹具机构,所述的垫板位于底板顶部,所述的垫板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滑块数量为4件,沿所述垫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导轨贯穿滑块,所述的导轨可以沿滑块前后滑动,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底板顶部,所述的伺服电机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位于伺服电机一侧,所述的齿轮与伺服电机螺纹相连,所述的齿条位于齿轮下端,所述的齿条与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的滑动板位于导轨顶部且位于齿条顶部,所述的滑动板与导轨通过螺栓相连且与齿条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调节座数量为2件,沿所述滑动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调节螺杆贯穿第一调节座,所述的调节螺杆与第一调节座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调节座数量为2件,沿所述滑动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千分尺旋钮贯穿第二调节座,所述的千分尺旋钮与第二调节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夹具机构位于滑动板顶部,所述的夹具机构与滑动板通过螺栓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还设有槽型光电开关,所述的槽型光电开关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垫板还设有缓冲器,所述的缓冲器数量为2件,沿所述垫板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动板还设有触头,所述的触头位于滑动板底部,所述的触头与滑动板铆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动板还设有燕尾槽,所述的燕尾槽不贯穿滑动板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具机构还包括调节板、气缸、连接板、顶框、弹性导向机构、横向导杆、第一定位销、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一靠板、定位座、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二靠板、第二定位销、第三靠板,所述的气缸数量为4件,沿所述调节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连接板位于气缸顶部,所述的连接板与气缸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顶框位于连接板底部,所述的顶框与连接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弹性导向机构数量为4件,沿所述调节板前后对称布置,所述的横向导杆贯穿顶框且伸入底板,所述的横向导杆与顶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定位销位于顶框顶部后端,所述的第一定位销与顶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顶框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销外侧,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与顶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靠板位于顶框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销一侧,所述的第一靠板与顶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座位于顶框顶部前端,所述的定位座与顶框铆接相连,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顶框顶部且位于定位座外侧,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与定位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靠板位于顶框顶部且位于定位座一侧,所述的第二靠板与顶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定位销位于顶框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二定位销与顶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靠板位于顶框顶部且位于第二定位销一侧,所述的第三靠板与顶框通过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板还设有燕尾滑块,所述的燕尾滑块位于调节板底部且伸入燕尾槽内,所述的燕尾滑块与调节板一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导向机构还包括导向套、导向销、弹簧,所述的导向套伸入调节板内,所述的导向套与调节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导向销位于导向套顶部且贯穿顶框,所述的导向销与导向套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导向销外侧且位于顶框底部,所述的弹簧与顶框焊接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动进给夹具,工作时,使用夹具机构将工件定位夹紧,随后,将滑动板固定用的螺栓拧松,手动拧松调节螺杆,由于燕尾槽和燕尾滑块组成滑动副,当手动调节千分尺旋钮时,调节板可以沿滑动板滑动,调节千分尺旋钮至设定读数后即可将安装在夹具机构上的工件进行精确位置调节,随后,伺服电机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齿条啮合,因此,当伺服电机转动设定角度时,齿条带动与其固连的滑动板移动设定距离,从而完成工件的自动送进。夹具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组成两点定位结构,定位座用于对工件进行锁紧,当第一定位销插入工件后即可触发第一光电传感器,当工件与定位座固定后,第二光电传感器触发,从而对工件定位、夹紧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第一靠板、第二靠板、第三靠板组成三角定位结构,通过两点定位结构和三角定位结构能有效对工件进行快速定位夹紧,同时,脱模时,气缸推动顶框上移,弹性导向机构内弹簧复位将顶框辅助顶起,从而带动工件上移与模具脱离,横向导杆用于保持顶框上移的稳定性。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对工件进行自动送进,同时,能对工件进行精确位置调节,而且通过两点定位结构和三角定位结构能有效对工件进行快速定位装夹,模具脱离快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三维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滑动板三维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夹具机构三维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弹性导向机构三维图

图中:底板1、垫板2、滑块3、导轨4、伺服电机5、齿轮6、齿条7、滑动板8、第一调节座9、调节螺杆10、第二调节座11、千分尺旋钮12、夹具机构13、槽型光电开关101、缓冲器201、触头801、燕尾槽802、调节板1301、气缸1302、连接板1303、顶框1304、弹性导向机构1305、横向导杆1306、第一定位销1307、第一光电传感器1308、第一靠板1309、定位座1310、第二光电传感器1311、第二靠板1312、第二定位销1313、第三靠板1314、燕尾滑块1315、导向套1316、导向销1317、弹簧13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自动进给夹具,包括底板1、垫板2、滑块3、导轨4、伺服电机5、齿轮6、齿条7、滑动板8、第一调节座9、调节螺杆10、第二调节座11、千分尺旋钮12、夹具机构13,所述的垫板2位于底板1顶部,所述的垫板2与底板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滑块3数量为4件,沿所述垫板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导轨4贯穿滑块3,所述的导轨4可以沿滑块3前后滑动,所述的伺服电机5位于底板1顶部,所述的伺服电机5与底板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齿轮6位于伺服电机5一侧,所述的齿轮6与伺服电机5螺纹相连,所述的齿条7位于齿轮6下端,所述的齿条7与齿轮6啮合相连,所述的滑动板8位于导轨4顶部且位于齿条7顶部,所述的滑动板8与导轨4通过螺栓相连且与齿条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调节座9数量为2件,沿所述滑动板8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调节螺杆10贯穿第一调节座9,所述的调节螺杆10与第一调节座9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调节座11数量为2件,沿所述滑动板8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千分尺旋钮12贯穿第二调节座11,所述的千分尺旋钮12与第二调节座11螺纹相连,所述的夹具机构13位于滑动板8顶部,所述的夹具机构13与滑动板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板1还设有槽型光电开关101,所述的槽型光电开关101与底板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垫板2还设有缓冲器201,所述的缓冲器201数量为2件,沿所述垫板2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滑动板8还设有触头801,所述的触头801位于滑动板8底部,所述的触头801与滑动板8铆接相连,所述的滑动板8还设有燕尾槽802,所述的燕尾槽802不贯穿滑动板8主体,所述的夹具机构13还包括调节板1301、气缸13022、连接板1303、顶框1304、弹性导向机构1305、横向导杆1306、第一定位销1307、第一光电传感器1308、第一靠板1309、定位座1310、第二光电传感器1311、第二靠板1312、第二定位销1313、第三靠板1314,所述的气缸1302数量为4件,沿所述调节板1301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连接板1303位于气缸1302顶部,所述的连接板1303与气缸13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顶框1304位于连接板1303底部,所述的顶框1304与连接板1303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弹性导向机构1305数量为4件,沿所述调节板1301前后对称布置,所述的横向导杆1306贯穿顶框1304且伸入底板1,所述的横向导杆1306与顶框130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定位销1307位于顶框1304顶部后端,所述的第一定位销1307与顶框130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308位于顶框1304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销1307外侧,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308与顶框1304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靠板1309位于顶框1304顶部且位于第一定位销1307一侧,所述的第一靠板1309与顶框1304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定位座1310位于顶框1304顶部前端,所述的定位座1310与顶框1304铆接相连,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311位于顶框1304顶部且位于定位座1310外侧,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311与定位座1310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靠板1312位于顶框1304顶部且位于定位座1310一侧,所述的第二靠板1312与顶框1304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定位销1313位于顶框1304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二定位销1313与顶框130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靠板1314位于顶框1304顶部且位于第二定位销1313一侧,所述的第三靠板1314与顶框1304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调节板1301还设有燕尾滑块1315,所述的燕尾滑块1315位于调节板1301底部且伸入燕尾槽内,所述的燕尾滑块1315与调节板1301一体相连,所述的弹性导向机构1305还包括导向套1316、导向销1317、弹簧1318,所述的导向套1316伸入调节板1301内,所述的导向套1316与调节板1301螺纹相连,所述的导向销位1317于导向套1316顶部且贯穿顶框1304,所述的导向销1317与导向套1316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1318位于导向销1317外侧且位于顶框1304底部,所述的弹簧1318与顶框1304焊接相连,

该自动进给夹具,工作时,使用夹具机构13将工件定位夹紧,随后,将滑动板8固定用的螺栓拧松,手动拧松调节螺杆10,由于燕尾槽802和燕尾滑块1315组成滑动副,当手动调节千分尺旋钮12时,调节板1301可以沿滑动板8滑动,调节千分尺旋钮12至设定读数后即可将安装在夹具机构13上的工件进行精确位置调节,随后,伺服电机5带动齿轮6转动,由于齿轮6与齿条7啮合,因此,当伺服电机5转动设定角度时,齿条7带动与其固连的滑动板8移动设定距离,从而完成工件的自动送进。夹具机构13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第一定位销1307、第二定位销1313组成两点定位结构,定位座1310用于对工件进行锁紧,当第一定位销1307插入工件后即可触发第一光电传感器1308,当工件与定位座1310固定后,第二光电传感器1311触发,从而对工件定位、夹紧情况进行检测,同时,第一靠板1309、第二靠板1312、第三靠板1314组成三角定位结构,通过两点定位结构和三角定位结构能有效对工件进行快速定位夹紧,同时,脱模时,气缸1302推动顶框1304上移,弹性导向机构1305内弹簧1318复位将顶框1304辅助顶起,从而带动工件上移与模具脱离,横向导杆1306用于保持顶框1304上移的稳定性。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对工件进行自动送进,同时,能对工件进行精确位置调节,而且通过两点定位结构和三角定位结构能有效对工件进行快速定位装夹,模具脱离快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