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弯制拉簧的钩环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236发布日期:2018-09-18 21:14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弯制拉簧的钩环的工装。



背景技术:

在拉簧制造加工过程中,常常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拉簧使用于各个机构中。目前拉簧大多数是在数控万能卷簧机上加工,来满足拉簧的几何尺寸和扭矩要求。这是公知的现有技术,至今中外已广泛得到应用。但是数控万能卷簧机对于复杂钩环的拉簧的制作存在局限性,不能一次性将钩环弯制成型,需要自动和手工相结合,而且数控万能卷簧机适用于大批量拉簧的生产,而对于数量需求较少的复杂钩环的拉簧,采用数控万能卷簧机制造,既要设计卷簧机上的弯制工装,又要设计手工弯制的工装,调试时间长,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弯制拉簧钩环的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弯制拉簧钩环的工装,使得拉簧加工更加容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弯制拉簧钩环的工装,该拉簧具有弹性主体、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自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一侧面向弹性主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二延伸端自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二侧面向弹性主体的外部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将通过该工装弯制若干弯角或直角而形成为第一钩环和第二钩环,该工装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第一侧面和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在弯制第一延伸端时与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一侧面接触,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在弯制第二延伸端时与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二侧面接触;

两个芯轴组,分别靠近底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每一芯轴组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芯轴,所述芯轴组用于使得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环绕以在该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中形成弯角或直角,所述各个芯轴的直径、形状、芯轴之间的间距、在底板上的布局与要弯制的第一钩环和第二弯钩的直角、弯角的数目、直径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底板靠近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位置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导向槽,用于在弯制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时将对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进行导向并固定该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

可选地,还包括:辅助压板,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辅助压板具有沟槽,用于在弯制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时辅助固定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

所述辅助压板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单元,用于弯制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时对该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进行导向;

所述辅助压板的侧面还设置有辅助芯轴,该辅助芯轴用于在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上弯制垂直于该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的弯角或直角。

可选地,所述辅助压板通过两个螺纹和两个螺丝配合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螺丝沿平行于所述底板长度的方向设置在所述辅助压板的两端,两个螺纹沿平行于底板长度的方向设置在底板中。

可选地,所述芯轴与底板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芯轴一端设置螺纹,用于与底板上的螺纹孔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利用在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绕芯轴来在该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中绕制弯角或直角,以形成第一钩环或第二钩环,利用芯轴组的布局来实现第一钩环和第二钩环的弯制,每个芯轴用于拉簧的两个钩环不同尺寸的弯角或直角的弯制,来完成对拉簧的加工。

进一步优化地,利用芯轴一端的螺纹与底板或压板上的螺纹孔配合形成对芯轴的固定,具有成本低,容易分离和固定的特点。

进一步优化地,利用底板上形成的导向槽对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进行导向,便于弯角或直角的弯制。

进一步优化地,利用辅助压板对拉簧进行导向,并且该辅助压板的侧面还可以设置辅助芯轴,用于在所述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中形成不同平面的弯角或直角,无需额外的装置即可实现在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形成位于不同平面的弯角或直角,便于拉簧弯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弯钩的拉簧钩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弯制拉簧的钩环的工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第一侧面和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在弯制第一延伸端时与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一侧面接触,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在弯制第二延伸端时与所述弹性主体的第二侧面接触;

两个芯轴组,分别靠近底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每一芯轴组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芯轴,所述芯轴组用于使得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环绕以在该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中形成弯角或直角,所述各个芯轴的直径、形状、芯轴之间的间距、在底板上的布局与要弯制的第一钩环和第二弯钩的直角、弯角的数目、直径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绕芯轴弯制弯角(该弯角即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圆弧)或直角来完成拉簧的钩环的加工,弯角或直角(角度、直径、弧度)、直角的角度、弯角之间或弯角与直角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芯轴的直径、芯轴之间的间距进行预先的对应设计实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1是具有弯钩的拉簧的结构示意图。该拉簧的两侧的两个弯钩要通过对两个延伸端在工装上弯制形成。具体地,拉簧具有弹性主体1、第一延伸端11和第二延伸端12,所述第一延伸端11自所述弹性主体1的第一侧面向弹性主体1的一侧的外部延伸,所述第二延伸端12自所述弹性主体1的第二侧面向弹性主体1的另一侧外部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将通过该工装弯制若干弯角或直角而形成为第一钩环和第二钩环。

作为一个实施例,将第一延伸端11上弯制两个弯角R1和R2将会形成第一弯钩,在第二延伸端12上弯制弯角R3、R4、R5、R6以及直角120度就形成第二弯钩,其中R4所在的平面与R3、R5、R6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即在对第二延伸端12进行弯制时,需要将该第二延伸端弯向不同的平面。

弯角R1、R2、R3、R4、R5、R6的圆弧的长度、圆弧的半径、以及圆弧对应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且在实际中,一个弯钩可以有多个弯角或者直角构成,各个弯角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各个弯角是否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但是,如何利用一个工装来弯制钩环的弯角,则需要根据钩环的结构进行具体的设置。在工装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芯轴,通过延伸端绕过该芯轴,从而弯制成为相应的弯角,通过芯轴直径的设置、芯轴在工装上的位置的布局以及芯轴与拉簧的弹性主体之间的距离,可以对应于要弯制的弯角的尺寸。

为了解决不同平面的弯角的弯制问题,可以在工装的不同平面设置芯轴,比如,可以将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从工装的正面向工装的侧面弯制,形成的弯角将正面方向弯制的弯角垂直,不实现不同平面的弯角的弯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在拉簧的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固定和支撑拉簧的平台,提供芯轴来辅助弯制弯角,而弯制过程均需要结合钳子等工具进行。

为了更好的固定和支撑拉簧,可以在工装上设置导向槽,将第一延伸端的部分或第二延伸端的部分通过导向槽进行导向、固定,放置该延伸端移动而影响弯制的弯角、直角的尺寸的精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的结构以及如何利用该工装弯制拉簧的钩环进行具体的说明。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以弯制图1所示的拉簧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附图2并结合图1,图2是用于弯制拉簧的钩环的工装结构示意图。底板100为长方体,所述底板100具有第一侧面和与该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在弯制第一延伸端时与所述弹性主体1的第一侧面和第一延伸端接触,通过第一侧面附近布局的芯轴对第一延伸端进行弯制,形成具有多个弯角和/或直角的第一弯钩。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在弯制第二延伸端时与所述弹性主体1的第二侧面和第二延伸端接触,通过第二侧面附近布局芯轴对第二延伸端进行弯制,形成具有多个弯角和/或直角的第二弯钩。

第一组芯轴位于第一侧面附近的底板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芯轴组包括一个芯轴110,由于第一延伸端只需要形成两个弯角R1和R2,利用第一延伸端围绕1个芯轴110旋转即可形成两个弯角R1和R2,两个弯角之间的间距与该第一延伸端围绕第一延伸端旋转时的两个接触点之间的距离相同。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底板100中设置导向槽(图中未标出),该导向槽位于第二侧面的底板,并且靠近芯轴110,该导向槽的深度应满足能够将第一延伸端的放入,导向槽的长度应满足至少与弹性主体1的第一侧面与弯角R1之间的第一延伸端的长度。

芯轴110可与底板10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利用螺丝螺钉实现,也可以利用销钉和销孔实现,优选的,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利用螺丝螺钉方式出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芯轴100一端设置螺纹,用于与底板100上的螺纹孔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芯轴组的芯轴数目为1个(即芯轴110),利用该一个芯轴以及相应的工具,即可以实现在第一延伸端上形成两个弯角R1和R2,该芯轴110的尺寸、在底板100上的相对位置,需要根据第一延伸端的尺寸以及弯角R1、R2的尺寸进行对应的设置。如果两个弯角R1和R2之间的间距大,那么芯轴100的直径也相应变大,如果弯角R1与弹性主体1之间的间距大,芯轴110与底板100的第一侧面之间的间距也相应增大。如果在第一延伸端要形成更多的弯角或者直角,则根据实际需要在底板表面增加芯轴,该芯轴可以位于底板的上表面,也可以位于底板的侧表面(适用于需要形成的弯角位于不同的表面的情况),具体根据弯角或直角的位置、形状、尺寸来设计。

在对第一延伸端中制作弯角R1和弯角R2之后即完成第一钩环的制作。此时将要对第二延伸端进行弯制工作。需要将弹性主体1的第二表面对准底板的第二表面,对第二延伸端进行弯制工作。由于第二延伸端上涉及的结构较多,首先利用第二芯轴组的芯轴120弯制弯角R3,在弯角R3形成之后,在底板100的上表面安装辅助压板200,对正在加工的第二延伸端进行固定、导向。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该辅助压板200上可以形成导向槽,该导向槽的作用与底板上形成的导向槽的作用相同,均用于对延伸端进行导向和固定。

所述辅助压板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单元202,用于弯制第二延伸端时对该第二延伸端进行导向。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辅助压板200的侧面还设置有辅助芯轴130,该辅助芯轴130与第一芯轴组和第二芯轴组的芯轴的作用相同,位置不同。该辅助芯轴130用于在第二延伸端上形成不同平面的弯角或直角。

所述辅助压板200通过两个螺纹和两个螺丝配合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螺丝201沿平行于所述底板长度的方向设置在所述辅助压板的两端,两个螺纹沿平行于底板长度的方向设置在底板100中。

在R3加工完成之后,将辅助压板200可拆卸的固定在底板100上,利用导向槽、辅助压板200配合对第二延伸端进行导向固定,然后利用工具将第二延伸端绕辅助芯轴130旋转,在第一延伸端上形成不同于弯角R3的所在平面的弯角R4。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凸起单元202是利用芯轴形成,即将芯轴依次插入下方的辅助压板200和底板100形成,通过将第二延伸端围绕该凸起单元202可以形成弯角R24,并且利用芯轴120可以形成弯角R6以及直角120度,完成从第二延伸端到第二弯钩的弯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芯轴的直径、芯轴的数目、芯轴在底板或辅助安装板的相对位置布局可以根据要弯制的第二弯钩的弯角的数目、弯角的角度、弯角的长度、弯角之间的间距进行具体的设置,原理与第一弯钩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制拉簧钩环的工装,利用在底板上的芯轴,来完成拉簧钩环的弯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利用在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绕芯轴来在该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中绕制弯角或直角,以形成第一钩环或第二钩环,利用芯轴组的布局来实现第一钩环和第二钩环的弯制,每个芯轴用于拉簧的两个钩环不同尺寸的弯角或直角的弯制,来完成对拉簧的加工。

进一步优化地,利用芯轴一端的螺纹与底板或压板上的螺纹孔配合形成对芯轴的固定,具有成本低,容易分离和固定的特点。

进一步优化地,利用底板上形成的导向槽对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进行导向,便于弯角或直角的弯制。

进一步优化地,利用辅助压板对拉簧进行导向,并且该辅助压板的侧面还可以设置辅助芯轴,用于在所述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中形成不同平面的弯角或直角,无需额外的装置即可实现在第一延伸端或第二延伸端形成位于不同平面的弯角或直角,便于拉簧弯制。

因此,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